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疫情後 美國資本為何不惜代價要拉垮中國經濟?

2020-12-26 網易新聞

(原標題:羅思義:面對疫情後的大蕭條,美國資本為何不惜一切代價要拉垮中國經濟)

由於美國應對疫情不力帶來災難性後果,其現在面臨大蕭條以來最為快速且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這次經濟衰退的速度,遠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的速度快得多,有可能導致國際上反美經濟力量關係發生重大轉變。事實上,這正是IMF等國際組織預測的將會發生的劇情,美國政治當權派對此事實亦是心知肚明。

美國充分認識到,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未能迅速克服經濟衰退而中國成功渡過危機,導致國際關係中有利於中國和反對美國的力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7年至2019年間,以剔除通脹因素後的美元計價,中國經濟增長了150%,而美國僅增長了22%。按當前美元匯率計算,中國GDP佔美國GDP的比例從2007年的25%升至2019年的66%。更為引人注目的是,根據IMF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GDP佔美國GDP的比例從2007年的62%升至2019年的127%。

IMF6月發布的最新綜合分析報告預測,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類似於國際金融危機初期的過程恐將再次上演。可能是由於當前形勢下匯率的不確定性,IMF目前沒有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就各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做出預測。但IMF對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增速,以及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增速預測表明,中國經濟增速將遠高於美國,因此,相對於美國,中國的經濟力量關係恐將發生進一步的重大轉變。

「新冠疫情」給中美經濟帶來了什麼?

為評估這一變化的規模,我們看到,新冠疫情危機的全面影響幾乎貫穿了2020年第一季度,但新冠疫情在第一季度末才開始重創美國。因此,新冠疫情的全面影響只會在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增速中體現出來。

圖1

如圖1所示,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遠大於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從2007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機前經濟周期峰值)至2008年第二季度,美國GDP僅下降0.1%。2009年第二季度(國際金融危機的最嚴重時期),美國GDP比國際金融危機前水平下降4.0%。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比危機前水平下降10.6%。也即是說,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對美國的總體影響是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2.5倍,而從新冠疫情危機爆發之初的衰退速度來看,是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100倍。

圖2

圖2反映的是2020年2月後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工業生產下滑幅度,與2007年12月後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低迷的比較。這表明,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美國工業生產下降的速度遠遠快於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最大跌幅比危機前水平下降16.6%,而這不過是僅兩個月就發生。事實上,從長期的歷史比較來看,目前美國工業生產的下降速度比大蕭條時期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20年美國經濟的嚴重衰退時期都要快——儘管大蕭條時期衰退持續的時間較長,但目前尚不清楚此次衰退會持續多長時間。到2020年6月,美國經濟出現了顯著的復甦,但截至6月,美國工業生產仍比新冠疫情前峰值下降10.9%——這與美國GDP整體下降大致一致。

圖3

圖3所示的是IMF對2019-2021年中國和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的比較,相信有助於大家看清這次疫情對美國純短期和中期經濟的影響。

2019年10月,即新冠疫情爆發前,IMF曾預測,2022年美國經濟將增長2.1%,2021年底則將累計增長3.9%。但到2020年6月,在分析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後,IMF預計2020年美國經濟將收縮8.0%;到2021年底,美國經濟仍將比2019年收縮3.9%。也即是說,從2020年至2021年間,美國GDP年均增長率將為負1.9%。這甚至比IMF2020年4月所做的預測更糟糕,當時IMF預測2019-2021年美國年均增速將為負0.7%。此外,鑑於2020年第二季度的實際結果,IMF對美國經濟的預測仍然有些過於樂觀。

相比之下,2019年10月IMF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8%,到2021年底累計增長將達到12.1%。2020年6月IMF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0%,到2021年底將比2019年增長9.3%。也即是說,2020年至2021年,中國GDP將年均增長4.5%。

亞洲:世界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


圖4

圖4所示的是IMF6月份對個別國家的最新預測,相信有助於大家看清這些趨勢對世界增長貢獻率的影響。IMF預測,2019-2021年10個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有九個將在亞洲,按總增長的降序依次是中國(9.3%)、印度尼西亞(5.8%)、菲律賓(3.0%)、馬來西亞(2.3%)、印度(1.2%)、韓國(0.8%)、巴基斯坦(0.2%)、哈薩克斯坦(0.25%)、土耳其(-0.2%)。另一個是中東的埃及(4.0%)。

IMF預測,與亞洲經濟增長形勢相反,2019-2021年G7的每個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均將有所收縮。預計2019-2021年德國GDP將增長-2.8%,同期美國和義大利GDP則將分別增長-3.9%和-7.3%

因此,按照經濟增長形勢計劃,2020-2021年世界將被劃分為兩個經濟區域。第一個將是增長相對活躍的區域,以中國為中心,但也包括一些重要的亞洲經濟體;第二個則是經濟收縮/停滯的區域,以美國為中心,包括一些發達經濟體。

