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看戲的上海老戲院啟動修繕,設計師解密...

2020-12-27 上觀

「修繕難點在於如何將一座90歲高齡的老劇場,在復原優秀歷史建築原貌的基礎上,提升老劇場安全的合規性、演出及配套的專業性、空間使用的合理性,滿足現在及未來高水平的演出需求。」蘭心大戲院修繕工程近日啟動,預計一年後重新回歸公眾視野。上海建工第四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師孫先生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採訪時表示,修繕以「統一規劃、分類管理、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利用服從保護」為原則,使歷史建築真實性、完整性獲得延續傳承。

針對蘭心大戲院2807平方米範圍內的建築整體修繕,分為外立面及室內兩大部分,外立面主要為:泰山磚、花崗石、花式線腳等不同材質逐一修復;建築鋼製外門窗的更新修復、復原標誌性主入口裝飾雨棚。室內根據上海市歷史建築保護事務中心要求,對觀眾廳及進廳大堂等重點保護空間進行保護性翻修,復原劇院歷史原貌。孫先生強調,修繕將整體提升觀演空間的舞臺演出效果,並且通過空間局部調整,增加、改善藝術教育和公共服務功能,提升場館服務品質,營造良好的高雅藝術欣賞環境。

位於黃浦區茂名南路57號的蘭心大戲院建於1930年,由戴維斯與勃洛克設計。主立面為三個拱形落地式長窗,陽臺由花瓶式欄杆裝飾,外牆使用褐色泰山拉毛面磚,轉角處由齒形狀假石封邊。作為上海歷史最悠久的歐式劇院,劇院內部呈現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府邸式風貌。舞臺面積寬19.5米,深13米,總面積與觀眾廳幾乎相等。

蘭心大戲院曾作為各國駐滬領事、各界名流的聚會場所,在上海灘獨領風騷。著名報人胡道靜為上海通志館撰寫《蘭心六十年》一文時稱讚蘭心大戲院「以其規型之美備言,在遠東是罕有倫匹的;何況它有著長長的歷史」。藝術家白楊、劉瓊、陶金、石揮、上官雲珠等曾在蘭心大戲院演出大量話劇。蓄鬚8年的梅蘭芳抗戰勝利後在這裡首次登臺演出。中國最早的星期音樂會也在這裡舉辦。周信芳、俞振飛、袁雪芬、丁是娥、筱文豔、趙丹、俞麗拿、陸春齡、楊振雄、莫非仙等都在這裡留下了他們藝術史上重要的篇章。

