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曾經感慨,生子當如李存勖,他為何這麼說?

2021-01-08 小奔互聯

在看殘唐五代史的時候,我們就會有一種感覺,朱溫雖然是一個惡棍,但他的確頗有一套,在亂世之中通過他那如狼的性格左右騰挪,贏得了很好的發展機會。他先是搞定了王重榮,使得自己的身份提高,緊接著又在上源驛火燒李克用。伴隨著朱溫實力不斷的發展,整個天下已經大半落入到他的手中。但可惜的是,朱溫雖然發展得很快,但是他曾經的老對手李克用,實力卻也是不減當年。就在朱溫篡奪唐朝天下的時候,李克用率領軍隊自己稱王,而且還打起了已經被廢掉的唐王朝的旗幟。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並且展開了長達幾代人的戰爭。

朱溫

根據殘唐五代的記載,朱溫的總體實力其實已經遠遠的超過了李克用,因為李克用他所有的實力全部都是在唐僖宗時期,帶過來的沙陀騎兵,從軍隊人數應該不超過2萬人,雖然在後來的圍剿黃巢的過程中,拉攏了一些漢人的部隊,總軍隊人數加起來應該有6萬多人。但說句實在話,這些軍隊和實力實在是不夠看,他也只能龜縮在北方地區徘徊。而朱溫這一邊那實力可謂是強悍的一匹,他不僅得到了所有就會組的擁戴,而且他本人能夠掌握的中央軍隊就已經高達6萬多人。例如根據史書記載,當年朱溫與李克用進行戰爭,李克用在防守的時候,能夠調動的軍隊人數居然只有2萬人,而朱溫帶領的聯軍部隊高達30萬。

影視劇中的朱溫

但可惜的是,不管朱溫有多麼的強悍,卻始終搞不定李克用。因為朱溫的聯軍部隊以舊貴族勢力為主,他們的眼中只有利益,所以朱溫可以保證優勢,但絕對不能夠打敗李克用一統天下,不然的話他們就會失去自己的獨立性。所以當年的戰爭打打停停,看著非常風光,但朱溫總是被氣得直跳腳。不過歷史似乎迎來了一次機會,因為李克用比朱溫要大很多,伴隨著多年的戰爭還有不斷的操勞,所以他很快就迎來了生命的終結。朱溫聽到這個消息,鼻涕泡都冒出來了,所以立刻組織聯軍部隊去叩關李克用的地盤。

當時朱溫的算盤可謂是打得叮噹響,既然舊貴族不想出力,不想真的滅掉李克用,那麼他就帶著這些貴族的軍隊堵在李克用的家門口,然後吹鑼打鼓,歡送李克用離去。只要李克用死了,那麼他的家族必然會四分五裂,因為李克用作為沙陀人,他們的家族有著很獨特的傳統,那就是,繼承人可以是親生兒子,也可以是養子,甚至可以是義子。所以,朱溫當年的算盤就是逼著李克用內亂,然後自己兵不血刃地幹掉自己最後的對手。

李克用

但讓人絕望的是就在朱溫不斷的取得勝利,甚至還馬上就要徹底毀滅李克用主力的時候,突然之間殺出了一個非常可怕的人物,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存勖,是中國歷史上最能打的皇帝之一。伴隨著他的登場,他先是通過留學的方式屠殺了自己的長輩,快速地掌握了政權,緊接著又在夜晚讓所有的人含上一根木棒,突襲了朱溫的大軍。就在朱溫還沒有睡醒之際,他就已經解除了李克用軍團的威脅,而且還把附庸的貴族給打得落花流水。當所有的情報傳送過來的時候,朱溫徹底炸了,一份辦報趕來,一個個計劃全部落空,朱溫據說當時直接暈倒在地。

影視劇中的李克用

當他醒過來的時候,他不由得感慨地說了一句話,生子當如李存勖。其實根據他現在的狀況來說,之所以認為李存勖如此的耀眼,不是因為他真的害怕了李存勖,而是因為李存勖讓他看到了自己的末路。因為朱溫和李克用都面臨著繼承人的問題,他一方面在盤算著要毀滅李克用傳承的可能,一方面希望從李克用失敗的過程中吸取教訓,來應對自己未來的傳承問題。結果李克用的兒子橫空出世,用鐵血政策解決了所有的危機並且一統政權,就這樣李克用的傳承危機被化解。

朱溫眼看著李克用,能夠含笑九泉自己不由的悲從心來,自己的兒子有十幾個,人人都想要謀奪自己的位置,而且他還有了這麼大的一個敵人,未來他可能會死無葬身之地,甚至比李克用還要慘。而且仔細想想,李晨旭這個人比自己還要強大,而自己的那些兒子們一個個都不靠譜,未來恐怕他朱溫的政權要毀在李存勖的手中。所以說朱溫當年那句生子當如李存勖,內心是充滿著感情的,個人覺得比生子當如孫仲謀更加有情感,更加有說服力。

