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為什麼承受不了成功?李存勖怎麼死的?

2021-02-23 中老年心語

926年三月,時任後唐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的李嗣源趁鎮壓叛亂時造反,不服皇帝李存勖的統治。李存勖親率部分軍隊去徵討李嗣源,但在路上,許多士兵都跑進李嗣源的陣營裡,同時,李嗣源又佔據了大梁,李存勖只好返回洛陽,準備聯合他的長子魏王李繼岌西徵歸來會兵一處,再進剿李嗣源。想不到的是,就在四月一日這一天,兵變發生了。

  在此之前,李嗣源的先鋒石敬瑭帶兵逼近汜水關。李存勖火冒三丈,再加上眾大臣的亂鬨鬨,李存勖決定親自率軍趕去扼守汜水關。四月一日這一天,他所統帥的騎兵和步兵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陽城外等候出發。李存勖一早起來,和武將們吃早餐,忽然聽到宮城興教門外一片喧囂聲。他急忙拿起武器,帶貼身的騎兵侍衛前去查看。到中左門,只見他的親兵領導人郭從謙正領著他的親兵向他衝來。

  李存勖氣得哇哇怪叫,大罵道:「你這個戲子也敢造反?!」

  郭從謙本是一戲子,因為嗓子好,所以被熱愛戲曲的李存勖收留。李存勖見此人不但能唱,還能打,就讓他做了親軍領導人。郭從謙除了善於唱歌,還善於拉攏勢力。他先認了後唐大將郭崇韜為叔父,然後又跟義父睦王李存勖打得火熱。當郭崇韜被李存勖的皇后殺掉後,他在部屬中為郭崇韜鳴冤叫屈。李存勖知道後,把他叫到面前,訓斥道:「你跟老郭的關係我早有耳聞,他活著時你親近他也就罷了,他現在死了,你居然還這麼親近他,你是不是有什麼事?」

  郭從謙冷汗直冒,從這以後,他對李存勖是又怕又恨。李存勖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郭從謙看,總有一天他會殺掉郭從謙。郭從謙只好暗中鼓動親軍,對李存勖極盡挖苦之能事。這一天,他終於等來了機會,發動了兵變。據說,這位郭藝人發動兵變的初衷是想擁立自己的義父當皇帝,可他不知道早在兩個月前,他義父就被李存勖處死在洛陽宮中了。也就是說,這位藝人發動的兵變沒有目的,純粹是瞎胡鬧。

  李存勖罵完他,就一馬當先,帶領侍衛衝殺過去,將郭戲子和他的叛軍趕出門外,並迅速關上了大門。郭從謙可不是善類,在門外又重新組織人馬,見攻不進去,就開始放火。火勢一大,李存勖的守衛全都跑了,郭戲子又殺進門內。李存勖與剩下的幾十名侍衛(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宦官和戲子)拼死抵擋,在亂戰中,不知是哪位英雄,向李存勖的腦袋射出一箭,李存勖聽得風聲,慌忙躲閃,可惜,沒有閃過,箭正中其面門,痛得他哇哇怪叫。眾侍衛趕緊把他從城樓上扶下來,拔出箭來,血柱直衝蒼天。

  李存勖流了太多的血,忽然覺得口渴。侍衛急忙跑進宮裡跟劉皇后說了這件事。這位劉皇后正在收拾財寶,準備逃跑,聽說丈夫中了箭,也不去探望,只端了一碗乳漿,叫侍衛給丈夫喝。

  這位皇后肯定不懂醫學,因為人在失血過多的情況下一旦接觸到奶漿,就會加速死亡。果然,李存勖喝完這碗乳漿後,就一命嗚呼了。

  幾個戲子很怕亂軍進來侮辱主人的屍體,就把屍體拖到一平臺上,在上面扔了一些李存勖生前擺弄過的樂器,一把火燒了。

  李存勖是後唐的建立者,可以這樣說,他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在前半生,他用熱血與勇氣打造了一個國家;後半生,他用樂器和吝嗇摧毀了一個王朝。