蘭心大戲院是上海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外國元首、接待各國友人的重要場所。1960年1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在蘭心觀看上海實驗歌劇院演出的舞劇《小刀會》。1964年7月,劉少奇、陳毅等在蘭心觀看上海人民淮劇團演出的現代戲《海港的早晨》。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蘭心大戲院首演。2000年慶祝開臺70周年之際,蘭心大戲院曾經歷修繕,門楣保留原先的船體型,劇場座椅全部更換,共有662個座位。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毛澤東: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毛澤東1920年第一次讀《共產黨宣言》。這一年,毛澤東27歲。同一年,他在湖南創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第二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黨宣言》是毛澤東常讀、精讀、細讀的一本書。讀了多少遍?無法統計。
  • 解密:毛澤東與清華大學
    例如,他同意清華工宣隊提出對所謂「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梁思成、劉仙洲、錢偉長等「給以出路」的建議,並把這一「經驗」批轉全國。這多多少少緩解了當時全國眾多著名老教授的苦境。文革時期,對於蔣南翔這位教育界被打倒的「最大對象」,毛澤東也在文革進行到所謂整黨建黨的後期,指名「保護」蔣南翔。在1970年8月22日下午舉行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前的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毛澤東說:「對蔣南翔這樣的人留下來好。」
  • 這座老戲院居然建在這裡,放映的電影曾與好萊塢同步!
    延 平 戲 院 在鼓浪嶼市場路6號,如果不是立著一塊碩大的牌匾——「延平電影博物館」,也許大多人不會留意到小巷裡那幢早期現代風格的老建築。在這種情況下,想了一個方法,就是在上面開一個電影院,它也需要做人氣、聚人氣,戲院在上面可以演戲、可以演電影。」 觀眾進出戲院的樓梯 就這樣,原本打算蓋商品房的土地建成了一樓是菜市場、二樓能容納710人觀影的戲院,這就是延平戲院。
  • 上海建築奇蹟回歸,在這裡咖啡下午茶看戲,時髦了快一個世紀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歷時一年半的修繕這座上海百年老建築重新開放哪怕不聽音樂會它也歡迎你去看展、喝下午茶說起上海的老洋樓建築,大家熟知的大多還是出自塢達克
  •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南海指揮朝鮮空戰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偉人的目光,都關注著朝鮮的天空。不可一世的美國空軍,是美國威懾他國的王牌。當美國總統杜魯門問侵朝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中國會不會派兵入朝作戰時,麥克阿瑟毫不遲疑地回答道:中國不會出兵,他們沒有空軍。如果他們出兵,美國空軍將使鴨綠江血流成河。
  • 劉少奇當選國家主席前後
    這一切,使毛澤東深感苦惱。他希望擺脫這些雜事的幹擾,希望在藏書頗豐的書齋中靜靜地多讀一些書,多思考一些國內國際上的重大問題。毛澤東的想法在黨內高層領導人中多次說過。多年同毛澤東朝夕相處、深知他的脾氣秉性的老戰友如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人都充分理解毛澤東的苦衷。然而,這個想法,在黨內更大範圍內能夠得到理解嗎?黨外人士、全國人民中間又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 宅家掌上魔都遊,老上海戲院知多少
    > 上海老底子上海老戲院作為舊中國的電影之都,上海自然也少不了電影院。新中國成立前,上海的電影院數量居全國之首,有些電影院裝修豪華,設施完善,具有國際水準。1908年,西班牙人雷馬斯在海寧路和乍浦路的路口用鉛皮修建了上海第一座電影院,放映他的朋友加倫白帶來的一些破舊膠片,設施雖然簡陋,但電影就此進入了上海人的生活。西班牙人雷馬斯在海寧路和乍浦路的路口修建的虹口大戲院。圖片攝於1932年。
  • 黃堡老戲院
    黃堡鎮,曾稱為黃洛堡,北魏永安元年(公元528年)設黃堡縣,黃堡陶瓷業(耀州瓷)興於唐,盛於宋,繁盛時期沿漆水河十裡窯場不夜天,曾經的輝煌不同一般。歷史的足跡,足以說明黃堡鎮非同凡響。      再說秦腔,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成於秦,流傳至今。可謂歷史悠久。凡城鎮必有戲院。黃堡的戲院便是。      當地人把戲院叫戲園子,座落在黃堡街道東頭靠漆水河邊。戲院露天,很大,四周用土牆攔擋,大門迎街向南,北頭便是高臺教化的戲樓。院子不算小,約摸寬有四十米,縱深約五十米。戲臺算是大戲臺,各類大戲都能演。
  • 毛澤東與周恩來是如何交往的
    這次會議仍由周恩來主持,毛澤東闡述了他的改變行軍方向的主張,周恩來繼續支持毛澤東的意見,而博古仍堅持按原計劃執行。會議經過爭論最終採納了毛澤東的意見,決定揮師搶渡烏江,然後向敵人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的貴州進軍。會後,周恩來把黎平會議決定告知沒參加會議的李德,李仍不同意,兩人吵得很厲害,引起了周恩來少有的震怒。
  • 毛澤東最後一次談高崗:串通蘇聯,陰謀奪權
    1954年1月2日,毛澤東在杭州會見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捷沃西安和蘇聯駐華大會尤金時,談到秦滅楚的歷史故事,說中國可能要出亂子。暗示高崗、饒漱石的反黨活動可能對黨和國家的穩定和團結構成威脅。蘇聯有關檔案解密後,使我們對毛澤東的談話有了更多的了解。尤金回憶說:「談到中共內部情況時,毛澤東說最近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現象。
