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故事 || 民國逸史之籌安會與湖南分會的湘籍諸「君子」

2021-02-13 指尖嶽麓

湖南都督湯薌銘是袁世凱的忠實爪牙與得力鷹犬,聞訊立即響應,於8月下旬,按照楊度之直接部署,緊接北京籌安會成立之後,成立湖南省籌安分會,為全國各省成立的省級分會之最早者。經湯薌銘之選擇,推選思想極端頑固守舊的封建文人葉德輝為分會會長,符定一為副會長,會員包括一小撮投機善變的無恥文人,原君主立憲派之黃瑛、左學謙、夏壽田、袁家元及原屬革命派被收買變節的廖名縉等人,各府州縣希圖富貴的少數無恥文人聞風蠢動,叢集蟻附於省會要求加入籌安會分會,成為湖南推行帝制復闢的走狗。

10月20日,湯薌銘召開所謂「國民代表」選舉會,地點設於將軍府署大堂,分初選、複選兩級,具有入選資格者規定資格為:勳勞、官吏、碩學通儒、學歷、財產、資本等類,由於著名學者王先謙、王闓運不願參加,湯指定葉德輝、吳獬、王時潤三人補充,群魔亂舞,諸醜雜陳,極人間醜惡之極。

10月28日,國民代表開會舉行「團體投票」,在軍警嚴密監視下,仍於將軍署進行。事先發布通告:「投票以是否贊成君主立憲為標的」,贊成者寫「贊成」二字,署名編號,最後一致贊成,湯薌銘起立宣布:「今湖南全體贊成君主立憲,足證民意攸歸」,並率眾三呼:「中華帝國萬歲!」稍事休息,接著舉行「擁戴大會」,宣讀了預先擬定的勸進表,由各界代表一致籤名稱:「共同擁戴今中華民國大總統袁公為中華帝國大皇帝」,然後又由湯薌銘領頭三呼「中華帝國萬歲。」至此,連續一天的「團體投票」與「擁戴大會」醜劇,按預定程序宣告完成,誠不知人間世羞恥為何物!

第二天,沸沸揚揚,如癲如狂的大小奴才開始「上表勸進」的狂潮,湯薌銘與省長、參議會議長,署名帶頭髮電勸進,無恥頌揚袁世凱「天威神開,挽華夏於陸沉;創製顯庸,報功文於顯煥」,彌一切捧曰「戴天之願,瞻依黼座,倍萬傾誠」,竭誠請求袁世凱「俯順輿情,早登大位,一尊既定,萬事永寧。」接著,官紳和各地公法團體紛紛上表勸進,表文肉麻歌頌袁世凱的功德與老百姓的擁戴誠意,專程進京遞承勸進表文者達109起,紛擾奔競,無恥之尤。其中最無恥獻媚、賣身投靠的代表人物是所謂「三長臣」:即會長(省教育會長)臣葉德輝、校長(省高等師範學校校長)臣符定一、場長(模範勸工場場長)袁家元,尤為熱衷利祿。行為卑劣的是袁家元,自稱族侄家元,將家藏族譜郵寄,請求聯宗,意圖列名皇族「袁新覺羅」為九旗子弟,死後誠可籲十八閣羅殿、炮烙凌遲死矣。

12月20日,湯又舉行所謂複選投票,當選者九人,為羅正緯、胡達華、周勃、何鼎、夏壽田、熊世池、陳光燾、張元懋、劉棣蔚,作為奉表入京之代表。

這一場醜劇,護國軍湖南總司令程潛在報紙上,將籌安會諸無恥「君子」捆綁於史冊恥辱柱上,公布之罪狀概括如下:

「……逮籌安會發生之時,各省尚未表示意見,湯首先上表勸進,電中有『薌銘所部,為王前驅』之語。各省勸進文,以湯為多而無恥,據報紙所載,先後共四百八十餘件之多,是其助長袁惡,不下楊、孫。滇、黔起義,猶復怙惡不悛,先後令陶思澄、嚴家熾於正供外,搜刮現金二百餘萬兩,輦送都門,借申貢獻,是對袁則為邀寵固權之計,對湘則行釜底抽薪之策……猶復奮其爪牙,抗拒義師,喋血省城,伏屍枕藉……。」這一布告,徹底揭露了湯與楊、葉等的罪惡。

