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2020-12-14 叮噹貓說歷史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

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

朱元璋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明十三陵在朱元璋死後並未動工,當時的北京還是燕王朱棣的封地,朱元璋當然不可能選擇埋葬在兒子的封地上。另一個原因就是朱元璋剛建明時,就有元朝的一些勢力在作祟,為了威懾他們,朱元璋選擇了葬在南京。在紫金山附近的明朝都城——現在的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墓是與皇后馬氏合葬的,也是明陵之首——

從外觀上看,明孝陵富麗堂皇,陵內栽種十萬棵松樹,千頭鹿。以明代早期建築和石刻藝術為代表的最高成就,先後調用十萬軍力,於永樂三年完成二十五年之久。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劉旭傑是中國建築學會的副主席,他說:「明孝陵代表了明出皇室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墓葬建築和文化的縮影。」明、清兩代藝術家、政治家和建築大師的智慧集中在明孝陵,是我國很重要的文化遺產。

朱允炆

這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建文帝,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之子,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是朱元璋最看重的繼任者。作為朱元璋的長子太子,朱標沒能繼承皇位就死了,此時朱元璋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沒有考慮次子朱棣,這是因為朱棣不是他和王后的生母,而是選擇了年僅16歲的朱允炆。朱允炆繼位後強行削藩,引發了以朱棣為首的親王們強烈不滿,他們長期在沙地上作戰,朱棣本以為哥哥朱標死後,自己會成為皇位第一繼承人。

出於上述兩個原因,朱棣對朱允炆懷恨在心,所以他在朱允炆說要削藩時,為保自己的安全而造反,這就是叔侄之爭。在戰爭中,朱棣常年作戰,很有作戰經驗,朱允炆不會用人,也沒有經驗,所以這場戰爭的局勢很快就被朱棣一方所壓倒。

當朱棣打到南京時,朱允炆把王宮燃起,王宮立即被燒成一片火海,朱允炆在大火中失蹤,此後連自己的屍體都找不到,後來朱棣經過多方尋找都沒有找到。為鞏固江山,朱棣造反成功後遷都北京,才開始修建陵墓,所以即使找到朱允炆的屍體也不能葬入十三陵。

朱祁鈺

朱祁鈺是朱祁鎮的弟弟,23歲時被朱祁鎮俘獲,當時御駕親徵,國勢不能一日無君,於是他繼承了皇位,登上皇帝寶座。

但是沒想到多年後朱祁鎮被放回去了,回來發現自己在為王位準備,只能認栽。但是朱祁鈺為了防患於未然,將弟弟關了七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祁鎮不久就病倒了,朱祁鎮乘機奪取了王位。朱祁鎮被奪王位,又囚禁七年,奪取王位成功後,取消了朱祁鈺的帝號。

