今天上午,蘭心大戲院舉行修繕工程開工儀式。擔任此次修繕工程總顧問的是年逾八十高齡的建築師章明,對「老建築」情有獨鐘的她先後修繕了百餘幢近代優秀歷史建築。其中包括上海大光明電影院、上海美琪大戲院、上海音樂廳。對於「百年蘭心」的修繕,章明堅持「修舊如舊」,卻也強調「舊」的分寸感的拿捏,並注重「新」的觀劇體驗。
圖說:擔任此次蘭心修繕工程總顧問的是年逾八十高齡的建築師章明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問:如今修繕老劇場或是影院,都提倡「修舊如舊」,然而這「如舊」的分寸感卻很難把握。是跟舊照片如出一轍,還是需加入一些現代理念,您提倡的「如舊」是怎樣的呢?
答:「如舊」保留的是老建築的原有風貌和韻味,建築雖不張口卻會「說話」,他們屹立在這座城市,歷經著滄桑變化,是比我們許多人年紀更大、親歷更多的,他們身上的每塊磚、每根梁都印刻著時代的痕跡,若你有心就能讀懂。
修老建築當然要「如舊」,可也無需刻意「守舊」,建築既然記錄著歷史,每次修繕也是歷史進程中的一部分,時代發展,建築材料、修繕技術也在更新,若無絲毫創造性,即便你想要「復原」也是困難的。用新方法來修繕老建築,才能讓其「舊」得堅固,「舊」得自然。
圖說:蘭心大戲院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所以,每次修繕老建築,包括老劇場,我們都會做詳盡的調查和收集資料工作。不但要跑檔案館、文獻館查閱歷史資料、照片和各個時期的施工圖紙,還要採訪參與建設的人,或是建築的使用者。我們在修上海舞蹈學校的六幢小別墅時,就訪問了很多曾在學校任教的老師、畢業的學生,還有周邊的居民。讓他們翻老照片給我們看,有時候也不見得就找得到專拍建築的照片,但哪怕是以房子為背景,也有參考價值。
問:和之前的上海音樂廳、美琪大戲院、大光明電影院等相比,此次著手「蘭心大戲院」的修繕和之前幾個老劇院有何不同?
答:還原其本來面貌,是對歷史最大的尊重。蘭心大戲院就是一座小而美的劇場,我保留其「小而精」的品質。即便是在修繕工程開啟前,常去蘭心看演出的觀眾還是能感受到這座建築的完整性,這劇場在設計之初就被布局得很好,方正的觀演廳,雖然不大但被充分利用,進口的大廳敞亮大氣,兩邊的旋轉樓梯乾淨氣派,這就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
蘭心的修繕首先就是要加固,畢竟是將近百年的劇院,存在老舊的問題,確保觀演安全是最主要的。然後就是保留原貌基礎上的修復,樣子還是原來的樣子,但是在「蘭心大戲院」這個招牌上,可能還會要進行一些細微的改動,字體、顏色,也會參考歷史老照片上的樣子。
圖說:蘭心大戲院效果圖 官方圖
當然,現在舞美技術發展了,很多演出運用更多聲光電影,也會對劇場硬體設施有要求。在這一點上,蘭心的舞臺會進一步更新,但規模和體量應該沒有辦法再擴大,畢竟劇場緊貼著居民區,就這麼大,不可能再擴充。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還是要保留蘭心「小而精」的特質,可以在未來定位上更明確,多演一些高品質的話劇,並不見得就要多宏大的實景道具。
二樓的多功能廳以及兩側樓梯下的區域,可能還要更加合理規劃下,會做小型展覽等互動活動,增強社交性。雖說是百年蘭心,但還是要吸引多些年輕人,保持活力。
圖說:蘭心大戲院效果圖 官方圖
問:在您的團隊裡,有越來越多八零後、九零後的建築師加入。年輕人對老建築修繕的理念有何不同?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嗎?
答:我希望他們能帶著年輕人的創意和觀念,去進行老建築的修繕。但在修繕方案確立前,必須要經過嚴謹而踏實的調查工作,包括找到各個時期的歷史圖紙,多跑跑檔案館查閱歷史資料,和老建築的同齡人、見證者聊天、交流。你要先讀懂他(老建築),才能動手就修復他。
和我們那一代建築師相比,現在的年輕人反倒是有些保守的,可能是基於對歷史建築的尊重,很多時候他們比我們還要謹慎。我時常鼓勵他們,用創新思維去修繕老建築,要知道,你想要老建築「修舊如舊」,有時候就要用更新的技術和理念,建築材料和修複方法都是在不斷進步的,而這種進步需要一代又一代建築師去探索和開掘。
圖說:章明認為你要先「讀懂」老建築,才能動手修復她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當然,老建築修繕工作除了人和,也需要天時和地利。若有時候,可供參考的歷史資料實在有限或者缺失,又或者,修繕資金有限或者所需修的材料不得力,我倒建議寧可「等一等」,要知道不當修復是要比不修來得傷害更大,「改正」成本也更高。(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