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昌輝封北王六千歲,為何定都天京後就很少打仗了?是不行嗎

2021-01-17 歷史寫實

1852年9月,天地會出身的悍將羅大剛率2000精兵殺進永安,奪取軍興以來攻佔之第一座城市,其意義非同凡響。同年12月,天王洪秀全在永安進行分封建制,初步建立政權。《封五王詔》曰:「封楊秀清東王九千歲,轄東方各國;封蕭朝貴西王八千歲,轄西方各國;封馮雲山南王千歲,轄南方各國;封韋昌輝北王六千歲,轄北方各國;封石達開翼王五千歲,羽翼天朝。以上所封之王,俱受東王節制。」此為首義五大王。永安冊封之王,含金量沒得說,遠非日後濫封之諸侯可比,是真正的「王」。不知大夥有發現不,西王、南王早逝,翼王石達開戰功赫赫,而北王韋昌輝定都天京後就很少外出打仗,貌似被邊緣化,是他不行嗎?

永安首義五大王之含金量高,這點毫無疑問,北王韋昌輝之能力應該也不差,否則豈能混得這麼好。韋昌輝,廣西桂平人,與楊秀清同飲尋江水,同砍十萬大山之柴火,是鐵桿老鄉,如假包換。金田起義時,韋昌輝帶來2000兵馬,再加上之前他投入之巨額資金,這奠定了他在太平天國中之地位。起義後,韋昌輝便獨立領軍作戰,在廣西轉戰期間,屢立戰功,蔡村江之戰、中平之戰、獨鰲山之戰、官村之戰、永安突圍戰等,都是奮力拼殺在第一線,與蕭朝貴、羅大剛並稱早期軍事「三駕馬車」。李秀成在《自述書》評價:「見機靈變之急才足有」可知,韋昌輝還是很厲害的。要知道,李秀成評價諸王都是不留情面,若是不行,就直接說,毫不遮掩。例如,李秀成評價秦日綱:「並沒什麼才情」;評價洪仁發、洪仁達兩位草包,「既無算計,又無才情」,絲毫不給面子。

從今天起義後韋昌輝所參與之軍事行動以及李秀成對他的評價來看,北王確實很有料,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王爺」,冊封「首義五王」當之無愧。太平天國早期,雖說缺點不少,但在賞罰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能夠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力,從而調動團隊成員之積極性,將蛋糕做大做強。王朝創業之初,若想提高地位,樹立威望,最好的方式就是上戰場,指揮千軍萬馬,衝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道理簡單,創業之初,軍事鬥爭是第一位,其他雜事、瑣事,統統要讓路。韋昌輝,北王六千歲,地位顯赫,軍事水平也高,在太平天國急需軍事人才之時,理應披掛上陣,統帥千軍萬馬。然而,定都天京後,韋昌輝基本一直待在首都,很少外出領兵作戰(後來去江西,因為楊秀清已經找不出其他人去了)。這是為何呢?

其一、韋昌輝是「軍師」,主要負責政務,執掌天國核心機密

南王馮雲山給太平天國設計出一套特殊政體,名為「軍師負責制」,將國家權力分散到「軍師」之手,軍師相當於秦漢時期的丞相,位高權重;天王則是國家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沒實權,也沒直屬部隊,只是象徵性存在。那麼,誰才是軍師呢?本來只是馮雲山一人,可楊秀清、蕭朝貴這兩傢伙半路出家,玩起「跳大神」,分別取得「天父傳言」、「天兄傳言」之資格,也位列軍師,且楊秀清還是左輔正軍師,是老大。為了制衡楊秀清、蕭朝貴,洪、馮又將韋昌輝拉進軍師行列,從而形成楊、蕭、封、韋四大軍師並列之局面。蕭、馮半路被清軍炮擊而亡,僅剩下楊、韋兩位軍師。定都天京後,政務繁忙,韋昌輝理應留下來協助楊秀清處理,誰讓他也是軍師呢。當然,韋昌輝不是正軍師,而是副軍師,地位還是低於楊一等。可以說,韋昌輝忙於政務,沒時間帶兵。

