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南甕城廣場|重序空間,一座古城的時空之旅

2020-12-22 築通社

古城復建序曲

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山西大同古城,由元故城牆舊土城上增築而成。據記載,其城牆總周長為7270米,高約14米,而這座軍事重鎮,也以塞北之眼見證黃沙百戰,廣廈起落。明朝時清兵屠城,削牆五尺。而後,大同城牆的四面城門陸續被拆除,門洞逐漸成為豁口,殘存的甕城、望樓等相繼被拆除,城牆磚也幾乎全被剝離,大同古城牆不復榮光。

2008年,大同市政府實施名城修復與保護工程,大同城牆宣布復建。2016年底古城城牆合龍之際,AECOM接到了南甕城項目的委託。在梳理地區現狀時,AECOM發現,南甕城作為大同古城最重要的部分,被東西向和南北向幹道及城市所裹挾。從狹窄擁擠的道路中軸線上看古城和甕城,沒有完整展示面,更沒有空間序列和遊賞體驗。而原來的南小城內沒有修復的城牆部分,殘垣斷壁橫陳,且被包裹老舊的居民區之中,沒有得到妥善保護。

◎城牆遺址(妥善保護前後對比)

AECOM由現狀出發,創造性地制定了「搭建立體多維度的景觀體系,突出古城—甕城—城牆遺址在空間中主導地位」的設計策略,建設集城市慶典、展示演出、旅遊休閒、便民服務、生態調節、交通集散等功能為一體的複合型城市廣場,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

古城初印象,搭建空間序列

設計團隊首先從空間序列出發。清空了的南小城老舊居民樓不再遮擋視線,中軸線上就能打造出一個包括南甕城在內的大同古城觀賞面。在南北方向上,以「主入口—水景御道—迎賓廣場—慶典廣場」組成主空間序列,集中城市活動。行人由兩側道路被指引向中軸起點的主入口,而後通向這段稱為「水景御道」、向甕城方向延伸的中軸橋,行人便由窄橋邁進廣場,這讓被收攏的視線有開合之感,享受在主廣場上看到甕城全貌的寬闊視角,城市的全景也徐徐展開。橋兩側特設水景裝置,也同樣為了達到感官上欲揚先抑的目的,以水景空間遞進景觀層次,鋪陳這段緩緩得見古城的古今之路。

AECOM認為,空間搭建不應局限於同一平面。中軸段不僅形似「天橋」,也承擔著天橋的功能意義。它通往的主廣場平面是燈影闌珊,古城無聲,連接的下一層平面則是市政道路,車水馬龍。設計團隊利用水景和綠植進行了視線阻隔,用不局限於同一平面的層進式來體現我們的區域格局,對空間進行巧妙摺疊。

◎水景御道

◎迎賓廣場和慶典廣場

空間摺疊,地下道路地上化

在之前的規劃方案中,地下連接市政道路並承載遊客停車服務,地面則承接了遊客集散以及市民休閒的功能。而接到委託之後,AECOM提出了更為開放的方案,大膽地將地下隧道式的城市交通路段打開,形成開放式的市政道路,使得地下空間地面化,市政基礎設施空間景觀化,也對原有的地下空間的通風採光作出了極大改善。地上空間讓位於城市廣場和臺地公園的行人在上一個平面活動,搭建出了小型層疊的人車分離交通系統。而沿著南小城遺址所建造的臺地公園,則將已復建的城市廣場和周圍的開放空間進行連接。市政道路和古城遺址都被容納在臺地公園裡,而不是進行地上地下的全面切割,在同一個空間不同平面呼應交疊。市政道路上也可以看到古城遺址,因此無論從什麼路徑進入大同,都不會錯過古城亮相這一幀記憶留念。

◎市政基礎設施空間景觀化

古今和鳴,窯洞結構的新探索

未來南甕城廣場將作為大同市旅遊集散中心,往迎八方來客,被視作城市名片展現城市形象,傳遞大同歷史文化。所以AECOM以山西傳統特色窯洞作為設計靈感,提煉其建築形式用於廣場的訪客中心設計。建築物地上部分建築形象被巧妙地掩藏在綠坡之下,建築主體地下一層圍繞下沉廣場正如突顯山西特色的下沉式窯洞,以方形地坑為主體,四壁窯洞為輔,形成半地下的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見樹梢,不見房屋。用與傳統一脈相承的設計理念,將建築與景觀整體性表達,最大的突出空間主角—甕城。地下樓梯間、風井、涼亭、座椅等出地面構築的設計靈感也是源自大同歷史文化遺產懸空寺。建築物上的紋樣和地面紋樣也都有據可循。街燈由宮燈造型演化,展現大同作為北魏國都的遺風。AECOM沒有選擇簡單復刻,而是用現代方式風格去演繹歷史文化元素,生動地撩撥起古今和鳴。

