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對於群眾所需,我想盡一點綿薄之力丨正安縣流渡鎮...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楊斌,2016年11月從新疆軍區轉業安置到省委宣傳部工作,2018年3月,任正安縣流渡鎮白花村第一書記。

初到村時為了解村情民情,我棄車步行,少的一天步行10餘千米,多的一天步行20餘千米,走村入戶訪民情,運動鞋走爛2雙,民情記錄記了4本。  村民謝啟榮家以前不通公路,山高坡陡,為了修通公路,我三番五次去他家,一個來回就要二小時。  現在,組組通修到謝啟榮家門口,舊房子進行危房改造煥然一新,大兒子也蓋起了新房,滿臉洋溢幸福的笑容。

走訪貧困戶

駐村以來,我把工作場所放在田間地頭、放在老百姓家裡,把群眾的冷暖放心中。  走訪路上,開車路上碰到順路的村民時,我帶上一程;入冬看到留守兒童穿著單薄,聯繫愛心單位給在村兒童送過冬衣服;貧困戶龍福沐身體殘疾由70多歲的愛人照顧,還帶一個上小學的孫子,我經常去看望,輔導小孩做作業......  對此,對於群眾所需,我想盡一點綿薄之力。

走訪貧困戶

為了發展好產業,促進村民增收,我主動聯繫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回村發展,村民龍中福在外發展蔬菜種植銷售20餘年,有技術和銷售市場,現回村發展反(錯)季節蔬菜800畝,畝產值6000元以上,帶領100多戶群眾致富;村民謝世喜、蔡承儒等陸續返村發展花椒、油茶等產業,為全村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帶動全村發展茶業1500餘畝、花椒1300畝、方竹1000畝、辣椒1200畝,為村民實現穩定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2019年,在全縣脫貧攻堅短板銷號大比武中,我所在的村獲得全縣第二名;2020年1月,所在的村在脫貧攻堅第三方驗收中被抽上,全村1300戶4350人不落一戶、不落一人,「零錯退、零漏評、群眾認可度100%」。  【人物小傳】   楊斌,1980年出生,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二處一級主任科員。2018年3月,任正安縣流渡鎮白花村第一書記;2020年4月,所駐的村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後又志願到銅仁市沿河縣參加省級督戰,繼續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楊倫麗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有一種親戚,不是親戚勝似親戚丨正安縣瑞溪鎮瑞...
    我叫冉龍河,自2011年1月至今當選正安縣瑞溪鎮瑞溪居村幹部職務,現任瑞溪居主任,今天給大家講述發生在瑞溪鎮瑞溪居脫貧攻堅作戰隊的故事。今年的春節,還沒來得及同家人團聚,新冠疫情,便讓我急匆匆從溫暖的家中,趕到了我的工作崗位上。
  • 這名立功受獎的貧困戶說:「我就是想盡一點綿薄之力……」
    赤東鎮馬鋪村 駐堤隊員 李先元:我是馬鋪村一名貧困戶,黨和政府一直以來把我當親人,對我關懷備至,做人不能忘本,要時刻牢記黨的恩情。防汛是天大的事,我主動參加,就是想盡一點綿薄之力,為社會多做貢獻,為黨和政府分憂。
  • 「我的扶貧故事」從資料員到駐村幹部丨正安縣市坪鄉粗石村駐村...
    就這樣,我來到正安縣市坪鄉做了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初來乍到,對一切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工作環境,對於一個剛從學校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我從未接觸過學校以外的任何人與事。  剛到鄉政府報導,在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到扶貧辦工作,那時的扶貧辦只有我和主任兩個人,那時的扶貧工作才開始,從上到下都還沒摸清路子,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 「我的扶貧故事」我參與了石志村的變化丨正安縣土坪鎮石志村第一...
    我被遵義紅色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派到全縣唯一的深度貧困村——石志村駐村,一駐就是三年多。三年多來,我立足駐村工作,僅用了三天時間,適應了崗位角色的轉變,三個月後,獨立承擔起包一個90餘戶300多人的村民組。冒雨進村在下隊過程中,我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脫貧攻堅是大事的觀念,不斷提高了與群眾打交道的溝通能力。
  • 「想盡一點綿薄之力」
    人民網欽州2月14日電 「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看著兄弟們每天堅守在崗位,防疫用品卻不夠用,心裡很是著急,希望通過這些物資能為段裡防疫工作盡一點綿薄之力。」「那個好心的老闆知道我是鐵路人後,把預留的酒精和體溫計全部賣給了我,還鼓勵我注意防護,做好工作,很感動。」黃少華說,我捐的不多,但我希望能與工友們一起打贏這場戰疫。(封榮權 馬從焜 王勇)
  • 「我的扶貧故事」從實事做起,才能不辜負群眾的信任和期望丨正安縣...
    2018年的元宵佳節還沒有到來,我便接到通知:由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需要,準備派你代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八九六臺黨支部到正安縣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3月13日,我及其他9位駐正安脫貧攻堅工作隊隊員到了正安,那時的我知道了正安吉他、正安白茶,而我所駐的遼遠村便是白茶的產地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感謝國家扶貧的好政策,感謝李主任的幫助,讓我終於搬進了新家……」  2018年2月6日,初春時節,鄒孔祿在新居裡一邊鋪床,一邊對來幫助他搬家的幫扶幹部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來了一位「天氣書記」|正安縣市坪鄉河渡村第...
    我叫楊程,1990年5月出生,是一名中共黨員。2017年2月,根據上級安排,我從正安縣氣象局調到了市坪鄉河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經過不斷地摸索,慢慢地,不管是組織群眾會,還是產業發展規劃、村民矛盾糾紛,我處理得越發得心應手了。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網格員...
