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太宗李芳遠,一個堪比唐太宗李世民的國王

2021-01-08 十三叔看歷史

朝鮮王朝又稱為李氏朝鮮,其太祖是李成桂,(1335年-1408年)。李成桂的始祖是朝鮮南方新羅司空李翰,到李成桂的高祖父李安社時,因為與當地官員爭奪官妓的風波而弄得在當地無法容身,於是就舉家遷徙到朝鮮北方。從其曾祖父李行裡開始就世襲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1356年,高麗恭愍王利用中國爆發元末農民起義的機會,發兵北拓領土,其父李子春成為了高麗的內應,協助高麗軍隊攻佔元朝雙城總管府,此後李成桂與其父歸順高麗,成為高麗將領。其父官至榮祿大夫判將作監事、朔方道萬戶兼兵馬使。

李成桂

李成桂自幼武藝高強,軍事才能卓越,在高麗王朝逐漸成了實力派將領,公元1388年,明朝在遼東設置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高麗國王王禑、門下侍中崔瑩密議進攻遼東,守門下侍中李成桂反對無效。4月,王禑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出兵攻遼。五月,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自知不是明軍的對手,上書要求班師,王禑不聽。於是李成桂勸服曹敏修,果斷在威化島回軍,返回都城,流放崔瑩,此後掌握高麗政權。公元1392年,李成桂自立為王,在當年遣使明朝,明太祖賜國號朝鮮,直到公元1910年朝鮮王朝被日本滅掉。

定宗李芳果

李成桂的性格有點像漢高祖劉邦,頗能籠絡人心,高麗王朝時在朝中幾乎一呼百應,但是他身上也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優柔寡斷。所以在李成桂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其成年的兒子出力頗多,尤其五子李芳遠更是功勳卓著。李成桂先後立了兩位王妃,神懿王后韓氏、神德王后康氏,一共生有八個兒子,前六子為神懿王后所出,後二子為神德王后所出。長子李芳雨在其登基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可謂英年早逝。李成桂登基時就58歲了,後立的神德王后又連續給他生了兩個幼子李芳蕃和李芳碩,年齡大了疼愛幼子本來就無可厚非,但是偏偏李成桂要廢長立幼,立其最小的兒子李芳碩為世子。老大死了後,二兒子李芳果成了最年長的嫡子,李芳果性格忠厚平庸,與世無爭,對於老爹讓幼弟當世子也沒咋反應。但是三子李芳毅、四子李芳幹、五子李芳遠不幹了,公元1398年8月三子聯合發動「戊寅靖社」,史稱第一次王子之亂,太祖李成桂升級為太上王,二兒子李芳果被推上王位,稱為定宗。定宗就是個傀儡,基本上屬於可有可無的角色,在宮中百無聊賴,常常找一幫子人在宮中踢球取樂,據說腳法還不錯。

元朝時高麗王朝的疆域

五子李芳遠,文韜武略,性格剛毅,心狠手辣。公元1400年,李芳遠和四兄李芳幹兩人各自動員私兵,在開京街頭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李芳遠獲勝,李芳幹被流放,二哥李芳果本來就與世無爭,一瞧這陣勢,乾脆主動退位當上了太上王。李芳遠成為了朝鮮王朝的太宗,沒過幾年三哥李芳毅突然暴斃,據傳是太宗李芳遠所為,李芳遠成為了兄弟當中的最後的贏家。太宗缺少寬容,太宗在世時就不斷鞏固王權,無論對於親人和大臣,只要影響到他的權力必除之而後快。太宗的長子對其不滿,太宗就廢除了這位世子另立三子為世子,太宗對於自己不滿意的大臣不是撤掉就是殺掉,連自己的三子的嶽父也不例外,基本上誰的面子都不好使。就在後來他禪位給三子世宗大王李裪後,依然把握朝政,是朝鮮王朝標準的紅太陽。

