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頻發跳樓: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怎麼能讓他們快樂起來?

2020-12-11 騰訊網

昨天,深圳市教育局緊急通知取消所有期末考試,已考試的不許公布成績和排名,據說原因如下:

最近孩子跳樓、自殺的新聞很多:

6月1日,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

6月6日,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20分鐘後跳樓自殺;

……

我一直認為,這樣的事件不僅僅發生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而是一直都有,只是隨著現在信息傳播的速度和透明度的提升,我們聽到的越來越多了。

不過當我們的專欄作家小馬君發過來一篇熱騰騰的論文,我還是被數字嚇了一道:原來青少年抑鬱的真實情況比我們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這是一篇發表於2020年5月的論文預覽版,這篇論文主要研究了中國目前青少年抑鬱的情況,與之前的變化以及其他社會性因素的關係。參與撰寫論文的團隊主要由深圳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認知、心理、哲學系的專家學者組成。

正是在這篇新鮮出爐的調查報告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1、我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群體數量大

2008年中國健康委表示,有接近3千萬的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

2、患病比例高

2012年中國香港1萬名初中生中,大約有57%的學生有抑鬱情況,其中15.3%為輕度抑鬱,14.3%為中度抑鬱,27.4%為重度抑鬱。

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10-25歲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有1個有抑鬱傾向。

2005年,美國12-17歲的孩子中8.7%有抑鬱症狀,2014年該比例上升到了11.3%;德國2014年在1001名12-17歲的青少年做抽樣調查,抑鬱比例在8.2%。也就是說我們的數據和西方國家比,比他們高了2-3倍。

3、嚴重病患比例高居不下

研究者對近1300名中國深圳的初中生在初一和初三分別作了兩次(2016與2018年的11月)追蹤性的抑鬱情況調查,發現這批孩子初一的時候抑鬱症狀的平均比例為33.4%,初三抑鬱症狀的比例為28.8%,其中有嚴重抑鬱症狀的數據一直保持在17%左右。

平均下來,每3-4個初中生,就有1個有輕度抑鬱傾向,每6個孩子就有1個有嚴重的抑鬱症狀。

看得出來,放眼全球,我國青少年抑鬱問題已經處於相當嚴重的地步。青少年抑鬱症,不止於新聞和別人家,它可能隨時或者已經發生在我們周圍,甚至我們自己家裡。它不是個案,而已經發展為一種社會問題。作為父母,關注青少年抑鬱症已經成為必修課。

聯合作者/小馬君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曾任職於美國最大的早教機構之一的Bright Horizon,擁有紮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戰經驗。(小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眾號開設專欄,和大家聊聊科學育兒。)

本文乾貨

放眼全球,中國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群體數量、比例、嚴重程度都處於高位;

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鬱症;

家庭功能不全,會導致孩子容易有抑鬱傾向;

15個維度,讓父母知道怎麼預防孩子抑鬱。

積極的反饋和有愛的氛圍,讓孩子遠離抑鬱。

說實話,看到上面這些數據,常爸和我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除了知道現在的情況可能真的很嚴重外,我還在論文裡收穫了一些「很意外」的發現。

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不開心

論文作者總結出三個核心結論:

整體上初中孩子抑鬱程度是下降的,但患有嚴重抑鬱的學生在三年中的比例幾乎沒有變化,達到17%。

女孩子抑鬱的比例比男孩子高,此外,學習成績差也是一個風險因素。

家庭功能的完整,青少年有積極的發展因素,可以很好地抵禦抑鬱風險。

除此以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點:家庭中有二胎、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家庭成員間不往來、家庭收入低等因素都會增大抑鬱的風險。

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鬱症。很多人從一些新聞報導中會得出一個結論: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好勝心強,玻璃心,受了打擊容易輕生,但其實從大數據的分析來看,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抑鬱。

這也給我一個提示,那就是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抑鬱,不能憑藉主觀臆斷,還是要專業。

