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貴州省司法廳法資處黃弘。
2019年5月,我主動請纓到織金縣上坪寨鄉扶貧,盡己所能為當地群眾做些實事。
深入田間地頭(戴口罩者為黃弘)
讓司法所「亮堂」起來一到上坪寨鄉,我首先去的是司法所,但讓我吃驚的是司法所連一間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辦公樓年久失修,司法所辦公不正常。」上坪寨鄉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司法所作為基層單位,承擔著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服務、開展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等重要工作職責,是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的直接提供者,是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基,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地位。」我暗下決心,先改善司法所的辦公環境。寫匯報、跑項目、籌資金……我開始為讓司法所「亮堂」起來忙活。在我的積極爭取和牽線搭橋下,織金縣委政法委、縣法院、縣司法局共籌集40萬元,上坪寨鄉新司法辦公樓修葺一新,司法所擁有新辦公環境。如今,上坪寨鄉司法所有明亮的辦公樓、一流的顯示屏,先進的軟硬體設施……我在上坪寨鄉辦了第一件事。為了紮實推進基層司法工作,我走村串寨入戶,深入了解村情民情,有的放矢開展基層幫扶工作。
幫扶群眾(戴草帽者為黃弘)
在我的努力推動下,今年8月22日,上坪寨鄉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成為織金縣矛盾糾紛化解改革首例試點單位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調解,完善了調解與訴訟相銜接的運行機制,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服務通道,群眾心目中的基層司法工作更加「亮堂」。真情幫扶,「戰「在一線「真是太感謝了,留下來吃頓飯才走……」
上坪寨鄉坡腳村坡腳組村民王加秀老人拉著我的手,盛情挽留我吃飯以表謝意。
原來,2019年5月20日,王加秀老人的丈夫孟厚德去世後,政府補助其6000元的建房款因需辦理繼承公證而遺留在銀行不能取出,成為王加秀老人心裡無法釋懷的「疙瘩」。「您安心等待,這事很快就解決好。」了解到具體情況的我一邊安撫王加秀老人,一邊為老人收集辦理繼承公證所需的材料。我到織金縣法律服務中心為王加秀辦理了繼承公證書,王加秀老人終於可以從銀行取到建房款。2019年6月12日,上坪寨鄉克老壩千畝香蔥基地被雨水淹沒500餘畝。我得知後冒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與上坪寨鄉領導班子一起查看災情、搶險救災、分析災情形勢,及時做好低洼地帶、山體易滑坡和泥石流易發地帶群眾的安全轉移工作,並妥善安置群眾。在上坪寨鄉,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困難群體,盡力解決基層群眾的大小事務,踐行在基層真情幫扶「戰「在一線的初心。
走村進戶了解民情
打通群眾脫貧致富出路上坪寨鄉群眾的土地大多分布在與平壩交界的斯拉河沿河一帶,由於交通不便,群眾沿河一帶的土地被棄耕多年,成了名副其實的撂荒地。要致富,先修路。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寶地,修通一條貫通群眾住戶的沿河公路勢在必行。當得知這個想法與該鄉鄉村振興遠景規劃不謀而合後,我更加堅定自己帶民致富的信心。
我與該鄉領導幹部一道,白天實地察看調研,規劃修建路線,晚上進村入戶了解群眾意願,宣傳政策,逐戶給農戶作思想工作。
面對山高坡陡、困難重重的現實,群眾對於修路的事紛紛搖頭擺手,表示路修不起來。經過我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努力,一條投資2600萬元,全長26.2千米、貫通上坪寨沿河一帶14個村(居)的移民產業園(產業路)項目落地。「產業路打通了我鄉群眾群眾脫貧致富的出路,徹底解決了貧困戶增收的長效問題。」織金縣上坪寨鄉鄉長焦凱如釋重負。目前,織金縣上坪寨鄉「一園三帶」產業鏈,規劃養牛700頭、養豬10萬餘頭。該鄉累計種植皂角9000畝,分別種植瑪瑙紅櫻桃、蜂糖李、冰脆李、柑橘10000畝,種植蠶豆4000畝、油菜3500畝、香蔥2500畝、南瓜4000畝、辣椒2100畝,為織金縣上坪寨鄉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不管在農村還是回省城工作,我將盡力為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為「平安貴州、法治貴州」建設作出應有貢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華
編輯 肖陽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