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破產議題」浮現,民進黨面臨無法預測的經濟挑戰

2020-12-23 中國臺灣網

「勞保破產議題」浮現,民進黨面臨無法預測的經濟挑戰

2020年01月14日 14:2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工商時報》1月13日發表社論指出,蔡英文在接下來的這四年,面臨的經濟挑戰充滿了無法預測、難以掌控的變數,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以及民進黨的執政團隊,對經濟與連帶的社會議題還是處於作文比賽的階段,缺乏具體明確的準備。

  文章指出,真正的挑戰是民進黨不敢碰觸的「勞保年金改革」,涉及一千萬勞工的勞保基金,即將在2027年破產,也就意味著以後民進黨當局每年就得籌措4,000億元(新臺幣)來維持勞保金額給付。

  「勞保年金改革」是民進黨當局財政、社會安全最大的「火藥庫」,以目前民進黨當局的能力,幾乎註定要斷送幾位臺當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的烏紗帽才可能達到基本改革,然而,包括蔡英文在內的民進黨人士,現在都沉浸在虛幻的「民進黨當局預算盈餘」假象,從「前瞻基礎建設」到「青年福利」拼命開支票。選舉期間,支持蔡英文的年輕人鎖定「囤房稅」的討論,完全沒有獲得民進黨當局的正視,選舉之後,無法逃避的「勞保破產議題」逐漸浮現,將造成動搖臺灣根本的大地震。

  對於蔡英文的經濟新模式2.0,怎麼看都像是民進黨當局紙上作業的PPT簡報,距離真實的世界還有極為遙遠的距離。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焦點