  • 周恩來火災現場立規矩
    這是當年對中國共產黨人定下的規矩。據時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楊尚昆回憶,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會場最初懸掛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和毛澤東、朱德的畫像。1949年3月5日那天,毛澤東一進會場便提出批評:「開會不要掛我們的畫像,這樣不好,應該掛馬恩列斯的照片。」於是,第二天就只掛了四位國際偉人的像。
  • 中國韶山•解密•毛澤東跟蘇聯算領土帳
    中國韶山•解密•毛澤東跟蘇聯算領土帳 臨近1964年7月,中蘇邊界談判取得重大進展,但此後急轉直下,雙方關係陷入僵局
  • 毛澤東對周恩來說:這頂帽子,我戴了
    毛澤東所住的這棟大樓很有特色,外看似二樓,實則三樓,三樓最隱蔽為機要科所在,因空間低矮,過道狹窄則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雞鴨棚』『雞鴨行』。酷暑天,三樓樓閣式小屋氣溫高達40攝氏度,電臺工作人員仍日夜堅持工作。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下榻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重慶各方人士。頓時,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周圍本來就特務眾多的小樓裡,馬上就開始擁擠起來。
  • 劉少奇扭轉華北白區局面(下)
    從1936年春到七七事變前,僅僅一年多的時間,經過一系列耐心細緻的工作,劉少奇果斷地糾正了「左」傾錯誤路線,成功地指導北方局實現了遵義會議後黨在白區工作的轉變,使黨組織恢復和發展起來了,群眾發動起來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開展起來了,創造了黨在白區工作中的顯著成績。黨中央對北方局這一段時期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 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周恩來的貢獻
    在指示信中,周恩來明確而肯定地指出:「先有農村紅軍,後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徵,這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這是第一次以中央身分對中國革命特徵也即道路這一根本問題作出的正確結論,這一結論是對毛澤東等人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對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升華。
  • 修繕重啟 |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大揭秘(內附視頻實錄)
    上海音樂廳是全國第1座音樂廳,是上海第1座由中國建築設計師設計的西方古典風格建築。在這閉館修繕的185天裡,我們具體進行了哪些修繕工作?今天讓我們和參與修繕工程各位專家們一起,走進上海音樂廳的「內臟」,深度了解這座90歲老建築,在我們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都經歷了哪些變化。
  • 周恩來在生命最後階段都想到了什麼?
    不料,這本畫冊流傳到上海古玩市場後被周嵩堯的一位好友發現了。好友知道這是周嵩堯的心愛之物,流進市場說明他的生活已到了難以為繼的程度。這位重義氣的朋友立即將其買下,親自送到揚州周嵩堯家中,還給了他一些錢讓他度過困境。新中國成立初期,周嵩堯已年近八旬,但身板硬朗,思維敏捷。
  • 劉少奇
    此後在上海、廣州、武漢參加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和武漢工人群眾收回漢口英租界的鬥爭。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後在河北、上海、東北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行局委員,留在赤色職工國際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
  • 周恩來在四年調整時期的重大貢獻
    毛澤東講話時肯定調整方針,並提出1961年為調查年,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只有情況明才能決心大,也才能方法對。 全會以後,毛澤東親自組織調查組去農村調查研究,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以及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也紛紛下農村,去工廠,進行廣泛、細緻和系統的調查研究。
  • 1958年大躍進期間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分歧
    毛澤東看到這一個個激動人心的「衛星」,由衷地高興。他多麼希望他的人民幸福富裕,一夜之間擺脫貧窮走進共產主義!「浮誇風」像一個巨大的磁場把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的目光緊緊吸在「衛星」的表層。在中南海肯定和讚許聲中,一系列的「大」出現了:大辦農業、大辦水利、大辦養豬、大辦食堂……好像沒有一個「大」字打頭,就失去了人定勝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