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對越作戰走出的上將,新補李九龍等7位上將

2021-02-28 優撫參考網

資料來源:軍人檔案館

網上有總結十年對越作戰走出的上將20位,是不詳盡的,小編經過整理,新補充7位上將,分別是李九龍、雷鳴球、劉粵軍、王教成、趙宗岐,以及還在軍隊領導崗位的張又俠、李作成上將。

至此,十年對越作戰走出27位上將,這個數字可能還存在遺漏,歡迎大家提供。

李九龍,男,漢族,1929年3月生,河北豐潤人。高中文化。

1945年參加八路軍。

194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野戰軍排、連長。在遼瀋、平津、衡寶等戰役中,立大功四次。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副營長、營長、副團長、科長、團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濟南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他參加了廣西剿匪和解放華南的多次戰役戰鬥,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他率162師參加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取得了輝煌戰果。2003年11月19日因病於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雷鳴球,1962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陸軍迫擊炮營營部戰士、計算員、偵察班長。

196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5年12月後,任陸軍師迫擊炮營排長、連副指導員、指導員。1969年任師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

1971年後調任廣州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青年科幹事、副科長、科長。

1978年10月當選為共青團第十屆中央委員。

1979年2月參加自衛反擊作戰。

1980年由廣州軍區選送到解放軍政治學院完成班學習。1982年任師政治部主任。

1983年任軍副政治委員。

1985年任集團軍政委。

1992年1月任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

1994年12月任南京軍區副政委兼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2000年12月任南京軍區政治委員。

2008年3月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4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

2004年6月晉升為上將軍銜。

常萬全,男,漢族,1949年1月生,河南南陽人,1968年3月入伍,196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陝西省渭南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在職大專學歷。上將軍銜。

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共十八屆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國務委員、黨組成員,國防部部長。兩山輪戰時任139師副師長。

王教成,是安徽來安人,1952年出生,今年66歲。他也是在1969年參軍的。

在部隊中,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團作訓股參謀、師作訓科副科長、科長等職。1983年任原60軍某團團長,期間參加邊境反擊作戰。他還擔任過南京軍區副司令,瀋陽軍區司令員。2016年1月,他擔任南部戰區司令員。2014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劉粵軍,男,漢族,1954年9月生,山東省榮成市橋頭鎮馬井泊村人。

197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12月入伍,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函授畢業,中共中央黨校大學本科學歷。2015年7月31日晉升上將軍銜。現任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79年還擊戰時任41軍123師367團2營4連連長。

趙宗岐,是黑龍江賓縣人,1955年出生,今年63歲。

他1970年入伍,在部隊中,歷任戰士、偵察班長、代理排長、偵察處長、團長、駐坦尚尼亞武官、副參謀長、旅長等職。2012年11月-2016年2月,他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2016年至今,他擔任西部戰區司令員。2015年,晉升為上將軍銜。

以下是網絡上發布的20位上將

1、張萬年,上將。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43軍副軍長兼127師師長。

2、傅全有,上將。1984年老山輪戰時任1軍軍長。以後歷任成都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總後勤部部長,總參謀長。

3、梁光烈,上將。1979年對越作戰時以武漢軍區作戰部副部長的身份協助昆明軍區楊得志司令員指揮西線作戰。

4、廖錫龍,上將。

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11軍31師91團副團長。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1軍31師師長。以後歷任11軍副軍長、軍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總後勤部部長。

5、吳銓敘,上將。

1984年老山輪戰時任1軍參謀長。以後歷任第1集團軍政委、軍長,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

6、錢樹根,上將。

1986年老山輪戰時任47集團軍軍長。以後歷任蘭州軍區參謀長、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

7、王祖訓,上將。

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4軍副軍長。以後歷任雲南省軍區司令員,14集團軍軍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院長。

8、徐永清,上將。

1986年老山輪戰時任27集團軍政委。以後歷任浙江省軍區政委,蘭州軍區副政委,武警部隊政委。

9、李新良,上將。

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41軍121師副師長。以後歷任41軍121師師長,廣西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政委、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

10、朱啟,上將。

1981年收復扣林山時任14軍42師126團團長。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4軍40師副師長。以後歷任14軍40師師長,14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貴州省軍區司令員,14集團軍軍長,成都軍區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司令員。

11、杜鐵環,上將。

1985年老山輪戰時任67軍199師政委。以後歷任67集團軍副政委、政委,總政治部主任助理、副主任,濟南軍區政委,北京軍區政委。

12、固輝,上將。

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42軍124師師長。以後歷任42軍副軍長、軍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

13、張志堅,上將。

1985年老山輪戰時任67軍軍長。以後歷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

14、陶伯鈞,上將。

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武漢軍區炮兵作訓處處長,隨所在部隊參戰。以後歷任43軍師參謀長,武漢軍區炮兵部部長,43軍軍長,成都軍區參謀長,廣州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