1916年元月一日,袁世凱在北洋文武僕從的擁戴下,在「舉國一致」的勸進聲中,駝龍升殿,操莽復出,登上洪憲皇帝的寶座。隨即對擁戴有功的爪牙群醜,進行冊封褒獎,湯薌銘被冊封為一等侯爵、「靖武將軍」,湖南都督公署改稱將軍府,袁、湯的倒行逆施醜劇達到了頂峰。

就在群魔亂舞、彈冠互慶之際,全國各派愛國革命力量加速組合集結。袁世凱登基後第五天,蔡鍔將軍在雲南登高一呼,發動了護國起義,受到了全國各省熱烈的響應,蔡鍔親率護國第一軍出師川南。1月27日,貴州宣告反袁獨立,進軍湘西,迅即攻佔黔陽、洪江、晃縣、麻陽。程潛也由香港抵達昆明,2月23日到達貴陽,3月7日到達鎮遠,3月25日抵達靖縣,湘西鎮守使田應詔也反正表示擁護,至4月10日止,湘南各縣大多宣布獨立。3月15日廣西陸榮廷宣布獨立,4月7日龍濟光宣布廣東獨立。4月26日程潛在靖縣召開湖南人民討袁大會,宣布湖南獨立,推舉程潛為護國軍湖南總司令,5月3日從靖縣率師出發,5月22日到達邵陽,收編新舊部隊,成立三個旅,「西與黔合,南與桂聯」,驅逐湯薌銘,開始收復全湘,進軍省會。

湯薌銘走投無路,在黎元洪、陸榮廷、譚延闓敦促下,於5月29日致電袁世凱,勸其「敝履尊榮,引退自保」,並電各省宣告:「不日會眾誓師,與袁政府斷絕關係,勉從諸公之右,共張撻伐之師」,再電未獨立各省:「陳師整旅,偕作偕行,還我共和,抵擋瑕穢。」袁世凱眾叛親離,惶恐終日,6月6日,憂病交至,一命嗚呼。有人作打油詩嘲諷:「復闢六君子,送命二陳湯」,二陳指袁的寵臣陝督陳樹藩、川督陳宦,湯即湯薌銘,此三人均袁的忠實走狗,又均臨危叛變,袁知厄運已臨,無可救藥,而搖旗吶喊、妄圖富貴的六「君子」,遂作鳥獸散,離京叛逃矣。

湖南各界於湯薌銘獨立前夕之5月27日,組織「湘事共濟會」,公推劉人熙為會長。不久,譚延闓就由上海抵武漢,召舊部曾繼梧、趙恆惕、陳復初、陳嘉佑回湘,參贊大計。6月初,已退至嶽州以北的北洋軍倪嗣衝部負隅頑抗,廣西護國軍赴援長沙。6月10日,程潛率部到寧鄉,譚延闓召集軍事會議,準備抵抗新任命督軍傅良佐入湘所部北軍,滇、黔各軍貌合神離,譚部陳復初卻因同鄉與傅通款。於是譚延闓以退為進,除命舊部劉、林固守衡永、另予新任務外,本人也回茶陵省親離長,另一場南北混戰又醞釀登場了。

湖南自同光兩朝湘軍平定太平天國與捻軍起義、收復新疆後,「中興將帥、什九湖湘」,中下級文武官員除少數出任藩、臬、提、鎮與降級任職外,大多回湘,成為地方紳士,興辦實業、圍湖造垸,其子孫開始讀書留學,成為維新革命志士與骨幹,但也有不少成為政客,是維新變法與君主立憲的骨幹人物。洪憲帝制籌安會六君子中楊、李、胡三湘人佔其半,各府州縣也有不少受君主立憲蠱惑,成為湯薌銘在湖南竭力擁戴帝制的骨幹,為洪憲帝制策動、鼓吹、實施,成為整個帝制復闢之首要分子。本文就全國與湖南籌安會骨幹諸人之經歷與思想,及此後此類骨幹之轉化結局,作一概要評介。

