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發布25項年度重大科研成果 《「大流行」經濟學:應對疫情...

2021-01-07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楊月)12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在京召開,會上發布了25項重大研究成果。

  成果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主編的《「大流行」經濟學:應對疫情衝擊與恢復經濟增長》吸引了不少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這次疫情的發展路徑超出大部分人固有的認知,歷史上並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針對流行病的經濟研究存在「供給缺失」。疫情的不可預測性讓政策制定面臨非同尋常的不確定性,有可能造成社會治理成本和經濟成本大幅提高。因此,此時全社會對流行病經濟學研究有著迫切需求。

  該研究成果指出,全球疫情大流行是否得到最終控制,不取決於最先走出疫情大暴發的國家和地區,而取決於最後取得成功控制的國家和地區。同理也可以說,中國經濟的最終復甦,即便不取決於最後控制住疫情的那些國家和地區,至少也受到主要經濟體和世界經濟總體的制約。

  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毀滅性影響必然是全球性的,分別從全球經濟總量、製造業增加值、貨物和服務出口總額以及對外直接投資等各個方面推動世界經濟走向衰退。即便在疫情於全球範圍內得到控制、經濟活動重新啟動的情況下,製造業供應鏈的斷裂、大規模失業、收入損失導致的貧困率提高及消費力下降,以及單邊主義、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政策的普遍抬頭,甚至造成經濟全球化的明顯倒退,都會使得單個國家和世界經濟將來恢復起來難度更大,所需時間也更長。

  中國完整表現出來的流行病學倒V字形曲線,一旦與世界其他地區整體處於上升階段的流行病學倒V字形曲線交接起來,很容易得出判斷,中國經濟復甦的軌跡不再可能是我們原來預想的V字形了。如果說,在發生這個全球疫情趨勢變化之前,我們只需緊緊盯住自身的復工復產目標,如今,我們需要一隻眼睛盯著中國經濟的復甦,另一隻眼睛盯著其他國家和地區以及世界經濟的表現。

  換句話說,該研究成果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作為一個開放型大國經濟體,其他主要經濟體以及全球經濟遭受的衝擊,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的復甦,世界經濟走向深度衰退這種可能性,也必然極大地幹擾中國在疫情穩定後經濟恢復的進程和政策實施的選項。

  據了解,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文集,填補了相關研究的空白,為政策分析和制定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材料,也為後續的流行病經濟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2020年社科院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聚焦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十四五」及中長期發展戰略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出了一批有思想含量、理論分量、話語質量的研究成果。全年共出版專著近400部、研究報告近300部,發表學術論文5000餘篇、理論文章近300篇,報送內部研究報告2000餘篇,此外還有大量的學術資料、古籍整理、譯著譯文、工具書等形式的研究成果。社科院從中遴選了25項重大研究成果進行發布。

  12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月 攝

  其中,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領域,《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通論》和《恩格斯思想年編》入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領域,有《邁上新徵程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流行」經濟學:應對疫情衝擊與恢復經濟增長》、《經濟藍皮書: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2021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新中國財政70年系列叢書》(7冊)、《改革開放40年:歷程與經驗》、《中國農村工業及汙染問題研究》、《民法典評註》(7部15冊)、《中國法治變革》(上、下)9項成果入選。

  「傳統文化與人文基礎研究」領域,有《中國民間文學史》(全八冊)、《全元詞》(全三冊)、《新華字典》第12版、《柏拉圖知識論研究》、《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史略》、《今注本二十四史》(首批七種98冊)、《臨淄齊故城冶鑄業考古》、《紐西蘭華僑華人史》(三卷)、《小斯當東與中英早期關係史研究》、《中國社會學史(第一卷):群學的形成》10項成果入選。

  「國際研究」領域,有《「一帶一路」的經濟學分析》《面向新時代的中拉關係》《拉美國家腐敗治理的經驗教訓研究》3項成果入選。

  此外,為紀念夏鼐的傑出學術貢獻,《埃及古珠考》作為「特別推薦」成果予以發布。該書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在倫敦大學學院的埃及考古學博士學位論文,完成於1943年,原以英文撰寫。這次出版,系其首次譯為中文與國內讀者見面。

