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莊宗李存勖:人生如戲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2020-12-23 杜豆豆萬卷好書讀書會

文 / 杜豆豆

李清照這位響噹噹的婉約派女詞人,有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寥寥幾筆,十六歲豆蔻少女的往事,如在眼前。整首詞意趣橫生,流暢自然,清新的景色中透著少女的頑皮。

我上中學時,特別喜歡這首詞,曾經將它抄寫在語文課本上反覆吟誦。

不過,我是後來學詞牌時,才知道《如夢令》這個詞牌,是來自一位五代十國時期的皇帝。這一大人物,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

《如夢令》創調時的本名為《憶仙姿》,這首詞被收錄在《尊前集》中: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風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後來,周邦彥、沈會宗、張輯衣等曾將該調相繼改為《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等,直到蘇軾最終改為《如夢令》,並專門在他的詞序中點明:

「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於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兩闋。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

自此,《如夢令》才成了寫景抒情最為常用的詞牌。

李存勖雖然在歷史上以武功盛名,但其實骨子裡是個很有文藝範兒的浪漫皇帝。

只可惜,他的身份不允許他「文藝」,所以,他把自己本該輝煌的一生,唱成了一出「殘月落花煙重」的悲情戲。

01 棟梁之才

李存勖,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的兒子。因為打小跟著父親馳騁沙場,李存勖很小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

史上有記載說,李克用曾帶著11歲的兒子到長安報功,唐昭宗看到這麼小的孩子就上戰場了,還輕撫李存勖的背部表揚他說:

「我兒日後必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不要忘了對我大唐盡忠盡孝啊!」

後來,唐昭宗還向人稱讚李存勖,說他「可亞其父」,李存勖於是有了個別名——李亞子。

但實際上,年輕時的李存勖除了練武打仗,還有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唱戲。只不過,礙著李克用對他的期望,他一直也是暗自喜歡,並不敢過分張揚。

李存勖24歲時,李克用重病身亡。李存勖接父親位,成為河東節度使、晉王。

據傳說,李克用離世前,曾把李存勖叫到床前,拿出三支箭交給他,囑咐了兒子幫他自己三件未竟的心願:

第一個,滅掉梁賊朱溫;第二個,討伐燕王劉仁恭;第三個,徵討契丹耶律阿保機。

李存勖抹著眼淚,接下了這三支箭。從此,這三件大事,也就成了李存勖的奮鬥目標。

他將這三枝箭當成了神物,供奉在家廟裡。每到出徵前,他都要祭祖拜天,將箭矢請出,放到錦囊裡,然後背著上戰場,戰勝後再把這三支箭送回家廟。

為了完成父親這三大夢想,李存勖花了整整十年時間,不是打仗,就是行軍。

最終,他平桀燕、敗契丹、滅後梁,統一了北方,在魏州稱帝,國號為唐,後定都洛陽,這就是後唐。

02 半截英雄

然而,後唐建立了,老父親的遺願實現了,李存勖卻陷入了迷茫。

柏楊曾評價李存勖說:

「 政治上的半截人尤多,李存勗便是一個濃縮的典型。他血戰二十年,無論哪方面表現,都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英明首領,簡直跟李世民大帝一模一樣,包括身經百戰,沒有一根毫髮受傷在內。然而他的勳業太短,只不過保持了兩年六個月,就國破身死。攻陷開封應該是一個轉折點,把他轉折成一個「半截英雄」。……李存勗不過一條粗漢,在一個有約束的環境中,他可以成為英雄,但一旦約束解除,便完全忘了奮戰的目標,也忘了對國家和對部屬們所作的承諾及感謝,最後,更忘了他自己是誰。」

他真的忘了自己是誰了嗎?還是他只是做回了原本的自己?

如果設身處地站在李存勖的角度看,作為一個人,他其實並不喜歡這種打打殺殺的生活。不然,他也不會每次打仗,都背著父親的三支箭來鼓勵自己。

他打仗,實在是為了父親的遺願而已。而他真正想的,是既然我已經坐了天下,為什麼不能轉回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上呢?

