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五代時期的強大皇朝,與前晉爭霸十六年,為何最後失敗而亡

2020-12-22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後梁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一個皇朝,佔據中原地區,實力強大。後梁存在時期始終面臨前晉的巨大威脅,一直與前晉爭霸,最終被前晉消滅。那麼後梁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朱溫崛起

乾符二年(875年),黃巢起兵反唐,黃巢軍轉戰各地,沉重打擊唐朝統治。乾符四年(877年),朱溫投靠黃巢,隨他反唐。中和元年(881年),黃巢攻入長安,建立大齊,任命朱溫為同州防禦使,鎮守同州。唐僖宗急忙各地藩鎮勤王,討伐黃巢,各地唐軍發動反攻,圍攻黃巢。朱溫被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屢次擊敗,又得不到黃巢的救援,於是投降唐軍,唐僖宗大喜,封他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討伐黃巢。

唐末民變

中和三年(883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擊敗黃巢,收復長安。朱溫則受封宣武軍節度使,聯合李克用等人,追擊黃巢。中和四年(884年),黃巢兵敗自殺,朱溫與李克用在汴梁慶祝勝利。李克用在席間辱罵朱溫,朱溫大怒,放火想要燒死李克用,結果李克用成功逃脫。自此二人不和,互相攻殺,為以後的晉梁爭霸埋下了禍根。黃巢死後部下秦宗權繼續反唐,割據蔡州稱帝。光啟三年(887年),秦宗權進攻汴梁,朱溫聯合各鎮,消滅秦宗權,提升了自身的實力。此後朱溫東徵西討,兼併各地藩鎮,逐漸成為唐末最強的軍閥。

二,朱溫篡唐

李克用

乾寧四年(897年),幽州節度使劉仁恭背叛李克用,向朱溫求救。最後劉仁恭擊敗李克用,鞏固了對幽州的控制,李克用則因此損失慘重,短期內無力與朱溫抗衡。天復元年(901年),朱溫派大將張存敬討伐河中節度使王珂(李克用女婿),王珂急忙向嶽父李克用求援。李克用因為討伐劉仁恭實力受損,無法支援王珂,使得張存敬佔領河中。自此朱溫切斷了李克用與唐昭宗的聯繫,使其無法再救援長安,為朱溫以後篡唐埋下了禍根。

藩鎮割據

宰相崔胤與朱溫聯絡,想要消滅宦官,宦官韓全誨等人於是挾持唐昭宗逃往鳳翔,投靠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朱溫趁機起兵討伐李茂貞,圍攻鳳翔。天復三年(903年),李茂貞勢窮力孤,於是殺韓全誨,交出唐昭宗,向朱溫求和。朱溫迎唐昭宗回長安,自此控制了唐朝大權,使唐昭宗淪為朱溫的傀儡。天祐元年(904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不久殺害唐昭宗,立其子李柷為帝。天祐二年(905年),朱溫聽信李振之言,於白馬驛屠殺唐朝高官顯貴,為以後篡唐掃清了障礙。天祐四年(907年),朱溫強迫唐哀帝李柷禪讓,建立後梁,唐朝滅亡。

三,晉梁爭霸

後梁

朱溫篡唐後,鎮海軍節度使錢鏐、嶺南節度使劉隱等多數藩鎮對後梁表示臣服,承認後梁為正統。李克用與西川節度使王建等藩鎮拒絕向後梁臣服,同後梁對抗。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成德軍節度使王鎔、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等藩鎮則在後梁與前晉之間左搖右擺,以求生存。開平二年(908年),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成為晉王、河東節度使,繼續對抗後梁。李存勖驍勇善戰,實力較強,成為後梁最大的威脅。

開平四年(910年),朱溫派兵討伐王鎔,想要吞併成德軍。王鎔急忙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率軍在柏鄉之戰大敗梁軍,使得後梁損失慘重,對前晉由進攻轉為防守,在晉梁爭霸中逐漸處於不利地位。

李存勖

乾化二年(912年),朱溫病重,想要改立義子朱友文為儲君。朱友珪得知其父朱溫要另立儲君,於是殺父奪位。朱友珪即位後,重賞群臣,以收買人心。朱友貞得知其兄朱友珪弒君奪位,於是秘密聯絡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禁軍將領袁象先等人,共同反對朱友珪。鳳曆元年(913年),袁象先發動兵變,殺朱友珪,聯合楊師厚等人擁立朱友貞為帝。李存勖趁機吞併幽州,消滅劉守光,實力更加強大。

四,後梁滅亡

後唐

貞明元年(915年),楊師厚病死,朱友貞為了防止魏博鎮實力過大,威脅自己的統治,於是想把魏博鎮一分為二。魏博鎮將領反對分鎮,於是投降前晉,使得李存勖趁機佔領了魏博。魏博的丟失使後梁喪失了抗衡前晉的重要軍鎮,使得後梁更加衰弱。朱友貞才能平庸,寵信奸佞,疏遠大臣,使得後梁無力對抗前晉入侵,進一步走向衰弱。