  李存勖自小長相卓爾不群,成年以後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戰聞名,又長於謀略,生前統一大部中國,開啟後唐中興霸業,和後梁血戰十餘年,大小百餘戰,作戰英勇異常。世人論五代諸帝皆以莊宗武功最盛。

  李存勖會打天下,卻不懂得治天下,寵幸伶人,重用宦官,又吝嗇錢財,不懂撫恤士兵,三年即兵變被殺,失敗之速,亦是罕見。

  李存勖是晉王李克用的長子,從小喜歡騎馬射箭,膽力超人,所以,武夫李克用很是寵愛這個孩子。他十一歲那年跟隨父親出徵作戰,得勝後隨父親到長安向唐室報功。當時的唐昭宗一見到這個小將,就深深地喜歡上了他,先賜賞他翡翠盤等珍寶,然後撫摸著他的背說:「這孩子真是長相出奇,日後必定是國家棟梁之才,到時可千萬不要忘了為我大唐盡忠啊!」

  過了些時候,唐昭宗看著李存勖,對別人說道:「此子可亞其父!」李克用急忙謝恩,謝皇帝賜兒子大名。從此以後,李存勖又被人稱為李亞子。

  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於同年同月襲晉王位。喪事辦完後,他的叔叔李克寧想要造反,被他設計捕殺,同時率軍擊敗了想要來趁火打劫的後梁軍,解了潞州之圍。朱溫看著自己的軍隊死傷無數,說道:「生子當如李亞子。他襲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他相比,簡直豬狗不如!」

  得勝後到太原,李存勖開始施展自己的治內才華。他先任命李存璋為河東馬步都虞侯兼軍城使,負責整頓軍紀。李存璋立即部署,打擊擾亂軍紀的將士,誅殺了幾個首領,幾天後,晉軍軍紀大振,百姓們拍手稱快。同時,李存勖又規定,騎兵不見敵人不準上馬,違犯軍令者一律斬首,從而將散漫的沙陀兵訓練成一支精銳嚴整的勁旅。

  在內政方面,李存勖命令各州縣保舉賢良之人充任官吏,罷黜地方的貪官汙吏。同時減輕人民的租稅,撫恤孤兒與老人,為民平反冤獄,並嚴厲打擊盜賊。

  在內政與軍事都臻於完善時,李存勖背著他父親留下的三支仇恨之箭開始了復仇過程。每次出徵前,他都派人取來其中一支箭,放在一個精緻的絲套裡,帶著上陣,等打了勝仗,才送回家廟。

  李存勖是五代軍事史,乃至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個傳奇。他繼承了他父親的勇猛和自己與生俱來的戰爭智慧,又有著冒險的性格,所以,每次戰鬥,他都能打得贏。他經常像個瘋子一樣,隻身衝進敵陣,有很多次陷入重圍幾乎就被殺掉,幸好他的部將們拼命將他救出。但他沒有一點感謝之語,反而痛罵救他的人,認為是這些人耽誤了他殺敵。

  在這個時候,其實就能看出,李存勖並不是一個明主,只不過在戰爭年代,他一心顧著殺人,沒有時間發揮他昏庸的那一面罷了。

  913年,李存勖滅掉燕,殺了劉仁恭、劉守光父子。922年,他驅逐了南下的契丹軍隊。923年,他滅掉後梁。其父親留下的三支箭上的仇恨終於得報。同年四月,他在魏州稱帝,為了緬懷唐朝,他建國號為唐。不久又遷都洛陽,建年號為「同光」,史稱後唐。三年後,他又發兵滅掉了前蜀。至此,他已經統一了黃河流域,將勢力擴展到長江上遊。

  在即位之初,李存勖能有所作為實在讓人對其未來抱有希望,可惜,就在滅掉前蜀的這一年,曾經的李存勖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個讓歷史都想哭的「李天下」。

  「李天下」這個名字是李存勖給自己取的藝名。有一次李存勖登臺演戲,按照戲文,他應該呼喊「李天下」兩聲,但呼喊兩聲後,沒有回音。正當他莫名其妙時,只見一個戲子衝了上去就抽了他兩嘴巴,其他人嚇得面如土色,李存勖捂著臉正要發怒,那戲子卻嬉笑著說道:「理(李)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兩聲,還有一人是誰呢?」李存勖回過神來,哈哈一笑,命令厚賞了這個伶人。

