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驍勇善戰的大將李存勖,當上君王后三年便潦草去世

2020-12-23 奇聞趣談史
李存勖

後唐莊宗李存勖奉父遺命,東徵西戰,平定天下,然而成立政權,當上皇帝後,僅僅3年時間他就身死國敗。《伶人傳序》中寫道:"志勇多困於所溺",旨在說他多分沉溺於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讓我們先來看看他的經歷。

從一個毛頭小子到一代帝王

李存勖自幼便長於軍旅之中,善於騎射,膽識過人。而且還精擅音律,可謂是文武雙全。公元895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奉命討伐反叛軍王行瑜。當時年僅11歲的李存勖也隨父姓軍,並受到了唐昭宗的嘉獎。

公元908年,李克用得了重病,在死前給了莊宗三支箭,讓李存勖消滅政敵,完成自己的抱負。這時他的內心目標十分明確,就是完成父親的意願。於是他便開始整頓軍紀,一路披荊斬棘,徵戰沙場15年,最終消滅了勁敵,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李存勖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之後的李存勖卻逐漸走向了自我滅亡的道路上。公元262年,李存勖在去剿滅兵變首領李嗣源的時候,不幸被流矢射中,死在了絳霄殿,時年四十三歲。

身份難以轉變——根本原因

司馬光在評價唐莊宗時說他:"滅梁後,驕於驟勝,逸於居安,忘櫛木之艱難,徇色禽之慌樂。"他把唐莊宗滅國原因,說成他在滅梁前後行為上的改變。但我認為並不是這樣。在短時間內,一個人的性情是不會大變的。李存勖雖然登上了帝位,但依然是一個軍事統領,而一個軍事統領和政治帝王是有根本區別的。他沒法真正適應帝王身份是他走向滅絕的根本原因。

作為封建王朝的帝王,在地方割據的時代是需要具備兩種能力的。一是驍勇善戰的能力,其二是深謀遠慮的能力,但李存勖只有前者。所以當他奪取政權,登上帝位後,他仍然以一個軍事統領的身份思考問題。他的行事作風,處事方法都並沒改變。這點可以從他支持孔謙斂財中看出。

李存勖影視形象

滅梁前,莊宗軍隊的糧草由張承業來負責供應。在戰爭中收集糧草,往往會將負擔最終落在百姓身上,更何況戰爭打了20多年,由此可以想像但是農民的生活一定很困苦。但在李存勖滅梁後不僅沒有改變傳統做法,繼續設租庸使一官,反而把鹽鐵、度支、戶部都委租庸管轄,相當於把整個國家經濟生活都納入了戰爭體系當中。這就讓百姓更加苦不堪言,而且對這位君主也極為失望。

李存勖影視形象

再比如滅蜀一事之中,也能看出李存勖站的角度並不對。

當時軍閥割據已有20多年,此時的蜀主王衍昏庸無道。實際上從軍事角度而言,北方統一後在一鼓作氣攻下蜀地也不是不行。但就政治上考慮而言,實在不是明智的選擇。當時後唐內部並不穩定,在滅蜀前兩個月之前全國大面積發水,洪水泛濫,百姓流離失所。但是糧食十分短缺,生活極其艱難,士兵們都吃不飽,大家都在逃亡。

李存勖影視形象

而後又發生了蝗災和地震,在這種情況下下令西徵。實屬火上澆油的行為。即使在戰爭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勝利,但是打擊了國內的政治。李存勖的悲劇在於,過去與今天的角色明顯差異,導致無法轉變過來。在幼年就沒有被當作帝王培養的他,本來就不具備處理政務的能力。

更何況在繼位後,李存勖也一直在忙於戰爭,他幾乎都是在前線上度過的,身邊更是缺乏能夠教導他為帝王的人。思想決定行為,當李存勖以一個軍事統領的身份去做決策的時候,就註定他的帝王之路不會久遠。他在處理政務是犯了很多錯誤,這些一步步的累計,政權內部漸漸被腐蝕完全,最後就轟然崩塌。

李存勖影視形象

思想決定行為——用人不當 官場賄賂 朝廷腐敗

我認為李存勖的失敗除了角色轉變問題,還要歸咎於用人不當,以及朝廷內部腐敗不堪,賄賂問題上。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必須要有規矩,而制定規矩後者需要官吏去治理。所以用人政策的正確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和平安定。唐太宗曾說:"吾為官擇人,惟才是與",他已經儘可能擺脫門第來任用人才,所以才能出現"貞觀之治"。而身為後唐主李存勖並沒有借鑑這項科學的用人政策,反而按門第取士任官。這樣的做法只能讓地方宗族勢力強大,此消彼長,傷害的自然是皇權。

