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鬱非小事|抑鬱症|孩子|青少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曹慶久

2020-12-17 騰訊網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要疾病之一。2017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困擾,抑鬱症發病率呈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已成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來自專門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數據表明,2015年12月,該院兒童病房中抑鬱症比例是45.7%,平均年齡13.8歲;2019年12月,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6.7%和13.6歲。

哪些因素易引發青少年抑鬱症?青春期「逆反」和抑鬱症有哪些不同?家長應如何理解和幫助受抑鬱困擾的孩子?為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病房主任、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曹慶久。

記者:引起青少年抑鬱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曹慶久:抑鬱症的起因包括生物學、社會-心理因素。生物學指遺傳因素,父母有抑鬱症或情感障礙,孩子抑鬱風險會增大。社會-心理因素包括學習壓力過大、家庭不和睦、缺少夥伴關係支持、遭遇校園霸凌等。另外,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不善求助、自理能力差、心理彈性能力差等,都會增加抑鬱風險。分析近年來抑鬱症患病率增高原因,大多和學習壓力大、家庭不和睦等社會現象有關。其中,家庭因素是孩子抑鬱的一個重要因素,家庭不幸福、家長對孩子關注度不夠、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切實際等,都可能導致孩子抑鬱。

記者:青少年抑鬱症該如何治療?

曹慶久:一種是心理治療,一種是藥物治療。輕中度抑鬱症、無安全風險的青少年抑鬱症,首先應採取心理幹預。心理治療並不是單純對孩子認知進行校正,是要基於整個家庭進行心理幹預。對於重度抑鬱或有自傷自殺傾向的孩子,需要同時用藥物進行改善。

記者:在抑鬱症治療中,目前主要存在什麼困難?

曹慶久:目前青少年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對心理治療需求量越來越大,但醫療服務能力遠遠跟不上需求。目前國內兒童精神科醫生只有不到500名,不管是從醫院還是從社會上獲取相關醫療資源都比較難,因此抑鬱症治療更依賴於整個家庭的努力。

記者:家長應如何配合醫生,幫助抑鬱症孩子康復?

曹慶久:首先,很多家長並不了解什麼是抑鬱症,抑鬱症的症狀有什麼,當孩子發病時往往表現出不知所措,甚至認為是孩子「裝出來」的。因此,家長要對抑鬱症的臨床表現有所了解。

第二,得知孩子患有抑鬱症後,一些家長因為有病恥感,害怕別人知道、害怕留下看病記錄會影響孩子前途等,往往拖著不帶孩子去看病,從而耽誤了孩子病情。這樣非常不可取。

第三,在配合治療方面,最重要是改善親子關係,家長要多傾聽、多交流、多理解、少指責和批評,同時對抑鬱孩子要多支持和鼓勵。情緒低落、什麼也不想幹是抑鬱的症狀,這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對於因為抑鬱不能上學的孩子,不要一定逼著孩子去上學;對於有自殺傾向孩子,一定要注意加強看護,防止意外發生。

最後,如果想更好幫助孩子,家長本身需調整好自己心態。很多孩子生病後,家長不能接受,表現得特別焦慮、總抱怨等,這對孩子影響很不好。家長要正確面對現實,積極帶孩子治療。

記者:青少年抑鬱症多發於青春期,該如何區分青春期「逆反」和抑鬱症?

曹慶久:很多青少年抑鬱症往往被家長認為是青春期「逆反」表現,但青春期「逆反」只會持續一段時間,程度上也不會那麼劇烈,不會引起孩子社會功能方面的變化。而且,單純青春期「逆反」孩子,不會有抑鬱症那種持續痛苦難受的感受。因此,家長要了解這些知識,以便儘早區分。另外,如果孩子出現持續的軀體症狀,總是覺得身體某些部位不舒服,去醫院檢查也沒查出明確原因,也要考慮抑鬱的可能。

記者:家長如何發現青少年抑鬱症的早期表現?

曹慶久:臨床中我經常會遇到:當家長帶孩子來看病時,孩子已抑鬱好幾年了,只是現在不能上學或是出現了自傷自殺行為,這才帶孩子來看病。所以,家長在平時不要僅僅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平時應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多聊一聊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並積極引導幫助孩子及時解決。(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富東燕)

青少年抑鬱症有哪些前兆?

