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海專欄|李存勖的歷史機遇

2020-12-16 中國發展觀察

陳忠海,本刊專欄作家、文史學者,長期從事金融工作,近年來專注經濟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歷史人物傳記8部,《套牢中國:大清國亡於經濟戰》《解套中國:民國金融戰》等歷史隨筆集6部,發表各類專欄文章數百篇。

唐朝末年,曾有過一次避免大分裂的機會—被公認為猛將的李存勖消滅後梁,將國號重定為「唐」,大有統一天下之勢。西漢末年劉秀實現王朝中興的一幕眼看就將再現,可惜的是,李存勖缺乏劉秀那樣的雄才大略,結果錯失這次歷史機遇。

文武雙全

唐朝末年皇權失落,各地割據勢力紛紛崛起,李克用就是其中的一位割據軍閥。李克用是唐朝任命的河東節度使,後被封為晉王,駐地在太原,晉國逐漸成為其割據範圍。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兒子,母親是李克用的側妃曹氏。李存勖自幼善騎射,膽略過人,心性豁達,深得父親寵愛。李存勖還喜歡讀《春秋》,精通音律,可謂文武雙全,這一點與畢業於西漢太學的漢光武帝劉秀頗為相似。

天祐五年(908年),晉王李克用頭上生出毒瘡,病情嚴重。李克用預料自己挺不過這一關,命他的弟弟李克寧、監軍張承業等人擁立晉州刺史李存勖為接班人。李克寧時任振武節度使,並擔任都知兵馬使,長期掌管李克用的兵權,在軍中很有威望。很多人認為,李克用死了,李存勖又太年輕,應該「兄終弟及」。

眾人私下裡議論紛紛,李存勖感到很緊張,主動提出把王位讓給叔父。李克寧說:「吾兄之命,以兒屬我,誰敢易之!」於是,李存勖繼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寧率領眾將拜賀,李存勖把日常軍務仍委託李克寧管理。

挫敗政變

李克用生前收養了很多軍中壯士為養子,「尤寵愛之,衣服禮秩如嫡」。李存勖繼位時,這些養子都掌握著兵權,對李存勖很不服氣,他們有的稱病不出來,有的見李存勖時不行叩拜之禮。

李存顥、李存實都是李克用的養子,他們暗中鼓動李克寧:「兄亡弟及,古之道也。以叔拜侄,理豈安乎?人生富貴,當自取之。」李克寧拒絕:「吾家三世,父慈子孝,先王土宇,苟有所歸,吾復何求也!」李克寧態度很堅定,但李存顥等人仍沒放棄,又去遊說李克寧的妻子孟氏。孟氏雖然是個女人,但生性強悍,一再逼迫李克寧表態。李克寧性情怯懦,最後動了心。

李存顥等人為李克寧謀劃,想趁李存勖到李克寧家中探望的機會,在外面先殺了張承業等人,之後擁立李克寧為節度使,率河東所屬九個州歸附後梁,逮捕李存勖以及太夫人曹氏,送往大梁。太原人史敬鎔受到李克用信任, 得知密謀後急忙報告給太夫人曹氏。曹氏大驚,急召見張承業來見。

曹氏指著李存勖,對張承業說:「先王把此兒臂授公等,如聞外間謀欲負之,但置吾母子有地,勿送大梁,自它不以累公。」張承業惶恐地說:「老奴以死奉先王之命,此何言也!」李存勖這才把李克寧、李存顥等人的密謀相告,張承業聽完既驚又怒:「克寧欲投大王母子於虎口,不除之豈有全理!」張承業遂召集李存璋、李存敬等人,讓他們暗中做好防備。

一天,李存勖在王府宴請將領們,事先埋伏武士,在席間將李克寧、李存顥等人抓了起來。李存勖流著淚對李克寧說:「兒初以軍府讓季父,季父不忍棄先人遺命。今已事定,復欲以兒子母投畀豺虎,季父何忍此心!」李克寧流著淚說:「蓋讒夫交構,吾復何言!」當天,李存勖殺了李克寧等人。這場風波過後,沒有人再敢挑戰李存勖的權威了。

梁晉爭霸

李存勖把政務委託給監軍張承業,自己專心對外攻伐。張承業積極督促農桑生產,儲備錢糧, 招兵買馬,徵收賦稅,又執法嚴格,使軍隊糧餉不缺,李存勖的實力一步步上升。

李存勖是一員虎將,雖然已繼位為晉王,但每當有攻城作戰,無不親自衝鋒陷陣。行軍時,常親自背著物資裝備走在士卒的最前面,所率領的軍隊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李存勖喜歡親自率領輕騎兵逼近敵人的營寨發起挑戰,有好幾次陷入險境,有人勸他謹慎一些,他都不聽。

