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被嚇死的後唐明宗李嗣源

2021-02-13 講故事的翁老頭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皇甫暉在鄴都叛亂,李存勖命李嗣源前往討伐,石敬瑭也一同出徵。在魏州城下李嗣源卻被叛軍恭迎入城,李嗣源百口莫辯,遂受石敬瑭擺布而擁兵自立,與魏州的叛軍合兵一處。李嗣源佔據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洛陽,先鋒石敬瑭則帶兵逼進汜水關(河南滎陽汜水鎮),李存勖決定親徵反擊。這時擔任指揮使的伶人郭從謙趁機叛變,火燒興教門,李存勖被流箭射中,王全斌將其扶至絳霄殿,渴懣(mèn)求飲,宦官奉進酪漿,喝完一杯,遽(jù)爾殞(yǔn)命。

李嗣源入洛陽殺盡叛臣,葬存勖屍骨於雍陵,在大梁稱帝,是為後唐明宗。他就成為後唐的第二位皇帝。李嗣源(867年-933年)出身並不好,只不過是沙陀的平民而已,就連姓氏也沒有,歷史記載,唐明宗的真實名字,只有一個小名叫做邈佶烈。  

李嗣源善於騎射,為人忠厚寡言,辦事認真謹慎,十三歲時就在沙陀族首領李國昌軍中效力,後來被李國昌兒子李克用收為義子,賜名李嗣源。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被宣武節度使朱溫圍困在汴州(治今河南開封)上源驛,親隨將領戰死無數,史稱上源驛事件。李嗣源時年十七,拼死翼護李克用,在亂兵流矢之中將其救出,因而備受重用,得以統領親兵。後來,李嗣源被任命為李存信的副將,與其協同作戰,所向克捷,屢獲大勝。

李嗣源跟隨李克用先後徵戰三十載,屢建奇功。公元896年,李嗣源率手下五百精銳騎兵救援被後梁朱溫圍攻的朱瑾兄弟,大敗梁軍。後來又在主將李存信大敗時親自殿後,掩護李存信撤退。李克用為嘉獎李嗣源,就將他率領的五百精騎命名為「橫衝都」。從此,李嗣源就有了一個李橫衝的稱號。

公元898年,李克用另一義子李嗣昭出兵攻打後梁,結果被後梁大將葛從周擊敗。李嗣源率部趕至馳援,在高處擺開陣勢,大喊道:「晉王命我來取葛從周的項上人頭,其他將士不要上前自己送死!」手下將士隨之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李嗣昭趁勢率主力擊退梁軍,反敗為勝。此戰,李嗣源身中四箭,從此名動天下。

天祐八年(911年),李嗣源隨李存勖參加柏鄉之戰。李存勖見梁軍軍容強盛,擔心晉軍怯戰,便有意激李嗣源出戰以鼓舞士氣。他向李嗣源賜酒,道:「你看到梁軍的白馬都、赤馬都了嗎?真令人膽戰心驚。」李嗣源大笑,認為梁軍虛有其表。他飲掉杯中酒,而後挺身上馬,率部直衝梁軍白馬都,生擒兩員騎校。晉軍士氣大振,皆奮勇向前,由辰時一直打到未時,終於擊潰梁軍,取得柏鄉大捷。此戰,李嗣源在梁軍陣中往來衝殺,斬獲頗多,因功升任代州刺史。

天祐十四年(917年),契丹圍攻幽州(治今北京),守將周德威遣使告急。李嗣源力主救援,並請率五千突騎為前鋒。李存勖便讓他與符存審、閻寶會師於易州(治今河北易縣),一同援救幽州。李嗣源分析敵我形勢,採取「潛行溪澗,襲其不備」的戰術,率軍翻越大房嶺(在今北京周口店西),沿山澗東進。他與養子李從珂拼死血戰,擊退契丹軍的多次堵截,進抵幽州城外六十裡處。當時,契丹騎軍突然殺至。李嗣源縱馬衝入敵陣,舞槌奮擊,所向披靡,生擒契丹隊帥。晉軍隨後進擊,終於大敗契丹,解除幽州之圍。九月,李嗣源班師,進拜檢校太保。