相關焦點

  • 社科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恩格斯思想年編》等上榜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24日在北京發布。圖為發布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張蔚然)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24日在北京發布。《恩格斯思想年編》《邁上新徵程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民法典評註》和《新華字典》第12版等多部著述被列入年度重大科研成果。
  • 市社科院發布2020年度重大課題成果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穗社科宣) 12月23日上午,以「面向現代化 開啟新徵程」為主題的廣州市社會科學院2020年度重大課題成果發布會在廣州召開。據悉,14項重大課題成果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結論,從綜合分析到戰略研判,有亮點、有特色、有創新。
  •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5項創新工程重大成果
    此外,還有大量學術資料、古籍整理、譯著譯文、工具書等形式的研究成果。12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召開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成果發布會,從上述成果中遴選25項重大研究成果進行發布,向社會展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主持會議。
  •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發布
    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中遴選25項重大研究成果進行發布,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展示我院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取得的成就。四、 《「大流行」經濟學:應對疫情衝擊與恢復經濟增長》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這次疫情的發展路徑超出大部分人固有的認知,歷史上並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針對流行病的經濟研究存在「供給缺失」。《「大流行」經濟學》一書應運而生,填補了相關研究的空白,為政策分析和制定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材料,也為後續的流行病經濟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 理論動態|市社科院14項重大課題亮出成績單
    廣州市社科院召開2020重大課題成果發布會 14項重大課題亮出成績單 14項重大課題亮出成績單!12月23日,以「面向現代化 開啟新徵程」為主題的廣州市社會科學院2020年度重大課題成果發布會在廣州召開。
  • 社科文獻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一覽
    社科文獻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一覽 2020-12-24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新成果,2021年度《甘肅藍皮書》發布
    2021年度《甘肅藍皮書》成果發布會現場。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月8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今天上午,省社科院、省住建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民委、省統計局等單位聯合舉行2021年度《甘肅藍皮書》成果發布會,向社會展示過去一年甘肅各領域發展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的觀察、分析與研究,展望未來發展前景。
  • 2021年度《甘肅藍皮書》成果發布 涉及經濟社會輿情文化等多領域
    中國甘肅網1月8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今天上午,2021年度《甘肅藍皮書》成果發布會在蘭州舉行。此次公開發布的2021年度《甘肅藍皮書》系列成果共有10部,涉及經濟、社會、輿情、縣域和農村發展、文化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商貿流通、文化旅遊業發展等多個領域。
  • 獨家發布!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重大成果排名
    國家科技獎勵和教育部研究成果獎勵是鼓勵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高校科研高度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從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提取了重大成果維度,進行排名。排名方法在已發布的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重大成果維度屬於重大項目與成果模塊,包含6項指標。
  • 中國社科院評出2015年度考古新成果 填補多項空白
    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江蘇興化、東臺市蔣莊良渚文化遺址;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江西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入選。
  • 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發布,含6大領域39項研究成果
    2020年1月13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首屆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發布會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禮堂舉行。會上發布了2019年我國在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與生物學、藥學、衛生健康與環境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六大醫學領域的39項重大進展,其中抗感染新藥可利黴素獲批上市、阿爾茨海默症治療藥物甘露特鈉膠囊獲批上市、國產「人工心臟」取得突破等上榜。
  • 2020石油石化好技術活動發布30項行業創新成果
    央廣網北京12月6日消息(記者覃勇)30項來自石油石化領域的好技術,日前在海南海口舉行的2020石油石化好技術年度發布活動中向社會發布,這些技術貼近生產、惠及民生、面向需求,其創新工藝在行業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力。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 將全力推進優秀科研...
    」發布。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11月,來自政府、行業、投資、專業技術等領域的40餘位專家和學者,對科技成果進行了初次評選,25項成果脫穎而出。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重大成果排名
    軟科排名54個國家科技獎勵和教育部研究成果獎勵是鼓勵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高校科研高度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從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提取了重大成果維度,進行排名。排名方法在已發布的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重大成果維度屬於重大項目與成果模塊,包含6項指標。
  • 邯鄲15項科研成果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日前,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2020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獲獎項目總評結果公告近期公布,邯鄲15項科研成果榜上有名。河鋼邯鋼參與完成的「基於氧化物冶金的大線能量焊接船體鋼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北恆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ITO靶材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邯鄲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持完成的「食品安全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等4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完成的「SPE電解氚濃集裝置」、鋼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
  • 39項「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名單發布
    2020年1月13日下午,「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評選結果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禮堂發布。據悉,「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研究依託於我國最權威的醫學科學學術機構——中國醫學科學院。
  • 北體大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校再次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項目一項科技部日前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立項名單,全國共有29個項目獲批立項。「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專項的成功獲批,將助推我校整合技術資源優勢,凝聚科研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充分發揮「體醫融合」在增強人民體質、促進運動健康、防控慢性疾病等方面的作用,積極推動科學健身綜合示範模範工程建設,為促進國民健身科學化水平的提升作出積極貢獻。
  • 長海醫院舉行重大科研成果新聞發布會,劉建民教授團隊腦卒中...
    此項研究成果,是目前全球首次公開發錶針對是否可以跳過靜脈溶栓直接進行取栓治療的研究成果,將為全世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療指南改變,提供新的高級別證據支持,也會對未來此類患者的治療決策、診療流程、治療費用等產生積極影響。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全力推進優秀科研成果...
    「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發布。  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
  • 山西大學4項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近日,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發布了《教育部關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的決定》。山西大學4項科研成果獲著作論文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分別是殷傑教授的著作《當代社會科學哲學:理論建構與多元維度》(一等獎)、侯懷銀教授的著作《昌明教育:商務印書館與中國教育學發展》 呂梁學院院長殷傑教授的著作《當代社會科學哲學:理論建構與多元維度》基於多元維度的研究模式,以自然主義為軸線,梳理了當代社會科學哲學的歷史流派、人物思想以及富有爭議性的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