於是,我專門找到了這篇論文調查所用的工具抑鬱量化表CES-D(Center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這是一個應用頗為廣泛的抑鬱測驗:

看表測試是否有抑鬱傾向: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測試問題

1、以前不會擔心的事現在開始令我憂心。

2、我不想吃東西,胃口很差。

3、即使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我也無法擺脫低落的情緒。

4、我覺得自己和別人一樣好。

5、我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做正在做的事情。

6、我覺得沮喪。

7、我覺得做每一件事都很費力。

8、我覺得自己未來一片光明。

9、我覺得我的一生都是失敗的。

10、我覺得害怕。

11、我晚上睡得很不好。

12、我很快樂。

13、我說話比平常少。

14、我覺得很寂寞。

15、人們對我不友善。

16、我很享受生活。

17、我有時會無緣無故地痛哭。

18、我覺得很悲哀。

19、我覺得大家不喜歡我。

20、我感覺自己無法進步。

評分規則:

0:幾乎沒有(少於一天)

1:很少有(1-2天)

2:經常有(3-4天)

3:差不多一直有(5-7天)

註:第4、8、12、16題為正面描述,因此算分時需要反過來算。比如如果你覺得幾乎沒有描述中的行為,得3分,程度越高,分數越逐級遞減。

16分是心理學家們區分抑鬱症患者和非抑鬱症患者的分界線:

≥16分,抑鬱症患者;

16-20分,輕度抑鬱;

21-25分,中度抑鬱;

25-60分,重度抑鬱。

這個測試很簡單,但想要準確的答案,必須要誠實回答每一個問題。另外這個量表主要測試最近一周內的情緒狀況,所以在不同階段得到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不管測試結果如何,下面這個問題更重要,那就是哪些因素導致青少年抑鬱?

作為家長,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抑鬱的兩大原因:家庭和自我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調查報告總結的第三個核心要點已經說得很清楚:家庭功能完整,青少年有積極的發展因素,可以很好地抵禦抑鬱風險。

也就是說,防止孩子抑鬱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ing)+積極發展因素(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接下來,我們就各自分析一下。

1、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ing

一切愛皆始於家庭

家庭功能,就是保護和照顧家庭成員的職能。研究發現,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功能健全的家庭裡,所有心理需求能都夠得到滿足,發生抑鬱的機率會大幅度降低。

一般來說,孩子對家庭的心理需求來自四個方向,這些也可以說是家庭功能的四個方面。

相互平等:指父母和孩子對彼此的付出是平等的。在父母有困難的時候,給孩子參與幫助的機會;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父母也積極地給予回應。

交流與連結:指家裡沒有冷暴力,所有家庭成員都願意表達真情實感,能安全地表達情緒,在一起聊天。

和諧大於衝突:指雖然有衝突,但整體上家庭主旋律是和睦的、開心的,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互相調侃。

積極的情緒氛圍:指家庭的情緒氛圍是溫暖的,充滿愛的。每個家庭成員都發自內心想回家。

總結來說,這四個方面其實就在講一個字「愛」,愛彼此並能讓彼此感覺到愛。當孩子出現抑鬱的情況,一定要先從自己、從家庭功能上尋找原因,看看這個家還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地方嗎?

雖然家庭和父母是導致孩子抑鬱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所有孩子抑鬱都是因為家庭或父母,很可能和他自身看待事物的視角有關係。因為一個在肯定中長大、與周圍連結是安全的孩子,才能放心地向他人抒發負面情感,進而降低抑鬱的風險。

2、青少年積極的發展因素(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我微笑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對我笑

那什麼才是青少年積極的發展因素呢?這個問題是發展心理學的重要內容,不同的研究者也給出了不同解釋。

其中,華盛頓大學教授Catalano和團隊在梳理大量研究後,提出了青少年積極發展的15個維度」,形成了更具操作化的定義。內容較長,但讀下來你一定不虛此行。

01、Bonding 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感知能力

建立和孩子之間的連接,最好的方式就是真實和真誠,分享真情實感,同時真誠地傾聽孩子,用心交談。當孩子能自然地尋求幫助,能有交心的朋友,也就有了連結的能力。

02、Resilience 抗擊挫敗的能力

我很喜歡一個爸爸對女兒說的一句話:

我們不是為了成功而努力,是因為我們本身喜歡這件事情就心甘情願地努力,把過程做到我們自己最滿意,結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父母在培養孩子抗挫敗能力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自己面對「失敗」的態度。如果我們能做到坦然面對失敗,並愈挫愈勇,那麼孩子的抗挫敗能力一定不會差。

03、Social Competence 社交能力

隨著孩子長大,同伴的影響力會遠超父母。父母要給孩子提供社交的機會,學會與別人相處,學會傾聽,學會真心相待,找到發洩負面情緒的窗口。

04、Emotional Competence 情緒能力

情緒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正常表達負面情緒。而生活在積極的家庭情緒氛圍中的孩子,情緒能力也會更強一些。因為他們在面對壞情緒時會更有彈性,也會更容易感知到情緒中積極的一面,往往一個玩笑或無釐頭就可以消解。

05、Cognitive Competence 認知能力

通俗點講,就是孩子的成績不能太拖後腿。研究中也發現,學習成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抑鬱程度,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抑鬱。

成績在學校裡會成為「社交籌碼」,好的成績可以成為炫耀和自信的資本。但如果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可以挖掘孩子身上其他的閃光點,比如畫畫厲害、唱歌厲害,或者社交達人等。讓孩子知道自己總有一個認知能力超群的地方就行。

06、Behavioral Competence 行為能力

指孩子是否有面對和處理棘手情況的能力,比如拒絕別人或和別人有衝突等。這種能力,主要取決於平時他們經歷了多少。

當父母願意讓孩子摔跟頭,並在摔跟頭後給出建設性的反饋,分析正確處理方式時,孩子的行為能力自然會提升。

07、Moral Competence 道德能力

這裡主要是青少年對於「自己」的道德評價,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作出利他行為等。培養道德能力,「身教」永遠大於「言傳」。

08、Self-determination自我決定能力

指孩子有決定自己事情的權利。越早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甚至是讓孩子多吃虧,孩子也就越早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決定。

09、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走出困境。培養這種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孩子,陪著孩子經歷委屈,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10、Spirituality 意義感

《吾心可鑑:澎湃的福流》的作者彭凱平教授曾說:「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

所謂有意義,就是我們活著、做的事有價值,比如我寫文章。當一個人發現意義的存在時,也就會活得更快樂。

所以當孩子問「活著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學習」時,不妨靜下心來和孩子一同深入探討,發現意義。

11、Beliefs in future 對未來充滿希望

為什麼孩子會因為成績差抑鬱,就是有太多家長認為未來有希望的唯一方式就是好好讀書,讓孩子看不到希望。

孩子成績差,更需要真誠的溝通。讓孩子知道未來有無數可能,知道除了成績還有很多能力更重要,比如堅強、溝通、社交等,讓孩子尋找自己真心喜歡、有幸福感的事情。

12、Clear and Positive Identity 清晰且積極的自我認知

對自我的認知很大部分來源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也提醒父母們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既不能辱罵、貶低孩子,也不能誇大其詞地表揚孩子,最好的做法是客觀評價。

當孩子說「我不行」時,要幫孩子認識到不是「人不行」而是「事情沒做好」,鼓勵孩子改變措辭,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這樣孩子就不會輕易地對自己全盤否定了。

13、Prosocial involvement 親社會性的參與

通俗點講就是喜歡管閒事。比如什麼志願者活動,社團活動,幫助別人補習功課。如果都很積極地參與,那麼抑鬱的風險也會降低。所以,周末適當帶孩子幹點無用的事兒也很有意義。

14、Prosocial norms 親社會性的準則

通俗點講就是有大愛,愛憎分明。比如有些孩子喜歡餵流浪貓,願意給偏遠山區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會非常同情街邊乞討的人,會對不守規則的人非常反感,比如大聲對爸爸說,你不準抽菸!父母要做的就是儘可能不阻止這種表達,尊重孩子,接受孩子說得對的準則。