在李克用生前,梁王朱溫控制著中原地區,為爭奪中原霸權,雙方展開了二十多年的梁晉爭霸戰爭。李存勖繼位後,與後梁的戰爭仍在繼續。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溫在政變中被殺,郢王朱友珪奪權。次年二月,朱溫的兒子朱友貞也發動了一場政變,從朱友珪手裡奪回權力,成為後梁的第三任皇帝。梁晉爭霸戰進行得異常激烈,先後進行了潞州之戰、柏鄉之戰、幽州之戰、魏州之戰、楊劉之戰、胡柳陂之戰、德勝之戰等多場大戰,李存勖勝多敗少,與對手的優勢逐漸拉開。

這時,不斷有人勸李存勖稱帝, 包括其他一些割據勢力以及李存勖的部下。恰在這時,僧人傳真的師父在戰亂中意外得到了失傳的傳國玉璽, 珍藏了四十年,傳真以為是一塊普通玉石,準備把它賣掉,有人認出這就是傳國玉璽,傳真於是獻給了李存勖。將領們都來向李存勖祝賀,李存勖覺得稱帝的時機到了,命人在魏州牙城的南面修築祭壇。龍德三年(923年)四月二十五日,李存勖登上祭壇,宣布即皇帝位,國號大唐。為區別於李淵建立的唐朝,歷史上稱李存勖建立的政權為「後唐」。

這一年八月,李存勖派兵攻打後梁國都汴州,後梁末代皇帝朱友貞自殺,李存勖隨後由大梁門進入汴州, 後梁滅亡。這時,李存勖的勢力範圍包括十三個節鎮、五十個州,是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離統一天下似乎只有一步之遙。

「戲痴」皇帝

李存勖當上皇帝後,之前的拼搏進取精神突然變淡了,開始貪圖享樂起來。他小時候就喜歡音樂,當上皇帝後對伶人倍加寵愛。有時自己也塗脂抹粉,和伶人一起在皇宮裡玩樂, 還給自己取了個「李天下」的藝名。

一天,李存勖正在臺上表演, 自己喊自己「李天下,李天下」, 有一個名叫敬新磨的伶人突然上前打李存勖的耳光。李存勖立即變了臉色,眾伶人也感到害怕。敬新磨平靜地說:「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復誰呼邪?」李存勖一聽,非但不再生氣,而且賞賜給敬新磨很多禮物。

伶人們經常出入皇宮,捉弄、欺負大臣,大臣們非常憤恨,但又不敢生氣,有人反而依附這些伶人,以求得在李存勖面前說自己的好話, 就連鎮守在各地的將領們也爭相賄賂、巴結伶人。有一個名叫景進的伶人,喜歡採集一些民間故事說給李存勖聽,李非常喜歡,漸漸地把景進當成自己了解外面情況的耳目。景進每次去李存勖那裡報告, 李都讓侍從退下,景進則乘機說很多人的壞話,以此幹預政事。從將相大臣到下面的官員都害怕景進, 就連李存勖的寵臣孔謙都把景進當成兄長,稱他為「八哥」。

還有一個名叫周匝的伶人,也很受李存勖恩寵,曾被後梁軍抓走, 李存勖很思念他。消滅後梁時周匝獲救,在馬前拜見李存勖,李十分高興。周匝趁機哭訴,說自己之所以能活下來,全靠陳俊、儲德源二人幫助,希望李存勖把二人都任命為州刺史,以此報答他們的恩情。對於這種荒誕的請求,李存勖竟想答應下來, 後因身邊有將領苦苦相勸,才作罷。一年後,周匝又提起這件事,李存勖於是任命陳俊為景州刺史,儲德源為憲州刺史。

惜財不賞

除寵信伶人,李存勖還寵信宦官。李存勖身邊的宦官一開始就有幾百人,後來增加到上千人,李給他們優厚的待遇,授予他們官職,把他們視為心腹。

李存勖在各地設置監軍,其中很多由宦官擔任。節度使出去打仗或留在朝廷時,軍中事務都由監軍裁決,這些監軍凌駕於主帥之上,仗勢爭權奪利, 鎮守各地的將領們對他們既怕又恨。

李存勖不喜歡正妃韓夫人,當上皇帝後一直沒立皇后,打算找機會立最寵愛的劉夫人為皇后。有大臣揣摩到這個意思,聯絡百官一齊上奏, 請求立劉夫人為皇后,李存勖趁機應允。劉夫人出身貧寒,顯貴後特別喜歡積蓄財物。劉夫人當上皇后之後, 各地進貢給朝廷的東西都要有兩份, 一份給皇帝,一份給她,劉皇后積蓄的財寶很快堆積如山。