李存勖影視形象

公元923年,莊宗要求在藩鎮判官中選前朝士族,賦予官職。這樣就選用了很大一批士族在朝中擔任重要職位。而這批人在位時期,並沒有做出什麼政績,反而相互勾結、尸位素餐、囊害百姓。當時的大臣郭崇韜,在用人上就不講才能,只看出身。這樣長期以往,那些曾和莊宗一起打天下的武將漸漸與莊宗產生了矛盾,有了異心。

此外莊宗在任用官員時,隨心所欲。曾有史書記載:一次,莊宗與臣子打賭,他說,"你若能贏我,就給你一鎮。"結果臣子贏後,莊宗便確實給了他一塊封地。這樣的用人方法和用人態度,使得朝中大臣上行下效。大家都不去思考如何治理好國家,而是去鑽空子,朝廷內部的風氣敗壞的一乾二淨。至此,國家吏治衰敗,局勢變得混亂不堪。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便是官場中公然行賄。

李存勖影視形象

實際上,官場賄賂問題是前朝後梁滅亡的原因之一。然而身為君主的李存勖並沒有一次為戒,反而放鬆了管制,還坦然接受官員的巨額賄賂,甚至暗許臣子收賄。

滅梁後,宋州節度使袁象表示歸順於後唐。當時他帶了數十萬珍寶前來覲見,將當時的權貴、宦官、伶人都賄賂個遍,皇帝也不例外。至此,在朝堂中深受恩寵。當時朝堂中,只要接受了賄賂,官員的罪過都可以赦免。

這樣的情況下,衍生出很大一批蛀蟲,他們搜刮民脂民膏來上繳然後獲得權力,變成了一個死循環。長此以往,百姓自然受不了,這種行為動搖了後唐的統治根基,所以後來莊宗的帝位不保。

李存勖影視形象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伶人專政

最直接導致李存勖悲劇的問題,自然是他放任伶人專政。

實際上李存勖在小時候便喜歡戲曲,然而因為要徵戰沙場所以抑制住了自己想要玩樂的心。但稱帝後,自己是最高統治者,別人也管不了他了,就放任自己的愛好,甚至開始演戲。

李存勖的宮婢有2000多人,其中大多都是能歌善舞的伶人。伶人其實就是現在的喜劇演員。為了演戲方便,他還專門設樂官千人,組織一個龐大的"樂隊",名為"李天下"。

李存勖影視形象

由此便可以看出李存勖有多麼喜愛伶人。但如果僅是喜愛也不至於鬧到悲劇的下場。可他還放任這些伶人專政。當時伶人不僅能對朝中大臣頤指氣使。而且還有很多伶人在朝中、軍中擔任重要位置。這些人怎麼能擔當得起保家衛國的大任呢?最終李存勖也是悲慘的死在了這些親信伶官的手裡,實在是讓人唏噓。

唐莊宗從一個驍勇善戰的大將到手握大權的帝王,並沒能好好地治理國家。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在3年裡就輕易的葬送了自己打下來的天下,不僅是一個笑柄,更引人深思。

