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經歷了五千年的歷史,最初在華夏大地的中心地代經歷過一代代人的發展,開始外拓並且慢慢將疆土拓展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廣。
今天說說五代十國時的疆土變化,五代十國是唐末宋初這一段時期的重要歷史轉折期。這一段時間並沒有那麼久,大概是不到一百的時間。
這五代按照時間先後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代之中後梁的統治時間最久,是16年。
之後是13年的後唐、11年的後晉、9年的後周和4年的後漢,這五代之後就是宋朝統治,而最為可惜的是後周。
後周的周世宗北伐契丹時突然重病去世,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可能會建立起來一個無比繁榮的朝代。
在這段歷史中,誰的疆土面積最大,誰的最小?
1、後唐面積最大
後唐是由李存勖建立起來的,它的前身是晉國,李存勖滅掉劉守光後吞併了趙國,公元923統治中原,之後又收復了前蜀。
但是後唐內亂時,西川再次丟失,被孟知祥佔據建立了後蜀。後唐疆土巨大,北到長城燕山山脈,南到淮河,西到與前蜀相鄰的秦嶺、大巴山,北至賀蘭山。
後唐的石敬塘後來發動了內亂,使得後唐丟掉了燕山山脈,從此後唐的天然屏障消失,必須直面契丹。
2、後周排在第二
後唐在公元947年時,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滅掉了後晉的孫皇帝,晉亡國後,後晉的劉知遠趁契丹北撤之虛,他南下佔了中原建立了後漢。
後漢統治時間很短,僅僅是四年時間,雖說統治的時間短,但是後漢的疆土面積與後晉是相差不多的,也不算小,但是一定是比不過後唐的。
緊接著歷史到了後周,後周的北面仍然是前朝與契丹對戰的邊界:華北平原。後周的東南線是安穩的,後周柴榮年拿下了南唐的淮南十四州鞏固了東南防線。不僅如此,後周還拿下秦州等四州,收復了契丹三州。所以後周的面積算起來排在前三。
3、面積最小的自然是後梁
後梁的疆土面積雖然是最小的,但是後梁的人才輩出,並不是國力很差。朱溫起打下的江山,南到淮河與楊吳相鄰,西南不變以秦嶺為界。
北方則丟了山西,河北方向又少了石家莊周邊的數州,所以北線勢力相對差得很多。山西沒有,是因為李存勖割據山西。
公元908年的柏鄉一戰,梁軍沒有打過晉軍,從此北方的疆界一直不穩。河北則一直是王鎔所佔,後梁的勢國既然都過不了黃河,那麼燕國的劉守光之地更是無力到達。
後梁的面積雖小,但是他的位置一直是其他四代中最有優勢的,因為他有著歷來兵家必爭的荊南國,這一區域可直接控制長江中遊,所以後梁藉此優勢,在南線的戰防上始終有著自己的優勢。
當時在那個時代,各國的國力和作戰實力雖然於國土面積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各國之間想要發展,還是需要保持表面上的平衡。彼此制約、彼此協助。這樣才能才能在那個亂世保持一定的平衡。
歷代皇朝,疆土之爭是最大的紛爭,每一個朝代都需要根據天時、地利來制定不同的政策。
五代十國本也是在唐宋轉折時短暫的歷史時期,卻因紛爭不斷出現了不一樣的疆土面積,梁、唐、晉、漢、周五代每一任君主都為國土疆界奮鬥。
這五代中,後唐的疆土最廣袤,這也是後唐君王四處徵戰而來的,後唐疆土目前看起來是四周的疆土最穩固的,都有著天然的戰略屏障作用,但是最後卻因為內亂,而讓疆土變少。
結語:
後梁是這五代之中國土最小的,後梁人才輩出,朱溫自己也是比較勇猛,但是時世卻讓他失去了北線的安穩,尤其西北的岐國也一直與他們對峙。
後梁的劣勢是北部戰線的空虛與不穩,但是他的南線卻是穩固的,這種穩固是其他四代都不能比擬的,畢竟荊南國的建立者是朱溫的幹孫子高季昌。
所以派他守荊州,自此後梁就直接控制住了長江上的江陵。這一優勢,其他人是無法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