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答應和李嗣源中分天下卻反悔,三年後李嗣源便奪其江山

2020-12-22 騰訊網

朱溫篡唐後,割據河東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因與他有難以化解的國恥家仇,便擁兵造反,雙方鏖戰十餘載。到了同光元年(923年),已經稱帝的李存勖乘梁軍主力盡出、京師大梁防備空虛之機,準備「批亢搗虛」。但是這個任務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雖然大梁兵力空虛,但是畢竟是深入敵境,搞不好就要全軍覆沒,只有其愛將李嗣源站了出來敢接下來這個任務。

李嗣源率軍奇襲至大梁城下,大梁方面已經無力阻止其有效防禦力量。「己卯旦,李嗣源軍至大梁,攻封丘門,王瓚開門出降,嗣源入城,撫安軍民。是日,帝入自梁門,百官迎謁於馬首,拜伏請罪,帝慰勞之,使各復其位。李嗣源迎賀,帝喜不自勝,手引嗣源衣,以頭觸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與爾共之。』」

李存勖

但這樣的話也就是說說而已,誰會願意將江山送給別人呢?後來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也曾經對寧王朱權說過類似的話,「燕王謂權,事成,當中分天下。」但是朱棣當上皇帝之後就不管這麼個諾言了,還差點借巫蠱收拾朱權。永樂元年(1403年)「已而人告權巫蠱誹謗事,密探無驗,得已。自是日韜晦,構精廬一區,鼓琴讀書其間,終成祖世得無患。」李存勖其實也不比朱棣強到哪裡去,他不僅不管之前說過的這句話,就連平時說話的時候都是說自己怎麼打江山,對於手下將領的功勞隻字不提。這種方式怎麼能讓手下將領們滿意?南平的開國者高季興就曾經看出李存勖長不了,史書記載:高季興「至江陵,握梁震手曰:『不用君言,幾不免虎口。』又謂將佐曰:『新朝百戰方得河南,乃對功臣舉手去,「吾於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則他人皆無功矣,其誰不解體!又荒於禽色,何能久長!吾無憂矣。』」

不僅如此,滅了後梁的李存勖還十分荒淫,縱容優伶、宦官亂政,猜忌、殺戮功臣,樞密使郭崇韜、太師朱友謙等無罪被殺,而這個李存勖曾答應過要中分天下的李嗣源也遭到嚴密監視,甚至差點被殺。在樞密使李紹宏的開脫之下李嗣源才保住了一條命。「是時,莊宗失政,四方饑饉,軍士匱乏,有賣兒貼婦者,道路怨諮。帝在京師,頗為謠言所屬,洎朱友謙、郭崇韜無名被戮,中外大臣皆懷憂懾,「初,帝善遇樞密使李紹宏,及帝在洛陽,群小多以飛語謗毀,紹宏每為庇護。」

朱權

李嗣源在這種環境下就不斷想法子擺脫危機,同光四年(926年)魏博戍卒因不滿朝廷禁止他們回鄉探親,便在貝州發生譁變,這就是著名的貝州兵變。兵變之後,魏博戍卒推舉將領趙在禮為首領佔據魏州。李存勖聞訊便派李紹榮平叛,結果大敗虧輸。在李紹榮的舉薦下,李嗣源被起用。而李嗣源到了魏州便和叛軍同流合汙,李存勖率軍徵討,走到半路上手下士兵便走個差不多了,自己成了個光杆司令。四月,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在洛陽發動兵變,「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自本營率所部抽戈露刃,至興教門大呼,與黃甲兩軍引弓射興教門。帝聞其變,自宮中率諸王近衛御之,逐亂兵出門。既而焚興教門,緣城而入,登宮牆歡噪,帝御親軍格鬥,殺亂兵數百。俄而帝為流矢所中,亭午,崩於絳霄殿之廡下,時年四十三。是時,帝之左右例皆奔散,唯五坊人善友斂廓下樂器簇於帝屍之上,發火焚之。」隨後李嗣源進入洛陽「服斬衰,親奉攢,塗設奠,哭盡哀,乃於柩前即皇帝位。」