楊度是洪憲帝制的罪魁禍首,是被通緝之幫兇第一名,但由於楊度晚年在上海參加周恩來直接領導的地下黨特科,曾為營救李大釗與掩護特科地下活動作出過若干貢獻,故對其蓋棺尚難定論時,為其晚年進步通報國人,因當時輿論有謂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者,也有謂其「走投無路、投機入黨」者,有謂其「改惡從善、轉變立場」者,然就楊度師從王闓運帝王之學及參加戊戌維新變法的表現,復又鼓吹帝製成為籌安會首領,此後又奔走南北,成為杜月笙清客,且又參加共濟會搞慈善救濟,最終掩護地下活動,在大革命低潮中入黨,如此等等來分析,應當肯定楊度縱橫善變、反思向善的政治傾向,但不能說其本質是革命志士,這也說明知識分子在激烈的革命鬥爭中的變化脈絡,決不能以死前短期表現,否定其畢生從事帝王之學政客活動的基本軌跡,是受整個革命思潮影響下的具有進步的本質轉變。

李燮和,安化秀才,清末先後參加華興會,長沙與寶慶起義事洩出走日本,由黃興介紹參加同盟會,回國參加萍瀏醴起義失敗,赴南洋從事僑教與宣傳救國運動。宣統元年參加光復會,與孫中山政見不合,但仍參加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後,參加淞滬光復與光復軍北伐。洪憲復闢,受楊度邀約,成為籌安會骨幹。復闢失敗,退隱家園,不聞政事,民國11年全家重返南洋印尼,民國16年逝世。故對其一度參加籌安會,並無惡劣言行,只能視為一度失身。

胡瑛,桃源人,經正學堂讀書中,由黃興介紹加入華興會,入湖北新軍工程營當兵,光緒卅一年東渡日本入士官學校,轉早稻田政經科,加入同盟會,回湖北參與策劃武昌起義。民國元年,受黃興命聯絡楊度,與楊關係密切。「二次革命」後逃日本,三年受楊籠絡參加籌安會。護法中在湘西響應,任湘西第三軍軍長。八年任廣州護法軍顧問,北伐中參加晉軍,任第十路總指揮。民國21年卒於北京。此人非君主立憲分子,但意見不堅,各方活動均無成就。

籌安會湖南分會之主要骨幹是葉德輝與符定一。

葉德輝,字煥彬,號郋園,原籍江蘇,鹹豐中隨父來湘避難轉湘潭縣籍,嶽麓書院生,光緒十八年進士,授吏部主事。他以提倡經學為己任,思想守舊,排斥維新,著《輶軒今語評》批駁康梁,妄言「寧可以魏忠賢配享孔庭,使奸人知特豚之足貴,斷不可以康梁擾亂時政,使四境聞雞犬之不安。」攻擊湖南維新時政,污衊南學會「開民亂」獲得守舊人物稱讚。長於經學,精目錄學,重古書刻書,泥古不化。民國任湖南籌安分會會長,擁戴復闢,橫行鄉裡,詆毀北伐與工農運動,民國16年大革命中被鎮壓,故其參加籌安,應為本質封建。

符定一,字宇澄,號槐菴,衡山白果鄉人,由衡陽南路師範升京師大學堂,賞舉人任內閣中書,曾任順天高師與華湘學堂英語教員。清末任湖南省教育會長兼高師校長,民初任眾議員、財政部次長、鹽務署長。在京與楊度交好,傾心君主立憲,洪憲帝制時任籌安會湖南分會副會長,湯勸進諸作,大多出自符手。袁死,繼續從教,任省立一中校長,毛澤東在作文比賽中得第一名,因此結識。後創辦衡湘中學與競存學校,編著《聯綿字典》,聞名學界。抗戰前後反對軍隊橫暴,1946年應邀赴延安參觀。建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應是接受革命教育後之轉變,故出任第一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1958年病逝。