相關焦點

  • 李存勖答應和李嗣源中分天下卻反悔,三年後李嗣源便奪其江山
    朱溫篡唐後,割據河東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因與他有難以化解的國恥家仇,便擁兵造反,雙方鏖戰十餘載。到了同光元年(923年),已經稱帝的李存勖乘梁軍主力盡出、京師大梁防備空虛之機,準備「批亢搗虛」。
  • 李存勖為什麼承受不了成功?李存勖怎麼死的?
    他先認了後唐大將郭崇韜為叔父,然後又跟義父睦王李存勖打得火熱。當郭崇韜被李存勖的皇后殺掉後,他在部屬中為郭崇韜鳴冤叫屈。李存勖知道後,把他叫到面前,訓斥道:「你跟老郭的關係我早有耳聞,他活著時你親近他也就罷了,他現在死了,你居然還這麼親近他,你是不是有什麼事?」  郭從謙冷汗直冒,從這以後,他對李存勖是又怕又恨。李存勖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郭從謙看,總有一天他會殺掉郭從謙。
  • 為啥李存勖各種大敗契丹,宋朝就不行了?
    李存勖,後唐莊宗,繼承了父親李克用的君正集團,一度擊敗後梁,平定巴蜀,差一點統一了中國。北宋,面對契丹屢戰屢敗,狼狽不堪。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李存勖可以吊打契丹,而北宋就不行呢?原因有三。第一,李存勖本身軍事才能出眾,宋太宗是個軍事弱智。
  • 戲子皇帝李存勖,又為何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李存勖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在家排行老大,年幼時體貌出眾,從小喜歡騎馬和射箭。他聰慧而且忠厚沉穩,很受李克用的喜愛,是李克用最寵愛的兒子。李存勖還精通《春秋》,而且精擅音律,可謂文武雙全。乾寧二年(895年),11歲的李存勖隨著父親出徵討平三鎮叛亂,得勝後便隨父親進見唐昭宗。唐昭宗甚為欣賞說:此子可亞其父,因此得了「亞子」 的小名。不久,李存勖被授為檢校司空,遙領隰州刺史,後改領汾州、晉州。
  • 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死於兵變
    李存勖在戰場上是位冒死衝殺的猛將,在政治上卻是個昏暗無知的蠢人。稱帝後,他自以為父仇已報,中原已定,敵人已消滅,就不再圖進取,開始享樂。他自幼 喜歡看戲、演戲。稱帝後,常常面塗粉墨,穿上戲裝,登臺表演,不理朝政。他自取藝名為「李天下」。有一次上臺演戲,他自己呼叫了兩聲「李天下」,一個伶人 上去打了他幾下耳光,周圍的人都嚇出一身冷汗,李存勖也被打得莫名其妙。
  • 朱坤明:山西朔州市的周德威驍勇善戰,輔佐李克用、李存勖
    周德威這個人我還是非常崇拜他的,他也是一員咱們中國歷史上的名將,智勇雙全,多次打退敵人的優勢兵力,有勇有謀,因為主帥不聽他的意見,導致戰敗,周德威死於戰場,非常的可惜,和李牧、蒙恬、嶽飛、韓信一樣,都是個悲劇英雄。周德威,字鎮遠,朔州馬邑人。任何一個人的軍事才華都不是天生的,需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戰場磨練。周德威也是如此,在和梁將的一次次對決中,逐漸成長為軍事奇才。
  • 李存勖統一北方
    李克用一到,朱溫表面上對他非常客氣,把他接進驛館,設宴招待,暗地裡卻在驛館四周埋下伏兵。到了深夜,伏兵突然殺進館舍。李克用正吃醉了酒,呼呼大睡。幸好他的隨從拼死相救,用褥子把他裹起來,藏在床底下,才沒有被殺。就在這時,突然來了一陣閃電雷雨,李克用和隨從乘機逃出驛館,狼狽地回到軍中。打這以後,李克用就和朱溫結下了深仇,兩人經常打來打去。
  • 為何趙匡胤是五代十國終結者?朱溫和李克用等人機遇不好嗎?
    2 四代沙陀帝王: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沙陀人,是西突厥的一個分支。到了唐代基本已被漢化了。被唐朝皇帝賞賜姓李的李克用,也是與朱溫不相上下的軍事家。而他的兒子李存勖更比父親高出一籌,其驍勇善戰攻城掠地的本事,令朱溫頗為頭痛。
  • 李存勖身為開國皇帝,並非李唐後裔,為何卻要沿用「唐」的國號?
    李存勖天資聰穎,膽略絕人,心胸開闊。他「十三習《春秋》,手自繕寫,略通大義」,長大後又擅長騎馬射箭,文武雙全。雖然他是妾所生,但是深受父親李克用喜愛。在李存勖十一歲時,當時使王行瑜李茂貞、韓建企圖謀反,攻入長安,李存勖父親率領大軍平亂,並帶李存勖一同出徵。叛徒大敗,李存勖帶著俘虜進宮獻給皇帝,唐昭宗一看大吃一驚,大為讚賞他:「此兒有奇表。兒將來之國棟也,勿忘忠孝於予家。」
  • 李存勖橫掃中原,帳下都有哪些曠世名將