他死後,朱祁鎮痛恨自己所做的事,沒有將他按皇帝的旨意下葬,當然也沒有葬於十三陵,而是由他的兄弟隨意地將他下葬在玉泉山附近的景泰陵,並給他加了一個諡號:邪惡。

相關焦點

  • 明朝不是有16位皇帝嗎?為何皇陵卻叫明十三陵?有幾位皇帝不在?
    目前史學界公認的明朝皇帝共有16位(不包括南明皇帝),分別是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佑樘(chēng)、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cōng)、隆慶帝朱載垕(hòu)、萬曆帝朱翊(yì)鈞
  • 明朝共有帝王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沒進十三陵的有誰?
    明十三陵,作為明代皇帝的埋骨之所,一共埋葬了大明王朝13位帝王。可是,這數量上卻有些對不上,史書記載大明自建國以來,共歷帝王16位,而且個個都是名正言順,得到認可的正經皇帝。那為何明十三陵,卻只埋了13個皇帝呢?沒有進入十三陵的都有誰呢?
  • 明朝明明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
    顧名思義,明十三陵就是明朝皇帝的陵寢。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若到北京旅遊,不看就可惜了。可能有朋友感到奇怪,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呢?答案很簡單,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鈺不葬在此處。十三陵包含長陵(朱棣陵)、獻陵(朱高熾陵)、景陵(朱瞻基陵)、裕陵(朱祁鎮陵)、茂陵(朱見深陵)、泰陵(朱祐樘陵)、康陵(朱厚照陵)、永陵(朱厚熜陵)、昭陵(朱載坖陵)、定陵(朱翊鈞陵)、慶陵(朱常洛陵)、德陵(朱由校陵)、思陵(朱由檢陵)。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陵墓卻叫「明十三陵」?
    清朝民國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明朝十三陵是今天北京市的重要景點,來北京不可不去十三陵,探究明朝歷史不可不到十三陵。但是,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啊,怎麼只有十三座帝陵?難道都被盜墓賊挖走了?整個陵墓都遷移了?並非如此,明十三陵分別是,長陵安葬明成祖朱棣,獻陵安葬明仁宗,景陵安葬明宣宗,裕陵安葬明英宗,茂陵安葬明憲宗,泰陵安葬明孝宗,康陵安葬明武宗,永陵安葬明世宗,昭陵安葬明穆宗,定陵安葬明神宗,慶陵安葬明光宗,德陵安葬明熹宗,思陵安葬明思宗。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明皇陵卻稱明十三陵,而不是明十六陵?
    眾所周知,明朝(不含南明和追尊皇帝)共有十六帝: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代宗朱祁鈺、憲宗朱見深、孝宗朱佑憆、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載垕、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毅宗朱由檢。有人就不明白啦!為什麼明朝皇帝有十六位皇帝,明朝皇陵卻叫「明十三陵」,而不是「明十六陵」呢?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有三人不在裡面?
    皇帝去世以後,都要安葬在各自的陵墓之中,陵墓的規格和隨葬品,也是極盡的奢華,不過也有作為皇帝,沒有被安葬在應有的皇帝陵墓中,在明朝就有這樣的現象,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座陵墓。明朝的十三座陵墓到了現代社會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那為什麼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皇帝,能夠被安葬在皇陵中,剩餘那三位皇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葬入皇陵之中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政治中心遷移的問題。
  • 明朝皇帝陵是十三陵?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可是有七處的!
    說起明皇陵,北方的人大多會想到明十三陵。南方的一般還會想到明孝陵。而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有七處,分別是明祖陵,明皇陵,明東陵,明孝陵,明十三陵群落,景泰陵還有明顯陵。5、北京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埋葬帝王最多的皇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明朝從朱元璋1368年初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明朝的皇陵卻不只16座,一共19座。我們熟知的明朝皇陵是14座,分布在北京和南京兩個地方。在230多年間,天壽山麓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這裡埋葬了明朝第三位到第六位,第八位到第十六位,共十三位皇帝。
  • 明十三陵那些事——明十三陵的選址①
    未來幾期讓我們一起話說十三陵!就在我們昌平家門口的AAAAA級風景區明十三陵,為什麼只有十三個陵墓,為什麼古代皇帝要將陵墓選址在十三陵?舉世聞名的明十三陵究竟有哪些特色?本期充滿智慧的小編來為大家一一揭曉!屏幕前的你還知道關於明十三陵的多少故事?歡迎留言給我們!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陵墓?還有三位葬在何處?
    當然了,現在也有一些史學家認為明朝的歷史應該要算到明安宗時期,也就是到公元1683年。但按照普遍的說法來看,明朝的歷史止於崇禎皇帝,南明政權不算在其中,不過非要算進來的話也沒有什麼錯!但是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明朝既然傳了16位皇帝,可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陵墓呢(明十三陵)?
  • 明十三陵,明朝有十六位君王,剩餘三位身在何處
    如果是熟讀歷史的讀者話,應該都知道,明朝一共有過十六位皇帝,其中,有十三位皇帝死後被埋葬於地處北京天壽山的十三陵。十三陵,內容如其名,這是一個擁有十三座陵墓在內的皇家陵墓。但是令人疑惑的是,都說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那麼還有三位皇帝被葬在哪裡了?今天小編就來解答大家的這一疑惑。
  • 明朝十六個皇帝,那幾位皇帝沒有埋在十三陵?
    從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煤山,明朝一共經歷了276年,共傳十六帝。然而著名的北京明十三陵只是十三個皇帝的陵墓。那麼,有哪三位皇帝沒有安葬在十三陵呢?這中間又有什麼故事呢?
  • 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陵寢為什麼叫十三陵,其他三個在哪呢?
    後來滿清入主中原後,康熙皇帝曾親自前往明孝陵祭拜以表達對天下漢人的重視。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也祭拜過孝陵,借朱元璋後裔的身份打出恢復漢人江山的旗號。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為朱元璋之孫。為什麼不是兒子繼位呢?因為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朱元璋傷心欲絕,沒有再立太子,而是用心培養朱標之子朱允炆。
  • 十三陵:作為皇陵究竟有哪些風水亮點?
    在古代,特別是秦、漢以後,帝王宮室、陵墓的選址和營建過程中大多都深受楊公風水理論的影響。在北京大地上有座名山叫天壽山(原名為黃土山),它為明代皇家陵園,俗稱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較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的陵園,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 為什麼清皇陵被人破壞嚴重,明十三陵卻沒人盜
    為什麼清皇陵被人破壞嚴重,明十三陵卻沒人盜? 在上個世紀,孫殿英公然搶劫清朝皇陵,挖開兩座陵墓震驚天下,很多人對他的行為都感到憤懣,當然最火大的是清朝的遺老們,當著他們的面挖人家祖宗的墓,這些人自然是無法平息自己的怒氣。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中華上下千年,自秦朝大統一開始,歷史上有兩百多位皇帝,每一位皇帝的身後事都是早早準備,除了修建奢華,還會陪葬大量皇帝生前喜歡的文玩字畫,因此皇陵意味著寶藏。面對這些財富的誘惑,一些人選擇鋌而走險衍生出了盜墓這一職業。
  •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去哪兒了?
    明代從開國皇帝算起,到最後一位,一共有16位皇帝。除了因特殊情況未能葬於十三陵的,其他皇帝都長眠於此。中國古代認為「事死如事生」,即使是陵寢,也要有好的設計和好的風水,因為這關乎於國家的運勢和未來。
  • 明朝共有十六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
    所以,他前邊的兩個皇帝,當然沒葬在北京十三陵,是建在南京的鐘山腳下的;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佔地長達22.5公裡,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 明朝16帝,為什麼北京只有13陵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昌平有個明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帝陵園,裡面有明朝13位皇帝,但明朝實際在位的有16位皇帝,那麼問題來了,其他3位是誰呢?為什麼沒有埋葬在十三陵呢?首先第一位沒有埋葬在十三陵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定都南京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是朱棣在朱元璋死後奪取了帝位之後才遷都北京的,因此朱元璋埋葬在了今天的南京明孝陵!第二位就是被朱棣奪取的建文帝朱允文了,他原本是太子朱標的兒子,由於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又過於喜歡太子,就立朱允文為皇太孫,傳位給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