青少年抑鬱症又稱為青少年情緒障礙,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江蘇省人民醫院李勇副主任醫師說,在正常情況下,青少年抑鬱症的起病會比較突然,一般是遇到某些事情、一些挫折打擊後引起的,一場考試沒考好、和好友鬧矛盾等都可能是誘因。之後孩子就會變得悶悶不樂、不願意說話、自我封閉甚至不願意吃飯,睡眠也出現問題,這些症狀就是青少年抑鬱症的前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主治醫師徐雲軒介紹,在孩子出現抑鬱症前,有些症狀家長一定要留心觀察,如興趣減退、沒有精神、入睡困難、睡眠狀態不佳、沒有社交興趣、自我封閉等。有些「小問題」家長往往會忽略,比如孩子開始出現消化方面的問題,表現出沒有胃口、食欲不振、清晨匆匆忙忙不吃早餐,還有的可能會暴飲暴食;開始出現睡眠困難,白天精神狀態不佳,精力不充沛,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當這些問題出現時,就往往預示著不是「小問題」了。(禹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抑鬱低齡化、青少年患病率增高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編者按 ·我國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抑鬱症正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不僅高中以上的青少年,一些初中甚至更小的孩子也深受抑鬱之苦,而家庭原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患抑鬱症的首要因素,影響抑鬱症兒童青少年病情的走向。
  • 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因何會抑鬱?
    於是,她帶到醫院,「中度抑鬱症」的診斷令媽媽難以相信。近年來,像佑佑一樣有情緒問題的中學生、大學生不在少數,「抑鬱」也悄然降臨在眾多花季少年身上。2017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的困擾,抑鬱症發病率呈現低齡化趨勢,且抑鬱症已成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
  • 青少年抑鬱症調查:被困在「偏見大山」裡的孩子
    家長的埋怨喋喋不休,並用「青春期」和「叛逆」解釋這一切,直到孩子在醫院拿到一紙「抑鬱症」的診斷。在中國,抑鬱症患者已超過1億,像劉青一樣為抑鬱症所困的青少年,約有3000萬個。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3.5億抑鬱症患者,中國佔1億多,患病率為6.1%。但只有不足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且近年來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 抑鬱症「魔爪」伸向青少年
    「真不知道怎麼辦了,孩子『懶』在家裡,怎麼勸怎麼罵都不願意來上學。」2020年9月,陝西省寶雞市石油中學心理教師劉海燕,在校園裡碰見了一位為孩子辦請假手續的家長。簡單聊過幾句,劉海燕意識到,「這孩子有非常典型的抑鬱症症狀」。家長聽了她的建議,帶著總是「提不起精神」「怏怏不樂」的孩子去了醫院精神科,診斷結果是「重度抑鬱症」。
  • 抑鬱症不是無病呻吟!孩子得抑鬱症的主要原因,家長有必要知道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只有大人會得,其實不是的,孩子也有患抑鬱症的風險,由於外界環境以及心理變化,很多孩子會因此患上抑鬱症。作為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變抑鬱,是因為大腦中化學失衡,還是由於情緒所致。嬌生慣養、性格內向、妄自尊大、目中無人類型的孩子,在被別人批評或者受到外界影響後,就很容易變得消極、抑鬱。家庭的氛圍、不完整都會誘發孩子抑鬱,孩子經常看見父母打架、冷戰,雖然身體不會受到傷害,但是內心的傷害卻難以平復。
  • 中學生孩子情緒抑鬱就是得了抑鬱症?結果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為高中教師,近幾年來可以明顯感受到,青少年抑鬱症已經成為學生休學甚至退學的重要導火索,並逐年遞增,甚至演變成群體性抑鬱症而導致全班厭學的嚴重情況。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時代更好了,學習環境更優越了,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們動不動就抑鬱症了呢?社會更重視教育了,孩子們獲得的資源和信息更廣泛了,怎麼生活反倒沒意義了呢?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活潑開朗,越長大反而抑鬱的多了
    後來,經醫院診斷為中度抑鬱症。現在女兒不願上學,楊姐只好為女兒辦理了休學。楊姐想不明白,小學時女兒活潑開朗,有什麼話都要給媽媽講,怎麼就抑鬱了呢?為啥小時候好好的孩子,長大後卻抑鬱了其實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過抑鬱情緒。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不同。
  • 隱秘在角落的痛 昆明青少年抑鬱症調查報告
    兩年前,小強(化名)上六年級,有一天回家告訴媽媽:學校做了心理測試,結果顯示自己得了抑鬱症。小強媽媽根本不相信,孩子整天能睡能吃沒有任何異常,怎麼可能得抑鬱症呢?隨後,小強經常以身體不舒服為由不去上學,一會兒說胸悶,一會兒說頭疼。媽媽帶著他到醫院做了各項檢查,均顯示無異常。最終,兩位家長的疑惑和焦慮在醫院精神科找到了答案。
  • 我國青少年抑鬱症高達50%,高中生佔40%:抑鬱症如何自測?