相關焦點

  • 他殘殺兄弟,逼父王退位,廟號太宗,與李世民一般成功逆襲上位!
    (李成桂(1335年-1408年),朝鮮王朝的開國之君)然而,統帥這支軍隊的卻是不主張對明敵視的高麗著名將領右軍都統使李成桂。當時適逢汛期,李成桂在屢勸無果的情況下 ,以鴨綠江江水泛濫,士兵行軍困難,糧餉不濟為由,罷戰息兵,上表請求班師,但被國王拒絕。
  • 朝鮮歷史最後一個朝代——朝鮮王朝歷代君主,只有七位有傳世畫像
    ,另一個國家是韓國,自公元前1200年左右誕生君主制,第一個統治朝鮮的朝代是箕子王朝,隨後的歷史更替了衛滿王朝、新羅王朝、百濟王朝、高句麗王朝、後百濟王朝、後高句麗王朝、高麗王朝、朝鮮王朝等多個朝代,公元1392年朝鮮王朝建立,是朝鮮歷史最後一個朝代。
  • 朝鮮最厲害的五位國王,對朝鮮歷史貢獻卓越,有個被韓國人捧上天
    現在小編再來介紹一個國家歷史最厲害的五位君主,就是朝鮮。朝鮮歷朝歷代都是中國曆朝歷代的藩屬國,跟越南君主有本質不同的是,朝鮮君主誠心臣服中國君主,所以稱王不稱帝,朝鮮只有國王沒有皇帝。言歸正傳,小編認為朝鮮歷史最厲害的五位國王是新羅王朝善德王金德曼、新羅王朝武烈王金春秋、高麗王朝太祖王建、朝鮮王朝太宗李芳遠、朝鮮王朝世宗李祹,這五位國王對朝鮮歷史都有著卓越貢獻。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一):建國
    ,1392年-1897年),又稱朝鮮國或大朝鮮國[4][5](朝鮮語:조선국/朝鮮國 JoseonGug ?),在日本以及中華圈史學界的早期也被稱為李氏朝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王室本貫為全州李氏,歷經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國土大體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1388年,受高麗禑王之命進攻遼東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發動政變威化島回軍,並廢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為王,控制高麗王朝軍政大權。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六):朝鮮定宗
    年),朝鮮王朝的第二位國王,1398年至1400年在王位。四月,朝鮮定宗李曔與世子李芳遠採納司憲府兼大司憲權近、門下府左散騎金若採的建議,廢除自高麗王朝傳承下來的私兵制,禁止宗室、駙馬掌握私兵;五月,又命令朝鮮宗室、駙馬不再參與朝政。這樣,朝鮮王朝初期由於王子、駙馬掌握兵權、參與朝政引發的動亂,在制度上畫下了句號,朝鮮政局開始穩定下來。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五):朝鮮太祖2
    《朝鮮王朝實錄》頌揚李成桂:「自孔州迤北至於甲山,設邑置鎮,以治民事,以練士卒」,「延袤千裡,皆入版籍,以豆滿江為界。」(4)晚年生涯①第一次王子之亂朝鮮太祖元年(1392年)八月,即位尚未逾月的朝鮮國王李成桂立繼室康氏為顯妃(元配韓氏在朝鮮開國前病死,贈節妃),封長子李芳雨鎮安君、次子李芳果永安君、三子李芳毅益安君、四子李芳幹懷安君、五子李芳遠靖安君(六子李芳衍早卒)、七子李芳蕃撫安君、駙馬李濟(朝鮮語:이제 (1365년))興安君,以李芳果、李芳蕃、李濟為義興親軍衛節制使;同月,立八子李芳碩為世子
  • 朝鮮王朝的變革(1)
    作為朝鮮半島最後一個王朝,自從1392年太祖李成桂(이성계)威化島回軍廢黜高麗國王以來,朝鮮王朝歷經了五百餘年的風風雨雨。
  • 朝鮮民族與古代朝鮮3
    七、朝鮮王朝(一)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又稱李氏朝鮮,簡稱李朝,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
  • 李氏朝鮮:國祚519年,歷經26位國君,興於崇武,衰於崇文
    本篇文章要談的是朝鮮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氏王朝,也就是建立在大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的朝鮮政權,李氏王朝是一個很特殊的王朝,他們的興衰和國家政策息息相關,李氏王朝國策偏向武備之時,國家就強盛起來,而一旦偏向文治方面,國家就不斷的衰敗;那麼,李氏朝鮮的命運為何和文武息息相關?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李氏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成桂。
  •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能創造一個封建盛世王朝?
