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一)

2021-02-19 黃河文史號

      讀更多美文,敬請關注黃河歌者:微信公眾號huanghegezhe,《簡書》搜索「黃河歌者」。每天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

                

孔子世家(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公元前479年4月),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出生在魯國昌平鄉鄒邑(今山東省濟寧曲阜市),其祖先是宋國人,叫做孔防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紇(音hé,禾)。叔梁紇和一名顏氏女子在野外交合後生下孔子,這也是叔梁紇到尼丘山祈禱後生下的男孩。孔子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出生,因為他出生時額頭是凹陷下去的,所以就取名叫做丘,字仲尼,姓孔氏。

孔丘出生不久,他的父親叔梁紇就去世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地處魯東,因此孔子無法確認自己父親的墳墓,這可能是他母親沒有告訴他的緣故。兒童時的孔子在和同伴們嬉戲時,喜歡擺設俎豆,模仿國家祭祀時的場面。孔子的母親去世後,把靈柩停放在五父街上,大概是出於慎重沒有馬上安葬。有名同鄉叫做挽父的母親告訴孔子父親墳墓的所在地,然後孔子的父母才合葬在防山。

這時孔子腰間還繫著弔祭的麻繩,季孫氏宴請當時名士,孔子脫掉喪服前往。季孫代的家臣陽虎阻攔說道:「季氏宴請的都是名士,名單中沒有你這一號。」孔子只好返回家中。

孔子十七歲時,魯國大夫孟釐子病危,他臨終前告誡其繼長子懿子說:「孔丘是聖人之後,他的先祖在宋國滅敗。他最早的先祖弗父本來應當繼承宋君位置,卻讓給了宋厲公。他的先人正考父先後輔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世,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謙恭,所以在鼎銘上刻有:「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敢餘侮。饘(音zhān,沾)於是,粥於是,以糊餘口。」他的恭敬程度就是這樣。我聽說聖人之後可能不執政當世,但肯定有顯達之人出現。現在孔丘年少好禮,顯達的會是他吧?我馬上要去世了,你一定要把他當作老師。」孟釐子去世後,懿子便和魯國人南宮敬叔前往孔子處學禮。在這年中,季武子去世,他的兒子季平子接任。

孔子生活貧困,地位低賤。等到他成年後,曾經擔任過季孫氏管理倉庫的小官,又改任司職吏,主管農場牲畜養殖,後來做到魯國司空。孔子離開魯國,在齊國受到排斥,在宋國和衛國被驅逐,在陳國蔡國之間窮困潦倒,最後迫不得已返回魯國。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們都說他是位「長人」,感覺十分驚奇。魯國國君善待孔子,所以孔子才最終返回。

魯國南宮敬叔對魯君說:「我請求和孔子一起前往周朝。」魯君就派出一輛車、兩匹馬和一名僕人,一起前往周朝問禮,大概在那裡見到了老子。在辭行時,老子送別時說道:「我聽說過富貴者送人錢財,仁人者送人言語。我不是富貴之人,私下裡勉強有仁人之號,所以就送先生幾句話,作為臨別感言:『聰明深察的人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死亡威脅,就是因為喜歡議論別人;博辯廣大的人經常會危及自身,就是因為經常揭露壞人的惡行。作為人子為了父母要忘掉自己,作為人臣為了君上要捨棄自身。』」孔子從周朝返回魯國後,他的門下弟子迅速增多。

在這個時期,晉平公淫亂,六卿擅權,不斷向東進兵討伐諸侯;楚靈王軍力強悍,欺凌中原;大國齊國靠近魯國。魯國國小力微,依附於楚國,晉國不高興;依附於晉國,則遭遇楚軍進攻;不防備齊國,則齊軍抬腳就來侵略。

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大概三十歲,齊景公和晏嬰來到魯國。齊景公問孔子:「當年秦穆公國小地僻,為什麼能夠稱霸諸侯?」孔子回答:「秦國雖小,但其志向遠大;地處雖然偏僻,但行事中正。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贖回百裡奚,和他交談三天三夜後重用為大夫,把國家政權全部交付給他。用這種精神來治理國家,當個霸主並不算太大,應當統一天下。」齊景公聽完後高興地返回齊國。

孔子三十五歲這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為鬥雞的事情得罪了魯昭公,魯昭公率軍進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孫氏、叔孫氏三家聯合起來進攻魯昭公,魯昭公戰敗後逃奔到齊國,齊王把魯昭公安置在乾侯居住。隨後不久,魯國再次發生動亂。

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過這個途徑向齊景公進言。孔子和齊國太師談論音樂,聽到演奏韶音,自己進行學習,三個月不知肉味,齊國人都稱讚孔子。

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說:「說得真是太好了!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然有糧粟千萬,我怎麼能吃到一口呢!」改天他又向孔子問政。孔子回答:「政治在於節省錢財。」齊景公很是高興,想要把尼溪的田地封給孔子。