李存勖對母親曹太后也很孝順, 曹太后、劉皇后都能像皇帝一樣對外發布命令。各地經常收到太后的誥令、皇后的教令以及皇帝發出的制敕,這三種命令交替下達,下面的人都得遵守。

李存勖寵信伶人、宦官,後宮幹政,造成內部不和,各地叛亂紛起。同光四年(926年)二月起,貝州、邢州、滄州等地相繼發生叛亂,河北大亂。李存勖派李嗣源率侍衛親軍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叛軍,被劫持入城,之後加入叛軍,率兵南下,聲勢浩大。

這時正值災年,加上戰事不斷, 各地的賦稅不能及時徵收上來,倉庫裡儲備的糧食不夠了,只得削減軍糧, 引發將士們不滿,各種流言也趁機興起。有大臣建議「請出庫物以給軍」,李存勖覺得有道理,可劉皇后不同意:「吾夫婦得天下,雖因武功,蓋亦有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

大臣們又來勸李存勖,劉皇后把耳朵貼在屏風後面偷聽。不一會兒, 劉皇后拿來一些梳妝用具和三隻銀盆, 還讓人抱來李存勖的三個年幼皇子,對大臣們說:「諸侯所貢,給賜已盡,宮中所有惟此耳,請鬻以給軍!」大臣們聽了,十分害怕,退了出去。後來,戰事越來越不利,李存勖不得不從內庫裡拿出一些錢賞賜給軍隊,士卒們罵道:「吾妻子已飢死,得此何為!」

身死名滅

同光四年(926年)三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東徵,想坐鎮汴州指揮平叛,但李嗣源已搶先佔領了汴州,李存勖只得倉皇返回洛陽。出徵時隊伍有二萬五千人,回師時只剩下一半。路上,李存勖每遇到拿著武器的將士,都用討好的語氣對大家說:「適報魏王平蜀,得蜀金銀五十萬,當悉給爾等。」有士卒回答:「陛下與之太晚,得者亦不感恩。」李存勖聽了不敢發作,只能流淚。

四月初一,李存勖打算前往汜水關平叛。行前,他命令騎兵在宣仁門外列隊,步兵列隊於五鳳門外, 結果發生了兵變。李存勖正在殿中吃飯,聽說兵變,趕緊率領近衛騎兵去平亂,結果被一支流箭射中。一名伶人扶著李存勖來到宮殿的屋簷下,在那裡把箭拔出來。李存勖口渴心煩, 想喝水,有人拿來一些乳漿。李存勖喝了幾口,很快死了。大臣和衛士們都已紛紛離去,只剩下一名叫善友的伶人還在。善友收拾了屋簷下的樂器,蓋在李存勖的身體上,然後放火燒了。

李存勖是一名公認的猛將,具備很高的軍事才能,作戰勇敢,戰功卓著。在軍事才能方面,有人把李存勖比作唐太宗李世民,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就曾說:「後唐莊宗為人,頗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剽悍,或且過之。」李存勖創建的後唐在「五代十國」裡是控制範圍最廣的一個政權,他將國號定為「唐」,是想恢復盛唐的氣象,重新統一國家,如同當年劉秀創建的後漢政權一樣。但李存勖沒能成為李世民,也沒能成為劉秀,他本人在當了兩年六個月皇帝後就國破而身死,所建立的後唐政權也只勉強維持了11年。

李存勖失敗的原因,更多是在軍事以外。他缺乏遠大的政治抱負與眼光,局勢稍稍安定以後,便忘記了創業的艱難與危險,貪圖享樂,又寵信伶人、宦官,默認後宮幹政,造成眾叛親離。有人把李存勖稱為「半截英雄」,意思是說他在創業的前半段和後半段有著巨大的反差,這個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2020年第22期

