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今年實行了以進取者為本的人力資源政策,也推出了新的個人績效考核方案。按照新的方案,年底績效評比結果出爐後,會有一小部分同事面臨著淘汰。說到淘汰,這個問題好像比較敏感,至少對個人而言,也算是一件大事。所以我談談我的理解。
淘汰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
淘汰,聽起來好像比較殘酷,好像沒有人情味,但卻是社會發展的現實。任何人都會被淘汰,就像任何人最終都會走向死亡一樣。淘汰本身並不是一個新概念,而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一個正常事實。我崔維星也時刻都有被淘汰的壓力。德邦就是我的命根子,如果德邦業績不好,德邦發展不起來,其實也就意味著我崔維星被淘汰了。
但淘汰到底是不是壞事呢?我認為,淘汰總體上不是壞事。諾基亞被淘汰了,摩託羅拉被淘汰了……歷史上多少偉大的公司都被淘汰了。但它們被淘汰的結局是什麼?是我們用的手機越來越好了。如果諾基亞不被淘汰,可能我們現在還都在用著諾基亞手機。所以你說淘汰諾基亞,是社會進步了,還是社會落後了?我們是喜歡進步一點好,還是喜歡落後一點好?顯然我們都更喜歡進步的社會,既然如此,那麼優勝劣汰就是必然。
淘汰是公司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德邦的目標是要走向長青,走向卓越。但是怎麼做到呢?一潭死水,遲早會發臭;門軸經常不轉動,早晚會生蟲子。所以德邦必須要建立一套機制,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樣我們這個組織才能持續保持活力,並最終走向長青和卓越。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我認為淘汰是個重要辦法。
德邦從創業到現在,已經20年了。20年來,企業是越做越大,人越來越多,但是毛病也越來越多。有些幹部開始激情減退,不思進取,但是他們又都佔據著位置,這對廣大進取者來說是很大的傷害,也是我們企業發展的惡性腫瘤。所以公司必須開展末位淘汰,讓水平差的、不作為的幹部下去,把優秀的人才、積極進取的人才提拔上來。通過淘汰,打造一種能上能下的機制,再輔以差異化的考核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起整個幹部團隊的激情和鬥志,一起把公司做強做大。所以,我認為淘汰是我們建立一家優秀企業的必走之路,是我們建立一套卓越管理機制的重要一步。
淘汰是實現公平晉升的重要手段
淘汰,其實代表著晉升。一個人被淘汰下去了,那他空出來的位置誰得了?有一個人被淘汰,就意味著有一個人被晉升。所以大家不要一聽到淘汰就覺得緊張,我們更應該看到淘汰背後的機會,不能老害怕被別人取代,而是要想著去取代更高的職位。
同時,淘汰還代表著公平。現代市場競爭這麼激烈,企業提拔人,其實是讓你承擔更大的責任,去創造更大的業績。如果你承擔不了這個責任,就應該讓能承擔這個責任的人去承擔。不然,一方面你佔著位置做不出成績,另一方面別人幹出了業績,卻沒有機會晉升提拔,白忙一場。這種不公平,最終的結局就是優秀人才流失,公司競爭力下降,所有員工都收入不高,公司在苟延殘喘中慢慢死亡。即使大家再去跳槽換公司,可是有沒有想過,一個從死亡公司裡走出來的人又能有多少機會呢?人家願意給你工資翻倍嗎?與其如此,為什麼不把位置讓給那些更有能力的人呢?如果他們能推動公司快速成長,不斷創造奇蹟,被淘汰的人就算離職了,別人也很願意給你工資翻倍。
所以,為了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歡迎淘汰制的實施。因為不淘汰其實是最大的殘酷,而且是對所有人的殘酷。只有讓不合格的人淘汰掉,才能讓水平更高、更加努力的人被提拔上來,才能讓公司資源配置得更加合理,才能讓公司發展得更加健康、讓想在公司好好幹的員工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淘汰之所以對個人而言是件大事,是因為對於上來的人,他的職業生涯有了新的發展;對於被淘汰的人,他的職業發展暫時遇到了挫折。一旦確定了被淘汰人,那麼淘汰將會影響他半年或者一年的收入,甚至決定了他一段時期的職業生涯。所以我們在開展淘汰時,一定要客觀和慎重。
一是淘汰標準要客觀透明,經得起推敲。我們評價淘汰與否的標準,是對標了華為的評價模式,即主要看業績,這是我們未來將持續堅持的方向。因為只有鼓勵大家圍繞業務開展工作,才能集中全公司的力量提升公司的效益;而且以業績為基礎的評價方式相對客觀和公平,業績是各級幹部作出貢獻的具體衡量標準,業績的優劣直接反映了員工是不是勝任現有崗位的工作。
二是要求所有負責評價的人,一定要認真、客觀、精準,對得起良心,決不能有私心雜念,要對客觀負責,要對被評價的人負責,流程要準確,質量要保證。
今年是我們第一次開展新模式下的個人績效評價,以及真刀真槍地開展淘汰,很難說我們現在的標準和流程都做到了100%的精準。因此,我們現在的淘汰也很難做到絕對的公平。不過,絕對的公平在社會上也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會想盡辦法,盡最大努力向公平靠攏,爭取做到一視同仁,爭取把每個層級淘汰的辦法都做精準。