李存勖食言而肥,沒答應中分天下,結果三年之後自己的江山就被李嗣源奪走,實在是令人唏噓。

相關焦點

  • 李存勖建立後唐,皇后幹政,寵信伶人,最終被李嗣源奪了帝位
    晉王李克用有著名的十三太保,親兒子李存勖和養子李嗣源、李存信、李存孝等十三人,故稱「十三太保」,其中,大太保就是李嗣源。李克用死後,其親兒子李存勖即位,建立後唐,成為後唐開國皇帝,然而,李存勖在位期間,治國無方,皇后幹政,重用伶人,橫徵暴斂,濫殺無辜,失去了民心,導致了兵變,李存勖在交戰中被亂箭射死,帝位被李嗣源奪走。那麼,李存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經過如何?
  • 後唐明宗——李嗣源——李氏名人
    武皇(李克用)嘗試之,召平泉府(銀錢庫)命恣其所取,帝唯持束帛數緡而出。凡所賜與,分給部下。」  李嗣源先後隨從李克用徵戰近30年,排難解紛,冒刃血戰,體無完膚,屢建奇功。唐昭宗乾寧三年(公元896年),他率部大敗梁軍於任城,遂解兗州之圍,獲得了「李橫衝」稱號,第二年又大敗梁將葛從周於青山口,曾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聞天下。
  • 歷史故事——被嚇死的後唐明宗李嗣源
    在魏州城下李嗣源卻被叛軍恭迎入城,李嗣源百口莫辯,遂受石敬瑭擺布而擁兵自立,與魏州的叛軍合兵一處。李嗣源佔據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洛陽,先鋒石敬瑭則帶兵逼進汜水關(河南滎陽汜水鎮),李存勖決定親徵反擊。這時擔任指揮使的伶人郭從謙趁機叛變,火燒興教門,李存勖被流箭射中,王全斌將其扶至絳霄殿,渴懣(mèn)求飲,宦官奉進酪漿,喝完一杯,遽(jù)爾殞(yǔn)命。
  • 李嗣源簡史:從一介武夫到皇帝
    此戰,李嗣源率先攻入夾城,功居第一。【柏鄉之戰,勇比關羽】 911年,李嗣源隨李存勖參加柏鄉之戰。李存勖見梁軍軍容強盛,擔心晉軍怯戰,便有意激李嗣源出戰。他向李嗣源賜酒,道:「大哥,看到梁軍的白馬都、赤馬都了嗎?真令人膽戰心驚也。」李嗣源仰天大笑道,「梁軍徒有其表也,看我如何破之!」
  • 後唐明宗李嗣源的人生傳奇之戎馬半生
    這樣一個武藝高超的少年英雄,吸引了李國昌兒子同時也是當世名將的李克用的注意,李克用將其收為養子並給他改了個名字叫做李嗣源。時間來到了公元896年也就是唐昭宗乾寧三年,李克用派遣李嗣源和他的另外一名義子李存信率軍前往兗州一帶與朱溫的軍隊交戰,李嗣源僅僅靠著自己帶領的三百騎兵,就在任城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濟寧大敗以逸待勞的朱溫軍隊。
  • 後唐明宗李嗣源的人生傳奇之帝王生涯
    在之前的文章中,嘿小鼬跟大家聊到李嗣源戎馬半生,自小就跟隨李克用南徵北討,繼而又輔佐其子李存勖。那時已經是後唐皇帝的李存勖,曾經對李嗣源說過「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戰也,當與公共之。」只是這天下究竟會不會像李存勖口中所說的那樣可以和李嗣源共享呢?這後面又發生了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今天嘿小鼬就為各位小夥伴慢慢道來。
  • 朱坤明:唐莊宗李存勖在軍中沒有威望,所以親信都跑到李嗣源那裡
    皇帝在朝中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統兵作戰一般都必須由武將去完成,這樣就造成了將士們更喜歡自己的統帥,和皇帝的關係越來越遠。秦始皇有自己的方式讓王翦、蒙恬等忠心於朝廷,漢武帝也是如此,衛青、霍去病也很忠心。
  • 李嗣源奇襲滅梁,朱瑱帝以死避羞(下)
    意見不一,議論紛紛安排完後事,李存勖從楊劉渡河南下,到鄆州與李嗣源合兵。他命李嗣源為前鋒,向中都(今山東汶上縣)進軍,圍住了王彥章。中都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小縣城,無險可守。王彥章無奈,只好突圍而出,帶著幾十名騎兵,沒命地向大梁奔逃。龍武將軍李紹奇在追趕途中,聽到前面逃兵中有王彥章的聲音,便揚鞭躍馬,拼命追趕,慢慢地便與王彥章越來越近。
  • 五代十國簡史:後唐——李存勖滅亡,李嗣源治國,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
    後唐莊宗李存勖滅了後梁後,僅滅族了敬翔、李振、趙巖等後梁重臣,對後梁的武將、地方官員一概保留原職務,使後唐的統治在原後梁地區順利得到擁護。一、莊宗李存勖的治國理政與腐化莊宗滅梁打的旗號是恢復唐朝,於是他滅梁後恢復了唐朝重用宦官的政策。
  • 從李存勖到李嗣源,馬背上的後唐,14年而亡 |五代史話連載05
    契丹的強大,對北方邊疆地區、特別是內蒙古和東北的開發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契丹統治者發動的戰爭,對中原地區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在當時是一個大問題, 對以後幾百年的歷史,也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後唐的狀況。01「吾於十指上得天下」「吾於十指上得天下」,這是後唐莊宗李存勖滅梁後說的一句大話。
