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程,1990年5月出生,是一名中共黨員。2017年2月,根據上級安排,我從正安縣氣象局調到了市坪鄉河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由於從來沒有幹過基層工作,也沒有接觸過農業、農村生活,剛到河渡村開展工作時,我經常「貓吃團魚,找不找頭」。 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只要一有機會,我便跟著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村幹部學習如何開展基層工作,學著和群眾打交道,做朋友。經過不斷地摸索,慢慢地,不管是組織群眾會,還是產業發展規劃、村民矛盾糾紛,我處理得越發得心應手了。
楊程為群眾講解蔬菜收割技巧
作為一名氣象人,我發揮自身專業特長,主動給群眾講解搶抓有利天氣開展農業生產,把關鍵的農事天氣預報送到群眾手中,讓群眾及時根據天氣變化調整農業生產,切實在「戰晴天、搶雨天」中增收致富。 2018年冬,河渡村新栽種1000畝茶葉。當得知將會有一次低溫凝凍天氣即將來臨,我立即召集村組幹部,把這個消息宣傳出去,茶農們給剛下土的茶葉幼苗蓋上「草被」,把低溫凝凍對茶葉的損失降到最低,保證了茶苗的後續生長。因此,村民們還給我起了一個名字,叫「天氣書記」。
楊程幫助群眾搬運蔬菜
菜苗怎麼栽,生薑怎樣種,茶葉怎麼摘......這些經驗是在機關單位學不到的,基層的這片「熱土」,見證了我的成長和進步。 下隊過程中,每當看到群眾們滿意的笑容,熱情的問候,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通過工作的開展,和群眾建立起真誠的深厚感情,也是我一生的驕傲。 現在,無論在召開群眾會、講解產業技術、宣傳政策規定,與以前相比,覺得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多了,方式方法變靈活了,宣傳的效果也更好了。
因為駐村,發生了很多我與河渡村的暖心故事。也因為駐村,我與溫柔善良的聶彩結緣,在村幹部的見證下,在村民的祝福聲中我們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回首過去,這幾年我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段工作經歷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 這是我的駐村工作,這就是我的扶貧故事。
通訊員 蘇輝學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楊倫麗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