李克用死後,李嗣源作為河東大將追隨李存勖浴血轉戰十餘年,協助李存勖建立後唐王朝,消滅宿敵後梁,統一了我國北方。起初,唐莊宗李存勖對李嗣源非常寵信,賜鐵券,進位中書令,檢校太尉,手握軍政大權。後來又以皇帝義兄的身份得以封王。然而,唐莊宗晚期荒廢政務,聽信謠言,縱容宦官,寵信伶人,擅殺功臣,搞的朝廷內外人人自危。李嗣源同樣也因為位高權重受到猜忌。


公元926年,在今河北清河軍隊發生譁變,唐莊宗派李嗣源率自己的親兵前去平叛。結果在攻城前夜,這些皇帝親兵也發生譁變,劫持李嗣源,要與其他叛軍匯合,擁戴李嗣源在河北稱帝。李嗣源剛開始堅決不同意,但是自己曾經的義子元行欽不相信他,向唐莊宗奏報稱李嗣源與叛軍合謀叛亂。李嗣源數次上表申訴,皆被元行欽阻擋,申訴不能成功。長子李從璟也被元行欽扣留殺害。李嗣源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採納了自己的女婿石敬瑭的建議,謀求自立。

唐莊宗這時眾叛親離,人心都散了,許多大將都投降了李嗣源,士兵也不願意再為他賣命,都逃散了。而他曾經寵信的伶人,現在是自己的親兵指揮使郭從謙突然發動叛亂殺死了唐莊宗。當時的京城洛陽大亂,李嗣源入京之後才穩定了局面。剛開始,李嗣源拒絕了手下稱帝的提議,而只接受監國的名義。等到手下清除了唐莊宗的叔叔們和兒子們之後,李嗣源才與當年四月稱帝。李嗣源稱帝時已經六十歲了,在位七年。期間整飭吏治、減免賦稅、剷除伶宦、節省財政、削弱藩鎮、整隊禁軍,革除了許多唐莊宗時期的弊政,是五代時期少有的開明皇帝。

由於李嗣源的長子李從璟已被元行欽殺害,他封次子李從榮為秦王,並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未能成為儲君。他極為不安,擔心自己不能繼承皇位。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從榮入宮探視,見李嗣源已不能抬頭,出宮時又聽到宮中哭聲不絕。他誤以為李嗣源已經去世。二十日,李從榮率牙兵千人列陣於天津橋,準備以武力入居興聖宮。樞密使馮贇、朱弘昭與宣徽使孟漢瓊稟稱李從榮謀反,關閉皇城端門,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鶴禁軍把守宮門。孟漢瓊召來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讓他率五百騎兵攻擊李從榮。李從榮逃回府邸,被皇城使安從益追上斬殺。李嗣源悲駭莫名,病情加劇,二十六日,李嗣源駕崩於大內雍和殿,終年六十七歲。