公號內容版權歸屬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轉載務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觀察專欄|陳忠海:宋朝的茶馬司
    陳忠海宋朝在與周邊各少數民族政權的交往中給人留下了羸弱不堪一擊的印象,但在對外貿易上卻有另外的表現,尤其在茶馬貿易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為,取得了較好成效,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個機構的設立。作者簡介:陳忠海,本刊專欄作家、文史學者,長期從事金融工作,近年來專注經濟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歷史人物傳記8部,《套牢中國:大清國亡於經濟戰》《解套中國:民國金融戰》等歷史隨筆集6部,發表各類專欄文章數百篇。
  • 觀察專欄|陳忠海:從諸葛亮身上學習「三忠」
    陳忠海歷代以來,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都非常高,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視諸葛亮為學習的榜樣,認為他是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忠臣楷模。那麼,諸葛亮的「忠」,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截止到清代,關於諸葛亮的評論、考證文章就有400多篇,參與評論的涉及180多人,其中包括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乾隆等帝王,程頤、朱熹、王夫之、章太炎等學者,李白、杜甫、蘇軾、陸遊等文學家,嶽飛、文天祥等愛國將領,評論者範圍之廣、規格之高在三國時期歷史人物中首屈一指,在各代歷史人物中也是非常突出的。
  • 觀察專欄|陳忠海:中國古代的治國智慧
    作者: 陳忠海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未曾中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得益於在中國社會秩序的背後,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超穩定結構」支撐著,它建立在一整套治國思想和治國制度的基礎之上,體現著中國古人在國家治理方面的智慧。
  • 觀察專欄|陳忠海:古代家訓中的廉政文化
    作者:陳忠海中國人一向重視家庭建設,重視良好家風的培養與傳承。作為家風的重要載體,家訓歷來也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古代眾多著名家訓中,廉政文化是所強調的重要方面之一,至今仍值得學習和借鑑。作者簡介:陳忠海,本刊專欄作家、文史學者,長期從事金融工作,近年來專注經濟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歷史人物傳記8部,《套牢中國:大清國亡於經濟戰》《解套中國:民國金融戰》等歷史隨筆集6部,發表各類專欄文章數百篇。
  • 李存勖為什麼承受不了成功?李存勖怎麼死的?
    李存勖親率部分軍隊去徵討李嗣源,但在路上,許多士兵都跑進李嗣源的陣營裡,同時,李嗣源又佔據了大梁,李存勖只好返回洛陽,準備聯合他的長子魏王李繼岌西徵歸來會兵一處,再進剿李嗣源。想不到的是,就在四月一日這一天,兵變發生了。  在此之前,李嗣源的先鋒石敬瑭帶兵逼近汜水關。李存勖火冒三丈,再加上眾大臣的亂鬨鬨,李存勖決定親自率軍趕去扼守汜水關。
  • 李存勖統一北方
    他聽到敗訊驚得目瞪口呆,過了半晌方才嘆了一口氣,說:「生子當如李亞子(亞子是李存勖的小名),我的兒子不過是豬狗罷了!」  過了兩年,李存勖又率領大軍,在柏鄉(今河北邢臺北)把後梁軍打得大敗。這一仗,後梁損失更重,被殺的將士就有兩萬多人。從此,後梁軍都對李存勖產生了恐懼心理。
  • 觀察專欄|陳忠海:古代的鐵錢
    作者: 陳忠海中國有約5000年的貨幣使用歷史。在此期間,以銅為材質的錢幣長期充當制錢,各類銅錢無疑是發行時間最長、流通範圍最廣的貨幣,但也並非沒有其他材質的貨幣出現,除人們熟悉的金、銀以及紙幣外,鐵也多次作為鑄幣材料,只是由於鐵自身存在的天然缺陷,使鐵線未能廣泛流通起來。
  • 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死於兵變
    點擊上面微信號關注我關注我喲歷史故事-每天閱讀一個歷史小故事!
  • 李存勖橫掃中原,帳下都有哪些曠世名將
    李存勖,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在長安便深受昭宗喜愛,其父李克用在被朱溫全面壓制情況下,鬱鬱而終時,李存勖不過是個二十三歲的青年。倉促即位之後,李存勖迅速平定了家族內亂,坐穩晉王之位後,迅速開始了梁晉爭霸的新篇章。 李存勖接手的家業並不好,被朱溫死死壓制在晉陽和代州一帶,幾乎動彈不得。
