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作為部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蘇州大學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切實把開展校內綜合考核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學校現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契機和行動抓手,全局著眼、實處謀劃,突出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的激勵導向,探索構建具有蘇大特色的高校綜合考核制度體系,激活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推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打造多賽道:破解考核對象差異大、分類難
針對納入綜合考核的二級單位多達93個,而發展層次、功能定位、規模大小均不相同的複雜情況,從考核對象的分類著手,合理設計考核「賽制」,讓同類「選手」在相同「賽道」競技。學院(部)黨建考核,強化政治引領、黨建實效;學院(部)高質量考核,按照學科屬性,將各學院(部)劃分為人文社科和理工醫學兩大類,突出學院(部)辦學主體定位;機關、群直單位按照職能定位,分為黨務部門、行政部門和群團直屬單位,重點考核服務高質量發展成效、突出作風效能建設;新成立的和職責定位特殊的單位則聚焦職能職責、重點工作,自主設置考核目標任務,重點考核目標任務完成質量及目標達成率。實踐證明,「多賽道」的比拼有效聚合了學校資源,調動了考核對象的積極性,考核對象對考核結果贏得「硬氣」、輸得「服氣」。
運用大數據:解決基層單位多頭填、減負難
過去校內單項考核數量種類多、多頭述職填報數據的問題比較突出,每到年底,基層單位面臨「報表滿天飛」的忙碌局面。基於此種困境,學校黨委下決心以校內綜合考核為抓手,依託「雲中蘇大」平臺建設,建立「蘇州大學綜合考核管理系統」,用「一張卷」取代過去的「多張卷」,將以前的11項單項考核集成到一個綜合考核體系,下足功夫為基層減負。經過近兩年的運行摸索,各職能部門加強過程化數據積累,做好與學校「數據中臺」的對接,將考核「無形」地貫穿於平時工作。目前,各基層單位在年底僅需結合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進行述職匯報,基本杜絕了額外填報材料、撰寫多項總結報告的情況,通過讓考核「瘦身」,使基層單位卸下「包袱」輕裝上陣,騰出更多精力謀劃高質量發展、抓好內涵建設,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綜合考核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實施元評估:倒逼考核單位扛責任、科學考
為保證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校內綜合考核運用教育評價學原理,通過引入「元評估」的測評方法,即「對評價的再評價、考核的再考核」,倒逼考核單位切實扛起主體責任。一方面,通過「元評估」,組織考核對象對公布的指標體系進行科學性測評,將測評分值納入對指標制定單位的考核內容,「好不好大家評」,從而實現「對考核的再考核、對評價的再評價」。對科學性弱、區分度差、認可度低的指標在下個考核年度啟動強制退出機制,通過這種有進有退的動態調整,倒逼各考核指標制定單位不斷反思優化,不斷提升考核指標的科學性、精準度;另一方面,採用「一填一校三核一掛鈎」工作模式,即通過考核責任單位填表,考核對象校對每一項指標得分,考核辦、考核領導小組、校黨委三級審核,指標與考核責任部門掛鈎的方式,促使各學院(部)全面掌握自身發展實際情況,通過得分核對機制,進一步倒逼考核責任部門扛起責任主動作為、積極溝通協同對接,凝心聚力有序推進考核工作。
尊重個性化:構建「共性+特色」相結合體系
以往的考核「一把尺子量到底」,剛性有餘而彈性不足,這一缺陷使考核結果無法實現「相對的公平」。在近兩年的綜合考核實踐中,蘇州大學逐步探索出一套「共性+特色」的考核體系。其中,共性指標主要聚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如貫徹上級部署要求、謀劃落實改革發展規劃、夯實職能職責根基等;特色發展指標著力補短板、鍛長板、築底板,重點考核關注制約學校、學院(部)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和具有標誌性業績的工作。同時,在推進學院(部)高質量發展成效考核中,單獨設置10%的權重給予「特色指標」,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經校綜合考核領導小組審定,給各個學院(部)下達「量身定製」的個性化共計68條。
聚焦精準度,提升評價指標標準化、科學性
高校綜合考核是一項嶄新的、探索性的工作,各項步驟和環節均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和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構建了一套標準化的校內綜合考核的流程體系。在前期調研階段,運用SWOT法客觀分析戰略環境,進行充分調研論證,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和考核方針;在確定權重階段,藉助德爾菲專家諮詢法,集思廣益、客觀分析,通過AHP層次分析法,兩兩比較,科學測定;在數據統計階段,採用無量綱化進行標準化處理,運用極值法、極差法等具體統計方法進一步提升評價指標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在滿意度測評階段,採用360°測評,「線上考」和「線下考」相結合,「平時考」和「年終考」相結合,從校領導、服務對象以及同級單位的協同度等維度設計指標,立體反映被測評單位的服務意識、協作精神、按章辦事、廉潔履職滿意度等真實水平;在機關作風效能考核階段,借鑑世界銀行對營商環境評價的經驗做法,從服務師生的審批手續數量、辦結時間、辦理方式、年均辦理人次等方面建模比較,推進「網際網路+」便利化服務,提升服務效能。
強化關聯度,推動省考核校考核深度融合掛鈎
經過近兩年的實踐完善,江蘇省地方普通高校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彰顯了很強的科學性、規範性、指導性,為省屬高校自身開展校內考核提供了規範樣本和標杆示範。校內綜合考核應充分發揮省考核的統領指導作用,在設計理念、考核路徑與計分方法等各環節借鑑學習、吸收融合。首先是指標內容的體現,領會綜合考核的精神實質,吃透綜合考核的精髓要義,實現省考核指標的全覆蓋;其次是責任體系的貫通,將「對上負責」和「對下盡責」統一起來,結合學校實際,把任務的「螺絲」擰實,把責任的「鏈條」拉緊,將壓力傳導到位;再次是結果運用上掛鈎,分解省考核指標,明確責任單位,將省考核結果與校考核內容設置關聯,確保省委省政府對高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省考核的戰略導向在蘇大切實落地生根。
今年是蘇州大學建校120周年。新時代的蘇州大學肩負著「雙一流」大學建設的歷史使命,將繼續以綜合考核作為引領學校事業發展的風向標、助推器和動力源,逐步完善符合蘇大定位的指標體系和流程範式,為我國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蘇大樣板、彰顯蘇大情懷、貢獻蘇大智慧。
交匯點記者 王拓
通訊員 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