    據報導,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狀出現率達 50% ,而高中生佔 40% 左右,嚴重影響高中生學習質量及日常生活。孩子精神狀態不好,是不是抑鬱了?第一、 抑鬱症的PH9 測量表PH9測量表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抑鬱症自測的方法,在沒有就醫之前,家長或學生自己可以根據表格進行簡單的測量。但這種方法僅僅是大致評估,不具有十分準確的評判標準。如果發現自己在指標上偏高,建議還是到醫院就醫問診。
  • 青少年抑鬱症與自殺防治(一)
    抑鬱症有一定的遺傳性,所以先天遺傳的抑鬱症,本身大腦裡的化學物質就更容易失調一些。但是非遺傳性,也就是外因誘發的抑鬱症,一樣也可能在一個人情緒抑鬱之後,會導致我們大腦裡的化學物質失調。綜合來說,抑鬱症包括了先天的遺傳、後天的壓力、周圍的環境、人際關係等一系列的綜合的因素所造成的一種疾病,並且他在普遍的人群裡面發病率是相當高的。
  • 青少年頻發跳樓: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怎麼能讓他們快樂起來?
    平均下來,每3-4個初中生,就有1個有輕度抑鬱傾向,每6個孩子就有1個有嚴重的抑鬱症狀。 看得出來,放眼全球,我國青少年抑鬱問題已經處於相當嚴重的地步。青少年抑鬱症,不止於新聞和別人家,它可能隨時或者已經發生在我們周圍,甚至我們自己家裡。它不是個案,而已經發展為一種社會問題。作為父母,關注青少年抑鬱症已經成為必修課。
  • 聚焦青年抑鬱症群體:說不出口的病恥感與高校抑鬱篩查的兩難
    今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並重點關注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這一做法能否讓青少年抑鬱症情況有所緩解?在關愛學生與保護病情隱私之間,高校又該如何權衡?學生又是否能在學校和老師面前,無壓力地說出自己真實的抑鬱生活?
  • 深度丨昆明青少年抑鬱症調查報告:隱秘在角落的痛
    兩年前,讀六年級的小強(化名),告訴媽媽:學校做了心理測試,結果顯示自己得了抑鬱症。小強媽媽根本不相信,孩子整天能睡能吃沒有任何異常,怎麼可能得抑鬱症呢?隨後,小強經常以身體不舒服為由不去上學,一會兒說胸悶,一會兒說頭疼。媽媽也帶著他到醫院做了各項檢查,均顯示無異常。最終,兩位家長的疑惑和焦慮在醫院精神科找到了答案。
  • 冬天,為什麼我的孩子突然抑鬱了?|| 瑞即心理
    冬天,為什麼我的孩子突然抑鬱了?剩餘4000多萬,由於種種偏見和恥感,至今還沒被看到,這其中又包括多少個被父母誤解的孩子呢?  兒童青少年的抑鬱,一直被嚴重低估。     家長若能及時發現,找到抑鬱情緒的原因,好好和孩子溝通,這個時候孩子也就找到了宣洩負面情緒、焦躁心理的渠道,能夠在早期制止抑鬱症的發生。  更多兒童抑鬱症案例顯示,家庭是導致孩子抑鬱的重要原因。
  • 冬天,為什麼我的孩子突然抑鬱了|| 瑞即心理
    兒童抑鬱症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  美國研究者的調查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4%~2.5%,在青少年中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這與澳大利亞及義大利的研究結果一致。在10歲以前男女患病比例相似,以後隨年齡的增加女性患病率逐漸增加接近男女比1∶2。  小瑞科普  兒童因為年齡、經濟、智力等多方面因素,即使表現抑鬱、甚至向父母釋放出抑鬱的信號,常會被大人忽視或不理解。
  • 抑鬱不是成年人的「專利」!這3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留意
    作者: 駱豔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抑鬱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兒童青少年也會患抑鬱症。他們一旦得了抑鬱症,該怎麼選擇治療方法? 本文,我們簡要了解一下兒童青少年抑鬱症。
  • 抑鬱症篩查將納入學生體檢:心理問題低齡化,是因為孩子太矯情嗎
    9月1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的內容。青少年抑鬱症問題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中,並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數據表明,目前全球有3.5億抑鬱症患者,中國佔1億多,患病率為6.1%,在8-16歲中小學生中,抑鬱的檢出率為34.57%,甚至比成年人的抑鬱發病率都要高。
  • 變得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是否與社會環境和父母教養有關?
    2020年最新的報導,全球抑鬱症患者竟然有3.22億。僅2005到2015年十年間,數量就增加了18.4%。目前,全球有4.3%的人患抑鬱症,就是說100個人裡面就有四五個人得抑鬱症!輕微的抑鬱很多人都有,但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可嚴重的抑鬱症,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 心理學家: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心理學家: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罪魁禍首在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患抑鬱症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有些孩子剛上初中或者剛上高中,就因為抑鬱症的原因,休學在家。孩子得了抑鬱症,父母當然是最著急的,四處求醫問藥,尋找方法為孩子治療。但是,孩子本人呢?
  • 青少年抑鬱症與成年人的區別
    青少年抑鬱症與成人抑鬱症的表現差別很大。與成人相比,以下症狀在青少年中更為常見:  易激惹或憤怒情緒。如前文所述,對於青少年抑鬱症患者來說,其情緒通常以易怒,而不是悲傷為主。患抑鬱症的青少年可能會脾氣暴躁、充滿敵意,容易沮喪或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