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明:山西朔州市的周德威驍勇善戰,輔佐李克用、李存勖

2021-01-18 朱坤明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是個軍事迷,《百家講壇》這個節目我看過,主要是喜歡他們講衛青、霍去病等和打仗有關的動人故事。周德威這個人我還是非常崇拜他的,他也是一員咱們中國歷史上的名將,智勇雙全,多次打退敵人的優勢兵力,有勇有謀,因為主帥不聽他的意見,導致戰敗,周德威死於戰場,非常的可惜,和李牧、蒙恬、嶽飛、韓信一樣,都是個悲劇英雄。

周德威,字鎮遠,朔州馬邑人。任何一個人的軍事才華都不是天生的,需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戰場磨練。周德威也是如此,在和梁將的一次次對決中,逐漸成長為軍事奇才。唐禮、張瑰、氏叔琮、黃角鷹、方骨侖、丁會等都是周德威的手下敗將。

柏鄉之戰的成功主要是李存勖聽取了周德威的正確意見,利用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劣勢,發揮騎兵的機動靈活,誘敵深入,取得勝利。王景仁、韓勍兵強馬壯,根本就不把周德威放在眼裡,周德威的部下也畏懼敵人的人數。周德威發表了一番熱情洋溢的演說,慷慨陳詞,將士們空前團結,以一敵百,殺聲震天,終於戰勝了敵人的前鋒部隊。

王景仁看到了周德威的厲害,不敢交鋒,龜縮於城堡裡。周德威又勸說李存勖、張承業引誘敵人出城,終於打了一個大勝仗。

劉仁恭、劉守光父子反叛,周德威兵威所至,又打敗了他們。胡柳陂之戰因為周德威的意見沒有被李存勖採納,一代名將葬身於此,將軍百戰死馬革裹屍還。

周德威的意見很簡單,梁軍士氣高漲,正所謂《左傳·莊公十年》裡講到的: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李存勖覺得自己兵強馬壯,不用使用謀略,結果雖然剛開始取得了勝利,但是還是被敵人衝垮,周德威死於陣中。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呀,主帥不聽周德威的意見,就是名將的損失。自古名將如美女,不許人間到白頭。