夏壽田,桂陽縣人,父夏時曾任陝、贛巡撫。師事王闓運于衡陽船山書院,光緒十五年舉人,二十四年榜眼,由編修任刑部郎中。民國成立,任湖北民政長,三年入袁大總統府任內史,充約法會議員,作為湖南代表,擁袁稱帝。袁敗死,入曹錕幕任機要秘書,民國11年,與楊度說服曹不讓吳佩孚入粵助陳炯明反袁。

16年,任國民政府青島市長,無心政事,專心學佛,稱居士。24年,病卒上海。

黃瑛,長沙縣人,祖黃冕任雲南迤南兵備道尹,父濟,重慶知府。屢試不第,捐資為鹽課大使,創辦家鄉影珠女學。宣統元年選任諮議員,辛亥運動湘軍起義,任軍政府鹽政處長,四年入籌安會,無所作為,潦倒病逝。

左學謙,長沙縣人,秀才,法政學堂畢業後任省諮議員,加入同盟會,光復後任軍政府民政司次長。湯薌銘督湘,為自保加入籌安會,5年參加護國,驅張後任市商會會長二十餘年,辦理實業,建國後任省財經委員,後卒。

清末民初,政局巨變,在革命思想衝擊下,知識分子大多反對封建、參加民主革命,但少數頑固分子,選擇君主立憲,湘人楊度為首組籌安會,竭力擁戴帝制,籌安會「君子」醉心功利,均一丘之貉,此後也受軍閥混戰影響,分化覺悟者投身民主革命。其餘諸人,雖曾變節參與籌安,但均無極端反動行為,隨波逐流,老而後終,無所作為。