15、Recognition Positive Behavior 對於積極信號的感知

這其實有和大人的反饋息息相關,不要只關注孩子的負面行為,也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玩遊戲,每天發現對方身上2個閃光點。養成習慣後,孩子就會更容易看到別人好的地方。

終於寫完了15個維度,很長,但每一個對父母來說都可以立即拿來用。

孩子得了抑鬱症,你可以求助他們

雖然做了這麼多工作,但小馬君也深知,治療一個抑鬱症患者或者改善抑鬱傾向絕不輕鬆。如果你家孩子真的有抑鬱症,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國內目前的心理諮詢還處於發展階段,但有幾條熱線很值得推薦。

1、12320衛生健康熱線

12320是中國衛生健康熱線,每個地方都把各地的心理援助熱線併入了這條熱線中,比如上海撥打12320轉5號,就能接通上海本地的心理援助熱線。如果你有任何需要幫助的,這個是最官方的渠道了。

2、12355青少年法律維權以及心理諮詢熱線

這條是主要是針對青少年的,孩子本人如果不想父母有過多的幹預,可以自己撥打,也會有專業的人士做解答。

3、400-161-9995

這是中國24小時免費希望熱線,也叫做生命危急幹預熱線,是一個民間的組織,但是裡面的心理諮詢師都非常地專業,主要做生命與危機幹預。

常爸說

說實話,看完小馬君的總結後,常爸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實。面對青少年抑鬱症,父母們終於知道能具體做些什麼,去影響孩子。

但亡羊補牢永遠不如防患於未然。不管是家庭功能還是自我積極因素,其實背後透露的都是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給孩子的反饋模式。當我們能抱著尊重、誠實的心態,與孩子誠實溝通,用愛鑄就親子關係時,抑鬱症這個魔鬼也許就無縫可鑽。