相關焦點

  • 後唐明宗李嗣源的人生傳奇之帝王生涯
    只是這天下究竟會不會像李存勖口中所說的那樣可以和李嗣源共享呢?這後面又發生了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今天嘿小鼬就為各位小夥伴慢慢道來。他在後唐同光元年也就是公元923年,擊敗並生擒了後梁名將王彥章,同時在李嗣源的建議下,後唐大軍直取梁國都城,梁帝朱友貞自殺身亡,後梁滅亡。後唐莊宗遷都洛陽,李嗣源被任命為中書令。
  • 後唐明宗——李嗣源——李氏名人
    李克用死後,李嗣源作為河東主將,歷任代州、相州刺史,昭德軍、天平軍節度使,一直作到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首將),又協助後唐莊宗李存勖浴血轉戰10餘年,終於打敗契丹,生俘燕王劉守恭父子,消滅了勁敵後梁,建立了後唐王朝,基本上統一了中原。
  • 後唐明宗李嗣源的人生傳奇之戎馬半生
    他就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嗣源他傳奇的一生。後來他又領軍殿後幫助李存信順利撤退,這一仗下來李克用是大喜過望,他將李嗣源麾下的騎兵命名為「橫衝都」,從此李嗣源也得了個「李橫衝」的名號。不久之後,氏叔琮再次兵圍太原,李克用在親自觀察過兩軍態勢後,打算放棄太原逃往大同一帶,但是這個想法遭到了李嗣源的堅決反對,李嗣源說:「攻守之謀,據城百倍,但兒等在,必能固守。」李嗣源親自率領「敢死隊」前往突襲敵軍,不但擾亂了敵人的軍心,還生擒了敵將一名,氏叔琮看戰機已失也只能無奈罷兵。
  • 三晉歷史名人圖--李嗣源
    李嗣源(866—933年),又名李亶,應州(今應縣)人;其祖先是沙陀人,父親是雁門部將。李嗣源本名邈佶烈,年輕時長於騎射,驍勇善戰,被李克用收為養子後,賜名李嗣源。李克用死後,李嗣源作為河東主要將領,協助李存勖轉戰十餘年,滅了後梁,建立起後唐王朝。同光四年(926年),魏州發生兵變,莊宗令李嗣源率兵平叛。不想剛到魏州,部隊也發生譁變,與魏州叛軍聯合擁李嗣源為主。李嗣源在女婿石敬瑭慫恿下率部反攻莊宗,莊宗被亂兵所殺,李嗣源即皇帝位,號明宗,改元天成。
  • 洛陽田地裡的老墳臺:據縣誌記載為後唐明宗的陵墓
    據孟津縣誌記載,此冢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李嗣源為唐朝末年人稱「十三太保」之一的大太保,沙陀部人。其在位期間因不通漢文,無法親政,加之用人不當,後導致變亂迭起,死後葬於此地,廟號明宗。
  • 李嗣源簡史:從一介武夫到皇帝
    朱守殷暗中告誡李嗣源,稱他已到「德業振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地步,讓他早做打算。但忠心耿耿的李嗣源卻不把他的話當回事,不在乎別人說他有不臣之心的流言。但後來的一件事,把李嗣源逼入「絕境」,讓他真有了反心,並最終接替李存勖稱帝。這件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鄴都兵變。
  • 佛系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四)五代十國連載
    【上篇概要】義武節度使王都造反,李嗣源派出大將王晏球前去鎮壓。王晏球指揮得當,兩敗王都與契丹聯軍。他隨後又利用圍困戰術,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定州,平定叛亂。李嗣源求知若渴,納諫如流,後唐進入了難得的平靜時期,百姓生活漸漸安定富足。
  • 後唐的歷史其實很簡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便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二個朝代——後唐。自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同年滅後梁)開始,到公元936石敬瑭以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借遼兵攻入洛陽為止,後唐的歷史一共只有十幾年,卻出現了四位皇帝。要了解後唐,我們有必要先來認識一下唐末的實力派權臣李克用。
  • 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晉皇朝第一人
    點擊上面微信號關注我關注我喲歷史故事-每天閱讀一個歷史小故事!
  • 李存勖答應和李嗣源中分天下卻反悔,三年後李嗣源便奪其江山
