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8月18日訊網球肘這個名字,知道的人還挺多,光從名字上看,還以為這是網球運動員「專屬」的疾病。但是昨天,記者從浙江省人民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了解到,接診的網球肘患者中,沒有一個是打網球打出來的,大半的患者都是打麻將打出來的。
「大約八成的人,通過合理的調養能夠恢復,但是如果不注意,反覆刺激,就會演變成頑固性網球肘。」省人民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醫師畢擎說。
中年退休女性
最易肘關節磨損
畢醫師最近剛剛接診了一名61歲的家庭主婦周大媽,得的就是頑固性網球肘。
周大媽一直是家庭主婦,長年在家裡做家務,空閒下來沒事情,學會了打麻將。只要一有空就打麻將,三十多年來,打麻將就和吃飯一樣,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連和鄰居聊天都離不開麻將,被子女戲稱為「麻將控」。
去年10月份,周大媽感到右手使不上勁,尤其是早上起床洗臉的時候,一扭毛巾手臂就痛。剛開始,周大媽沒有當回事,以為是自己去菜場買菜,提多了東西,傷到了,休息兩天就能好。
但是一年時間過去了,周大媽的疼痛卻越來越厲害了,不但東西提不動,而且連拿碗都會痛。到醫院一檢查,說是網球肘,需要打封閉治療。剛開始效果不錯,但是一個月後,又變回了老樣子。反覆多次後,周大媽能用的方法都用了,還是反覆發作。
周大媽找了畢醫生。畢醫生了解情況後,建議周大媽做一個微創手術:在肘關節打2個小洞,將粘連的組織清除,使肌體組織恢復。
一個月後,周大媽逐漸恢復了,又能去菜場買菜了,擰毛巾也不痛了。不過,複診的時候,畢醫生建議周大媽,以後要嚴格限制打麻將,因為周大媽這麼痛苦的罪魁禍首,就是長時間打麻將引起的。
61歲「麻將控」
得了頑固性網球肘
為什麼打麻將會得網球肘呢?
畢醫生說:「這個一點都不奇怪,大家別被網球肘這個名字迷惑了,以為只有打網球的人會得,其實只要反覆使用肘關節都容易得網球肘。」
畢醫生介紹,「網球肘」這個說法是個舶來品,因為國外打網球的人比較多,容易得一種名為「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為這個學術名字比較難記,患病的人又以打網球居多,「網球肘」這個名字就傳開了。
但是中國的國情和國外不一樣,打網球並不普及,所以來就診的患者,都不是打網球打出來的,反而以打麻將大軍為主。
「主要是三個年齡段的人居多,20至39歲、40至59歲以及60歲以上,其中40至59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特別多。」畢醫生說,在這些年齡段中,都以女性居多。
「可能這和家務大多是女性在做有關。不少患網球肘的人,都曾經有因為提拿重物,導致手臂受傷的情況。到了40至59歲左右,是女性退休的年齡,退休後,沒有什麼愛好,就迷上了打麻將,長期打麻將,就導致了網球肘。」畢醫生說,打麻將的人都會用手指去摸牌,摸的時候,手指用力會特別大,反覆多次,都會用到手肘這個部位,日積月累就發生網球肘了。
「肱骨外上髁炎,這個名字是以前的觀點,認為網球肘是炎症引起的。不過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病例證明,網球肘是反覆使用肘關節,導致關節磨損。」畢醫生說,所以一些反覆使用手肘的活動,就容易發生網球肘。
在門診中,除了打麻將的人,打羽毛球、家庭主婦等都是網球肘的多發人群。
八成網球肘
調養就能治癒
「網球肘現在發病率很高,但是大多數人只要休養得當,都可以自愈,不過不少人都沒有這方面的意識。」畢醫生說。
網球肘主要表現為肘關節外側疼痛和壓痛,疼痛可沿前臂向手放射,前臂肌肉緊張,導致肘關節不能完全伸直,肘或腕關節僵硬或活動受限。在用力抓握或提舉物體、擰毛巾、打毛衣、旋轉門把手、高爾夫球揮桿、按壓肘關節外側時感到患部疼痛加重。
如果有了以上這些情況一定要注意休息。畢醫生說,從發病機理來說,網球手是由於肌腱遭受反覆微小的創傷,加之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肌腱不能完成自我修復引起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休養。
「休養很簡單,就是不要讓手臂有疼痛感,如果做運動,發現疼痛,就要停止。因為疼痛是一種刺激,大約80%左右的人,通過休養、理療、熱敷和貼膏藥等方式,過個4至8周,都可以治癒。」畢醫生說,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有可能演變成頑固性網球肘了,此時唯一的辦法就只能做微創手術了。
【新聞助讀】
網球肘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指手肘外側肌腱發炎疼痛。
網球肘是因為最先發現網球運動員經常發生肘關節外側疼痛而得名。其實,只要肘關節活動過度、強度過大者均易導致此病,網球肘是過勞性症候群的典型例子。
患者會在用力抓握或提舉物體時感到患部疼痛,這種疼痛的產生,是由於負責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複用力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