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同光四年(926年),皇甫暉在鄴都叛亂,李存勖命李嗣源前往討伐,石敬瑭也一同出徵。在魏州城下李嗣源卻被叛軍恭迎入城,李嗣源百口莫辯,遂受石敬瑭擺布而擁兵自立,與魏州的叛軍合兵一處。李嗣源佔據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洛陽,先鋒石敬瑭則帶兵逼進汜水關(河南滎陽汜水鎮),李存勖決定親徵反擊。這時擔任指揮使的伶人郭從謙趁機叛變,火燒興教門,李存勖被流箭射中,王全斌將其扶至絳霄殿,渴懣(mèn)求飲,宦官奉進酪漿,喝完一杯,遽(jù)爾殞(yǔn)命。
李嗣源入洛陽殺盡叛臣,葬存勖屍骨於雍陵,在大梁稱帝,是為後唐明宗。他就成為後唐的第二位皇帝。李嗣源(867年-933年)出身並不好,只不過是沙陀的平民而已,就連姓氏也沒有,歷史記載,唐明宗的真實名字,只有一個小名叫做邈佶烈。
李嗣源善於騎射,為人忠厚寡言,辦事認真謹慎,十三歲時就在沙陀族首領李國昌軍中效力,後來被李國昌兒子李克用收為義子,賜名李嗣源。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被宣武節度使朱溫圍困在汴州(治今河南開封)上源驛,親隨將領戰死無數,史稱上源驛事件。李嗣源時年十七,拼死翼護李克用,在亂兵流矢之中將其救出,因而備受重用,得以統領親兵。後來,李嗣源被任命為李存信的副將,與其協同作戰,所向克捷,屢獲大勝。
李嗣源跟隨李克用先後徵戰三十載,屢建奇功。公元896年,李嗣源率手下五百精銳騎兵救援被後梁朱溫圍攻的朱瑾兄弟,大敗梁軍。後來又在主將李存信大敗時親自殿後,掩護李存信撤退。李克用為嘉獎李嗣源,就將他率領的五百精騎命名為「橫衝都」。從此,李嗣源就有了一個李橫衝的稱號。
公元898年,李克用另一義子李嗣昭出兵攻打後梁,結果被後梁大將葛從周擊敗。李嗣源率部趕至馳援,在高處擺開陣勢,大喊道:「晉王命我來取葛從周的項上人頭,其他將士不要上前自己送死!」手下將士隨之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李嗣昭趁勢率主力擊退梁軍,反敗為勝。此戰,李嗣源身中四箭,從此名動天下。
天祐八年(911年),李嗣源隨李存勖參加柏鄉之戰。李存勖見梁軍軍容強盛,擔心晉軍怯戰,便有意激李嗣源出戰以鼓舞士氣。他向李嗣源賜酒,道:「你看到梁軍的白馬都、赤馬都了嗎?真令人膽戰心驚。」李嗣源大笑,認為梁軍虛有其表。他飲掉杯中酒,而後挺身上馬,率部直衝梁軍白馬都,生擒兩員騎校。晉軍士氣大振,皆奮勇向前,由辰時一直打到未時,終於擊潰梁軍,取得柏鄉大捷。此戰,李嗣源在梁軍陣中往來衝殺,斬獲頗多,因功升任代州刺史。
天祐十四年(917年),契丹圍攻幽州(治今北京),守將周德威遣使告急。李嗣源力主救援,並請率五千突騎為前鋒。李存勖便讓他與符存審、閻寶會師於易州(治今河北易縣),一同援救幽州。李嗣源分析敵我形勢,採取「潛行溪澗,襲其不備」的戰術,率軍翻越大房嶺(在今北京周口店西),沿山澗東進。他與養子李從珂拼死血戰,擊退契丹軍的多次堵截,進抵幽州城外六十裡處。當時,契丹騎軍突然殺至。李嗣源縱馬衝入敵陣,舞槌奮擊,所向披靡,生擒契丹隊帥。晉軍隨後進擊,終於大敗契丹,解除幽州之圍。九月,李嗣源班師,進拜檢校太保。
李克用死後,李嗣源作為河東大將追隨李存勖浴血轉戰十餘年,協助李存勖建立後唐王朝,消滅宿敵後梁,統一了我國北方。起初,唐莊宗李存勖對李嗣源非常寵信,賜鐵券,進位中書令,檢校太尉,手握軍政大權。後來又以皇帝義兄的身份得以封王。然而,唐莊宗晚期荒廢政務,聽信謠言,縱容宦官,寵信伶人,擅殺功臣,搞的朝廷內外人人自危。李嗣源同樣也因為位高權重受到猜忌。
公元926年,在今河北清河軍隊發生譁變,唐莊宗派李嗣源率自己的親兵前去平叛。結果在攻城前夜,這些皇帝親兵也發生譁變,劫持李嗣源,要與其他叛軍匯合,擁戴李嗣源在河北稱帝。李嗣源剛開始堅決不同意,但是自己曾經的義子元行欽不相信他,向唐莊宗奏報稱李嗣源與叛軍合謀叛亂。李嗣源數次上表申訴,皆被元行欽阻擋,申訴不能成功。長子李從璟也被元行欽扣留殺害。李嗣源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採納了自己的女婿石敬瑭的建議,謀求自立。
唐莊宗這時眾叛親離,人心都散了,許多大將都投降了李嗣源,士兵也不願意再為他賣命,都逃散了。而他曾經寵信的伶人,現在是自己的親兵指揮使郭從謙突然發動叛亂殺死了唐莊宗。當時的京城洛陽大亂,李嗣源入京之後才穩定了局面。剛開始,李嗣源拒絕了手下稱帝的提議,而只接受監國的名義。等到手下清除了唐莊宗的叔叔們和兒子們之後,李嗣源才與當年四月稱帝。李嗣源稱帝時已經六十歲了,在位七年。期間整飭吏治、減免賦稅、剷除伶宦、節省財政、削弱藩鎮、整隊禁軍,革除了許多唐莊宗時期的弊政,是五代時期少有的開明皇帝。
由於李嗣源的長子李從璟已被元行欽殺害,他封次子李從榮為秦王,並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未能成為儲君。他極為不安,擔心自己不能繼承皇位。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從榮入宮探視,見李嗣源已不能抬頭,出宮時又聽到宮中哭聲不絕。他誤以為李嗣源已經去世。二十日,李從榮率牙兵千人列陣於天津橋,準備以武力入居興聖宮。樞密使馮贇、朱弘昭與宣徽使孟漢瓊稟稱李從榮謀反,關閉皇城端門,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鶴禁軍把守宮門。孟漢瓊召來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讓他率五百騎兵攻擊李從榮。李從榮逃回府邸,被皇城使安從益追上斬殺。李嗣源悲駭莫名,病情加劇,二十六日,李嗣源駕崩於大內雍和殿,終年六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