    封建史學家把唐初社會經濟的成就完全歸功於唐太宗,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歷史唯心主義觀點。歷史的真實情況是,由於隋末農民大起義,打擊了士族地主,部分調整了封建的生產關係,為唐初的社會發展,開闢了道路。唐太宗李世民一、唐太宗非常重視隋朝滅亡的教訓他認為,農民起來反抗是由於役繁重,官吏貪酷,饑寒交道引起的。
  • 都是太宗,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趙光義的口碑天差地別?
    李二和趙二,一個一手策劃了玄武門之變,一個高度疑似導演了燭影斧聲的劇情。從一定程度上看,這兩位是有很多共同點的,都是皇位的第二任繼承人,都高度參與了謀權造反事業,皇位得來都充滿了陰謀算計,彼此都是心狠手辣之輩。
  • 太宗李芳遠可是去大明朝見過世面的人,於是,帶回了「點金之術」--紙幣.淺議元明紙幣對朝鮮早期貨幣形態「楮貨」的影響
    估計正是因為李成桂的一系列政策,諸如田制改革(洪武23年),楮幣發行(洪武24年)等觸動了高麗舊貴的權益,洪武25年高麗副相鄭夢周計劃翦除李成桂黨羽,反被李芳遠刺殺。隨後李成桂實現了易姓革命(翌年改國號朝鮮)。
  • 唐太宗李世民篇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後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 朝鮮世宗大王發明朝鮮拼音文字的動機和始末
    事情還要從世宗的父親朝鮮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太宗李芳遠(1367—1422)說起。不過就「朝鮮國王」這個頭銜來說,李芳遠應該是第一位,因為在明惠帝建文二年,明朝正式冊封李芳遠為朝鮮國王,那時的世宗應該叫他一聲「阿爸媽媽」。(別見怪韓國歷史劇都是這麼叫的)這個李芳遠可是不簡單,他是朝鮮王朝開國國王李成桂的第五子,少年時代起便英果聰毅,洪武十五年(1383年)擢高麗進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
  • 唐太宗李世民很「小氣」
    為了坐實唐儉「辱君之罪」,太宗命尉遲敬德作(偽)證。尉遲敬德微微點頭,沒言語。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提起此事,請尉遲敬德作證。尉遲敬德跪地叩頭後,說道:「俺不清楚,俺不知道!」李世民心中抓狂,再三要求敬德「說實話」。敬德堅持表示不知。這可把太宗氣壞了,隨手抓過玉佩摔在地上,玉屑飛了一地。眾朝臣心中驚恐,面面相覷,當事人尉遲敬德倒安之若素。
  • 明明是朝鮮王朝龍興之地,為何鹹鏡道卻被官方歧視400多年?
    朝鮮太宗十三年(大明永樂十一年),即公元1413年,朝鮮王朝劃全國劃分為八個道,這個行政區劃一直延續到了公元1896年,由於將近500年時間都使用這一行政區劃,所以「朝鮮八道」成為了朝鮮民族相當堅固的民族記憶,即便是現在,朝鮮半島南北分離,且行政區劃也已經改變,「朝鮮八道」仍然能作為對朝鮮半島全境的統稱。
  • 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偉大的四位君主,韓國人建了一座城市紀念排第一那位
    影視劇中的高麗文宗王徽高麗文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高麗王朝發展到自高麗太祖王建開國以來最繁榮富強的時期,與北宋王朝建立外交關係,鑑於高麗文宗卓越的文治武功,北宋王朝賜高麗王朝「小中華」的美稱,公元1083年,高麗文宗去世,終年64歲,廟號「文宗」,諡號「剛正明戴章聖仁孝大王」。
  • 隋唐演義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寵愛妃子,常餌金石,餌金石是啥意思?
    唐太宗死於韓國人還是印度人?聞聽兩國開吵,李世民的棺材板發出了震動唐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也就是公元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這是中國歷史的記載。正是圍繞著這個病逝的「病」字,卻引起了另外兩個國家的爭論。
  • 「應永外寇」的餘波:羽柴秀吉為什麼會認為朝鮮是日本的屬國?
    原來,大約在近兩百年前左右,當時日本還是由室町幕府的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統治,在足利義持出任將軍期間,大海的對岸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就是明朝的藩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了帝位,也就是明成祖,另外一件則是朝鮮的王子李芳遠奪得了王位,也就是朝鮮的太宗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