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2021-01-10 謝小樓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是李清照避難浙江金華時所寫,此時金兵進犯,國破家亡,丈夫趙明誠病故,家藏文物喪失殆盡,歷盡人生風雨的李清照內心無比悲痛,詞中表達的就是這種物是人非的悲痛心情。

武陵春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zéměng)舟,載不動,許多愁。

風住塵香花已盡,風停了,但百花已被風雨摧殘,零落成泥,泥土中還有花的餘香。開篇一句,就展現了李清照練詞練句的非凡功力,七字為我們一個悽美的意境,也象徵著李清照經歷人生風雨後的疲憊與悽苦。

正因為風雨悽苦,不得出門,所以詞人李清照才會日晚倦梳頭。日頭高了,才起來梳頭,一個倦字,點出詞人疲憊的心情。

此時,詞人看到的卻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經歷了戰火,曾經與丈夫趙明誠一起收集的文物已經喪失大半,而丈夫趙明誠也已病故,身邊只剩一些僅存的文物,以及與丈夫一起合著的《金石錄》。

此情此景,想訴一下苦,卻沒在了那個聽她訴苦的人了,只有眼淚不住的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可謂千古傷心語。

可是生活還得繼續,於是詞人李清照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

雖然經歷了一場風雨,但是聽說雙溪那邊的春光尚好,也許可以去那裡散散心。

可是又溪那舴艋小船,恐怕載不動我內心的愁緒。

詞人又一個巧妙的比喻,再次深化自己內心的愁緒。這個比喻巧妙在,完全沒有一絲刻意的成分,因為前面提到擬泛輕舟,然而自然過渡到輕舟載不動內心的愁緒,自然入妙,將內心的愁緒形象化。

此詞無論是練字練句,還是藝術手法,都是精妙絕倫,詞中的悲痛情感,更是感人至深。

近代靳極蒼《唐宋詞百首詳解》評此詞:全詞婉轉哀啼,令人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本非悼亡,而實悼亡,婦人悼亡,此當為千古絕唱。