  • 臺灣勞保基金面臨破產危機
    報告發布之後,臺灣民眾和新聞界大為驚嘆,發現勞保基金入不敷出的時間點從2021年提前3年到了2018年,也就是說,2018年之後臺灣的勞保基金就要吃老本,而且按照臺灣民眾的估算,勞保基金的老本最多能吃10年,那麼到2027年,臺灣勞保基金將會徹底破產。現年50歲以下的人,很有可能在15年後便領不到退休金,而且還要背負7兆新臺幣的勞保基金債務。
  • 臺灣經濟出現6大「錢坑」,臺灣人可慘了
    因為和美方的關係,臺灣和大陸之間的經濟往來也開始出現下滑局勢,今年農產品甚至出現了爛在地裡無法銷售的情況,而臺灣的經濟也出現了六個「錢坑」。 經濟預算出現漏洞,臺灣人可慘了 自蔡英文連任以來,臺灣地區的經濟開始大規模的下滑,甚至出現了勞保都可能發不出的場景。
  • 勞保年金破產在即 且看蔡英文當局如何拆彈
    蔡英文第2任期仍有不少勞動議題有待處理,例如勞保基金預計2026年破產,潛藏債務的勞保年改是否成功?或是島內長期存在青年低薪困境,基本工資調升幅度是否提高?皆受到外界關注。    根據勞保財務精算報告,勞保潛藏50年負債,已持續增加至9.11兆元(新臺幣,下同),破產年限也提前至2026年,儘管近年勞保基金操作績效好,仍補不了財務黑洞。
  • 2020年臺灣經濟: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題:2020年臺灣經濟: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黃揚 鄧倩倩盤點2020年臺灣經濟,人們有不少問號。全年經濟增長率比預期小幅上調,臺灣突破「悶經濟」了嗎?臺灣經濟表現中,什麼是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民進黨當局鼓吹「親美遠中」,在經濟領域能實現嗎?在區域經濟合作潮流中,民進黨當局正把臺灣帶向何處?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來源:海外網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
  • 綠營屢次杯葛經濟議題 江宜樺:民進黨只想拖垮臺灣
    原標題:綠營屢次杯葛經濟議題 江宜樺:民進黨只想拖垮臺灣  大陸與韓國將籤署自由貿易協議(FTA),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24日在「行政院」接見中臺灣工業總會等工商團體時指出,陸韓FTA對臺灣是新臺幣數千億元的影響,但反對黨只想把當局拖垮再說。
  • 民進黨:歸功於蔡英文
    導讀:據臺統計部門預測,2021年,臺灣人均GDP會突破3萬美元,與發達國家的水平相當。此消息一出,立即遭到臺灣民眾的質疑,有網民指出如果數據在上漲,為什麼錢包卻愈發瘦小。由此可見,臺灣民眾已經對民進黨的謊言免疫了。
  • 輸高雄後南臺灣基層士氣大受打擊 國民黨地方執政優勢面臨挑戰
    下一場大選就是2022地方選舉,經高雄市長補選一役後,國民黨2年前短暫奪下的南臺灘頭堡已消失,濁水溪以南再度陷入困境;面臨民進黨挾著臺當局執政優勢強力挑戰,雲林、彰化等執政縣市都被鎖定,防線恐往北移。中部地區在歷次「大選」搖擺不定,臺中市長盧秀燕一直被外界認為連任之路充滿挑戰,但黨內評估盧秀燕近來處理反空汙,獲得不少支持;苗慄縣、南投縣狀況則較為穩定,彰化縣、雲林變數較大。
  • 破產潮來襲?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等不到經濟重啟
    聖安東尼奧(Dykema Gossett PLLC)破產律師黛博拉·威廉姆森(Deborah Williamson)表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公司破產,儘管一些州和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放鬆隔離限制。「酒店不會很快恢復元氣,遠程辦公也可能常態化,經濟封鎖對企業造成的衝擊不會在經濟重新開放時就奇蹟般消失。」
  • 吹噓臺灣經濟,民進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兩岸快評第1151期】去年11月,臺當局行政機構將臺灣2020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值從1.56%上修至2.54%,也就是說島內去年經濟增長率比預期小幅上調。臺灣「主計總處」日前也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聲稱突破所謂「發達社會」門檻。
  • 頭號任務:CIO面臨的十大挑戰預測
    IDC最新的全球CIO日程預測報告《IDC FutureScape: Worldwide CIO Agenda 2021 Predictions》顯示,CIO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CIO在內的高級IT領導者必須採取具體行動來打造安全的韌性企業,幫助企業在疫情和動蕩局勢中浴火重生,並確保未來的持續增長和成功。
  • 收復高雄後民進黨啟動2022布局 6個執政縣市將面臨挑戰
    臺媒資料圖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進黨今天在補選一役收復失去的高雄市長寶座,拼回南臺灣執政版圖;不過,展望2022年地方縣市長選舉,能否守住現有執政的桃園市、基隆市與新竹市等縣市,並拿回2018年丟掉的執政縣市,仍有不小挑戰。
  • 蔡英文喊話團結,轉頭痛罵馬英九,民進黨「朝野和解」都是假
    蔡英文昨天在演說中拋出所謂「朝野和解」的「風向球」,聲稱邀請島內各個政黨一起攜手努力,帶領臺灣度過挑戰。然而話才剛講完,蔡英文兼任黨主席的民進黨發言系統,卻重話斥責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臺媒評論指出,「朝野」和解的幻滅,來得是又快又急。
  • 民進黨及民進黨派系的智庫
    可以說,民進黨內已無任何政治領袖或派系,具有挑戰蔡英文政治威權及影響其領導決策的政治能量。 民進黨首次執政時,曾於2006年倡議廢除、解散派系運作,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切實際、一廂情願的思考,政治權力賽局本是集團競逐,無法消除團體政治運作。2008年5月20日政黨輪替民進黨下臺後,派系逐漸以智庫的形態呈現,其運作則以「立法院」為重心。
  • 蔡英文的接班人浮現?民進黨未來四年將風雨不斷
    民進黨全代會19日登場,是蔡英文選後回任黨主席的「第一戰」。政、黨機器一把抓的她,面對「後蔡英文時代」,如何讓自己不跛腳,又能讓接班梯隊脫穎而出、和平交棒,才是蔡英文這4年最大考驗。共主退位 恐怕風雨不斷民進黨一直是派系山頭合縱連橫組成的政黨,偏偏不熱衷處理派系問題的蔡英文,成為民進黨「非典型」的共主。但從民進黨「在野」到「執政」,蔡英文成為民進黨擔任次數最多的黨主席。這次是她最後一次連任,因此民進黨如何維持原本核心價值跟與時俱進,並在一個各派系都能信服的機制下選出接班人,蔡英文不能不去面對。
  • 經濟振興遙遙無期 「三倍券」還來添亂
    臺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凡事都要人民排隊,從年初疫情期間的排隊領酒精、領口罩,到7月姍姍來遲的「三倍券」仍要上千萬人排隊領紙本「三倍券」,民進黨當局竟將大排長龍解釋為有刺激效果。隨著民眾持領取的三倍券開始消費,「三倍券」是否找零、商家收到「三倍券」如何兌換等問題也開始顯現。
  • 2020新議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全球化轉型與國際合作治理
    2020年的全球經濟始於不確定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影響,世界經濟和全球價值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並影響著未來的全球化進程。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各國疫情蔓延程度和防控舉措不僅存在差異且自身也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但力求儘早實現經濟復甦是各國共同的政策目標。因此,分析研究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審視其對全球化結構性轉型的影響、探討國際合作治理的挑戰與應對,是當前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議題,也可稱之為2020新議題。
  • 秘長白破產法論壇 · 預測看點
    秘長白破產法論壇 · 預測看點 2020-09-2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經濟振興遙遙無期「三倍券」還來添亂
    臺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凡事都要人民排隊,從年初疫情期間的排隊領酒精、領口罩,到7月姍姍來遲的「三倍券」仍要上千萬人排隊領紙本「三倍券」,民進黨當局竟將大排長龍解釋為有刺激效果。對此,有業者大嘆,擔憂收假券、無法找零以及無法兌領現金,成攤販三大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