    從一名脫貧者到幫扶幹部的身份轉變,讓我對於脫貧攻堅這場戰役有更深刻的理解,作為曾經的農村留守學生,對於農村老人和學生有更深的情感。在駐村的日子裡,我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情,去溫暖他們的心靈,用細微行動去關心他們生活,同時他們也用質樸的善心反哺我,幫助我成長。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群眾和組織需要我,我就一直幹下去丨正安縣市...
    農戶的院壩硬化了,住房變新了,寨子旮旮旯旯乾淨了,環境比以前更美麗了……看到這些變化,我由衷的感到高興。當這3年多的村民組長,1000多個日日夜夜,辛苦著,也快樂著。我叫陳聯,1964年8月出生,初中文化,系正安縣市坪鄉河渡村九組村民。
  • 「我的扶貧故事」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我很榮幸丨長順縣田哨村...
    「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這是縣裡派駐脫貧攻堅一線動員大會的結束語,出發之時,這些錚錚誓言依然在我腦海裡久久迴旋不能散去。我叫楊松,是長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名普通的工作員。
  • 《當選擇來找我》收官,每一份綿薄之力,都值得點讚
    2020年,對於全球來講,是一個極其不平常的年份,對於我國來說更是極其特殊的年份,我們不僅要打贏突如其來又糾纏不去的新冠疫情,更要在艱難中打贏「脫貧攻堅」,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11月23日,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絕對貧困」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正式成為歷史。
  • 「我的脫貧故事」郎為忠:把所學技術練紮實,為社區發展盡綿薄之力
    我叫郎為忠,黔西縣大關鎮前進社區人,我原本貧困的家庭能有如今的變化,全靠國家的扶貧政策和鎮村幹部的傾力幫扶,往事回首、歷歷在目。十年前,我家當時有5口人,孩子都處於上學階段,那時沒有教育資助政策,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都得由我們兩口子去掙。
  • 上海紅雙喜集團:「綿薄之力」匯聚成「堅實力量」
    許欣卻說,身處特殊時期,作為一名中層幹部,作為一名黨員,我理所應當做的別人多一些。過去在寫思想匯報時總要強調體現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性,要發揮引領帶頭作用,現在不正是最好的體現機會嗎?那些奮鬥著的青年幹部和一線志願者們,此時不也正前赴後繼地投身於抗擊疫情的前沿陣地,不顧安危、沒日沒夜地埋頭苦幹著嗎?相比他們而言,我所做的其實微乎其微,只是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罷了。
  • 「我的扶貧故事」大家越來越「看好」我這個從城裡來的書記丨正安...
    龍江村距離正安縣新州鎮18公裡,土壤貧瘠,資源匱乏,脫貧攻堅欠帳多、難度大,這也是龍江村一直以來的現狀。我叫陳光國,是遵義醫科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副部(處)長,2018年3月被選派到正安縣新州鎮龍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疫情當前,我也應盡綿薄之力!」——平武昔日貧困戶變身今日捐款人
    我想捐錢。」8日下午,平武縣高村鄉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接到一名群眾的電話。這名群眾在電話裡表示,想盡一點微薄之力,為此次疫情防控捐贈500元人民幣。電話中,劉陳趙告訴工作人員:「在5.12地震和脫貧攻堅中我享受了一系列的國家政策照顧,現在全國疫情很嚴重,疫情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捐口罩,捐菜,捐錢,我也應盡綿薄之力。」
  • 「我的扶貧故事」思群眾之所思 想群眾之所想|鼓揚鎮田哨村扶貧...
    我叫程燊,很榮幸在2017年9月我加入鼓揚鎮田哨村扶貧駐村隊伍,在很多人眼裡,駐村工作是一份苦、累而乏味的工作,其實除了苦和累,更多的是與群眾相處的感動瞬間。我所負責的組常住人口近280人,60多戶,群眾都很勤勞而樸實。
  • 「我的扶貧故事」在安家「安家」丨正安縣土坪鎮安家村第一書記楊帆
    2018年3月,懷著對「三農」工作的熱愛,我主動申請到正安縣土坪鎮安家村擔任第一書記,這一幹就是三年。初來安家村,站在村委會前,一眼望去,腳下一壩梯田,似乎在流油。梯田盡頭是林溪村,仿佛聽到了龍塘寺的鐘聲。華爾山在遠處若隱若現。回頭,一條小溪,從村委會背後的大山深處悄悄而來,頑皮地跳到坡下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丨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劉雍兵,2019年7月擔任從江縣加榜鄉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察委員會派出加榜鄉監察辦公室主任。回想起脫貧攻堅戰的艱辛歷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著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盤旋在蜿蜒山路上。一路上有汗水,有成績,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這就是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群眾當家人 群眾把我當親人丨荔波縣茂蘭鎮洞...
    2019年,根據工作需要,我和10名隊友來到洞流村駐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從此我和2個網格組群眾、10戶包保戶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剛到村裡時,我一片茫然,不知從哪裡開始上手工作,為了儘快熟悉扶貧工作,準確掌握包保戶和網格組內每家每戶的信息數據,我虛心向老隊員們請教學習,認真的整理原有的扶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