其二、「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圍攻天京,而北殿則承擔京師衛戍重任

1853年3月,太平軍殺進南京,改名天京,將其作為首都,正式建立起與清王朝相對峙之農民革命政權。不久,向榮、張國梁率1.7萬八旗、綠營趕到南京城東,在孝陵衛、紫金山一帶紮下大營,是為「江南大營」。欽差大臣琦善、陳金綬、勝保率萬餘清軍抵達揚州,組建「江北大營」。兩座大營從東、北兩面同時威脅天京安全,並阻止太平軍東徵蘇常、北伐中原。八旗、綠營雖然不行,但向榮、張國梁彪悍無敵,麾下直屬部隊也能徵慣戰,在廣西就讓太平軍吃了不少苦頭;大營「紅單船」往來江面,經常截斷糧道,給天京造成不小壓力。北伐、西徵後,天京衛戍重任由北殿負責,韋昌輝總理軍務,防備兩大營,確保核心地帶安全。所以,韋昌輝無法抽身,不能外出,只能鎮守天京,確保大本營安全。

其三、楊秀清權力欲望強烈,壓制韋昌輝,不想讓其有超越自己之機會

忙於政務、確保天京安全,使得韋昌輝沒時間、沒精力外出。然而,這不是主要原因,因為政務很快就被東殿壟斷,自己很難插手;天京衛戍重任,也由北殿轉到翼殿,由石達開負責。那麼,真正北王讓韋昌輝無法外出帶兵作戰之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楊秀清權力欲望強烈,處處壓制韋昌輝,不想他有超越或者威脅自己地位之機會。定都天京後,由於西徵戰事吃緊,韋昌輝兩次掛帥出徵,可還沒成行,就被楊秀清給換了,第一次是弟弟韋俊,第二次是秦日綱,搞得北王相當憋屈與無奈。蕭、馮相繼陣亡,僅剩下楊、韋兩位軍師,而楊權力欲望強,彼此之間的矛盾是可想而知。要知道,韋昌輝可是經常無故被「杖責」,有時被打得好幾天都下不了床,受盡了屈辱。試想,若是北王外出作戰,立下戰功,對楊秀清能不是威脅嗎?東王怎會容忍別人挑戰自己權威呢。