李存勖多次進攻後梁,使得後梁地盤日益縮小。龍德元年(921年),成德軍發生內亂,張文禮殺王鎔投靠後梁。龍德二年(922年),李存勖吞併成德軍。龍德三年(923年),李存勖俘後梁大將王彥章,使得後梁喪失了抵抗前晉的最後支柱。不久李存勖攻克開封,朱友貞自殺身亡,後梁滅亡。

總的來說後梁與前晉爭霸十餘年,始終面臨前晉的巨大威脅,雙方為了爭奪河朔三鎮(成德、魏博、幽州)鬥爭激烈,最終後梁因為失去對河朔三鎮的控制而被前晉滅亡。

相關焦點

  • 後唐:五代十國裡最強的皇朝,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後唐是五代時期最為強大的皇朝,滅後梁、前蜀威震天下。但後唐莊宗與後梁血戰十五年,歷盡艱辛,急於享受奢侈生活,使得後唐內亂不斷,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機會。那麼後唐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後唐建立
  • 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哪十國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形成了與契丹(遼)對峙的局面。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等到大家搞清楚這一內容後,可能心裡就會多少明白些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了。 五代十國其實是對我國907年至960年這段時間的歷史時期的一個稱呼,它主要分為五代和十國兩部分。其中,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過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為何有人認為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時代?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為何有人認為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時代?戰國時期通常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這段時間,它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一個大變革時期。據悉當時經過春秋爭霸戰爭後的中原大地上,周朝境內的各大諸侯國數量急劇下降,特別是在韓、趙、魏推翻智氏後,開始了七雄爭霸的格局。
  • 後梁的歷史其實很簡單
    一般來說,歷史上的「後梁」有兩個,一個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滅亡以後,由其開國皇帝蕭衍之孫蕭詧(chá)建立的「後梁(也稱西梁)」,另一個則是朱溫篡唐以後建立的
  • 後周:實力強大的皇朝,更為北宋統一打下根基
    後周是五代十國時的第五個皇朝,實力強大,重創北漢、南唐,為以後北宋結束十國的分裂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礎。那麼後周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郭威起兵947年遼滅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於是自立為帝,建立後漢。乾祐元年(948年),劉知遠病死,子劉承祐即位,由郭威、史弘肇、楊邠、王章等人輔政。河中節度使李守貞起兵反叛,劉承祐派郭威平叛。郭威將河中團團圍困,以待城中糧盡攻城。乾祐二年(949年),河中糧盡,郭威趁機攻破河中,李守貞自殺身亡。遼軍入侵後漢,劉承祐又派郭威抵禦。郭威擊退遼軍,使得後漢北部安定。
  • 五代梁晉爭霸:李存勖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柏鄉之戰盡滅後梁精銳
    朱溫原本只是個鄉村教師的小兒子,憑著梟雄本色和一定的運氣成分拿下了唐末群雄爭霸賽第一階段的冠軍,篡唐建梁,天下十有七八。他的老對手們,李克用、楊行密先於他亡故,劉守光(桀燕)、王建(前蜀)、錢繆(吳越)、李茂貞、馬殷(南楚)、王審知(閩)等人不過是守戶之犬,真正一統天下對於朱溫來說只是個時間問題。
  • 什麼叫「五代十國」?它是怎樣形成的?
    公元884年7月黃巢自殺而死,唐末農民大起義最後失敗了。這次歷時10年的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全國從南到北都有它的足跡,起義風暴席捲今天12個省的廣大地區,雖然沒有推翻唐政權,但瓦解了唐朝的腐朽統治,使唐王朝無法再存在下去了,不久唐朝就亡了。
  • 【國號】你知道「五代十國」時期的國號是怎麼來的嗎?
    五代時期的國號起源公元907年,伴隨著唐哀帝李柷禪位於後梁太祖朱溫,大唐皇朝就此終結,華夏大陸再一次進入分裂,史稱
  •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爭霸時間長達百年,使雙方兩敗俱傷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但從總體上看,主要圍繞晉、楚、齊、秦四大國展開。其中尤以晉楚兩國爭霸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初略計算,春秋三百多年的歷史中,有一百多年是以晉楚爭霸為主旋律,由此可見一部春秋,半部晉楚爭霸的說法沒有問題。那麼晉楚爭霸到底有哪些恩怨?兩國為何展開長達百年的爭霸或戰爭呢?
  • 劉宋:南朝中實力最強大的皇朝,為何未能統一北方