這個事情,就是搞文藝——唱戲。

於是,你會在他人生的下半部戲中,再也看不到他往日的英雄豪情。相反,你看到的是,他建了個相當規模的大戲院,招了一幫唱戲的,沉湎到了「文藝事業」的建設中。

光建設還過癮,他還自己填詞唱曲,粉墨登場,給自己起了個藝名叫做「李天下」。就連大臣們匯報工作找不著他,都要跑到戲院裡,等他唱完一齣戲才敢開口。

這樣的連帶效應還影響到了他的用人策略。都說「愛屋及烏」,既然愛戲,自然唱戲的就成了「李天下」中的紅人。

他身邊那些唱戲的伶人,可以自由出入宮廷,和皇帝嬉笑打鬧,看哪個大臣不順眼,還時不時拿來開開涮。有些大臣為了找皇上辦事,還要送厚禮給這些伶人。而且,這些伶人有時還會被皇上給個刺史之類的高官做。

就連李存勖選老婆,都看愛唱戲的順眼。

劉玉娘,原本是個貧寒女子,後來成了李存勖母親曹氏的侍女。曹氏很喜歡這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還找人教她吹拉彈唱。這小姑娘很有天賦,一學就會。後來,曹氏將劉玉娘送給李存勖當妾,劉玉娘正是憑藉著自己唱戲的本事,愣是奪得了李存勖的寵愛,成了皇后。

03 悲情結局

既然作了君王,就該行君王的職責。可李存勖卻忘了自己的職業,非要把自己活成本色。結果,一出「英雄穩坐天下」的戲,被他唱成了「殘月落花煙重」。

他沉湎文藝,治國乏術,朝廷內部很快就先亂了起來。加上對伶人、宦官的過分信任,對皇后幹政的縱容,以及對百姓的橫徵暴斂,對功臣的疏遠和冤殺,都為他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終於,他因為錯殺郭崇韜,又準備對李嗣源下毒手的舉動,導致了李嗣源的謀反。最後,李存勖被自己提拔的伶人郭從謙一箭給射成了重傷,奄奄一息時,他那最寵愛的劉皇后用一杯酪漿送他歸了西天。

曲終人散,月殘花落。當反軍攻入洛陽皇宮時,伶人善友將樂器覆蓋在李存勖身上,縱火焚燒了李存勖的屍體。一縷青煙過後,李存勖就此別去。

這悲情的結局,真的是應了李存勖那自創的詞牌——如夢令。

人生如戲,人生如夢。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本文結束)

參考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蔡東藩《五代史演義》

傾一生之力,讀經典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謝您的關注。

作者簡介:杜豆豆,IT從業20餘年,曾先後研修英語、計算機、美學和心理學專業。早年創過業,後就職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現工作於某研究院。書痴一枚,閒時碼碼字。兼任多家平臺籤約作者,簡書會員合伙人,萬卷好書工作室、萬卷好書讀書會創立人。