    朱溫篡唐後,割據河東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因與他有難以化解的國恥家仇,便擁兵造反,雙方鏖戰十餘載。到了同光元年(923年),已經稱帝的李存勖乘梁軍主力盡出、京師大梁防備空虛之機,準備「批亢搗虛」。
  • 後唐都洛一十四年四帝
    等仇敵已滅,天下平定後。莊宗以享樂為事。皇太后行誥令,皇后行教令,令出多門,政治紊亂;為政暴虐,重斂急徵。人民恨透了這個新王朝。莊宗又寵信宦官、伶官,猜忌大將李嗣源,朝官、武將、軍士離心。926年,魏州發生兵變,莊宗派李嗣源率兵徵討叛軍。不料剛到魏州城下,所部也發生譁變,與魏州叛軍會合,共同擁戴李嗣源為「帝河北」。
  • 黃峭授課旁徵博引,使李存勖、李嗣源而成了兩位有為的君王
    同時,也叫李存信、李嗣源來旁聽。剛開始,李存勖讀書時根本就坐不下來,黃峭只得讓他騎騎馬讀讀書慢慢習慣;見他讀書感到乏味時,就把課文編成故事來講,使之慢慢入門;見他不願意讀書時,就以蘇秦幼年讀書頭懸梁錐刺股、勤奮成才的故事為例,教他背誦:「從小讀書不用功,不知書中有黃金;早知黃金最珍貴,日夜苦讀下決心。」又以《三字經》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從李存勖到李嗣源,馬背上的後唐,14年而亡 |五代史話連載05
    這在當時是一個大問題, 對以後幾百年的歷史,也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後唐的狀況。01「吾於十指上得天下」「吾於十指上得天下」,這是後唐莊宗李存勖滅梁後說的一句大話。南平高季興知道李存勖說了這句話後,高興地說:「吾高枕無憂矣!」為什麼可以從一句話判斷一個皇帝、一個王朝的命運?
  • 五代十國簡史:後唐——李存勖滅亡,李嗣源治國,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
    莊宗滅梁後,朝中地位最高的是郭崇韜、朱友謙、李嗣源三人,莊宗曾賜他三人免死鐵券。成德節度使李嗣源也被謠言波及,但因為人低調,被朱守殷、宦官馬紹宏搭救才得倖免。三、軍隊譁變,莊宗滅亡當時天下謠言四起,鄴都(莊宗將魏州改名為鄴都)人謠傳「郭崇韜殺了李繼岌,在蜀自立魏王,劉皇后把李繼岌的死歸咎於莊宗,已弒君。」於是人心浮動。
  • 應縣李嗣源——五代十國後唐第二位皇帝
    李嗣源(867-933年),原名邈吉烈,應州金城人(今山西應縣人),沙陀族,晉王李克用養子,生父李霓,五代時期後唐王朝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
  • 後唐李嗣源兵變,孔循採取首尾兩端的兩全之計
    五代十國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6年),魏州發生兵變,莊宗令李嗣源率部討伐,誰知李嗣源兵至魏州後,反而與叛軍合為一處,反叛莊宗,揮師南下,直撲汴梁(今河南開封),莊宗聞變,急忙率軍奔向汴梁。
  • 從李存勖到李嗣源,馬背上的後唐,14年而亡 |五代史話連載05
    這在當時是一個大問題, 對以後幾百年的歷史,也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後唐的狀況。01、「吾於十指上得天下」「吾於十指上得天下」,這是後唐莊宗李存勖滅梁後說的一句大話。南平高季興知道李存勖說了這句話後,高興地說:「吾高枕無憂矣!」為什麼可以從一句話判斷一個皇帝、一個王朝的命運?
  • 後唐的短命,既有家族的原因,也有時代的必然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1802字,閱讀約4分鐘後唐的確是五代十國中最牛的一個朝代,是幾個朝代中最廣泛的一個,最關鍵的是,在正史中,後唐一般被認為是李唐一脈傳承的正朔,雖然從血緣上來說,他與李唐沒有任何聯繫
  • 李存勖建立後唐,皇后幹政,寵信伶人,最終被李嗣源奪了帝位
    晉王李克用有著名的十三太保,親兒子李存勖和養子李嗣源、李存信、李存孝等十三人,故稱「十三太保」,其中,大太保就是李嗣源。李克用死後,其親兒子李存勖即位,建立後唐,成為後唐開國皇帝,然而,李存勖在位期間,治國無方,皇后幹政,重用伶人,橫徵暴斂,濫殺無辜,失去了民心,導致了兵變,李存勖在交戰中被亂箭射死,帝位被李嗣源奪走。那麼,李存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經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