15、錢國梁,上將。

1986年老山輪戰時任27集團軍軍長。以後歷任濟南軍區參謀長、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

16、史玉孝,上將。

1984年老山輪戰時任1軍政委。以後歷任南京軍區副政委、政委,廣州軍區政委。

17、姜福堂,上將。

1985年老山輪戰時任67軍政委。以後歷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政委。

18、李乾元,上將。

1984年老山輪戰時任1軍副軍長。以後歷任第1集團軍軍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蘭州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

19、劉冬冬,上將。

1987年老山輪戰時任47集團軍139師政委。以後歷任47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21集團軍政委,蘭州軍區政治部主任、政委,濟南軍區政委。少將授予時間不詳,1999年7月中將,2004年6月晉升上將

20、張海陽,上將。

1986年老山輪戰時任21集團軍61師政委。以後歷任總參兵種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27集團軍副政委、政委,北京軍區副政委。

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一個關於介紹環球軍事熱點的公眾號:《華人決策參考》,每天刊登關於國內外的軍事新聞和評論。這個平臺也是我們編輯的,望大家喜歡。長按下方二維碼就能快速關注,並置頂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新四軍最牛的師,走出7大名將,4位是上將,還有一位大將!
    很多人都知道,八路軍最牛的師是115師,這個師走出了三位元帥,2位大將,九位上將。那麼,我黨另一支主力部隊新四軍最牛的是哪個師呢?是新四軍第三師,從這個師,走出了一位大將,四位上將,兩位中將,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七大名將都是誰。
  • 4位新晉上將 職務均首次披露!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今天獲晉升的四位上將,均以新職務首次被媒體披露。四位上將今天下午5時15分許,晉銜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宣讀了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的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命令。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主持晉銜儀式。這次晉升上將軍銜警銜的軍官警官是:軍委後勤保障部政治委員郭普校、西部戰區司令員張旭東、戰略支援部隊政治委員李偉、武警部隊司令員王春寧。晉升上將軍銜警銜的4位軍官警官軍容嚴整、精神抖擻來到主席臺前。
  • 紅色平江,將軍故裡,從平江走出的四位開國上將
    紅色平江,將軍故裡,從平江走出的四位開國上將 平江縣在近代孕育了60多位晚清和民國時期的軍政要員和92位國民革命軍抗日將領。這裡更是中國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的搖籃之一,曾發生過三月撲城、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重大革命事件。
  • 八路軍第115師走出的開國上將都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57位開國上將中,出自這3個師的有28位。其中又以八路軍第115師居多,有11位。八路軍第115師走出的開國上將都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我們接著往下看。師長林總,副師長聶帥,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帥,副主任蕭華,作戰科科長王秉璋,偵察科科長蘇靜。
  • 57位開國上將中,來自北方的9位都是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57位開國上將中,除了3位起義將領之外,其餘54位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這標誌著他們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優秀分子。走出開國上將最多的是湖南省,共有19位。其次是湖北省,走出了14位開國上將。按照地域分布,南方上將有48位,北方上將有9位。
  • 八路軍最好的旅,走出了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兩位少將
    陳賡知道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於是,他在與日寇作戰中並不硬碰硬,而是利用地形埋地雷,打敵軍伏擊,在運動戰中殲敵,儘可能以最小的傷亡,取得最大的勝利。 當然了,除了陳賡指揮有方外,386旅的領導班了人員也是立下許多功勞的,如副旅長陳再道,許世友,政訓處主任王新亭、參謀長李聚奎等人,這些人後來都被授予上將軍銜,除了這四人外還有該旅麾下的772團主任謝富治也是上將軍銜,這樣一算386旅走出五位上將。而旅長陳賡是大將軍銜相信很多都知道。
  • 開國上將王建安:因何沒有參加55年大授銜?56年單獨補授上將軍銜
    原來王建安將軍和李聚奎將軍分別是於1956年和1958年被單獨補授上將軍銜,加起來剛好57位。李聚奎將軍是在大授銜前夕(7月)被周總理急調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尋找石油去了;因此才與上將軍銜失之交臂,直到1958年重回軍隊,才被補授上將軍銜。那麼王建安將軍又是因何錯過了55年大授銜呢?
  • 我黨領導的主要革命武裝起義中,分別走出哪些開國上將?
    這次起義共走出4位開國上將,他們分別是楊志成、蕭克、周士第、趙爾陸。這次起義共走出5位開國上將,他們分別是宋任窮、張宗遜、陳士渠、陳伯鈞、黃永勝。這次起義中,走出了1位開國上將,他就是郭天民。平江起義走出李聚奎、彭紹輝2位開國上將。