淘汰不是今天才有的管理辦法,很多公司都在提,但真正做到的企業並不多。在我的印象中,華為做到了,韋爾奇時代的GE做到了,其他的公司,我還不知道。那麼我希望德邦也能做到,能堅定不移地把淘汰制貫徹到底,執行到底。
正確面對淘汰:短期有陣痛,長遠是好事
淘汰制的實行,短期的陣痛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負責評價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那些人都是朋友、兄弟、同事,要淘汰人家,覺得不好意思,他們為公司的發展鞠躬盡瘁了,都是幹了多少年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或者是既有苦勞也有功勞……」作為被淘汰的人,也覺得自己挺優秀的,也覺得自己為公司做了很大的貢獻,為什麼會被淘汰啊?甚至認為公司淘汰錯了,要到處反映。這些都是人之常情,都是短期陣痛。
但是從公司的整套淘汰體系來講,把你淘汰錯的概率並不大。暫時的淘汰,不是為了打擊某個人。被淘汰的幹部如果怨聲載道,自暴自棄,這不是一個高手應有的表現,「牢騷太盛防腸斷」,牢騷多了不好。我們建議被淘汰的同事,還是要有能上能下的心胸,及時調整心態,平靜接受,正確面對,水平高就上,水平低就下,不要多想其它的。被淘汰不是多麼丟人的事情。暫時被淘汰,天也塌不下來。人生總要經歷坎坷起伏,才會有所成就。遇到很多坎,碰到很多困難,但是你都能一個個的克服掉,那麼你的人生肯定會比別人的人生綻放更多的光彩。這也是百鍊成鋼的道理。
淘汰,雖然短期有陣痛,但長遠是好事。長期來看,淘汰製做得好的話,就能做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逐漸形成你追我趕的高績效氛圍,保持公司持久的競爭力。淘汰製做得好的話,也可以讓業績好的人得到更快的提拔,讓牛人不斷湧現;對於被淘汰的人,也避免了溫水煮青蛙,給了他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的機會,有利於他更精準地定位自己,更精準地改進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長處。
平靜接受淘汰後的去向
淘汰後,無論是輪崗也好,降職也好,幫扶也好,都希望大家能夠平靜接受。公司講的是以進取者為本,業績好就上,業績不好就下,這是硬槓槓。淘汰後,只要你能多思考自己的優缺點,尋找和彌補自己的差距,把一時的挫折視作重新崛起的機會,奮力一擊,用業績證明自己,就能重新回到更高的崗位。作為公司,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被淘汰的幹部,更不會放棄他們,而會通過共同努力,集體分析研究,幫助他們重新走上合適的崗位,這是我們的態度。
當然,淘汰後,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機會了,覺得在德邦幹很不划算了,那麼你也可以選擇另謀高就。但是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德邦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讓每個人的價值都能得到最合理的體現,讓每個人的才華都能夠展現出來,然後我們一起創造奇蹟,這是我們的邏輯。但是德邦也不可能適合所有人。公司現在提倡開放,歡迎離職人員再回來,並不是說離職的都是不好的。對於那些不適合德邦的人,你也可以選擇離職。有回有去,這才是真正的走向開放。
落實淘汰制,多拿獎金
關於淘汰制,我們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準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標了華為,不斷地論證和總結,從如何評價和幫扶,到各級別的淘汰比例和淘汰辦法,IBM、美世也配合我們做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進和盤點。既然現在推出了這個制度,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借用任正非的一句話,就是「不把這個淘汰搞下去,獎金就別發」。
如果淘汰制能夠得到很好的落地,我非常有信心能給大家發更多的獎金,讓大家掙到更多的錢。淘汰制的實行,不僅是讓德邦物流向華為更靠一步,也是讓大家的收入向華為更靠一步,是為我們大家2016年拿到更多獎金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希望通過淘汰制的推廣,建立起一套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管理機制,幫助德邦最終走向卓越,也幫助我們每個人最終走向卓越,賺得更多的收入,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