  事實上,早在他四處徵戰時,一回到太原,就會找來自己豢養的戲子們唱戲,但當初因為父仇未報,他沒有太多時間跟這些戲子們天天在一起。當父親大仇已報,他定都洛陽後,便開始迷戀上了戲曲。

  他自己常常粉墨登場與戲子們共同作戲,每次出行必要有戲子陪同。因為這種關係,戲子們隨時出入宮廷,有時還敢幹預朝政。有的朝官和藩鎮主為了求戲子們在皇帝面前說句好話,還爭著向他們送禮。李存勖還用戲子作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整個後唐朝廷簡直就是一戲子的舞臺,任憑他們隨意表演。大臣們反而成了觀眾,只能看,不能評。

  李存勖最寵愛的一個戲子叫景進,只要景進在他面前說誰的不是,誰就會遭殃。所以,群臣見了景進格外害怕。李存勖又封兩個戲子去當刺史,許多將士見自己身經百戰而做不到大官,心中早已怨憤難忍。

  當然,這還不是李存勖身死的最主要原因,導致其身死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和他掌管國庫的老婆都很摳門。當各地叛亂四起時,去平叛的軍隊得不到軍餉。當李嗣源向都城殺來時,李存勖的軍隊嚴重缺餉,有大臣建議拿錢出來慰勞士兵。可李存勖的皇后居然使了一個下三濫的招數。她把三個年幼的皇子帶出來,氣呼呼地對要錢的大臣說:「你們以為做皇帝的真有錢嗎?其實早就隨軍賞光了,現在就剩下這三個小鬼,你們把他們賣了當軍餉吧!」

  眾大臣見到皇后這副嘴臉,又見皇帝一聲不吭,只好無奈地走了。

  許多士兵因為得不到軍餉,都紛紛逃到李嗣源的軍隊裡。所以,當郭戲子郭門高反叛攻城時,李存勖身邊剩下的軍隊已經很少了,又加上裡面太多的戲子,他的整個守城軍隊就是一雜牌軍。他想不死又怎麼可能呢!

  李存勖的死在五代亂世並不算什麼,無非是少了個打仗奇才。但歷史記住的只是他與戲子們的故事,至於他建立的功勳,似乎沒有他與戲子們的故事更讓人懷念。由此可知,一個人建立大業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守業。李存勖無疑就是守不住大業的人,一代君主死於乳漿大概就是上天對他的懲罰與諷刺吧。