  • 開國上將李聚奎:因何沒有參加55年大授銜?58年單獨補授上將軍銜
    此次大授銜,我軍將誕生1048名開國將帥,其中包括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798名。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我軍一共有57名開國上將;為什麼會缺少兩位呢?原來王建安將軍和李聚奎將軍的軍銜分別是於1956年和1958年單獨補授的,加上他們兩人剛好57位。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李聚奎將軍為何沒有參加1955年的大授銜呢?
  • 美國歷史上有3位特級上將,比五星上將還厲害
    眾所周知,現役美軍正式軍銜中的最高等級為五星上將。在歷史上,一共有10人獲得了五星上將的軍銜。他們分別是:萊希、馬歇爾、歐內斯特·金、麥克阿瑟、尼米茲、艾森豪、阿諾德、哈爾西、布萊德雷、斯普魯恩斯。其中,艾森豪後來出任過美國總統。
  • 五星上將屬於什麼軍銜,美國有哪些五星上將?
    自設立開始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十位美國軍官獲得此銜。 在二戰末期英蘇兩國的最高軍銜已經是元帥,而美國作為盟軍最高指揮官的艾森豪不過是上將,而他的副手蒙哥馬利已經是元帥了,為了提高美國現役軍官軍銜,在國會同意以後,艾森豪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五星上將。
  •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
    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了軍銜制度,17位將領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 、王誠漢、張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到目前為止,這17位上將已經有14位病逝,僅有3人健在。這三位上將在1955年的時候都是校官軍銜,他們都是誰呢?
  • 【一周人事觀察】最近新晉4名上將都是什麼來頭?一年晉升2批上將...
    4名新晉上將,新職務首次公開此次授銜儀式中,4位上將均以新職務首次公開亮相。新晉上將郭普校,首次以軍委後勤保障部政委的身份在媒體報導中亮相。據公開資料顯示,郭普校出生於1964年1月,現年56歲,是目前最年輕的現役上將。
  • 現役上將
    2014年7月11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的同志頒發命令狀。」2009年9月,劉亞洲出任國防大學政委;2012年7月... - 美國四星女上將的艱辛晉升路7月1日,美國海軍舉行女性四星上將米歇爾·霍華德授銜儀式,使米歇爾·霍華德成為美國海軍238年歷史中第一位晉升為該軍銜的女將軍。雖然霍華德被提升為四星上將,但她...
  • 上將李作成,對越自衛反擊戰打出來的名將,首任解放軍陸軍司令員
    提起發生在我國近代史上的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肯定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磨礪了我軍將士的意志,更為我軍提供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與此同時,在這場戰爭中,我軍湧現出大批戰鬥英雄和優秀將領,上將李作成就是其中之一。
  • 都知道上將三楊,其實在開國上將中,還有一位將軍也姓楊,他是誰
    相信熟悉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55年授予的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三位能徵善戰的將領都姓楊,因此被稱之為上將三楊,更巧的是他們都參加了,後來的抗美援朝戰役,被周公稱之為三陽(楊)開泰。而這三位戰功赫赫的將領分別是楊成武,楊得志,楊勇三位將軍。
  • [客鄉埔人]NO.03 父子上將—羅卓英上將和羅中郎上將
    7歲入鄉私塾讀書,1914年畢業於該縣官學,次年入大埔中學。民國12年(1923)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與陳誠同為炮兵科同期同學,並繼陳誠之後為第十八軍第2任軍長,與周至柔(步科)則是同期同學,同是土木系的重要將領。1946年晉升為陸軍上將。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西南遠徵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等職。
  • 哈爾西是美國海軍僅有的四位上將之一?《決戰中途島》的大BUG
    圖3:海軍五星上將的五星標識和肩章、袖章在二戰期間,美軍總共有九位高級將領獲得了這一最高軍銜,其中陸軍五星上將五人:馬歇爾、艾森豪、麥克阿瑟、阿諾德和布萊德雷;海軍五星上將有四人:威廉·丹尼爾·萊希、歐內斯特·約瑟夫·金、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和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
  • 上將王建安:病床上指揮作戰,為何72歲病逝後,無一人前來弔唁
    1955年9月,在授銜的55位上將名單中,並沒有王建安,對於此引起了各種猜測。 王建安早年就參加革命,軍內職務又高,從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無一缺席,至於為何沒有在55年授銜上將,他的兒子王海波倒是給出了答案。
  • 北洋軍閥二十四上將
    陸軍上將。捻軍出身,後叛離捻軍,投靠僧格林沁。因為作戰勇猛被毅軍首領宋慶招致麾下,後在軍中成為統帥。曾在遼河一帶襲擊過日本軍隊。1895年參加海城大戰,2月參加爭奪大平山之戰,3月參加保衛田臺莊戰鬥,血戰二十餘天大獲全勝。1895年應袁世凱之邀加入北洋集團,任右翼翼長兼步兵第一營統帶。1898年改為武衛左軍(北洋五大軍隊之一)。1899年任武衛左右軍統領,1900年調入北京統領禁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