◎ 涼亭、座椅等都借鑑了大同傳統歷史與文化

◎街燈由宮燈造型演化

古城新貌之「生態先行,城市慢行」

整個南翁城廣場貫穿兩條軸線,南北軸線以集中城市活動為主,東西線則是文化副軸,集結小型活動,串聯慢行軸線。設計團隊將公園北側的舊環古城公園進行了串接,對城市道路中的慢行系統進行梳理,將其繞過公園,建成東西走線半圓形的城市重要幹道,連接行人步道和公園空間。

項目團隊同時也從生態角度,對圍繞遺址的臺地公園進行了改造。在臺地公園的下層空間搭建了雨水收集池,與地下空間和覆土空間融為一體,廣場上的雨水會進入到地下的儲水系統,坡地上的雨水也同樣會經過有組織地收集。徹底改變原來的城市空間沒有綠植和軟景,裸露黃土空間的舊貌煥然一新,成為高覆蓋率的城市綠地。

遊客和市民進入城市廣場,看到的是新舊大同的樣貌,鑲嵌於生態系統之中的古城和今人。未來,南甕城地下區域將作為大同市城區旅遊集散中心,提升大同旅遊服務水平,廣場也將作為城區當中最適宜市民活動的場所,成為市民休閒文娛生活的延伸,在古卷畫幅上創造出今人的風採。