相關焦點

  • 每5個孩子有1個抑鬱!3個00後拍的短片火了:這幾個「徵兆」家長要留意
    跟那些所謂的「高考工廠」(此處非貶義)比起來,我們壓根算不上「雞血」,但確診的人數卻這麼多,只能說這些朋友的家長整體素質較高,對這類精神疾病的了解更多,孩子的就診率也較高。而一線城市以外的很多家長,他們對「抑鬱症」的了解可以說是很匱乏的,也由於他們的不理解,很多孩子都會延遲就診,直到孩子出現自殺的念頭了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 又一女孩與家人爭吵後跳樓,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並非他們太脆弱
    可是像這樣青少年自殺的案件並不是個例。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全球每40秒,就有一人死於自殺,15~29歲的年輕人第二大死因就是自殺。無論是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家長的行為方式。究其原因,還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 學生「自殺」頻發,「體育生」卻是個例外!?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還是孩子自己,腦海中都有個根深蒂固的「信念」:運動與學習衝突。要學習,以第一為目的;要運動,可以,但同樣以金牌為目的。要知道不良的情緒和抑鬱是影響自殺者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而相關的研究表明,如:BrosnahanJ等探討了青少年中體育活動和心理健康的關係,提出體育活動可以降低青少年的悲觀感和自殺行為,可以作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個幹預措施。
  • 墜樓事件頻發,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從一則通報引發的思考
    看著一個個稚嫩的生命離我們遠去,悲痛之餘,人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現在的教育到底怎麼了?!」「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在二胎放開後,弟弟妹妹來到家庭中,在潛意識裡,大部分孩子認為這是入侵了自己的「領地」,會很自然的排斥他們。這不但表現在言語上的抱怨、行動上的打罵,甚至會有更過激的行動,一些大孩子殘害弟弟妹妹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而家長出於愛護,會將更多的關注給弱小的一方,這也是俗話說的「父母重滿崽」,更加劇了這種矛盾。
  • 21世紀跳樓事件頻發,學生和社會工作者真的是壓力太大了嗎?
    青少年吸菸在每個學校無疑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老師的批評教育並沒有錯,為何趙某某會選擇跳下去呢!至於事件的真實原因,我們還是安心等待調查結果,不要妄自揣測,畢竟,每一件事的發生都不是偶然,近年來諸多學生跳樓事件的頻發足以讓我考慮一下國內外教育的差距,當然,對比我們現代教育與我國80年代教育的區別也是尤為重要。
  • 青少年傷己害人事件頻發:部分青少年抗壓能力弱
    了解糾紛起因後,一些網民表示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原因,居然就可以讓四個大男生,如此兇狠地毆打一個比自己小很多的兒童?」  類似事件並不罕見。有專家分析說,在校園欺凌事件中,未成年施暴者往往可能是在利用暴力方式,來宣洩內心的失敗情緒。  媒體報導顯示,一些青少年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甚至會對身邊的長輩大打出手。
  • 抑鬱不是成年人的「專利」!這3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留意
    作者: 駱豔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抑鬱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兒童青少年也會患抑鬱症。他們一旦得了抑鬱症,該怎麼選擇治療方法? 本文,我們簡要了解一下兒童青少年抑鬱症。
  • 抑鬱低齡化、青少年患病率增高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因此,家長在孩子抑鬱症的發現和早期識別中、在營造和諧和睦的家庭氛圍和改善親子關係中起關鍵作用。除了家庭小環境,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與大環境的關愛與呵護息息相關。如何使青少年遠離抑鬱,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不可迴避的話題,這需要教育相關部門統籌社會資源,防患於未然,為兒童青少年創造一個寬鬆、溫馨、快樂的成長空間,孩子們才能遠離心結,向陽而生。
  • 冬天,為什麼我的孩子突然抑鬱了?|| 瑞即心理
    而他們的爸爸媽媽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小小年紀,突然就抑鬱了?  家長1:老師,我家孩子才九歲怎麼就突然抑鬱了?是不是這個檢查結果搞錯了啊,他平常很聽話的。剩餘4000多萬,由於種種偏見和恥感,至今還沒被看到,這其中又包括多少個被父母誤解的孩子呢?  兒童青少年的抑鬱,一直被嚴重低估。
  • 冬天,為什麼我的孩子突然抑鬱了|| 瑞即心理