相關焦點

  • 李克用到死都沒有消滅朱溫,反而他的兒子李存勖卻一舉滅了朱溫!
    所以,李克用傾盡一生都在報仇,不過他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以至於到死都沒有消滅朱溫,現在只能把這個心願留給自己的兒子李存勖了,那麼,李存勖能夠完成父親的心願嗎?此子可亞其父跟許多傳奇人物一樣,李存勖的出生也存在著神奇的傳說。據說他的母親在懷他的時候,曾夢見神仙拿著扇子在旁邊。
  • 李存勖統一北方
    李克用武藝高強,但瞎了一隻眼,人們稱他為「獨眼龍」。因為他鎮壓起義有功,唐朝任命他做河東節度使,後來又封他為晉王。他佔領現在的山西太原一帶,成了一股強大的割據勢力。  公元884年,李克用打敗黃巢起義軍,在返回河東途中經過朱溫的駐地汴州。朱溫害怕李克用的勢力強大,對自己不利,一心想消滅他。
  • 李存勖功敗垂成,網友直言:當初該多給些箭
    李存勖功敗垂成,網友直言:當初該多給些箭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一時間群雄並起,其中朱溫和李克用就是典型代表,朱溫和李克用本來都是大唐將領,都是因為參加剿滅黃巢起義軍而建功立業。但朱溫卻篡奪了唐朝的皇位,自立了梁朝。李克用雖然對唐朝不算忠誠,但出於對抗朱溫的考慮,還是忠於李唐朝廷,對於李克用來說,誅殺朱溫即使對國家盡忠,也可以處一處心中的惡氣!
  • 柏鄉之戰朱溫為什麼失敗?他犯了跟趙匡胤一樣的錯誤
    唯獨李存勖提出了異議,他的看法是,王鎔沒有騙人,因為亂世裡兒女親家根本不值錢。王鎔祖上還娶過唐朝公主,說起來王鎔也有李家血脈,可該叛唐就叛唐,一點不猶豫。現在迫於形勢,為了自保反抗朱溫,這是理所當然,區區朱溫女兒,難道還比得過唐朝公主?
  • 當戰術天才吃了戰略短板的虧:李存勖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那麼,這樣一位強大人物,為何在短短三年裡,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統一天下的大業也隨之化作雲煙?戰功之基:「晉王三矢」和「鴉兒軍」提到後唐莊宗李存勖,就繞不開一個頗負名氣的典故——「晉王三矢」,這也是李存勖一生中卓絕戰功的起點。
  • 大唐終結者朱溫15(完):朱溫雖死,五代亂世還將持續五十年
    雖然過了這麼久,五代人仍然認為歲首日食是不祥之兆,尤其和劉邦去世的事情聯繫到一起,「梁祖甚惡之」。短短數日之後,朱溫得到了河北柏鄉之戰大敗的消息,李存勖這個當年大敵的兒子死灰復燃,讓朱溫更是覺得這個正月過的沒有滋味。
  • 戲子皇帝李存勖,又為何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李克用生前與梁朝統治者朱溫結仇,與燕王劉仁恭與劉守望光父子不合,契丹的耶律阿保機曾經是李克用的結拜兄弟後來卻背棄了他。臨終前的李克用拿了三支箭交給李存勖,說:「這三枝箭,一枝你要替我消滅劉仁泰;一枝對付契丹;最後一枝,你要替我消滅朱全忠。」後唐莊宗李存勖於公元908年襲晉王位,他一辦完父親李克用的喪事之後,就設計捉拿有奪位野心的叔父李克寧。
  • 五代後梁皇帝朱溫
    五、上陣父子兵908年,朱溫潞州之戰敗於李存勖之後感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小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之相比,就像豬狗一樣。小戰神李存勖雖然戰功了得,但這傢伙對人民就刻薄多了。3、曹操好人妻,朱溫愛兒媳。朱溫有這個愛好,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寵,盡然都爭著將自己的老婆送過去,好分裂的人格。想不通,朱溫他爺爺、父親都是做學問教書的,家庭倫理這麼亂。4、一個成功男人背後必定有個偉大的女性,呂后之於劉邦、陰麗華之於劉秀、獨孤之於楊堅、長孫之於李世民,這個公式也可套在朱溫身上。
  • 五代梁晉爭霸:李存勖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柏鄉之戰盡滅後梁精銳
    朱溫原本只是個鄉村教師的小兒子,憑著梟雄本色和一定的運氣成分拿下了唐末群雄爭霸賽第一階段的冠軍,篡唐建梁,天下十有七八。他的老對手們,李克用、楊行密先於他亡故,劉守光(桀燕)、王建(前蜀)、錢繆(吳越)、李茂貞、馬殷(南楚)、王審知(閩)等人不過是守戶之犬,真正一統天下對於朱溫來說只是個時間問題。
  • 李存勖身為開國皇帝,並非李唐後裔,為何卻要沿用「唐」的國號?