相關焦點

  • 大同古城,一座有爭議的古城,古色古香再現古都繁華
    山西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似乎只有煤和醋,但古時中原用以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絕對是個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地方,一點都不缺乏旅遊資源。山西大同的美不同於尋常,它擁有著北方古城浩氣磅礴之雄風,也蘊含塞上名都之古韻,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懷,讓每一位遊客都能深刻地感受到這歷經千年的風霜印記,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國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作為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在大同古城的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等。
  • 山西大同左雲縣 一座穿越時空的明代邊城
    山西我們經常去,山西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也非常好,不但山川壯美、古建遺址眾多,而且多數景點都免費,山西人更是熱心實在、善良淳樸。尤其晉北一帶,還擁有著許多未開發或半開發的旅遊資源且少為人知,是比較理想的公眾假期旅行目的地,大同市左雲縣就位於其中。
  • 在平遙古城踏黃土地,說晉語,山西人的樸實與勤奮是他們的風貌
    人們說山西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的名勝古蹟是國內外的。平遙縣位於山西省中部,是我國現存四大古城牆中最著名的城牆之一。平遙古城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縣,是明清時期中國傳統城市的傑出典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向世人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和宗教發展的全貌。
  • 2019中國大同古都燈會將於31日點亮古城新春
    隨著新年的鐘聲響過,備受各界關注的2019中國大同古都燈會,披著璀璨豔麗的服裝又將點亮古都新春。從燈會組委會獲悉,本屆燈會將於1月31日(農曆臘月廿六)晚在南城牆永和門外廣場盛裝啟幕。屆時,大同市民及四海賓朋將從當日至2月20日(農曆正月十六)期間,再次感受到古都燈會的輝煌壯美和獨特文化魅力。  時值隆冬,寒風刺骨,南城牆關城內的彩燈製作現場,仍顯一派火熱景象。偌大的關城、月城、甕城及東、西耳城,工棚井然、鋼架林立,飛濺的焊花、豔麗的彩綢,在一個個制燈師傅們嫻熟的操作中,時時發生著令人讚嘆的神奇轉變。
  • 大同古城有一座用華嚴經命名的寺廟
    山西北部的大同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名城,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是中國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曾是契丹遼國和女真金國的陪都,除了大同附近的雲岡石窟、懸空寺和恆山等歷史名勝古蹟,大同市內還有華嚴寺、法華寺、善化寺等著名的寺廟,都是重要的旅遊景點。這幾個寺廟由以華嚴寺最為著名。
  • 清明3日【山西經典】我在平遙等你の大同-雲岡石窟-北嶽恆山-懸空寺-喬家大院-平遙古城
    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平遙古城《又見平遙》領略晉商精神 感受晉商文化喬家大院北嶽至尊恆山•懸空寺中華瑰寶大同•雲岡石窟晉善晉美 經典山西三日行我有酒,你有故事麼?我在平遙等你!|大同-雲岡石窟-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宿)D3|平遙古城-北京出團通知:出團前1天客服通知時間地點車牌號等信息,並提醒隊員所需裝備,請保持手機暢通。
  • 九大古都之一的大同有一座固若金湯的城牆,朋友看了說我去了西安
    九大古都之一的山西大同,有一座氣派不凡的城牆。我回到大同拍了一些照片發到網上,好多粉絲以為我去西安。令我很是尷尬,但也說明西安城牆比大同城牆名氣大。所以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一下一點也不比西安城牆遜色的「大同城牆」!
  • 「明星市長」耿彥波是如何建設大同的
    名字耿彥波在山西中非常有名。曾任大同市市長和太原市市長。王家大院和大同古城,太原古城大部分是耿市長寫的。在這裡爭論者稱他為「耿拆拆」,並說他毀壞了文物;支持者稱他「是」大同古城:「歷史文化遺存遭到嚴重破壞,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修復受到嚴厲批評。明星市長再次成為焦點。那麼耿彥波是如何建立大同古城的呢?
  • 「一代都城,兩朝重鎮,三代京華」,遊古都山西大同
    本文共1631字,13圖,閱讀11分鐘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北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鄰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南與山西省朔州市相接、南靠山西省忻州市。
  • 旅遊界常說:「五千年歷史在山西」山西歷史在哪裡?大同古城區
    第六彈:大同古城區關注響指文化旅遊,了解更多山西歷史。大同古城曾是秦漢名郡,北魏京華,遼金元三代陪都,明、清兩代皆設大同府,因而有「一代都城,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千年的歷史為古城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古城導遊圖鼓樓。
  • 大同古城與瑤光星
    它的名字,叫做山西。北鬥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顆星組成,因北鬥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山西自古就是京城護畿,境內正巧也有七座古城,它們是大同古城、朔州古城、忻州古城、晉陽古城、榆次老城、平遙古城和皇城相府。它們與北鬥七星的含義,恰好彼此印證。
  • 北鬥七星與山西七古城
    它的名字,叫做山西。一、北鬥七星簡介北鬥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顆星組成,因北鬥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鬥七星對於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最大的貢獻在於四季辨別,《鶡冠子·環流篇》指出:「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 大同市:漫步古城 尋覓變遷故事
    ,一座大同城,不僅可以看明代徐達築城的巍峨雄渾,還可以遙想北魏都城的盛世繁華。明代的大同府城,同時也是山西行都司的治所和大同鎮的駐紮地,因此大同府的城池修築,在一般的府城規制外,更加注重軍事防禦功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科負責人陳穎說,大同府城位於大同盆地腹心,地勢平坦,河流縱橫,便於生產和輸送糧草,保障後勤。
  • 甕城溯源——以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址為中心
    2012-2014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全面揭露了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址,揭示出一座體量巨大、結構複雜、築造技術先進的城門遺蹟。外城東門址位於外城東北部,視閾開闊,位置險要,由內甕城、外甕城、南墩臺、北墩臺、馬面、門塾、散水等組成,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圖一)。
  • 大同被遺忘的古城,投資1.5億保護性開發,有張果老走過的古石橋
    大同的美麗有別於尋常,它有著北方古城的雄風浩瀚,也蘊涵著塞上名都之韻,它悠久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情懷,讓每一位遊人都深深感受到這千年風霜的印記,漫步在歷史長河中。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部的高山村,因歷史悠久,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自組派全陪導遊【山西五大平】 山西五臺山/雲岡石窟/懸空寺/平遙古城/喬家大院/ 大同城牆/山西博物院雙飛六天
    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要大把大把的塞給爸爸媽媽,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山西五大平】山西五臺山/雲岡石窟/懸空寺/平遙古城/喬家大院/大同城牆/山西博物院雙飛六天(★★★★★,純玩無購物)【參考航班】:
  • 一座被遺棄了千年的古城,曾經是晉冀交通的咽喉,山西的必經之路
    井上的天長宋古城,是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地方,一年四季無論哪個季節,只要有朋友相約,我都會很高興地去做一回導遊。冬天的夏天,我也會獨自一人去古城遊玩,看著熟悉的石階、磚牆、巷道、院落、石頭城牆,在記憶深處尋找那份美好。該城鎮資源豐富,石灰石儲量高達2億噸以上;煤炭工業,從出售原煤到洗煤,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
  • 一場來自1930年大同古城之旅:全程依靠徒步,城內住宿難以解決
    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如今的旅遊攻略中提及大同古城遊的線路有很多種,每一種都已經非常的成熟且商業化。但如果我們回到從前,回到那個90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同,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在看過這座城樓之後,我們進入古城之中。沿著大東街走上一段距離,在道路的右側就能看到一座精美的龍壁。
  • 山西大同古城裡的千年古寺,梁思成盛讚,山門上的對聯出自他之手
    接著分享山西大同之行。山西大同絕不僅僅是我固有觀念中的「煤都」,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旅遊名城,值得慢慢遊玩。 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
  • 一座具有獨特「城套城」風格的古城,徽州古城是我國四大古城之一
    徽州古城以前一直是徽州府治所在地,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景區內古民居群交織在一起,頗具古樸的風採,像一座氣勢磅礴的歷史博物館。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