  • 戲子皇帝李存勖,又為何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臨終前的李克用拿了三支箭交給李存勖,說:「這三枝箭,一枝你要替我消滅劉仁泰;一枝對付契丹;最後一枝,你要替我消滅朱全忠。」後唐莊宗李存勖於公元908年襲晉王位,他一辦完父親李克用的喪事之後,就設計捉拿有奪位野心的叔父李克寧。隨後李存勖又陸續打敗後梁,當時朱溫十分欣賞李存勖,不驚感嘆到生兒子就該要生像李存勖這樣的。李存勖在戰場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名將,他襲位以後,父親李克用雖死猶生。
  • 李存勖:一個玩物喪志身死國滅的典型
    忽然瞥見立在一旁、時年五歲的三子李存勖,李克用愁容頓消,捋須而笑,指著他說:我快要老了,這是個奇兒子,再過二十年,他一定會代替我在這裡與敵人大戰一場。李存勖11歲時曾隨父親李克用,戎裝覲見唐昭宗。初次見面,昭宗對俊逸挺拔的少年李存勖讚不絕口,對左右說:後生可亞其父,即李存勖將來一定會超過其父親。「李亞子」之名由此而來。◆
  •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李存勖
    在五代十國和北宋朝中有三個人比較有名的統治者,由於自己的喜好,影響了自己的統治,並最終成為亡國之君,他們是李存勖、李煜和宋徽宗趙佶,今天先來說說李存勖。歐陽修李存勖的父親是李克用,他們原本是沙陀人,後來由於幫助唐王朝平定黃巢軍,被賜姓李,佔據現在山西,當時稱為河東的地方。李克用曾經被朱溫暗殺過,逃走了。
  • 朱坤明:山西朔州市的周德威驍勇善戰,輔佐李克用、李存勖
    周德威這個人我還是非常崇拜他的,他也是一員咱們中國歷史上的名將,智勇雙全,多次打退敵人的優勢兵力,有勇有謀,因為主帥不聽他的意見,導致戰敗,周德威死於戰場,非常的可惜,和李牧、蒙恬、嶽飛、韓信一樣,都是個悲劇英雄。周德威,字鎮遠,朔州馬邑人。任何一個人的軍事才華都不是天生的,需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戰場磨練。周德威也是如此,在和梁將的一次次對決中,逐漸成長為軍事奇才。
  • 為啥李存勖各種大敗契丹,宋朝就不行了?
    李存勖,後唐莊宗,繼承了父親李克用的君正集團,一度擊敗後梁,平定巴蜀,差一點統一了中國。北宋,面對契丹屢戰屢敗,狼狽不堪。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李存勖可以吊打契丹,而北宋就不行呢?原因有三。第一,李存勖本身軍事才能出眾,宋太宗是個軍事弱智。
  • 後唐莊宗李存勖:人生如戲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李存勖雖然在歷史上以武功盛名,但其實骨子裡是個很有文藝範兒的浪漫皇帝。只可惜,他的身份不允許他「文藝」,所以,他把自己本該輝煌的一生,唱成了一出「殘月落花煙重」的悲情戲。01 棟梁之才李存勖,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的兒子。
  • 朱溫曾經感慨,生子當如李存勖,他為何這麼說?
    不過歷史似乎迎來了一次機會,因為李克用比朱溫要大很多,伴隨著多年的戰爭還有不斷的操勞,所以他很快就迎來了生命的終結。朱溫聽到這個消息,鼻涕泡都冒出來了,所以立刻組織聯軍部隊去叩關李克用的地盤。當時朱溫的算盤可謂是打得叮噹響,既然舊貴族不想出力,不想真的滅掉李克用,那麼他就帶著這些貴族的軍隊堵在李克用的家門口,然後吹鑼打鼓,歡送李克用離去。
  • 中國古代帝王的智慧之後唐莊宗李存勖:創業難,守成更難
    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的締造者,免不了要面對兩大問題:創業與守成。唐太宗曾經問他身邊的大臣:「創業與守成,哪一個更難?」對此,房玄齡和魏徵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在這個方面,五代時期的後唐莊宗李存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群雄混戰的五代時期,李存勖是位難得的軍事天才。他早先跟隨父親李克用,同朱溫徵戰天下,李克用死後接掌軍隊,當時年僅24歲。
  • 當戰術天才吃了戰略短板的虧:李存勖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原創 湘橋蓬蒿人 國家人文歷史本 文 約 5550 字閱 讀 需 要 15 min唐莊宗以童子提數萬之師,虜劉守光父子,滅梁而夷其家廟。命將入蜀,取王衍若縶苙之豚。據千裡之地,而號令天下,何其壯哉!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七)五代十國連載
    李存勖常年在外徵戰,晉陽的軍政大事都託付給張承業全權處理。 張承業對李存勖來說恩同再造。當年李克用新喪,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寧意欲謀反自立,正是張承業力挽狂瀾,除掉了謀反的李克寧等人,將李存勖一手扶上了晉王的大位。(詳情可見《唐莊宗李存勖篇一》) 從此,張承業便成了李存勖最信任的人。李存勖一直尊稱他為「七哥」。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十)五代十國連載
    李存勖有些鬱悶。 唯一令他開心的事情只有一件:周匝失而復得。 周匝是李存勖最為寵愛的伶人。每天不聽他唱上一曲,李存勖睡覺都不安穩。即使在前線徵戰,李存勖也時常將周匝帶在身邊。當初胡柳陂之戰,周匝被梁軍所俘,失去了消息,李存勖一直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