    「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說的正是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面積最廣的後唐,其開國皇帝為李存勖,雖然姓李,但並非唐朝宗族。由於家中戰功顯赫,被封李姓。既然非唐朝皇親貴族,為什麼要沿用「唐」的國號呢?李存勖本姓朱邪,出身於西突厥,為沙陀族人。
  • 李存勖為什麼承受不了成功?李存勖怎麼死的?
    李存勖見此人不但能唱,還能打,就讓他做了親軍領導人。郭從謙除了善於唱歌,還善於拉攏勢力。他先認了後唐大將郭崇韜為叔父,然後又跟義父睦王李存勖打得火熱。當郭崇韜被李存勖的皇后殺掉後,他在部屬中為郭崇韜鳴冤叫屈。李存勖知道後,把他叫到面前,訓斥道:「你跟老郭的關係我早有耳聞,他活著時你親近他也就罷了,他現在死了,你居然還這麼親近他,你是不是有什麼事?」
  • 李存勖:一個玩物喪志身死國滅的典型
    忽然瞥見立在一旁、時年五歲的三子李存勖,李克用愁容頓消,捋須而笑,指著他說:我快要老了,這是個奇兒子,再過二十年,他一定會代替我在這裡與敵人大戰一場。李存勖11歲時曾隨父親李克用,戎裝覲見唐昭宗。初次見面,昭宗對俊逸挺拔的少年李存勖讚不絕口,對左右說:後生可亞其父,即李存勖將來一定會超過其父親。「李亞子」之名由此而來。◆
  • 李存勖:11歲上陣殺敵,38歲建立後唐,被戲子誤國的一代梟雄
    昭宗一見到這個小將,就非常喜歡,賜賞了他很多的珍寶,然後撫摸著他的背說:「這孩子日後必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到時候可別忘了為我大唐盡忠啊!」 正是因為唐昭宗稱讚李存勖「此子可亞其父」,李存勖得了一個「李亞子」的小名。 當時正是軍閥混戰時期,佔據汴州的朱全忠(即梁太祖朱溫)和佔據河東的李克用,這對冤家年年爭鬥,年年不分勝負。
  • 後唐莊宗李存勖:人生如戲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寥寥幾筆,十六歲豆蔻少女的往事,如在眼前。整首詞意趣橫生,流暢自然,清新的景色中透著少女的頑皮。我上中學時,特別喜歡這首詞,曾經將它抄寫在語文課本上反覆吟誦。不過,我是後來學詞牌時,才知道《如夢令》這個詞牌,是來自一位五代十國時期的皇帝。
  •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李存勖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這句話出自《新五代史-伶官傳序》,曾經選入過中學課本,本人學過之後,記憶深刻,裡面還有幾句話是我比較喜歡的。在五代十國和北宋朝中有三個人比較有名的統治者,由於自己的喜好,影響了自己的統治,並最終成為亡國之君,他們是李存勖、李煜和宋徽宗趙佶,今天先來說說李存勖。
  •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篇(七)五代十國連載
    他揮拳打倒了閻寶,破口大罵道:「閻寶,你曾經是朱溫的同黨,降晉後晉王對你有大恩大德。你不思盡忠報國,反而想用諂媚的手段來求得安身嗎?」 作為一個降將,閻寶惹不起張承業,更不敢勸晉王。他十分鬱悶,只好站在一旁一言不發。 有人急忙將這裡的情況報告給後宮的太夫人曹氏,也就是李存勖的生母。太夫人曹氏於是命人來傳召李存勖。
  • 為啥李存勖各種大敗契丹,宋朝就不行了?
    李存勖,後唐莊宗,繼承了父親李克用的君正集團,一度擊敗後梁,平定巴蜀,差一點統一了中國。北宋,面對契丹屢戰屢敗,狼狽不堪。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李存勖可以吊打契丹,而北宋就不行呢?原因有三。第一,李存勖本身軍事才能出眾,宋太宗是個軍事弱智。
  • 中國古代帝王的智慧之後唐莊宗李存勖:創業難,守成更難
    唐太宗曾經問他身邊的大臣:「創業與守成,哪一個更難?」對此,房玄齡和魏徵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房玄齡說:「國家創立基業時,需要與天下群雄爭戰,所以說創業難。」魏徵則說:「自古以來的帝王,往往在艱難的環境下取得成功,而在安逸的環境下走向失敗,所以說守成難。」 那到底創業難還是守成難呢?
  • 陳忠海專欄|李存勖的歷史機遇
    李克用預料自己挺不過這一關,命他的弟弟李克寧、監軍張承業等人擁立晉州刺史李存勖為接班人。李克寧時任振武節度使,並擔任都知兵馬使,長期掌管李克用的兵權,在軍中很有威望。很多人認為,李克用死了,李存勖又太年輕,應該「兄終弟及」。眾人私下裡議論紛紛,李存勖感到很緊張,主動提出把王位讓給叔父。李克寧說:「吾兄之命,以兒屬我,誰敢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