相關焦點

  • 如夢令,前塵往事皆如夢
    《如夢令》:後唐莊宗自度曲,詞云:「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樂府遂曲「如夢」二字名曲。如夢令宋  謝逸門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鵑聲碎。蕃馬小屏風,一枕畫堂春睡。如醉,如醉,正是困人天氣。(圖片來源網絡·詩詞天地整理)《華豫之門》所發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做出處理;傳播傳統文化,分享鑑藏知識,弘揚正能量,是我們的宗旨,我們崇尚分享。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華豫之門官方 公眾號ID:HNTVhuayuzhimen)。
  • 朱坤明:唐莊宗李存勖在軍中沒有威望,所以親信都跑到李嗣源那裡
    李嗣源確實是猛將,唐莊宗李存勖派李嗣源攻破鄆州,擒獲任釗、王彥章、楊立,後梁皇帝朱友貞不是他的對手,自殺殉國。李嗣源的部下不願意打仗,要求李嗣源做皇帝,他不同意,還逃出來招兵買馬,向皇帝訴說自己的苦衷。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效果不明顯,皇帝對自己已經起了殺心,乾脆反了算了。李嗣源振臂一呼,王晏球、符習、房知溫、安審通等紛紛前來,實力比朝廷還厲害。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十)五代十國連載
    唐使稱詔,吳人不受;帝易其書,用敵國之禮,曰:"大唐皇帝致書於吳國主",吳人復書稱"大吳國主上大唐皇帝",辭禮如箋表。——《資治通鑑》 荊南節度使高季昌智慧過人,又擅於鑽營。他聽說後唐消滅了後梁,馬上對李存勖表達了自己的善意。李存勖的祖父名為李國昌,高季昌於是放棄了自己名字中的「昌」字,改名為高季興。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七)五代十國連載
    李存勖常年在外徵戰,晉陽的軍政大事都託付給張承業全權處理。 張承業對李存勖來說恩同再造。當年李克用新喪,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寧意欲謀反自立,正是張承業力挽狂瀾,除掉了謀反的李克寧等人,將李存勖一手扶上了晉王的大位。(詳情可見《唐莊宗李存勖篇一》) 從此,張承業便成了李存勖最信任的人。李存勖一直尊稱他為「七哥」。
  • 中國古代帝王的智慧之後唐莊宗李存勖:創業難,守成更難
    在這個方面,五代時期的後唐莊宗李存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群雄混戰的五代時期,李存勖是位難得的軍事天才。他早先跟隨父親李克用,同朱溫徵戰天下,李克用死後接掌軍隊,當時年僅24歲。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九)五代十國連載
    【上篇概要】接連戰敗賀瑰和劉鄩後,李存勖的威望空前高漲,他開始準備稱帝。老臣張承業堅決反對,鎮州和定州又先後叛亂。李存勖經過長達兩年的時間,終於平定了河北之地的叛亂。張承業病故,李存勖正式登基,國號大唐,史稱後唐。
  • 李存勖:11歲上陣殺敵,38歲建立後唐,被戲子誤國的一代梟雄
    趁著後梁亂作一團,李存勖趕緊出兵攻打了幽州,活捉了劉仁恭、劉守光兩父子。 後來,李存勖滅掉了父親生前最大的對手後梁,這時候,他又用木匣盛著後梁君主和大臣們的頭顱,在宗廟向父親報告好消息。父親的第三個遺願,也完成了,此時的李存勖,可謂意氣風發。 經過數年的浴血徵戰,923年,李存勖終於統一了北方。同年四月,他在魏州稱帝,國號為唐。不久之後,又遷都洛陽,建年號為「同光」,史稱後唐。
  • 戲子皇帝李存勖,又為何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臨終前的李克用拿了三支箭交給李存勖,說:「這三枝箭,一枝你要替我消滅劉仁泰;一枝對付契丹;最後一枝,你要替我消滅朱全忠。」後唐莊宗李存勖於公元908年襲晉王位,他一辦完父親李克用的喪事之後,就設計捉拿有奪位野心的叔父李克寧。隨後李存勖又陸續打敗後梁,當時朱溫十分欣賞李存勖,不驚感嘆到生兒子就該要生像李存勖這樣的。李存勖在戰場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名將,他襲位以後,父親李克用雖死猶生。
  • 李存勖統一北方
    他聽到敗訊驚得目瞪口呆,過了半晌方才嘆了一口氣,說:「生子當如李亞子(亞子是李存勖的小名),我的兒子不過是豬狗罷了!」  過了兩年,李存勖又率領大軍,在柏鄉(今河北邢臺北)把後梁軍打得大敗。這一仗,後梁損失更重,被殺的將士就有兩萬多人。從此,後梁軍都對李存勖產生了恐懼心理。