    李存勖,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在長安便深受昭宗喜愛,其父李克用在被朱溫全面壓制情況下,鬱鬱而終時,李存勖不過是個二十三歲的青年。倉促即位之後,李存勖迅速平定了家族內亂,坐穩晉王之位後,迅速開始了梁晉爭霸的新篇章。 李存勖接手的家業並不好,被朱溫死死壓制在晉陽和代州一帶,幾乎動彈不得。
  • 李存勖建立後唐,皇后幹政,寵信伶人,最終被李嗣源奪了帝位
    李克用死後,其親兒子李存勖即位,建立後唐,成為後唐開國皇帝,然而,李存勖在位期間,治國無方,皇后幹政,重用伶人,橫徵暴斂,濫殺無辜,失去了民心,導致了兵變,李存勖在交戰中被亂箭射死,帝位被李嗣源奪走。那麼,李存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經過如何?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七)五代十國連載
    李存勖常年在外徵戰,晉陽的軍政大事都託付給張承業全權處理。 張承業對李存勖來說恩同再造。當年李克用新喪,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寧意欲謀反自立,正是張承業力挽狂瀾,除掉了謀反的李克寧等人,將李存勖一手扶上了晉王的大位。(詳情可見《唐莊宗李存勖篇一》) 從此,張承業便成了李存勖最信任的人。李存勖一直尊稱他為「七哥」。
  • 後梁:五代時期的強大皇朝,與前晉爭霸十六年,為何最後失敗而亡
    唐末民變中和三年(883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擊敗黃巢,收復長安。朱溫則受封宣武軍節度使,聯合李克用等人,追擊黃巢。光啟三年(887年),秦宗權進攻汴梁,朱溫聯合各鎮,消滅秦宗權,提升了自身的實力。此後朱溫東徵西討,兼併各地藩鎮,逐漸成為唐末最強的軍閥。二,朱溫篡唐
  • 李存勖:11歲上陣殺敵,38歲建立後唐,被戲子誤國的一代梟雄
    在爭著做粉絲這件事情上,連皇帝都十分的瘋狂。 有一位皇帝,不僅沉迷於追星,還親自踏進了娛樂圈。雖然他的每次現身都能上熱搜,但吸引來的,全是黑粉。 他的名字,叫李存勖。
  • 當戰術天才吃了戰略短板的虧:李存勖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流矢一集,骨燼廡下,妻子傾散,屠戮人手……——方孝孺《遜志齋集》明洪武末年時,方孝孺在自己的詩文集《遜志齋集》中,對後唐莊宗李存勖紛繁複雜的一生,作出了簡要的概括。早年的李存勖英明神武,少年便獨自領軍,多次以寡擊眾,戎馬一生幾乎未嘗一敗,以區區河東之地東並幽燕、鯨吞後梁、翦滅前蜀,武功之盛直追漢武唐宗。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九)五代十國連載
    李存勖心下大定,長出了一口氣。 後唐大將軍李嗣源素來看不上朱守殷,認為其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他秘密上表李存勖,要求將朱守殷斬首示眾,以抵其丟失德勝城的大罪。 李存勖好了傷疤忘了疼,不但沒有處罰朱守殷,反而將其提拔為鎮武軍節度使。後唐軍中的將領大多都不服氣。
  • 李克用到死都沒有消滅朱溫,反而他的兒子李存勖卻一舉滅了朱溫!
    李克用一生都沒有除掉朱溫,報上源驛之仇,反而看著朱溫做大做強,他只能在遺憾中去世。而他的父親李克用去世之際,他的叔父李克寧見李存勖還年輕,意欲「謀朝篡位」,誰知小小年紀的李存勖很不簡單,他在託孤老臣的支持下,迅速殺死李克寧等謀亂者,穩定軍心,掌握實權。隨後他開始為父親報仇,第一個目標就是朱溫。朱溫得知李克用病逝的消息,他更高興,這個一生當中最為重要的對手終於一命嗚呼了,只留下李存勖這個小娃娃。
  • 五代梁晉爭霸:李存勖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柏鄉之戰盡滅後梁精銳
    朱溫嶄新的大梁帝國,剛剛誕生就盛極而衰,尤其是在即將慶祝三周歲生日時,蟄伏河東三年之久的李存勖送上了一份讓朱溫永世難忘的禮物,這就是梁晉爭霸的轉折點戰役——柏鄉之戰。
  • 李存勖:一個玩物喪志身死國滅的典型
    在一片殺聲震天中,梁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不多時萬餘人便命喪黃泉,三百名將官被俘,只有區區百餘騎倉惶逃出。 一場完全的壓倒性勝利後,大霧漸漸散去。立馬三垂崗前,看著李嗣源、李存璋、周德威、李存審等將領率領部下打掃戰場,25歲的晉王李存勖感慨萬千,想起20年前發生在此地的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