晏嬰進前說道:「儒生們行事滑稽,不遵守法規;高傲自大,不滿足作為下臣;崇尚隆重喪禮,甚至破產厚葬,千萬不能助長這種風俗;他們通過遊說諸侯乞求官位,不能用他們來治理國家。自從大賢們去世之後,周室也開始衰微,禮崩樂壞已經很多年了。現在孔子講究禮儀裝飾,提倡繁文縟節。這些繁瑣的儀式,就是幾代也研究不透,更不用說遵守執行了。君上想有這些來改變齊國的風俗,恐怕是不能正確引導百姓的。」齊景公聽了這話,以後見到孔子都很恭敬,再也不向他問禮。

有一天,齊景公委婉地對孔子說:「像季孫氏那樣重用先生,我確實做不到。」齊景公改用季孫氏上卿和孟孫氏下卿之間的禮節對待孔子。齊國大夫們想要加害孔子,被孔子發覺。齊景公說:「我年齡已大了,再也不能重用先生了。」孔子於是起身返回魯國。


黃其軍

      作於2020年5月9日(古歷庚子年四月十七)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簡介:    

        黃河歌者,現供職於市委黨校。以撰寫新聞報導題材為主,20多年來在市級以上媒體公開發表了20餘萬字文章,有專著《三國史話》,網絡版專著《白話<三國演義>》《<三國志>故事新編》《黃河口之戀》《<史記>研讀》。常懷對世界感恩之心,文風樸實,追求行文流暢,希望以文會友,願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與眾朋友共享。