相關焦點

  • 李存勖:一個玩物喪志身死國滅的典型
    忽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夏曉的平靜,驚醒的哨兵還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還沒來得及吹響牛角號,甚至連喊都沒有喊一聲,就被大霧中竄出的如蝗飛箭射成了馬蜂窩。片刻之後,從大霧中冒出的無數玄甲騎兵出現在「夾寨」周邊,有人進攻、有人包抄,有人砍腦袋、有人抓俘虜,有人橫衝直撞、有人四處放火。三軍用命,勢如破竹。
  • 戲子皇帝李存勖,又為何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有一次李存勖打獵中牟縣發生了一件事,當時李存勖帶著戲子去中牟縣狩獵,到了之後又在寬闊的田野裡奔馳。突然中牟縣令跑到莊宗面前說「陛下身為百姓父母,怎麼能隨意踐踏百姓的莊稼呢?」。李存勖非常生氣,於是要治中牟縣死罪,命人強行把中牟縣令拉下去。這時,李存勖宮中的一位戲子突然站出來捉著中牟縣令非常生氣讓他跪下。
  • 李存勖統一北方
    李克用一死,李存勖就繼承他的爵位,做了晉王。他繼位以後,下令把這三枝箭供奉在宗廟裡。以後每次出兵作戰,他就派人去拿出這三枝箭,放在一個錦囊裡,讓人背著,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作戰回來,再放回宗廟。  他為了給父親報仇,積極訓練軍隊,嚴明紀律,規定行軍不得違反命令,碰到危險,不許躲避,違反軍紀,立即殺頭。將士們都很害怕,只得拼死作戰。
  • 陳忠海專欄|李存勖的歷史機遇
    於是,李存勖繼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寧率領眾將拜賀,李存勖把日常軍務仍委託李克寧管理。挫敗政變李克用生前收養了很多軍中壯士為養子,「尤寵愛之,衣服禮秩如嫡」。李存勖繼位時,這些養子都掌握著兵權,對李存勖很不服氣,他們有的稱病不出來,有的見李存勖時不行叩拜之禮。
  • 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死於兵變
    後唐開國皇帝,名李存勖(公元885—926年),小名亞子。李克用長子,自幼喜歡騎馬射箭,膽力過人,為李克用所寵愛。李克用病死,他襲晉王位,建立後唐,稱帝。在位4年,在兵變中被箭射死,終年42歲。葬於雍陵。  李存勖少年時就跟隨父親作戰。
  • 李存勖建立後唐,皇后幹政,寵信伶人,最終被李嗣源奪了帝位
    李克用死後,其親兒子李存勖即位,建立後唐,成為後唐開國皇帝,然而,李存勖在位期間,治國無方,皇后幹政,重用伶人,橫徵暴斂,濫殺無辜,失去了民心,導致了兵變,李存勖在交戰中被亂箭射死,帝位被李嗣源奪走。那麼,李存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經過如何?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九)五代十國連載
    我們先休養生息幾年再進攻不遲。」 …… 李存勖聽完,生氣地說:「照你們所說,我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 關鍵時刻,郭崇韜力排眾議,站了出來。 他先對著李存勖說道:「陛下自從繼位晉王以來,頭不梳,臉不洗,衣不解甲整整十五年。您為什麼要這樣?還不是為了平定天下,一雪前仇。
  • 中國古代帝王的智慧之後唐莊宗李存勖:創業難,守成更難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李存勖豪氣幹雲,頗具英雄氣概。但就是這樣一位慷慨豪邁的英雄,在當了幾年皇帝後,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 公元925年夏天,大雨連綿不止。已經做了三年皇帝的李存勖覺得暑熱難耐,想蓋一座高樓避暑。他派人去問大臣郭崇韜:「當年在黃河之畔,我披鎧跨馬,與梁軍作戰,即便嚴寒酷暑,也從沒覺得辛苦。如今住在這深廣多蔭的宮殿裡,卻仍感到難以忍受。這是為什麼呢?」
  • 李克用到死都沒有消滅朱溫,反而他的兒子李存勖卻一舉滅了朱溫!
    所以,李克用傾盡一生都在報仇,不過他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以至於到死都沒有消滅朱溫,現在只能把這個心願留給自己的兒子李存勖了,那麼,李存勖能夠完成父親的心願嗎?此子可亞其父跟許多傳奇人物一樣,李存勖的出生也存在著神奇的傳說。據說他的母親在懷他的時候,曾夢見神仙拿著扇子在旁邊。
  • 為何驍勇善戰的大將李存勖,當上君王后三年便潦草去世
    公元908年,李克用得了重病,在死前給了莊宗三支箭,讓李存勖消滅政敵,完成自己的抱負。這時他的內心目標十分明確,就是完成父親的意願。於是他便開始整頓軍紀,一路披荊斬棘,徵戰沙場15年,最終消滅了勁敵,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 為啥李存勖各種大敗契丹,宋朝就不行了?