綜上所述,北王韋昌輝軍事能力強,思維敏捷,「見機靈變之急才足有」,是貨真價實的王爺。然而,由於蕭、馮過早陣亡,韋昌輝一躍而成僅次於楊秀清之實力派二號人物,這註定了他少有外出領兵作戰之機會。楊秀清壓制韋昌輝,也不難理解「天京事變」時,北王為何會下狠手了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大權在握,為什麼還鬥不過天王洪秀全?
    因為起義要打仗啊,造反是要打硬仗的,東王軍事政治才能明顯比天王高,這是天王退居幕後的原因。 定都天京後,太平軍開始了西徵、北伐。不久太平天國又封了兩位王,分別是燕王親日綱(四等王)、豫王胡以晃(四等王),1856年天京事變發生前太平天國總共就這八位王,這也就是太平天國「首義八王」。
  • 定都天京後,太平軍官兵在想什麼?
    令洪秀全沒想到的是,建都天京後,偏僻軍的戰爭力一天全國滑,與早前百戰百勝、百戰百勝的狀況判如果雲泥。洪秀全雕像。為何會如許呢?關聯緣故許多,本日咱們從偏僻軍戰士對洪秀全的等候這個角度來說說。一、摸不到的小天國偏僻軍戰力鬥的下滑,是從恢弘戰士心生不滿首先的。
  • 洪秀全定都天京後,有多少美女遭他禍害?專家:具體數量難以置信
    就拿洪秀全定都天京(今南京)後,在天王府糟蹋禍害的美女來講,其數量恐怕說來出都沒有多少人相信! 01 在19世紀中葉,我國國內曾爆發了一次長達14年之久的反抗統治者統治的農民武裝起義——「太平天國起義」。
  • 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石達開戰功赫赫,為何就他沒有封地?
    1851年12月,洪秀全在永安發布詔書,冊封「首義五大王」:左輔正軍師東王九千歲楊秀清,治理東方各國;右弼右正軍師西王八千歲蕭朝貴,治理西方各國;前導副軍師南王七千歲馮雲山,治理南方各國;後護又副軍師北王六千歲韋昌輝,治理北方各國;後軍主將翼王五千歲石達開,羽翼天朝。
  • 太平天國戰爭:楊秀清三次北伐,為何都不讓石達開掛帥?
    楊秀清重視北伐,三次出兵北上,為何驍勇善戰的石達開不能掛帥呢?楊秀清三次出兵北伐,主帥分別是林鳳祥、曾立昌、秦日綱1853年5月,楊秀清派遣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2萬老兵北伐,目標是奪取燕京,將鹹豐趕回東北老家,「間道疾趨,勿貪攻城略地,以靡時日」,也就是實行「閃電戰」,要快速進兵。
  • 天京事變北王韋昌輝為何被殺?原因有三個,最大原因竟然是勇敢
    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為何在天京之變中被殺,有三個原因:原因一:韋昌輝的性格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韋昌輝的性格是什麼呢?勇敢。太平軍興之時,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塞尚阿被鹹豐皇帝派到廣西剿滅太平天國,曾經俘虜過一名叫做洪大全的神秘人物。
  • 太平天國佔領天京後,除了一次北伐外,為什麼不敢向北進攻了?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有過北上的打算,也派出了林鳳祥、李開芳的軍隊北上,但只給了兩萬人。
  • 越南為何定都河內,而不是定都經濟實力強大的胡志明市
    2020-12-30 01:16:19 來源: 第九視角 舉報   越南為何定都河內
  • 國民政府為何放棄武漢、北京,定都南京呢?
    南京就地理位置,並不處於全國的中心,那麼,國民黨為什麼要定都南京呢?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神山風】北王威風鑼鼓 鑼鼓威風八面
    追根溯源,北王的威風鑼鼓起源於帝堯時代,流傳於黃河之濱,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北王威風鑼鼓表演隊是北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粗獷奔放,威武雄壯,融服飾、舞姿、技巧、情感於一體,集驃悍、剛勁、倔強於一身,表演風格獨特,形式多姿多彩,有「神山第一鼓」、「北王第一絕」之美譽。北王威風鑼鼓隊以其鼓點威猛有力、節奏明快,擊打起來像猛虎下山般的狂嘯,如黃河的怒濤,似雄師在咆嘯。
  • 古人打仗為什麼一定要攻城?繞過城池直搗黃龍不行嗎?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在中國五千年有史可依的一千六百多次戰爭中,有一個戰爭共同點讓我非常感興趣,那就是,為什麼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戰爭中,敵我雙方一定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去攻打?
  • 韋昌輝血洗東王府,殺了2萬多人,為何他如此痛恨楊秀清?
    1852年12月永安封王時,韋昌輝受封為北王,稱六千歲,是太平天國的第五把手。到太平軍攻佔南京之時,由於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先後戰死,韋昌輝成為僅次於洪秀全、楊秀清的第三把手。政治利益定都天京後,韋昌輝的地位僅次於洪、楊二人。韋昌輝是個有野心的人,也是個投機分子。韋家放著土財主不做,甘願冒殺頭的風險起兵造反,所貪圖的可不僅僅是一個說不上話的「王爵」。韋昌輝為人陰柔奸險,多有「見機靈變之急才」,是個口蜜腹劍、兩面三刀的陰險小人。
  • 越南為何定都河內,而不選擇經濟實力更強的胡志明市?
    如果說越南的城市,相信更多人知道的都是胡志明市,確實胡志明市經濟發展,年產值佔到了整個越南的20%左右,不過奇怪的是,胡志明市並不是越南的首都,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越南為何定都河內,而不選擇經濟實力更強的胡志明市?
  •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為什麼說這是一個轉折點?
    ——清陳澹然《江表忠略》 定都天京讓太平天國錯失了全力北伐的時機,但是北上,真的能滅清嗎? 很多人認為,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是戰略失誤,應該聽洪秀全和石達開的,趁士氣高漲,全師北上,攻佔北京,推翻大清。但定都天京後,清政府馬上組建了江南和江北大營圍攻南京。太平軍為拱衛根據地所做的一系列部署,使他們基本喪失了大軍北上的可能。
  • 當年打得曾國藩幾乎投水的石達開,出走天京後為何敗給了清軍?
    他少年時代便慷慨豪邁,十六歲加入拜上帝會,率領當地民眾起義,到金田加入太平軍。天京事變之後,由於遭到洪秀全猜忌,石達開毅然率軍出走。他在五年內轉戰南方數省,最終敗於四川。然而,在當年5月-8月的湖南寶慶之戰中,石達開部久攻不克,最後倉促撤退。這是他離開天京後第一次重大的軍事失利。為尋找一塊喘息之地,只好率部進入清軍兵力單薄的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