    近日來,瑞即心理的心理諮詢老師們接待了很多跟爸爸媽媽一起過來的「小訪客」,「小訪客」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檢查出或輕或重的抑鬱傾向。  而他們的爸爸媽媽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小小年紀,突然就抑鬱了?  家長1:老師,我家孩子才九歲怎麼就突然抑鬱了?
  • 開學沒幾天,多名學生紛紛跳樓!青春期的孩子怎麼了?
    開學沒幾天,多名學生紛紛跳樓!青春期的孩子怎麼了?4月20號,南京世貿濱江新城小區,14歲初二男孩,從自家42樓跳下身亡。該男孩,就讀南京鼓樓實驗中學,因到校未帶學習用品,家長被請到學校談話,晚上因為玩電腦,被媽媽批評,雙方發生爭吵,孩子自殺身亡。4月20日,杭州開學第一天,杭州大關東七苑小區,有個14歲左右的男孩從六樓墜下,幸好孩子被搶救過來,但腰椎、胸椎骨折,有輕微腦震蕩。
  • 億萬名媛抱著寶寶跳樓,產後抑鬱不是「矯情」,真的不能再被忽視
    文|小豆芽育兒記 我國每10位產婦就有1人有產後抑鬱,產後抑鬱不是大家口中的矯情,更不是沒事兒找事兒,產後抑鬱是需要每個人關注的一件事!
  • 14歲男生跳樓,15歲女生深夜自殺,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
    視頻中,民警祝明倫聲嘶力竭地喊著。「我閨女七歲,兒子兩歲,我是警察,我陪你一起死行嗎?」事後很多人問他怕不怕,他說其實他也怕,當時只想著救人,看到她就想起自己的孩子。「她還是個孩子,必須好好活著。」他是個民警,同時也是個父親。他幾乎是顫抖著說出那句話的,也是讓女孩從崩潰中放棄輕生的理由。15歲的女孩,自殺。這幾個詞語組合到一起,卻讓人有種心痛的撕裂感。沒有人知道她經歷過什麼,也沒有人知道她崩潰過多少次。
  • 複課沒幾天,已有多名學生跳樓,讓人深思孩子教育怎麼了
    5月初,廣東東莞某名校一初一女生跳樓身亡。同期,上海某知名中學也發生學生跳樓事件:·····同樣是疫情後的複課,為何有的孩子開開心心上學去,有的孩子卻選擇結束生命,就此凋零。為何差別那麼大?據數據顯示,中國是青少年兒童自殺人數最多的國家,然而青少年兒童頻頻輕生,與我們的教育離不開關係。看到這樣的新聞,心中都痛……,人民網曾報導過一份《中國兒童自殺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兒童自殺居世界第一,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8個自殺未遂。
  • 海歸博士媽媽帶5個月女兒跳樓身亡,丈夫一句話卻讓人心寒
    事情經過4月27日凌晨 5 點,37歲的海歸博士蘇女士已經忍無可忍、生無可戀,她抱著僅僅5個月大的小女兒,從自家附近的另一棟樓頂的27層露臺一躍而下,母女2人當場死亡。蘇女士和丈夫都是高學歷,均為博士畢業,他們養育了2個女兒,大女兒7歲,小女兒5個月。
  • 億萬香港名媛抱5個月女兒墜亡,抑鬱的世界是黑色的!
    在生完孩子後,依然很努力,但是她在最新播出的古偶劇《有翡》中,眼裡滿滿的疲憊感,卻是她再好的演技都掩蓋不了的。她老公馮紹峰曾經接受採訪,透露生完孩子的趙麗穎,性格變得特別敏感,給孩子餵奶時也是淚如雨下,還對他說「能不能抱孩子溫柔一點」之類。性格一向大大咧咧的袁詠儀也曾在綜藝節目中透露,自己曾經患有半年的產後抑鬱。看到媽媽買菜回來感覺很辛苦,就一直哭。
  • 又一孩子跳樓自殺,誰是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母親走後男孩兒低頭沉默了兩分鐘,便轉身爬上欄杆,在同學也沒能反應過來的情況下,縱身一躍。 一個14歲的少年,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而母親到現在也理解不了,自己只是打了兒子兩巴掌,兒子怎麼就跳樓了。 02 母親管教孩子不是很正常的麼?
  • ...孩子抑鬱非小事|抑鬱症|孩子|青少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曹慶久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要疾病之一。2017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困擾,抑鬱症發病率呈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已成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
  • 37歲二胎博士媽媽帶5個月女兒跳樓自殺:我離死亡這麼近,你卻怪我太...
    只有我們把產後抑鬱當成肉眼可見的疾病,她們才會被看見,被接納,被治癒。01「你什麼都有,為什麼還抑鬱?」心痛,太心痛了!4月27日凌晨5點,一位37歲二胎媽媽帶著女兒跳樓自殺。母女當場身亡,孩子只有5個月大。一個家庭,就這麼被摧毀。據家屬透露,那個孩子是她的二胎,老大已經7歲,正在上小學。
  • 又一小學生跳樓,「想多睡會」,當孩子有這3個狀態,千萬別再等
    當聽到一位不到10歲的孩子寫出這番話,不禁讓人扼腕痛心。最近,我們總是在新聞上看到孩子因為學校受到批評或同學的嘲笑就選擇自殺,一次考試沒考好就選擇跳樓,因為某件小事就衝動地拿刀刺向父母或者兄妹。根據專業機構篩查了多家學校孩子的心理健康指標,其中30%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現在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發病率逐年上升,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高得多,我們家長應該正視問題,不逃避、不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