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為什麼北京只有13陵呢?

2021-01-09 我在天青色等煙雨和你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昌平有個明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帝陵園,裡面有明朝13位皇帝,但明朝實際在位的有16位皇帝,那麼問題來了,其他3位是誰呢?為什麼沒有埋葬在十三陵呢?

首先第一位沒有埋葬在十三陵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定都南京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是朱棣在朱元璋死後奪取了帝位之後才遷都北京的,因此朱元璋埋葬在了今天的南京明孝陵!

第二位就是被朱棣奪取的建文帝朱允文了,他原本是太子朱標的兒子,由於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又過於喜歡太子,就立朱允文為皇太孫,傳位給孫子。但萬萬沒有想到,朱允文剛一上來就開始大刀闊斧的削藩,導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清君側,奪取了皇位,建文帝也下落不明,有人說跑出去當了和尚,有人說被大火燒死了,反正至今也是個迷,所以他也沒有在十三陵當中!

最後一位就是明代宗朱祁鈺了,他的故事也挺悲催,本來是個王爺,奈何哥哥自己作,非要御駕親徵,自己被瓦剌抓了,他們就要挾明朝,後來大臣們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就讓朱祁鈺當了皇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這樣瓦剌就沒有籌碼了,後來朱祁鈺用于謙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但後來朱祁鎮被送了回來,這就很尷尬了,兩個皇帝該怎麼辦?本來朱祁鈺好好對他哥也行,可他非幽禁他哥,自己又廢了他哥的兒子太子位,立他的兒子當太子,最後兒子也死了,自己也病重了,最後朱祁鎮又把皇位奪了回來。所以他廢除了朱祁鈺的皇帝名位,不承認,所以朱祁鈺修建的陵墓也沒辦法住進皇陵了,最後葬在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