相關焦點

  • 嶽麓書院,一部湖南士人的心靈史 | 媒體聚焦
    朱洞,被後世供奉為六君子之一。同樣被供奉在嶽麓書院六君子堂的,還有朱洞的後繼者,李允則。李允則沒有經過殘酷的科舉,蔭補入仕,卻堅信文教乃為政之本,相信知識的力量。周式帶回的真宗親筆題寫的「嶽麓書院」牌匾,讓嶽麓書院聲望更高,「鼓笥登堂者相繼不絕」。周式不會想到,他向北叩謝浩蕩皇恩的宋王朝,會在百年以後倉皇南遷。嶽麓書院毀於戰火,卻又浴火重生。嶽麓書院在北宋的榮光,隨著宋王朝百年難以釋懷的恥辱落下帷幕。
  • 嶽麓書院講壇第299期:如何把民國時期的社會學調查作為歷史資料來...
    10月30日(周一)下午三點,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邀請澳門大學歷史系主任、傑出教授王笛先生登上嶽麓書院講壇,開講「如何把民國時期的社會學調查作為歷史資料來使用——《一個農村社團家庭》中的故事」,從1939年成都發生的雷明遠殺人案入手,以多學科交叉的眼光,講述成都地區上世紀40年代的環境、歷史、人文、秘密社會組織、地方權力結構等問題。
  • 嶽麓故事 || 民國時期的湖南土匪患亂
    沿途數縣,土匪搶機槍、百姓搶光洋之怪現象,維持至舊曆年前。解放後,二野入川,回師以47軍全軍兵力,費時近兩年,始將為患百餘年之湘西巨匪剿滅。由以上震驚全國之湘西土匪禍亂事跡,可知其烈度、窮兇極惡超越近代各省市,本文試從湘西匪患發生基因及民國時期匪勢忽大忽小、忽興忽衰及其滅亡作一回顧。一、湘西土匪形成積患之條件。1、地理條件。
  • 嶽麓書院,一部湖南士人的心靈史
    朱洞,被後世供奉為六君子之一。    同樣被供奉在嶽麓書院六君子堂的,還有朱洞的後繼者,李允則。    李允則沒有經過殘酷的科舉,蔭補入仕,卻堅信文教乃為政之本,相信知識的力量。    朱洞離任後,嶽麓書院很快冷落下來,「諸生逃散」、「弦歌絕音」。
  • 嶽麓故事 ‖ 民國前期湖南本省軍閥混戰
    民國前期,湖南處於南北軍閥在湖南混戰及湖南本土軍閥內部混戰階段。北方軍閥在袁世凱洪憲帝制敗亡後,分裂成直、皖、奉三大系統;閻錫山霸佔晉綏,周旋於北洋軍閥三大系之間,獨立為王;馮玉祥脫離直系後崛起中原,攻伐捭闔近二十年;西北五馬長期割據,孫傳芳亦一度稱霸東南。唯有直皖兩大系實力最大,以統一全國為目的,交相入侵湖南。
  • 嶽麓書院的弦歌
    這裡就是著名的湖南大學校址,門前匾額書有「湖南大學」幾個剛勁大字,為1950年毛澤東親筆手書。「千年學府、百年名校」,湖南大學的辦學起源於公元976年創建的嶽麓書院,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 嶽麓書院的文化氣質培養和薰陶了這些莘莘學子,他們積澱了以校訓「實事求是、敢為人先」、校風「博學、睿思、勤勉、致知」為核心的湖大精神。
  • 嶽麓書院對聯「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是湖南人自大狂妄之語?
    漢江、雅礱江、岷江和嘉陵江還不敢狂妄地說「大江東去,無非餘波」,長江之源的北源楚瑪爾河、南河當曲和正源沱沱河也還沒這麼說。嶽麓書院本有一幅門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就惹有爭議,認為是湖南人目中無人的表現。不過這裡的「楚」也可解釋為包括湖北、湖南在內的廣大楚地。
  • 原創 百年前那個「籌安會」,讓袁世凱「極為歡悅」!
    籌安會證章籌安會是民國初年為袁世凱復闢帝制製造輿論的一個政治團體。1915年8月14日,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六人聯名通電全國,發表籌組籌安會宣言。8月23日,由楊度起草的籌安會宣言公開發表,籌安會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以楊度、孫毓筠任正、副理事長,其餘4人為理事。籌安會以「學術團體」為名,宣稱其宗旨是「籌一國之治安」,「研究君主、民主國體何者適於中國」。
  • 嶽麓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當今千年學脈仍在延綿
    前門是正式進入嶽麓書院的第一道門。1985年,在修復嶽麓書院前圍牆時增設。1986年,嶽麓書院1010周年院慶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千年學府「匾,集唐代湘籍書法家歐陽詢手跡而成。楹聯為:「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
  • 戰火無情,嶽麓從零開始?
    書名:嶽麓書院史作者:朱漢民、鄧洪波出版社: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01丁善慶(1790—1869年),字伊輔,號自庵,亦號養齋,湖南清泉(今衡陽)縣人。二十二年中,他為嶽麓建設歷盡辛勞。早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上任初期,他就將書院修整一新。鹹豐二年(1852)太平軍圍攻長沙,書院毀於戰亂。之後,他倡率諸生重建,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院舍,鹹豐兵火之後,又率眾重建,直至同治五年(1866)始復舊觀,成為嶽麓建設史上最具卓著勳勞的山長。
  • 湖南長沙必去景點,遺世獨立的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相傳那時由於戰亂,官學遭到破壞,麓山寺的僧人建堂結舍,收留投奔山林躲避兵火的讀書之人,授業講道,形成私辦教學的形式。後來規模的嶽麓書院,即是在此基礎上拓增而成的,這可以從南宋時期任院長的歐陽守道《贈了敬序》文中得到佐證:往年餘長嶽麓。山中碑十餘,尋其善古者,其一李北海開元中為僧寺撰;其一記國初建書院志撰者名。