  • 為何驍勇善戰的大將李存勖,當上君王后三年便潦草去世
    李存勖後唐莊宗李存勖奉父遺命,東徵西戰,平定天下,然而成立政權,當上皇帝後,僅僅3年時間他就身死國敗。身份難以轉變——根本原因司馬光在評價唐莊宗時說他:"滅梁後,驕於驟勝,逸於居安,忘櫛木之艱難,徇色禽之慌樂。"他把唐莊宗滅國原因,說成他在滅梁前後行為上的改變。但我認為並不是這樣。在短時間內,一個人的性情是不會大變的。
  • 李存勖身為開國皇帝,並非李唐後裔,為何卻要沿用「唐」的國號?
    李存勖天資聰穎,膽略絕人,心胸開闊。他「十三習《春秋》,手自繕寫,略通大義」,長大後又擅長騎馬射箭,文武雙全。雖然他是妾所生,但是深受父親李克用喜愛。在李存勖十一歲時,當時使王行瑜李茂貞、韓建企圖謀反,攻入長安,李存勖父親率領大軍平亂,並帶李存勖一同出徵。叛徒大敗,李存勖帶著俘虜進宮獻給皇帝,唐昭宗一看大吃一驚,大為讚賞他:「此兒有奇表。兒將來之國棟也,勿忘忠孝於予家。」
  • 當戰術天才吃了戰略短板的虧:李存勖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流矢一集,骨燼廡下,妻子傾散,屠戮人手……——方孝孺《遜志齋集》明洪武末年時,方孝孺在自己的詩文集《遜志齋集》中,對後唐莊宗李存勖紛繁複雜的一生,作出了簡要的概括。早年的李存勖英明神武,少年便獨自領軍,多次以寡擊眾,戎馬一生幾乎未嘗一敗,以區區河東之地東並幽燕、鯨吞後梁、翦滅前蜀,武功之盛直追漢武唐宗。
  • 《伶官傳序》:莊宗寵信伶人的真相,是對武人當國現狀的猛烈反擊
    《伶官傳序》描寫的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莊宗李存勖即位之初勵精圖治,一度使得後唐強盛一時,其後短短三年之內便因寵幸伶人而導致部下離心離德,最終慘死於伶人郭從謙之手的歷史典故。閱讀過《伶官傳序》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嘲笑後唐莊宗李存勖是個政治低能兒,竟然將國家大權交託於伶人之手,最終不僅身敗名裂,而且還慘死於伶人之手。也有一些深遠之人看到了李存勖前期為統一天下所做的努力,感嘆其無法善始善終。但是事實上,在我看來,所謂的《伶官傳序》其實只是為了掩蓋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所織就的遮羞布而已!
  • 為啥李存勖各種大敗契丹,宋朝就不行了?
    李存勖,後唐莊宗,繼承了父親李克用的君正集團,一度擊敗後梁,平定巴蜀,差一點統一了中國。北宋,面對契丹屢戰屢敗,狼狽不堪。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李存勖可以吊打契丹,而北宋就不行呢?原因有三。第一,李存勖本身軍事才能出眾,宋太宗是個軍事弱智。
  • 歷史故事——被嚇死的後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佔據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洛陽,先鋒石敬瑭則帶兵逼進汜水關(河南滎陽汜水鎮),李存勖決定親徵反擊。這時擔任指揮使的伶人郭從謙趁機叛變,火燒興教門,李存勖被流箭射中,王全斌將其扶至絳霄殿,渴懣(mèn)求飲,宦官奉進酪漿,喝完一杯,遽(jù)爾殞(yǔn)命。李嗣源入洛陽殺盡叛臣,葬存勖屍骨於雍陵,在大梁稱帝,是為後唐明宗。他就成為後唐的第二位皇帝。
  • 後唐明宗李嗣源的人生傳奇之帝王生涯
    在之前的文章中,嘿小鼬跟大家聊到李嗣源戎馬半生,自小就跟隨李克用南徵北討,繼而又輔佐其子李存勖。那時已經是後唐皇帝的李存勖,曾經對李嗣源說過「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戰也,當與公共之。」他在後唐同光元年也就是公元923年,擊敗並生擒了後梁名將王彥章,同時在李嗣源的建議下,後唐大軍直取梁國都城,梁帝朱友貞自殺身亡,後梁滅亡。後唐莊宗遷都洛陽,李嗣源被任命為中書令。
  • 陳忠海專欄|李存勖的歷史機遇
    於是,李存勖繼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寧率領眾將拜賀,李存勖把日常軍務仍委託李克寧管理。挫敗政變李克用生前收養了很多軍中壯士為養子,「尤寵愛之,衣服禮秩如嫡」。李存勖繼位時,這些養子都掌握著兵權,對李存勖很不服氣,他們有的稱病不出來,有的見李存勖時不行叩拜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