相關焦點

  • 明朝共有十六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
    所以,他前邊的兩個皇帝,當然沒葬在北京十三陵,是建在南京的鐘山腳下的;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佔地長達22.5公裡,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 明朝明明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
    顧名思義,明十三陵就是明朝皇帝的陵寢。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若到北京旅遊,不看就可惜了。可能有朋友感到奇怪,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呢?答案很簡單,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鈺不葬在此處。十三陵包含長陵(朱棣陵)、獻陵(朱高熾陵)、景陵(朱瞻基陵)、裕陵(朱祁鎮陵)、茂陵(朱見深陵)、泰陵(朱祐樘陵)、康陵(朱厚照陵)、永陵(朱厚熜陵)、昭陵(朱載坖陵)、定陵(朱翊鈞陵)、慶陵(朱常洛陵)、德陵(朱由校陵)、思陵(朱由檢陵)。
  • 明朝不是有16位皇帝嗎?為何皇陵卻叫明十三陵?有幾位皇帝不在?
    目前史學界公認的明朝皇帝共有16位(不包括南明皇帝),分別是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佑樘(chēng)、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cōng)、隆慶帝朱載垕(hòu)、萬曆帝朱翊(yì)鈞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明皇陵卻稱明十三陵,而不是明十六陵?
    眾所周知,明朝(不含南明和追尊皇帝)共有十六帝: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代宗朱祁鈺、憲宗朱見深、孝宗朱佑憆、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載垕、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毅宗朱由檢。有人就不明白啦!為什麼明朝皇帝有十六位皇帝,明朝皇陵卻叫「明十三陵」,而不是「明十六陵」呢?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朱元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 明朝16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明朝歷12世16帝,國祚276年,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如果按照個人能力和對國家的貢獻來說,明朝的16帝,可以分為五個檔次。第一檔次:超級狠人明太祖和明成祖縱觀明朝16帝,不客氣的說,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與其他皇帝是截然不同,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了好幾次檔次,後面皇帝對於先祖的勇武和治國能力是丟的一乾二淨,如果後面皇帝隨便有著太祖、成祖的幾分雄才大略,也不至於打爛了一手好牌,以至於是局面越來越糟糕
  • 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陵寢為什麼叫十三陵,其他三個在哪呢?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為朱元璋之孫。為什麼不是兒子繼位呢?因為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朱元璋傷心欲絕,沒有再立太子,而是用心培養朱標之子朱允炆。 朱棣奪得皇位後遷都到了北京,在永樂五年,皇后病逝,朱棣命風水師前往北京尋找吉穴,最後定於今昌平天壽山麓,在一個完整的小盆地裡。
  •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那麼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都有什麼寓意呢?其中哪些又與別人重複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下。1、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建立了明朝,擁有洪大的武功。為了彰顯其聲威,朱元璋稱帝後,便決定用年號「洪武」。這個年號是朱元璋首次使用,不過後來有兩個人又用過。
  • 皇太極願意和明朝和談,條件也非常合適,為何崇禎帝卻不同意呢?
    松錦之戰,時任薊遼總督,崇禎皇帝的股肱之臣洪承疇率13萬明軍成仁(後才知降清)、祖大壽降清、盧象升戰死、孫承宗殉國,偌大的遼東,松山失守,錦州失過,唯一還剩下寧遠城,明朝可用的將領也只有孫傳庭與吳三桂。此時,明朝內部,李自成與張獻忠的起義,已經成氣候,在西北和中原地區在動搖著大明的根基。
  • 漢光武帝原陵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於乾德四年(966年)十月下詔,光武帝陵寢給守陵五戶,命地方官春秋祭祀。開寶六年(973年),宋太祖派遣太中大夫蘇德祥祭祀修繕光武帝祠,祭祀碑刻現存原陵光武帝祠院。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光武祠院中的光武廟改稱「威靈觀」,召道士居住守護,禁止砍柴。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陵墓?還有三位葬在何處?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宣告著大明朝正式建立。到公元1644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崇禎皇帝)去世宣告結束。在這期間,大明朝一共經歷了十六代皇帝,享國276年。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明朝從朱元璋1368年初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明朝的皇陵卻不只16座,一共19座。我們熟知的明朝皇陵是14座,分布在北京和南京兩個地方。孝陵坐落於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為後世500多年明清兩代皇帝陵墓奠定了基礎形制,後世的皇帝均按照這陵規格調整。
  • 別找了,你要的明朝16位皇帝都在這裡,直接收藏吧!
    別找了,你要的明朝16位皇帝都在這裡,直接收藏吧! 一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錚錚鐵骨的大明最真實的寫照。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的乞丐,一路篳路藍縷,一路披荊斬棘,開創了大明200多年基業。終明一朝,即便朝廷內部有腐敗,外有邊患,再昏聵的皇帝也都一直堅守著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的錚錚誓言。如此王朝,著實讓人敬佩。
  • 同是皇陵,為什麼明朝皇陵沒人盜,而清朝皇陵無一倖存?專家是這樣...
    明朝的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和南京集中的地方安葬,除了萬曆皇帝的被考古專家打開之後,基本上沒有得到過盜墓賊的破壞,但是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朝代,但是它的陵墓破壞程度基本上就是慘不忍睹
  • 【龐滔播講】|《老北京的傳說--明朝永樂帝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明朝永樂帝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編著:張卉妍播講:龐滔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北面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環葬著明代的十三位皇帝
  • 明朝皇帝陵是十三陵?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可是有七處的!
    明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奪取帝位後,為了自己統治的需要,對朱標諸子及建文帝的後代實行殘酷的迫害;同時廢除建文帝的帝號和朱標的帝號、廟號,恢復朱標陵為懿文太子陵的稱號,試圖抹去建文帝主政的所有歷史痕跡。自此,東陵的政治地位不斷下降,後漸漸湮沒無聞,無人過問。
  • 一文讀懂:明朝十六帝極簡史
    從洪武到永樂朱棣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的第三位,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今天我們談論明朝皇帝,往往在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後就想到了朱棣,夾在中間的建文帝常被忽略。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不少人會好奇,明朝歷經十六帝,為什麼皇家陵園卻稱十三陵呢?
  • 陵、冢,墓、墳的區別
    旅遊的時候,會到一些名人的墓地參觀,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有些人的墓叫什麼陵,有些人的叫冢,大多數叫墓,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我國封建時代的一種等級制度:   帝王的墓叫陵,如北京的十三陵,那兒埋了明朝十三個皇帝。東陵,西陵是大清皇帝的墳墓。皇陵一般依山而建,氣勢宏偉,佔地面積廣大。自然金銀財寶也就多。考古價值也高。一些遠古時代的帝王被後人祭祀,後人根據傳說,在他們死亡的地方蓋廟紀念,這種廟也叫陵,如黃帝陵,炎帝陵,那兒不一定真有炎黃二帝的屍體。
  • 明朝共有帝王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沒進十三陵的有誰?
    明十三陵,作為明代皇帝的埋骨之所,一共埋葬了大明王朝13位帝王。可是,這數量上卻有些對不上,史書記載大明自建國以來,共歷帝王16位,而且個個都是名正言順,得到認可的正經皇帝。那為何明十三陵,卻只埋了13個皇帝呢?沒有進入十三陵的都有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