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三百壯士

2021-02-06 北京ATA家小組

◎今天靈修經文:創世記十四章1-16節

◎分享:

這段經文記載四王與五王戰,五王兵敗,其中有一個王是所多瑪王,於是四王:「又把埃布爾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第12節)。

「埃布爾蘭聽見他侄兒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        一十八人,直追到但」(第14節),亞伯拉罕和這「三百壯士」在夜間分隊殺敗敵人,把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        奪回來(第15、16節)。

  這段經文提到這「三百壯士」,詳細地把他們的人數記錄下來(三百一十八人),表明這些人值得被記念和效法。盼望每個基督徒都成為這樣的「基督精兵」,效法他們的精神:

第一:他們是「搶救靈魂」的英雄:

「三百壯士」雖只是「奴僕」,但他們「把人的生命、家庭、財產從仇敵手中搶救出來」,這是最有價值的事。基督徒經歷過神借著基督精兵,把我們從仇敵手中搶救出來,我們也當成為搶救靈魂的精兵,雖然我們何等的藐小,但我們不要小看自己,「搶救靈魂」是我們能夠為神、為人做的最有價值的事!

第二:他們是「家裡生養」的英雄:

他們是亞伯拉罕「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是亞伯拉罕的門徒,他們不只是有作戰的技巧,他們深受亞伯拉罕屬靈生命的影響。

今天的教會也應當強調「生養門徒」,強調以生命帶出生命,生命影響生命,每個人都當成為屬靈父母,帶出有生命力的基督精兵,為神國而爭戰!

第三:他們是「以寡擊眾」的英雄:

只有三百一十八人如何抵擋四王的兵力呢?但他們得勝了!因為他們倚靠神,他們同心合意。是的!雖然教會在搶救靈魂的事上也是「以寡擊眾」,但只要我們同心合意、只要我們倚靠神,我們就能得勝連連!

◎回應:

  主啊!願更多基督的精兵被興起,更多愛靈魂的精兵被興起,願每個教會都看重生養門徒,以生命影響生命,生養能以寡擊眾的基督精兵、搶救失喪的靈魂!

◎背經:

  林後二14:「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借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相關焦點