  • 黃峭授課旁徵博引,使李存勖、李嗣源而成了兩位有為的君王
    李克用長子李存勖在軍營中生、軍營裡長,日常所見多是戰馬刀槍、格鬥和廝殺;當年才十一歲,一柄大刀就舞得出神入化,騎馬如飛,性格活潑強悍。李克用為了使他文武雙全,就趁此閒暇時機,令其子拜黃峭為師,學習《四書》、《五經》和孫子兵法,還專門賜給黃峭一把棗木戒尺,以震懾他的野性。同時,也叫李存信、李嗣源來旁聽。
  • 從李存勖到李嗣源,馬背上的後唐,14年而亡 |五代史話連載05
    契丹的強大,對北方邊疆地區、特別是內蒙古和東北的開發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契丹統治者發動的戰爭,對中原地區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在當時是一個大問題, 對以後幾百年的歷史,也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後唐的狀況。01、「吾於十指上得天下」「吾於十指上得天下」,這是後唐莊宗李存勖滅梁後說的一句大話。
  • 佛系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四)五代十國連載
    柒 兩川之亂 定州之亂被平定後,中原大地的局勢日趨穩定,百姓生活漸漸富足。與此同時,四方諸侯之地卻起了變化。 這一切都緣於李嗣源與李存勖的性格差異。李存勖年輕好徵伐,一言不合便會開戰;而李嗣源年長較溫和,喜歡以德服人。
  • 畫江湖之不良人:第四季發生大事,李嗣源登基稱帝,蚩夢生命垂危
    不良人再次解體《畫江湖之不良人》這部動漫最難以接受的就是不良帥的死亡,為了大唐江山苟活300年,失去一切知覺和情感。最終不良帥累了,以死斷去李星雲的後路。但是不良帥的死亡遺留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不良人怎麼辦?長時間群龍無首必然會大亂。不良帥在第一季就說過:一天是不良人一輩子都是不良人。
  • 應縣李嗣源——五代十國後唐第二位皇帝
    李嗣源(867-933年),原名邈吉烈,應州金城人(今山西應縣人),沙陀族,晉王李克用養子,生父李霓,五代時期後唐王朝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
  • 三晉歷史名人圖--李嗣源
    李嗣源(866—933年),又名李亶,應州(今應縣)人;其祖先是沙陀人,父親是雁門部將。李嗣源本名邈佶烈,年輕時長於騎射,驍勇善戰,被李克用收為養子後,賜名李嗣源。李克用死後,李嗣源作為河東主要將領,協助李存勖轉戰十餘年,滅了後梁,建立起後唐王朝。同光四年(926年),魏州發生兵變,莊宗令李嗣源率兵平叛。不想剛到魏州,部隊也發生譁變,與魏州叛軍聯合擁李嗣源為主。李嗣源在女婿石敬瑭慫恿下率部反攻莊宗,莊宗被亂兵所殺,李嗣源即皇帝位,號明宗,改元天成。
  • 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死於兵變
    喪事辦完後,他就設計捕殺了試圖奪位的叔父李克寧,並率軍擊敗後梁軍,解了潞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上黨縣)之圍。朱溫驚 嘆說:「生子當生李亞子。他襲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他相比,簡直豬狗不如!」此後,李存勖用心訓練兵士,整頓軍紀,規定騎兵不見敵人不準騎馬, 違犯軍令者一律斬首,從而將散漫的沙陀兵訓練成一支精銳嚴整的勁旅。
  • 後唐用生命告訴你,什麼是藩鎮?
    這是歐陽修對五代後唐開國之君李存勖的評價,言語之中不無惋惜,似乎李存勖不寵愛伶人就能夠千秋萬代。寵信宦官伶人自中唐以來便已有之,唐朝卻能延續150年。後人把李存勖亡國的原因歸結於寵信伶人宦官幹政,縱容皇后與民爭利,喜歡打獵荒廢國事三條大罪。所以短短三年便已經身死國滅。可是貪財誰又能比唐德宗狠?荒廢國事有誰能比得上唐僖宗?可這兩位都不至於亡國啊!
  • 李存勖為什麼承受不了成功?李存勖怎麼死的?
    李存勖親率部分軍隊去徵討李嗣源,但在路上,許多士兵都跑進李嗣源的陣營裡,同時,李嗣源又佔據了大梁,李存勖只好返回洛陽,準備聯合他的長子魏王李繼岌西徵歸來會兵一處,再進剿李嗣源。想不到的是,就在四月一日這一天,兵變發生了。  在此之前,李嗣源的先鋒石敬瑭帶兵逼近汜水關。李存勖火冒三丈,再加上眾大臣的亂鬨鬨,李存勖決定親自率軍趕去扼守汜水關。
  • 李存勖:一個玩物喪志身死國滅的典型
    在一片殺聲震天中,梁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不多時萬餘人便命喪黃泉,三百名將官被俘,只有區區百餘騎倉惶逃出。 一場完全的壓倒性勝利後,大霧漸漸散去。立馬三垂崗前,看著李嗣源、李存璋、周德威、李存審等將領率領部下打掃戰場,25歲的晉王李存勖感慨萬千,想起20年前發生在此地的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