    劉宋是南北朝時期雄踞江南的皇朝,「七分天下有其四」,是南朝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皇朝。那麼劉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劉裕掌權元興二年(403年),桓玄篡晉,建立桓楚。元興三年(404年),劉裕見桓玄沉迷酒色,奴役百姓,不得人心,趁機起兵討伐桓玄。很快劉裕就擊潰桓楚,擁立晉安帝復位,逐漸掌控了東晉,為他以後篡晉建宋打下了基礎。二,劉裕篡晉
  • 為何在五代十國那麼亂的期間,契丹都沒有藉機南下統一?
    天佑四年,隨著唐哀帝李祝的禪讓退位,大唐王朝的最後一絲榮光也隨之消散,天下分崩之勢再也無法挽回,歷史的車輪就此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 五代十國的荊南那麼小,為何沒被幾個大國吞併?
    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卻有一條「小魚」活得自由自在。這條「小魚」面積很小,卻成為十國之一,這就是荊南(或稱南平)。要知道,五代初期,割據河北北部的燕國,割據陝西西部的岐國,面積和實力都遠遠強於荊南,都沒有資格列入十國。荊南在哪呢?長江中遊有個歷史文化名城,就是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在古代有個大名鼎鼎的名字——江陵(當然荊州這個名字的名氣同樣大),荊南就以江陵為都。
  • 歷史上最小的正統王朝,五代後梁到底有多小?
    因為南北朝有個蕭衍建立的梁朝,史家為所有區別,將朱溫之梁稱為後梁(五代王朝皆加「後」字)。    如果說元朝和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大朝代的話,那麼後梁可能就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小的正統王朝。朱溫是皇帝,但他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稱王稱霸,出了自己的地盤,也就不值幾毛錢了。有人說五代十國其實是唐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的放大版,這話有一定道理。
  • 王代十國時,唐梁晉漢周,誰的疆土最大,誰的疆土最小
    今天說說五代十國時的疆土變化,五代十國是唐末宋初這一段時期的重要歷史轉折期。這一段時間並沒有那麼久,大概是不到一百的時間。這五代按照時間先後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代之中後梁的統治時間最久,是16年。之後是13年的後唐、11年的後晉、9年的後周和4年的後漢,這五代之後就是宋朝統治,而最為可惜的是後周。
  • 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爭霸長達百年,兩敗俱傷
    其中,晉楚爭霸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初步計算,在300多年的春秋歷史中,晉楚爭霸已經有100多年的主調,這說明一個春秋、半個晉楚爭霸的理論沒有問題。那麼晉楚爭霸到底有什麼恩怨?兩國為何會展開長達一個世紀的爭霸或戰爭?具體過程和結果呢?。晉楚爭霸的宏觀歷史原因晉楚兩國的國家利益都是擴張和稱霸。
  • 劉邦式的出身、曹操式的奸狡——後梁太祖朱溫評傳(上)
    朱溫的後梁小朝廷只存在了十六年就亡於宿敵河東李氏之手,不過它已經是五代各朝中最為長壽的一個了,此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個短命王朝相繼而立,其中壽命最短的後漢僅立朝短短四年就被滅掉。而這五代十國不過是對這一時期的習慣稱謂,還有眾多實力強大的藩鎮和異族政權沒有計入其中,包括曾經稱帝的幽燕劉氏父子、陝西歧國李家、西北党項人的定難軍勢力、河西的歸義軍曹氏、成德軍鎮的王鎔和義武軍鎮的王處直等。更有雄踞北國、威震中原的契丹也是此時的一個特殊存在。
  • 終於搞清楚了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了
    首先需要知道五代十國是兩個詞,五代和十國。五代是梁、唐、晉、漢、周五代,由於這個國號的名稱之前都是有人使用過,為了區別於之前的朝代,所以史書上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五代主要是存在於北方,是當時的正統政權,他們是一個取代一個的,並不是並存的。
  • 後梁皇帝朱溫為何遺臭萬年——崛人祖墳、侵佔兒媳、嗜殺成性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僅後梁皇帝朱溫所犯挖人祖墳、荒淫亂倫侵佔兒媳、嗜殺成性這三條;看完下面這個記載,你就明白為何五代十國很少有人願意提起了!公元907年,自唐朝滅亡後,到公元979年,這短短70年,中原地區先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五個政權更替,江南地區等南方地區先後出現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統稱十國;頻繁朝代更替,以至於出現「極目千裡、無復煙火」的局面。
  • 五代十國戰亂的困局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一個又一個短命的中原王朝,在血泊中登場。史稱:五代。其他地方政權也不甘落後形成十個大大小小的獨立王國。史稱:十國。兵變不斷,戰亂連綿,在這樣的烽煙瀰漫中歷史的車輪進入了一個混沌不明朗的歷史謎團當中。公元884年,汴州驛館上源驛,一場盛大的宴會正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