  • 剛剛,2019網際網路嶽麓峰會開幕!
    4月2日上午,2019網際網路嶽麓峰會在湖南湘江新區開幕。李彥宏、李躍、徐直軍、湯道生、姚勁波、熊曉鴿等業界大咖將齊聚本屆峰會,在星城交流、探討、碰撞思想的火花。據悉,從2014年300人參會到2018年吸引了近3萬人報名參加,從最初6名湘籍大咖發展到283位業界重點嘉賓齊聚,從嶽麓書院到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網際網路嶽麓峰會規模更為盛大,氛圍更為濃厚,成果更為豐碩,成為全面展示湖南和長沙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一張名片,成為全面助推湖南和長沙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 湖南的鍋都是辣的,最辣的是嶽麓書院
    走進大學,直到東方紅廣場,詢問路邊學生嶽麓書院所在,才知右拐不遠處即是。疾行幾步便到。 門,太不起眼,也無法看到裡面,從外面打量,在湖南大學的大樹大樓掩映包圍下,大名鼎鼎的嶽麓書院太小太小。  但這裡有一點,決定嶽麓書院死的確乎更多是政治霸權。但這死而重生、毀而復興的力量裡,還有一股特殊的文化力,龍應臺說:細讀書院史,就發現書院之所以建了又毀,毀了卻又總能重建,是因為她一直有一個不滅的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今日讀來猶令人震動。
  • 嶽麓書院: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
    錯節盤根,用無不利」;乾隆年間,山長羅典踐行「堅定德性,明習時務」的教學理念;道光年間,湖南巡撫吳榮光在院內創設「湘水校經堂」,以培養通經史、識時務的經世致用人才。  正是在這一學風的薰陶下,晚清以降從嶽麓書院走出一大批名儒大吏,如陶澍、魏源、左宗棠、曾國藩、曾國荃、郭嵩燾等。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實踐了儒家「內聖外王」的理想,是清王朝在風雨飄搖中的擎天柱石。
  • 嶽麓書院講壇第284期:淺談朱子之論小學對於理解《大學》的意義
    究竟該如何理解「大學之道」,「小學」和《大學》之間又存在怎樣的關聯?7月1日(周六)晚上7點,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內中國書院博物館報告廳裡,嶽麓書院邀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郭曉東教授登上嶽麓書院講壇,精彩開講「淺談朱子之論小學對於理解《大學》的意義」。   對朱子而言,小學並不僅僅意味著童蒙養正之功,同時也是我們理解朱子對《大學》詮釋的重要環節。
  • 蔣介石在嶽麓書院裡悟到了什麼?
    當然,是不是都像先生這樣,與嶽麓書院的一次接觸就成為其人生的「關鍵」,卻還得看悟性了。嶽麓書院千餘年所形成的磁場,讓我們這些血脈裡溶有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倍感親切。只是,這裡的人和故事漸漸遠去,這裡的文字已難以被人理解,甚至有些文字不被人容易認識。比如「納於大麓」的「於」字,「道南正脈」的「脈」字,「嶽麓書院」的「嶽」字。這裡在的道理亦與當今社會所崇尚的價值相差較大。
  • 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袁名曜以「惟楚有材」囑諸生應對,眾人苦思不得結果,貢生張中階至,脫口答到:「於斯為盛。」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對這幅對聯有誤解,認為湖南人調子高、口氣大,那真是誤會大了。其實,對聯裡的「惟」在這裡作發語詞,沒有意義。
  • 嶽麓峰會 | 拓維信息董事長李新宇:助力長沙打造「中國軟體名城」
    近年來,他們紛紛回到湖南投資,或來長沙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2020年嶽麓峰會來了,這些大咖們對於產業行業發展有哪些新觀點,將推動哪些新舉措,打算如何促進行業、社會發展?一起來看看吧!軟體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與關鍵。今年長沙出臺《長沙市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三年(2020—2022)行動計劃》,標誌著「長沙軟體業再出發」號角已經吹響。
  • 在緬懷追憶中傳承英烈精神——湖南烈士紀念塔陳列展廳背後的故事
    分階段展示140多位湘籍烈士代表事跡 湖南烈士紀念塔於1959年建成對外開放,採用上塔下堂、塔堂合一的設計,下方的塔堂設有東、中、西3個廳,總面積為872平方米。 「展廳以時間為脈絡,分階段展示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40多位湘籍烈士代表的事跡。」
  • 長沙銀行思賢講壇:三明(民)會講·讀書明理之君子
    2020年度思賢講壇收官之作於12月20日在長沙圖書館隆重舉行,唐浩明、鄭佳明、朱漢民三位學界泰鬥齊聚思賢講壇,再開「三明(民)會講」,以「讀書明理之君子」為主題,結合他們多年讀書、治學的經歷,以及對人生、社會的獨特見解,縱論古今,答疑解惑,分享智慧。嶽麓書院教授李兵擔任嘉賓主持。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