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豆豆
李清照這位響噹噹的婉約派女詞人,有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寥寥幾筆,十六歲豆蔻少女的往事,如在眼前。整首詞意趣橫生,流暢自然,清新的景色中透著少女的頑皮。
我上中學時,特別喜歡這首詞,曾經將它抄寫在語文課本上反覆吟誦。
不過,我是後來學詞牌時,才知道《如夢令》這個詞牌,是來自一位五代十國時期的皇帝。這一大人物,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
《如夢令》創調時的本名為《憶仙姿》,這首詞被收錄在《尊前集》中: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風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後來,周邦彥、沈會宗、張輯衣等曾將該調相繼改為《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等,直到蘇軾最終改為《如夢令》,並專門在他的詞序中點明:
「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於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兩闋。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
自此,《如夢令》才成了寫景抒情最為常用的詞牌。
李存勖雖然在歷史上以武功盛名,但其實骨子裡是個很有文藝範兒的浪漫皇帝。
只可惜,他的身份不允許他「文藝」,所以,他把自己本該輝煌的一生,唱成了一出「殘月落花煙重」的悲情戲。
01 棟梁之才
李存勖,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的兒子。因為打小跟著父親馳騁沙場,李存勖很小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
史上有記載說,李克用曾帶著11歲的兒子到長安報功,唐昭宗看到這麼小的孩子就上戰場了,還輕撫李存勖的背部表揚他說:
「我兒日後必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不要忘了對我大唐盡忠盡孝啊!」
後來,唐昭宗還向人稱讚李存勖,說他「可亞其父」,李存勖於是有了個別名——李亞子。
但實際上,年輕時的李存勖除了練武打仗,還有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唱戲。只不過,礙著李克用對他的期望,他一直也是暗自喜歡,並不敢過分張揚。
李存勖24歲時,李克用重病身亡。李存勖接父親位,成為河東節度使、晉王。
據傳說,李克用離世前,曾把李存勖叫到床前,拿出三支箭交給他,囑咐了兒子幫他自己三件未竟的心願:
第一個,滅掉梁賊朱溫;第二個,討伐燕王劉仁恭;第三個,徵討契丹耶律阿保機。
李存勖抹著眼淚,接下了這三支箭。從此,這三件大事,也就成了李存勖的奮鬥目標。
他將這三枝箭當成了神物,供奉在家廟裡。每到出徵前,他都要祭祖拜天,將箭矢請出,放到錦囊裡,然後背著上戰場,戰勝後再把這三支箭送回家廟。
為了完成父親這三大夢想,李存勖花了整整十年時間,不是打仗,就是行軍。
最終,他平桀燕、敗契丹、滅後梁,統一了北方,在魏州稱帝,國號為唐,後定都洛陽,這就是後唐。
02 半截英雄
然而,後唐建立了,老父親的遺願實現了,李存勖卻陷入了迷茫。
柏楊曾評價李存勖說:
「 政治上的半截人尤多,李存勗便是一個濃縮的典型。他血戰二十年,無論哪方面表現,都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英明首領,簡直跟李世民大帝一模一樣,包括身經百戰,沒有一根毫髮受傷在內。然而他的勳業太短,只不過保持了兩年六個月,就國破身死。攻陷開封應該是一個轉折點,把他轉折成一個「半截英雄」。……李存勗不過一條粗漢,在一個有約束的環境中,他可以成為英雄,但一旦約束解除,便完全忘了奮戰的目標,也忘了對國家和對部屬們所作的承諾及感謝,最後,更忘了他自己是誰。」
他真的忘了自己是誰了嗎?還是他只是做回了原本的自己?
如果設身處地站在李存勖的角度看,作為一個人,他其實並不喜歡這種打打殺殺的生活。不然,他也不會每次打仗,都背著父親的三支箭來鼓勵自己。
他打仗,實在是為了父親的遺願而已。而他真正想的,是既然我已經坐了天下,為什麼不能轉回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上呢?
這個事情,就是搞文藝——唱戲。
於是,你會在他人生的下半部戲中,再也看不到他往日的英雄豪情。相反,你看到的是,他建了個相當規模的大戲院,招了一幫唱戲的,沉湎到了「文藝事業」的建設中。
光建設還過癮,他還自己填詞唱曲,粉墨登場,給自己起了個藝名叫做「李天下」。就連大臣們匯報工作找不著他,都要跑到戲院裡,等他唱完一齣戲才敢開口。
這樣的連帶效應還影響到了他的用人策略。都說「愛屋及烏」,既然愛戲,自然唱戲的就成了「李天下」中的紅人。
他身邊那些唱戲的伶人,可以自由出入宮廷,和皇帝嬉笑打鬧,看哪個大臣不順眼,還時不時拿來開開涮。有些大臣為了找皇上辦事,還要送厚禮給這些伶人。而且,這些伶人有時還會被皇上給個刺史之類的高官做。
就連李存勖選老婆,都看愛唱戲的順眼。
劉玉娘,原本是個貧寒女子,後來成了李存勖母親曹氏的侍女。曹氏很喜歡這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還找人教她吹拉彈唱。這小姑娘很有天賦,一學就會。後來,曹氏將劉玉娘送給李存勖當妾,劉玉娘正是憑藉著自己唱戲的本事,愣是奪得了李存勖的寵愛,成了皇后。
03 悲情結局
既然作了君王,就該行君王的職責。可李存勖卻忘了自己的職業,非要把自己活成本色。結果,一出「英雄穩坐天下」的戲,被他唱成了「殘月落花煙重」。
他沉湎文藝,治國乏術,朝廷內部很快就先亂了起來。加上對伶人、宦官的過分信任,對皇后幹政的縱容,以及對百姓的橫徵暴斂,對功臣的疏遠和冤殺,都為他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終於,他因為錯殺郭崇韜,又準備對李嗣源下毒手的舉動,導致了李嗣源的謀反。最後,李存勖被自己提拔的伶人郭從謙一箭給射成了重傷,奄奄一息時,他那最寵愛的劉皇后用一杯酪漿送他歸了西天。
曲終人散,月殘花落。當反軍攻入洛陽皇宮時,伶人善友將樂器覆蓋在李存勖身上,縱火焚燒了李存勖的屍體。一縷青煙過後,李存勖就此別去。
這悲情的結局,真的是應了李存勖那自創的詞牌——如夢令。
人生如戲,人生如夢。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本文結束)
參考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蔡東藩《五代史演義》
傾一生之力,讀經典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謝您的關注。
作者簡介:杜豆豆,IT從業20餘年,曾先後研修英語、計算機、美學和心理學專業。早年創過業,後就職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現工作於某研究院。書痴一枚,閒時碼碼字。兼任多家平臺籤約作者,簡書會員合伙人,萬卷好書工作室、萬卷好書讀書會創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