       微信號:dyhuangqijun;微信公眾號:huanghegezhe(黃河文史號)。

     《簡書》名「黃河歌者」。

相關焦點

  • 孔子世家贊
    【譯文一】  太史公說:《詩經》上有句話:「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寬廣的大道可以循著前進。」我雖然不能到達那裡,但是心中一直嚮往它。我讀孔子的書,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為人。  到了魯國,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車子、衣服和禮器,許多儒生在他家裡按時演習禮儀,我徘徊留戀,捨不得離開。  天下的君王以及賢人是很多的,(他們大多是)當時的榮耀,死後就完了。
  • 讀《史記·孔子世家》(一)
    關於孔子的祖上,《孔子家語·本姓解》講得最詳細。不過《孔子家語》是一本可靠性有很多爭論的書。《左傳》裡則有一個不大完整的版本。
  •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野合而生孔子」是什麼意思呢?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是「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 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 姓孔氏」意思是說,住在曲阜城東南尼山附近魯源村,六十歲的叔梁紇納了個十七八歲的姓顏的小妾,為了能生個繼承家業的兒子,梁叔紇帶著小妾跑到尼丘山上,向山神祈禱之後,就在山腳下的一個山洞裡生下了一個兒子。
  • 天下第一家——孔子世家
    2500多年以來,孔子的後裔們世代居住在這裡。所以這裡又稱「闕裡世家」.據傳說在孔子時代,闕裡街只是城外一條小胡同。孔子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孔子三歲喪父,家道中落,他母親帶著他搬到曲阜闕裡住下來,相傳當年只有三間小屋。故宅旁有一口古井,現已用石欄圍住。
  • ◤人間四月天◤《史記.孔子世家》教程設計文稿
    文本簡析:《孔子世家》為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中之一篇,詳細地記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動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最重要文獻之一。孔子,曾受業於老子 ,學習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與知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一生為培養治國人才而進行賢能教育。
  • 【紀念孔子誕辰】九幅畫回顧孔子的一生
    今日邀大家透過國博館藏《孔子世家圖冊》中的九幅古畫,了解孔子這位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老師」的一生。尼山求子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於魯國昌平鄉陬邑。孔子先祖為商王室後裔;孔子之父叔梁紇為魯國陬邑大夫,以勇力著稱。相傳孔子出生前,其母曾到家鄉附近的尼丘祈禱求子,故取名為「丘」,字「仲尼」。
  • 一介農夫陳勝,為何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立傳,與孔子、勾踐並列
    反正是難逃一死,經過一番謀劃,陳勝乾脆率領900多人在大澤鄉造了反,成為歷史上第一次領導農民起義的先驅。起初,陳勝吳廣等人利用人們對天地鬼神的敬畏,找人佔卜,在綢子上寫下「陳勝王」放在魚的肚子裡混淆視聽,營造義軍領袖氛圍。後來的劉邦斬白蛇起義,號稱赤帝子,也是向陳勝學習,有異曲同工之效。只是後者更神秘、更高大上,更能蠱惑人心。
  • 孔子真的殺人了嗎?
    《史記》中的這段記載,有以下幾個要點:一是孔子當上大司寇時已經五十六歲了;二是他非常高興;三是他答非所問地說了句『人生的樂趣在於能憑藉顯貴地們仍謙虛地禮賢下士』嗎?四是明顯的目的是宣揚孔子誅殺少正卯後社會出現了定安的局面,禮製得到了恢復。整體上說,這段話是在正面的褒揚孔子的。
  • 這一家族歷經千年而不衰,堪稱古往今來天下第一世家
    並且直到現在,這一家族的後人依然備受尊敬,享有著非凡的社會地位。這一家族,就是號稱中國第一世家的孔子家族。從公元前195年開始,漢高祖劉邦就開啟了冊封孔子家族的先河,他冊封孔子的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君,從此以後,孔氏後人便長期享有世襲爵位,歷經王朝便遷而不改。
  • 孔子身高堪比姚明?!
    據《解放日報 》報導 在司馬遷的《孔子世家》裡,稱「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 漫畫|孔子是個文弱書生?你可能對孔子有什麼誤解
    一提到孔子,我們想到是個儒雅隨和,充滿智慧,文弱和氣的老爺爺。但你可曾想過,為什麼「好勇」的子路、江洋大盜顏涿聚等都心甘情願的拜孔子為師,靠以理服人嗎?力氣大這點,孔子可能是遺傳自自己老爸,被稱為「魯國三虎將」之一的叔梁紇。孔子不僅力氣大,身高也很讓人矚目。《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身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 嘉祥武氏祠「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老子和項橐問難孔子組合
    孔子像是漢代藝術中最常見的歷史人物形象。漢代畫像石和壁畫上的孔子形象,是側站立像,身體微前傾,做躬身狀,與孔子相對而立最多的是老子和小兒項橐,孔子的弟子則跟在孔子身後。這類畫像稱為「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圖」,這與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三十四歲的孔子適周向老子問禮有關。在眾多的孔子見老子畫像中,較為有名的是山東濟寧嘉祥武氏墓群前石室後壁承簷枋東段上的孔子見老子畫像。它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學家黃易發掘武氏墓群石刻時發現的。
  • 孔子•尋跡 | DAY6:斯文不輟,孔子之後還有孔子
    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史記·孔子世家》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論語·微子篇》△孔子在齊聞韶處。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韶院村。
  • 胡玫、陳汗、何燕江、江奇濤 聯手解讀《孔子》
    9、電影中,孔子趕到費邑與季孫斯比賽射箭。孔子極其善射,發發中的。關於孔子善於武學而且懂軍事的問題,從電影籌拍一開始就受到許多質疑。實際上,這種質疑是沒有根據的。有關史料足以證明孔子確實是精通射藝的武林高手:  (1)《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
  • 野合而生孔子?聖人的出生了解一下
    聖人光輝下的孔子被很多人尊崇,其實也被很多人詬病,特別是他的出生問題。只因司馬遷的這句話: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記·孔子世家》紇,就是叔梁紇,是孔子父親;顏氏就是顏徵在,是孔子母親。這「野合」一詞真的讓人浮想聯翩、猜疑不斷。
  • 平江孔子世家鳳才公後裔首屆辭舊迎新盛會
    孔氏一家近100人,五代同堂,歡聚一廳,為了全家人的事業成功,為了家族的團結穩定,為了每一個孔氏成年人能圓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大家相互交流創業經驗,共同探索謀求發展。孔子世家第73代慶字輩孔育民先生,今年已經73歲了,他是目前孔氏一家年尊輩長、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給孔家子孫溫習祖訓。
  • 《孔子世家譜》「文革」期間曾悉數被毀(圖)
    《孔子世家譜》是世界上傳承時間最長、最廣泛的家譜,其修著歷來被孔府世家所重視。「對家族來說,修家譜能讓家族文化、人脈傳承的記錄更加有序,也更加系統。」孔令紹說。  而孔氏家族的這一工作,也曾遭遇波折。孔子家譜在漢唐時期均為官修,宋代以後轉為私修。
  • 《史記》中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代表——世家三十篇
    陳完除此之外呢,司馬遷還將孔子和陳涉也列入了《史記》的世家,按理說孔子並不是王侯,無論是在前面還是後面,理應都不該佔據著世家的貴族地位。但是孔子確實傳承了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況在在漢武帝的統治時期提倡的是「獨尊儒術」,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司馬遷將孔子列入是家中也反應了當時人們思想領域的現實狀況。關於《陳涉世家》,陳涉既是首先是亡秦的領導者,也是三代以來以平民起兵造反來推翻暴政的第一人,司馬遷將陳涉列入世家也是凸顯了其「通古今之變」的理念。
  • 司馬遷為何會將吳太伯列為世家第一?這才是司馬遷的深層含義
    在《史記》中關於世家的記錄,司馬遷一共寫了30篇,在這30篇世家中既有我們熟悉的《陳涉世家》、《孔子世家》,也有我們比較陌生的《五宗世家》、《三王世家》,既如此也許會有人好奇司馬遷寫的30篇世家中哪一篇排第一呢?
  • 辨析道家老子與孔子的對話,糾正《老子列傳》的一處錯誤記載
    這裡的「孔子適周」與老孔師徒之間的對話發生地是存在問題的。《孔子世家》記載: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而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