相關焦點

  • 讀詞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當李清照吟出這個名篇時,南來衣裳早已綴滿了風塵。先是國破,接著家亡。先前夫婦唱和的情詞雖有高下之別,但金石書畫之同賞,畢竟是人生難逢的知己。但春色不管南北年復一年,人事卻非昨日,已全然改變。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 年齡越增長,越感受到人間百味:「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共 783 個字,5 張圖片,0 個視頻,0 個音頻,預計用戶閱讀時長 3 分鐘在很小的時候,對於「物是人非」的了解僅限於一個成語,只是覺得這個成語有點味道,並不懂得這個成語背後的意義。萬般苦悶湧到心頭,吐出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首詩的題目是《武陵春·春晚》,是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所寫。作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有名氣的女詞人,李清照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宋詞,今天所說到的這首詞也不例外。
  • 六首催淚詩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的眼淚,是國破家亡後的物是人非《武陵春》宋代: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的前半生,少女時無憂,出嫁後,琴瑟和諧,然而,靖康之難改變了她的後半生。
  • 《天乩之白蛇傳說》小青再次見法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他們回不去了,忘了前塵,斷了歸途。一個人停在原地泣不成聲,留給她的是孤寂的背影,還有一人作壁上觀,永遠是一個「局外人」,卻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把所有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你與其苦苦追在他身後,倒不如與我一起遊戲人間。」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12句悲情詩詞,哪一句讓你落淚?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嶽飛《小重山》想彈琴,抒發心中苦悶,可是沒有知音,我就算把弦彈斷了,又有誰來聽呢?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劉過《唐多令》想要買上桂花,帶著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遙一番。但卻沒有了少年時那種豪邁的意氣。人到中年,讀到這首詩時,有點想哭。
  • 讀解千古第一才女詩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今天我們聊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大概意思就是,當年的風景依舊,當年的人卻已面目全非,什麼事情都沒有必要再提了。當我們,心中感慨萬千,未先開口已淚流滿面。和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
  • 最悲傷的十首詩詞:物是人非事事休
    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通過「秋扇」「驪山語」「比翼連枝」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幽怨、悽楚、悲涼的意境,抒寫了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贈去婢》【唐】崔郊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十首傷感詩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物是人非,總是讓人無限傷感,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這種感覺,大概只有經歷顧的人才會懂吧!《江樓感舊》【唐】趙嘏獨上江樓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 風景依稀似去年。一個人的物是人非,一個人的悲歡離合。《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宋】陳與義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二十年如一夢,雙鬢卻已斑白。《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清】納蘭性德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 李清照最悲涼的詞,寫盡物是人非的無限感慨,最後一句妙絕千古
    李清照有一首詞《武陵春》,寫傷感悲涼最是切懷,其中「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讓人無限感慨。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李清照很悲苦的一首詞,寫盡人生坎坷,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武陵春·春晚》,便是才女李清照的一首代表作。對於李清照的這首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畢竟詞中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可謂是出自肺腑,感人至深。那麼問題來了,李清照為何會有如此深沉哀婉的慨嘆呢?這就要從此詞的創作背景開始說起。據黃盛璋先生《李清照事跡考辨》:「詞意寫的是暮春三月景象,當作於紹興五年三月」。
  • 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詩詞,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哲理
    今天我們要來品讀的正是她的一首詞,這首詞中,李清照把愁寫得十分巧妙且深入人心,筆法婉約動人,讀來令人感慨和深思,一起來品讀這首千古詩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首詞為李清照南下流離失所期間寫的,原本富足的生活迎來轉折,詞人歷經劫難,看遍人間萬千苦楚,悲嘆自身和命運,愁緒滿身,感慨人生之時寫下這首《武陵春》。在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後,我們逐句來進行字面上和內涵上兩方面的品讀。
  • 古詩詞中的「物是人非」,每一句都那麼美
    「物是人非」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晚年的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之後,流落到南方,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一個人註定是要走過很多路,要看過很多物是人非,才會成熟,才會坦然。 物是人非,在人的一生中,一定會經歷。詩人也不例外,他們把物是人非的心情寫盡詩詞,給「物是人非」留下一個詩意的註解。
  • 2018年足壇經典瞬間——物是人非,欲語淚先流~
    攝像師拍攝到場邊感人的一幕:維猜的兒子凝視著昔日屬於父親的座位,然而如今兩人卻天人永隔——物是人非,欲語淚先流~沒有維猜就沒有萊斯特城的藍狐奇蹟,他即是奇蹟的締造者也是見證者,維猜將載入藍狐史冊——致敬!向隊長致敬北京時間3月4日傍晚,從義大利方面傳來了一個令人傷感的消息:意甲佛羅倫斯隊長阿斯託裡在睡夢中去世,享年31歲。
  • 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武陵春》,將憂愁寫的淋漓盡致
    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欣賞的就是她把憂愁寫的淋漓極致的一首詞——《武陵春》,全詞如下: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古詩詞欣賞】如夢令 李清照
    【賞析】:    這是一首絕妙的大自然的讚歌。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寫她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遊,表現其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據《琅娘記》卷中引《外傳》,趙明誠小時,一日做夢,在夢中朗誦一首詩,醒來只記得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19首古詩詞。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但這首詩卻別出心裁,描寫了一座「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山。層巒疊嶂,看去似乎空無一人,然而卻不時有人的朗朗笑語傳來。「空山」二字,表明了詩人視野的開闊,可以一視無礙。「響」字則與「空山」相呼應。前兩句欲寫山中靜寂,卻以聲襯託,更加傳神。
  • 李清照絕美的一首詞,只寫了兩件尋常事,卻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據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記載,這首詞應是作於紹興四年,時李清照五十一歲,孀居金華。物是人非無論什麼都難以挽留。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卻淚水先流。上片側重客觀世界的外部行為。以此前風雨來襲、落紅成陣的情景,對比今夕風雨之後,落花盡為塵土,引發詞人愁緒;風住花盡,物是人非。國破家亡,流離失所,這些非常不如意的環境正是引發「事事休」的原因。讓詞人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有人告我城南雙溪春色如舊日,也曾設想趕將去逐輕舟。
  • 似水流年,給的終究是物是人非
    秋風起,滿地落葉,荒涼的原來是人生,物是人非,荒廢的是感情,祭奠逝去的青春歲月和愛情。青春卻也只能拿來祭奠,而不是懷念,因為埋葬了過去和昨天的記憶,悄無聲息!似水流年,給的終究是物是人非。宋代李清照在《武陵春·春晚》中寫道:「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李清照孀居後所作一首詞,抒發內心的苦悶,被人稱為愁如海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風住塵香花已盡」,點明正值暮春時節,狂風吹花,落紅滿地,一片零落,觸目驚心。「日晚倦梳頭」,這句說明日色已高,但詞人卻仍舊無心梳妝,可見詞人內心是多麼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