    李存勖,後唐莊宗,繼承了父親李克用的君正集團,一度擊敗後梁,平定巴蜀,差一點統一了中國。北宋,面對契丹屢戰屢敗,狼狽不堪。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李存勖可以吊打契丹,而北宋就不行呢?原因有三。第一,李存勖本身軍事才能出眾,宋太宗是個軍事弱智。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十)五代十國連載
    您現在最該封賞的是那些為您浴血奮戰,奪取天下的人,而不是什麼優伶的恩人!如果忠勇的豪傑之士被冷落,教坊使卻成了刺史,恐怕天下的人心會盡失。」 後唐滅梁,郭崇韜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論功行賞,他被封為宰相,趙郡公,賜丹書鐵券,免十死。郭崇韜的意見重於千鈞。 李存勖只好暫時罷手。他看著周匝可憐的眼神,心中充滿了歉疚。
  • 李存勖功敗垂成,網友直言:當初該多給些箭
    然而天不假時,李克用還是沒能親手擊敗朱溫,使命就交到了他的兒子李存勖手上! 我未能滅此三賊,死有餘恨,我給你三支箭,你將來一定要消滅三個敵人,以告慰我在天之靈!」從此李存勖每次出徵都要以少牢之禮祭祀這三支箭,後來李存勖果然消滅了朱溫,消滅了劉仁恭,擊敗了契丹,打敗了耶律阿保機!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七)五代十國連載
    李存勖身邊的掌書記叫盧質,他經常恃才放曠,十分不羈。盧質還有個愛喝酒的嗜好,並且一喝高了就喜歡說李存勖的家事。他對李存勖的弟弟們嗤之以鼻,說他們爛泥扶不上牆,和朱溫的兒子們一樣,都是豬狗之輩。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盧質的酒後之言傳到了李存勖的耳朵裡。李存勖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卻面沉似水。
  •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李存勖
    在五代十國和北宋朝中有三個人比較有名的統治者,由於自己的喜好,影響了自己的統治,並最終成為亡國之君,他們是李存勖、李煜和宋徽宗趙佶,今天先來說說李存勖。歐陽修李存勖的父親是李克用,他們原本是沙陀人,後來由於幫助唐王朝平定黃巢軍,被賜姓李,佔據現在山西,當時稱為河東的地方。李克用曾經被朱溫暗殺過,逃走了。
  • 李存勖橫掃中原,帳下都有哪些曠世名將
    李存勖,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在長安便深受昭宗喜愛,其父李克用在被朱溫全面壓制情況下,鬱鬱而終時,李存勖不過是個二十三歲的青年。倉促即位之後,李存勖迅速平定了家族內亂,坐穩晉王之位後,迅速開始了梁晉爭霸的新篇章。 李存勖接手的家業並不好,被朱溫死死壓制在晉陽和代州一帶,幾乎動彈不得。
  • 李存勖身為開國皇帝,並非李唐後裔,為何卻要沿用「唐」的國號?
    「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說的正是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面積最廣的後唐,其開國皇帝為李存勖,雖然姓李,但並非唐朝宗族。由於家中戰功顯赫,被封李姓。既然非唐朝皇親貴族,為什麼要沿用「唐」的國號呢?李存勖本姓朱邪,出身於西突厥,為沙陀族人。
  • 朱坤明:山西朔州市的周德威驍勇善戰,輔佐李克用、李存勖
    周德威這個人我還是非常崇拜他的,他也是一員咱們中國歷史上的名將,智勇雙全,多次打退敵人的優勢兵力,有勇有謀,因為主帥不聽他的意見,導致戰敗,周德威死於戰場,非常的可惜,和李牧、蒙恬、嶽飛、韓信一樣,都是個悲劇英雄。周德威,字鎮遠,朔州馬邑人。任何一個人的軍事才華都不是天生的,需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戰場磨練。周德威也是如此,在和梁將的一次次對決中,逐漸成長為軍事奇才。
  • 後唐莊宗李存勖:人生如戲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李存勖雖然在歷史上以武功盛名,但其實骨子裡是個很有文藝範兒的浪漫皇帝。只可惜,他的身份不允許他「文藝」,所以,他把自己本該輝煌的一生,唱成了一出「殘月落花煙重」的悲情戲。01 棟梁之才李存勖,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的兒子。
  • 當戰術天才吃了戰略短板的虧:李存勖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戰功之基:「晉王三矢」和「鴉兒軍」提到後唐莊宗李存勖,就繞不開一個頗負名氣的典故——「晉王三矢」,這也是李存勖一生中卓絕戰功的起點。此時的梁軍雖然調動移駐,但仍然對潞州形成了合圍,梁軍以優勢兵力相攻,又坐擁強大的國力,李存勖意識到,如果不主動尋求決戰,梁軍不會主動撤下對潞州的包圍,很容易陷入持久消耗,而通過國力將對手耗死,也是朱溫慣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