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歌之王〉是歌手陳奕迅的經典作品,有粵語、國語兩個版本。粵語版本收錄在2000年10月1日發表的專輯《打得火熱 》中,國語版本收錄在2001年7月19日發表的專輯《反正是我 》中。當時的樂壇,以K歌做主導,K歌數目眾多,而〈K歌之王〉能在浮面樣板K歌主導的主流樂壇脫穎而出,自成一格,可見詞人只要有心還是可以有新的天地。〈K歌之王〉的填詞人林夕,罕有地採用集句手法,這種寫作手法在傳統中國詩詞也有使用。
中國詩歌史上,把前人一家或數家的詩句拼湊成一詩,被稱為「集句」,現存最早的集句是西晉傅鹹的《七經詩》。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對王安石的集句詩讚不絕口:「集句惟荊公最長,《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絕無痕跡,如蔡文姬肺肝間流出。」如蘇軾《南鄉子》便是集句一例:「悵惘送春杯(杜牧),漸老逢春能幾回(杜甫)?花滿楚城愁遠別(許渾),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劉禹錫)。」(1)又如明劇《牡丹亭》中有一首集句詩:「春望逍遙出畫堂(張說),問梅遮柳不勝芳(羅隱)。可知劉阮逢人處(許渾),回首東風一斷腸(韋莊)。」
〈K歌之王〉的粵語、國語兩個版本,皆採用集句的手法。〈K歌之王〉除了成功採用集句的手法,還在集句之餘加上戲謔和落莫蒼涼的情感。 在粵語版的〈K歌之王〉中,詞人以大量十分流行的情詞入詞,如〈約定〉、〈憑什麼〉、〈擁抱〉、〈幸福摩天輪〉、〈垃圾〉、〈你怎麼捨得我難過〉、〈再見二丁目〉等等,這些熟悉的流行情歌的歌名在歌詞中不難發現。歌詞中「將這煽情奉獻給你」、「便宜地唱出寫在情歌的性感」、「俗套的歌詞煽動你惻忍」可說是情歌的自我解構,詞人告訴大家,他將多首的情歌串連成一首煽情的歌,而且便宜地寫出了和唱出了情歌的性感。還有,詞人自己承認,雖然這種串連情歌是比較俗套,但希望可以煽動大家的感情。
〈K歌之王〉成功之處在集句之餘加上戲謔,〈K歌之王〉寫來既用了不少K歌,但當中又以「俗套的歌詞」和「膚淺對白」作自我拆解,或許可以理解作一種戲謔,提出「戲謔」(mimicry)的後殖民理論家巴巴(Homi Bhabha)指出其特點是「看似一樣,卻之不盡同」(「almost the same, but not quite)。(2)詞人把所有寫過的歌名串連成一首有新味的歌,有一種自玩自樂和有一番天地的境界。這首歌詞,可以知道是詞人對自己的嘲諷,也可以知道他對寫詞的不可自拔,他享受寫詞的過程,將寫詞視為一種玩樂。
在國語版的〈K歌之王〉中,詞人同樣以大量十分流行的情詞入詞,如〈用心良苦〉、〈千言萬語〉、〈至少還有你〉、〈吻別〉、〈明天你要嫁給我〉、〈愛如潮水〉、〈我願意〉等等,不相同的是在集句之餘,流露出落莫蒼涼的情感,帶出孤獨的感覺。歌詞中「離開排行榜更銘心刻骨」、「唱完了我會一個人住,我願意試著了解,從此以後擁擠的房間一個人的心有多孤獨」,「離開排行榜」代表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在擁擠多人的房間,自己的心卻是孤獨的。「我已經相信有些人我永遠不必等,所以我明白在燈火欄珊處,為什麼會哭」,這一句說明有些事情一早知道結果,然而傷心痛哭的時候,也只能在正燈火欄珊處。如歌名〈K歌之王〉一樣,已經成為了「王」,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利,可是得到的是只有孤獨,剩下自己一個人,這裡除了有自嘲的味道之外,還透出了落莫蒼涼的感覺。
〈K歌之王〉的粵語、國語兩個版本採用集句的手法,沒想到卻能為歌曲帶來不俗的效果,集句手法為寫詞界帶來了另一個新天地,林夕的入室弟子——林若寧,在〈悲歌之王〉也運用了類似的集句手法。當陳奕迅用力唱出「給你用力作二十首不舍不棄,還附送你愛得過火,給你賣力唱二十首真心真意,米高峰都因我動容」之際,一首K歌比一般K歌負載著更多的信息的作品堂皇的進入近年主宰了大路情歌模式的卡拉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