做有愛心負責任的電影劇本作家,朱坤明

相關焦點

  • 朱坤明:驍勇善戰的山西應縣李嗣源,擊敗朱溫、氏叔琮、葛從周等
    山西應縣的李嗣源也是非常的厲害,攻必取守必成,率領士兵衝鋒陷陣,不怕死,輕傷不下火線,我喜歡我崇拜。我覺得李嗣源是一個大英雄,和梁軍的幾次較量,大戰幾百回合都取得了勝利。而且他善於觀察敵情,積極地勸說皇帝要堅守待援,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結果戰爭的最後勝利的確是他。
  • 李克用到死都沒有消滅朱溫,反而他的兒子李存勖卻一舉滅了朱溫!
    所以,李克用傾盡一生都在報仇,不過他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以至於到死都沒有消滅朱溫,現在只能把這個心願留給自己的兒子李存勖了,那麼,李存勖能夠完成父親的心願嗎?此子可亞其父跟許多傳奇人物一樣,李存勖的出生也存在著神奇的傳說。據說他的母親在懷他的時候,曾夢見神仙拿著扇子在旁邊。
  • 李存勖橫掃中原,帳下都有哪些曠世名將
    李存勖,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在長安便深受昭宗喜愛,其父李克用在被朱溫全面壓制情況下,鬱鬱而終時,李存勖不過是個二十三歲的青年。倉促即位之後,李存勖迅速平定了家族內亂,坐穩晉王之位後,迅速開始了梁晉爭霸的新篇章。 李存勖接手的家業並不好,被朱溫死死壓制在晉陽和代州一帶,幾乎動彈不得。
  • 為啥李存勖各種大敗契丹,宋朝就不行了?
    李存勖,後唐莊宗,繼承了父親李克用的君正集團,一度擊敗後梁,平定巴蜀,差一點統一了中國。北宋,面對契丹屢戰屢敗,狼狽不堪。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李存勖可以吊打契丹,而北宋就不行呢?原因有三。第一,李存勖本身軍事才能出眾,宋太宗是個軍事弱智。
  • 梟雄李克用麾下十三太保,實力豪橫為何卻無一善終?
    亂世之中必出豪傑,除朱溫外,晉王李克用也是箇中翹楚,實力極為雄厚!三晉之地一向是出精兵強將的地方,加之李克用的老謀深算,更有十三位養子輔佐,所以早期他的實力絕對凌駕於其他軍閥之上的。今天要說的就是李克用這十三位義子,他們可以說個個都是英才,各自都有特長,人稱十三太保。雖然實力豪橫,然而卻無一善終。
  • 李存勖統一北方
    他佔領現在的山西太原一帶,成了一股強大的割據勢力。  公元884年,李克用打敗黃巢起義軍,在返回河東途中經過朱溫的駐地汴州。朱溫害怕李克用的勢力強大,對自己不利,一心想消滅他。李克用一到,朱溫表面上對他非常客氣,把他接進驛館,設宴招待,暗地裡卻在驛館四周埋下伏兵。到了深夜,伏兵突然殺進館舍。李克用正吃醉了酒,呼呼大睡。
  • 五代梁晉爭霸:李存勖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柏鄉之戰盡滅後梁精銳
    他的老對手們,李克用、楊行密先於他亡故,劉守光(桀燕)、王建(前蜀)、錢繆(吳越)、李茂貞、馬殷(南楚)、王審知(閩)等人不過是守戶之犬,真正一統天下對於朱溫來說只是個時間問題。 不過朱溫忽略了一個人,繼承了李克用晉王勢力的李存勖在夾寨之戰化解了朱溫圍攻上黨的企圖,讓朱溫覺得這個故人之子還不錯,有了「生子當如李亞子」的感慨。
  • 李存勖:一個玩物喪志身死國滅的典型
    立馬三垂崗前,看著李嗣源、李存璋、周德威、李存審等將領率領部下打掃戰場,25歲的晉王李存勖感慨萬千,想起20年前發生在此地的一段往事。 20年前,即公元888年,李克用擊敗邢州(今河北省邢臺市)軍閥孟方立,班師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路過潞州時,在城外的三垂崗擺酒。
  • 朱溫為何急於逼唐皇禪位,李克用為何處處於朱溫作對
    他的最大競爭對手就是佔據山西的晉王李克用,李克用非漢人,少數民族出身,因護唐有功,被賜為李姓,李克用感恩戴德,擁唐之心較為真切。他和朱溫長期爭奪唐朝中央的控制權,成為死敵,朱溫最終戰勝李克用,取得了唐朝中央的控制權,李克用不甘心失敗,積極整軍備戰,尋找時機,意圖翻盤。朱溫實際控制的區域並不大,僅擁有河南全省之地以及陝西、湖北、河北、山東、安徽的部分地區。
  • 為何驍勇善戰的大將李存勖,當上君王后三年便潦草去世
    李存勖後唐莊宗李存勖奉父遺命,東徵西戰,平定天下,然而成立政權,當上皇帝後,僅僅3年時間他就身死國敗。從一個毛頭小子到一代帝王李存勖自幼便長於軍旅之中,善於騎射,膽識過人。而且還精擅音律,可謂是文武雙全。公元895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奉命討伐反叛軍王行瑜。當時年僅11歲的李存勖也隨父姓軍,並受到了唐昭宗的嘉獎。
  • 當戰術天才吃了戰略短板的虧:李存勖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李存勖的父親是受唐朝敕封的晉王李克用,李克用祖籍西突厥別部沙陀,李克用的父親李國昌(本名朱邪赤心)在唐懿宗鹹通年間屢立戰功,又隨康承訓鎮壓龐勳起義,還拜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被賜名「李國昌」,預備宗室屬籍鄭王系,安置於今日的山西之地。此後,李國昌父子和他們的沙陀騎兵雖然偶有叛逆之舉,但多年來也為垂危的唐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一直延續到了唐朝滅亡。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七)五代十國連載
    晉軍和梁軍隔著黃河對峙,戰事一時也不可能有新的進展,李存勖決定回晉陽去看看母親。自從父親李克用死後,母親在他的心中愈發重要。無論前線的戰事如何緊張,只要有時間,他總是會抽空回到晉陽,探望母親。 王性仁孝,故雖經營河北,而數還晉陽省曹夫人,歲再三焉。
  •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李存勖
    在五代十國和北宋朝中有三個人比較有名的統治者,由於自己的喜好,影響了自己的統治,並最終成為亡國之君,他們是李存勖、李煜和宋徽宗趙佶,今天先來說說李存勖。歐陽修李存勖的父親是李克用,他們原本是沙陀人,後來由於幫助唐王朝平定黃巢軍,被賜姓李,佔據現在山西,當時稱為河東的地方。李克用曾經被朱溫暗殺過,逃走了。
  • 李存勖建立後唐,皇后幹政,寵信伶人,最終被李嗣源奪了帝位
    李克用死後,其親兒子李存勖即位,建立後唐,成為後唐開國皇帝,然而,李存勖在位期間,治國無方,皇后幹政,重用伶人,橫徵暴斂,濫殺無辜,失去了民心,導致了兵變,李存勖在交戰中被亂箭射死,帝位被李嗣源奪走。那麼,李存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經過如何?
  • 朱坤明:唐莊宗李存勖在軍中沒有威望,所以親信都跑到李嗣源那裡
    李嗣源確實是猛將,唐莊宗李存勖派李嗣源攻破鄆州,擒獲任釗、王彥章、楊立,後梁皇帝朱友貞不是他的對手,自殺殉國。李嗣源的部下不願意打仗,要求李嗣源做皇帝,他不同意,還逃出來招兵買馬,向皇帝訴說自己的苦衷。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效果不明顯,皇帝對自己已經起了殺心,乾脆反了算了。李嗣源振臂一呼,王晏球、符習、房知溫、安審通等紛紛前來,實力比朝廷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