  • 臺灣軍人年改三讀通過 「八百壯士」:遍地開花監督當局
    中國臺灣網6月21日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軍人年金改革三讀,反年改團體「八百壯士」執行長羅睿達20日表示,30日將成立協會提「釋憲」,並動員所有力量,遍地開花地監督當局不當施政。臺「立法院臨時會院會」三讀修正通過「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部分條文,明定軍人年金樓地板為新臺幣3萬8990元,退休俸起支俸率55%,年增率2%,18%優惠存款分10年歸零。羅睿達晚間稱,「八百壯士」結束在「立法院」外485天的埋鍋造飯,將轉型成「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預計30日成立,持續協助軍人後續「釋憲」、訴願、訴訟及個人「釋憲」,提供所有諮詢服務。
  • 八百壯士,四行孤軍
    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在淞滬會戰乃至整個抗日戰局中又處於何種地位?
  • 讀書| 「八百壯士」 謝晉元
    日軍一邊武力攻打,一邊請公共租界工商部總董費信惇將中國軍隊趕出倉庫,遭到謝晉元的堅決拒絕,但在堅守了四天之後,蔣介石讓謝晉元撤入英租界,至此謝晉元的部隊已殺死日軍兩百多人,自己傷亡了二十七人。1937年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
  • 八百壯士在重圍中執戈為國
    著名的民族英雄謝晉元將軍哲嗣謝繼民(上海黃埔軍校同學會親聯中心副會長)所著《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八百壯士浴血奮戰記》一書,近日由團結出版社出版。該書的出版引起國內外有關人士的廣泛關注,該書讓後人藉此洞曉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滔天罪行和中華兒女浴血抗戰的光輝業績,深受海峽兩岸同胞們的歡迎。
  • 「八百壯士」主要人物的結局!
    由於當時中國軍隊對外宣稱防守四行倉庫的是中國軍隊的一個團,且謝晉元中校要求所有人對外宣稱在四行倉庫的是中國軍隊一個團共有800人,連日軍第三師團的師團長都堅信中國軍隊有一個團不少於600人,所以就有了「八百壯士」這麼一說。
  • 我和八百壯士萬連卿
    這期間,我認識了上海淞滬會戰「四行保衛戰」中八百壯士的倖存者萬連卿老人。懷著對八百壯士的無限景仰和對中國抗戰史的濃厚興趣,我一有空就主動接近萬連卿,和他聊天交心。相處時間長了,我們慢慢地聊出了友誼,聊出了感情,逐漸成了忘年之交,無話不談。
  •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卻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一曲《八百壯士歌》,傳唱八十餘載,唱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也留下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傳說。昨晚,電影《八佰》在漢進行點映,將觀眾帶回到1937年的淞滬會戰現場,見證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激昂壯烈。而很多觀眾都發現了:電影裡的這些壯士,怎麼大多說著湖北方言?
  • 抗戰·民族記憶|「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他至今還記得——1983年,剛剛調到這裡工作時,老師傅王燮範講述「八百壯士」的情景。王燮範的父親是當年留守倉庫的員工,也是「八百壯士」最後的接應者。淞滬會戰後期,四行倉庫已是一座城中「孤島」——西北面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岸是各國租界,這裡也是上海最後一處由中國軍隊駐守之地。
  • 《亞太戰爭審判》一個關於「八百壯士」的真實故事
    或許因為我是一名紀錄片導演,我拍攝的影片又正好和「八百壯士」有關。電影情節與歷史真實的偏差,以及片中部分虛構情節,令人出戲。用一句玩笑話來形容,那就是 「我知道得太多了」。導演與謝晉元將軍之子謝繼民、歷史學者粟明鮮電影《八佰》結束於「四行孤軍」突破日軍防線,撤退進入租界的那一刻,而本集《魂斷異鄉》,講述的正是發生在此後的故事。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電影《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 八百壯士瘋打警察、記者 臺「行政院」:逮捕管束63人
    八百壯士25日為了反年改攻進臺「立法院」正門,舞臺上指揮官不斷大喊前進,與警方發生多波衝突,試圖用鐵鏈拔河想拉倒「立院」大門,還把霹靂小組打破頭,目前累積32警察11記者受傷。對此,「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昨日晚間7點在院內召開記者會,他指出八百壯士的行為已經超出表達意見的範圍,是暴力事件,對於侵入「立法院」的一定會逮捕,目前已經逮捕管束63人。
  • 45年前《八百壯士》上映,歌聲「中國一定強」響徹臺灣街頭
    臺胞對《八佰》反響如此巨大,一方面是因為電影本身表現,另一方面,也因為臺灣早在45年前就拍過相同題材的電影——《八百壯士》。 1975年的《八百壯士》由柯俊雄(飾 謝晉元)、林青霞(飾 楊慧敏)、秦漢、張艾嘉等人主演。 據說,當年《八百壯士》在臺灣上映,引起巨大轟動,其主題曲歌詞「中國一定強」響徹整個臺灣街頭。 有年輕的臺胞打電話向父母求證,父母證實了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 臺「八百壯士」怒拔「臺獨綠旗」:流光血讓蔡當局付出代價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評社2月27日消息,臺灣反年改團體「八百壯士」繼今早突襲臺「立法院」後,下午4時許,幾十名抗議人士聚集在濟南路帳篷附近,爬上宣傳車,試圖扯下「公投護臺聯盟」的旗子,警方見狀上前制止,抗議民眾與警方爆發激烈肢體衝突。
  •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中的通城兵:沒經嚴格訓練但相當英勇
    第一篇 《八百壯士與通城》開車從武漢出發,走高速不要兩小時,就可以到達鄂東南的一個小縣,通城。「水道通,地勢順,直注武昌城」,解放前因為這兒的水路發達,因而得名通城。△從通城出發的「八百壯士」出徵前,武漢各界市民在漢口中山公園召開壯行大會,在雄壯的軍樂聲中,官兵們登上火車駛往前線上海。此時的上海烽火連天,幾近失守,國民黨決定撤退重慶。
  • 電影《八佰》中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原標題: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
  • 「八百壯士」的犧牲,是用生命演給外國人看的戰爭秀?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八百壯士」,曾孤軍在上海四行倉庫迎擊日寇,展現了中國的血性,這段故事我們在歷史課本上都學過。最近的一部電影,又把「八百壯士」變成了爭論的焦點。昨天去看了一部叫做《八佰》的電影。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中國軍「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與眾多日軍浴血奮戰的故事。
  • 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後來都去了哪裡?
    1937年10月26日,為了掩護國民黨八十八師和其它部隊向西撤退,謝晉元帶領400多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奉命據守四行倉庫。上官百成在謝晉元塑像前,展示了上官志標受傷時候穿的衣服,上面留有鮮血和刀砍的痕跡。楊老這次重返故地,抱著團長謝晉元的塑像痛哭不已。他也見到了謝晉元團長的後人———謝繼民。三人共同唱起了《八百壯士歌》。
  • 你了解「八百壯士」的真實歷史嗎?這段視頻值得一看!
    八百壯士浴血奮戰 用生命捍衛民族尊嚴8個炮彈孔,430多個槍彈孔,無需穿越時空,歷史仿佛就近在眼前。70多年後,美聯社記者海嵐·裡昂拍攝的一組照片公之於世,人們才第一次看清楚「八百壯士」當年的模樣。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館長 馬幼炯:有好多人看上去年紀都不大,有記者說當時最小的士兵才十五六歲,淞滬抗戰因為戰況非常激烈,中國軍人的傷亡非常大,包括88師524團,先後五次補充兵力,它的比例比較高的就是湖北。
  • 「八百壯士」孤軍的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一場「部署不當」的戰鬥八百壯士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歷時3個月之淞滬會戰的尾聲。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其實,當時有些部隊砸掉了鎖進入工事,也傻眼了:整個就是豆腐渣工程……「決不負師座,不負國家」的壯士卻被「師座」負了淞滬會戰中,比八百壯士更悲壯的,是堅守寶山城的姚子青營。1937年9月4日,寶山縣城的防禦工事全部被敵炮擊毀,陷入重圍。當晚,姚子青致電旅部:「抱誓與敵皆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奮鬥到底。」
  • 「八百壯士」的戰後餘生……
    再遭厄運,「八百壯士」殉難異國他鄉連線見證人巴布亞紐幾內亞大使館三秘郝利軍「安葬『八百壯士』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抗日英烈墳墓,最早是一位澳大利亞飛行員發現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大使館三秘郝利軍在越洋電話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