IMF在6月發布的的報告中,並沒有按照當前匯率或購買力平價就各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做出預測,其只對個別國家和地區以剔除通脹因素後的美元計價進行了預測。儘管如此,IMF在6月份預測的世界增長的基本模式與4月份相同,且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及明確預測了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趨勢,因此,4月份的預測數據可被視為反映了世界增長的基本模式(如圖5)。

圖5

正如IMF預測的那樣,2020-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大多數(51.2%)源於中國,而僅3.3%的源於美國。IMF在2020年6月的最新預測中將2019-2021年美國GDP增速從4月份的-1.4%,下調至-3.9%,這表明美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低於本文分析所述。IFM預測,2020年4月,印度(19%)和印度尼西亞(6.1%)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大於美國。歐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為-0.5%。正如上文分析所述,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將是與中國有著緊密貿易關係的亞洲經濟體——韓國、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

鑑於新冠疫情在這些國家仍處在發展階段,IMF對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數據可能過於樂觀,但預測的差距與美國如此之大。因此,2020-2021年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很有可能超過美國!與此同時,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遠遠超過美國。

圖6

如圖6所示,中國和G7之間的增長差異將尤為顯著。2020-21年G7中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六個國家,將共同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IMF預計,20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是美國的15倍,是G7的逾20倍。

圖7

圖7所示的是IMF對2019-2021年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的預測,從中可以看出新冠疫情危機衝擊對世界經濟發展模式產生了非常顯著的影響。2021年世界產出將比2019年略高0.2%,但發達經濟體GDP仍將比其2019年水平低3.6%,發展中經濟體GDP則將比其2019年水平高出2.7%。因此,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分配趨勢,有利於發展中經濟體,而非發達經濟體。

如前所述,IMF在其2020年6月的預測報告中並沒有對以當前匯率或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世界增長份額進行預測,其只對以剔除通脹因素後的美元計價對經濟增長進行了預測。但其6月份預測的增長模式與4月份的預測相同,後者是以購買力平價進行預測的。因此,世界經濟增長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2020年4月IMF預測,2020-2021年95%以上的世界經濟增長將源於發展中經濟體——51%源於中國,44%源於中國以外的發展中經濟體。不到5%的世界經濟增長將源於發達經濟體。這必然會對世界地緣政治形勢產生重大影響。

圖8

美國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的互動會引起何種連鎖反應?

上文已經分析了這些經濟趨勢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帶來的連鎖反應令美國陷入自越南戰爭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但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國所發生的事情不僅從根本上影響了美國內政,而且影響到了美國經濟增長趨勢。儘管從外部視角看,美國對新冠疫情應對不力(死亡人數超過13萬,病例數達300萬),可能看起來不僅僅是一種「非理性」,但事實上卻是一種致命、完全一致的資本主義經濟邏輯。

當美國每天有2萬多新增確診病例時,其解除了封鎖,這就不可避免地令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大幅增加。實際上,這已經開始發生了(見圖9)。以消除短期波動影響的7天移動平均線計算,5月28日美國日均新增確診病例數達到20637例的最低水平。但由於川普政府在《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支持下解除美國封鎖,新增確診病例開始上升。按照7天移動平均線計算,7月8日日均新增確診病例達到5.1萬例。7月8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為57000例。換句話說,美國正掀起一股新的感染浪潮。

圖9

此外,川普政府完全意識到,這一波新的感染浪潮正伴隨著其政策到來。正如《紐約時報》所言:「隨著美國新增確診病例激增,白宮承認為秋季出現第二波疫情做好了準備。」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美國會非常刻意地為新一輪感染浪潮做好準備,而非尋求避免這種現象,而是聽任新一波感染浪潮到來並為之創造不可避免的條件?

考慮到美國的失業狀況,美國聽任新一波感染浪潮到來的邏輯顯而易見。

如圖10顯示,美國失業率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從不到4%升至超過15%,創下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

圖10

總結來說,美國民眾正經歷疫情和失業的雙重打擊。這對經濟的影響是,除了那些失去工作的人之外,還有數以千萬計的美國工人被削減工資。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的一項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要麼失業,要麼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停產而減薪。具體來說,十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自己將被解僱,16%的人認為他們的工資或薪水都有所下降。」正如《彭博社》在題為《這屆美國人太難了!有幸保住工作也難逃降薪》(Salaries Get Chopped for Many Americans Who Manage to Keep Jobs)的文章中指出:「美國各地的公司都在減薪……美聯儲4月份發布的一項商業調查顯示,整個經濟中都出現了『薪資普遍疲軟和減薪』的跡象。湯姆維斯特風投(Thomvest Ventures)對22家上市和私營科技公司的研究發現,非高管員工的薪酬平均下降了10%至15%。」

這種政策的客觀效果是企圖恐嚇美國民眾,讓他們不得不接受剝削率和利潤率的大幅增長。正是在這種預期下,美股反彈才如此迅速。因此,從美國資本的角度來看,新冠疫情造成的大量死亡和大量失業並非毫無意義,它們是試圖大幅提高剝削率和增加利潤的一種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川普聽任新冠疫情不受控制地蔓延的政策,受到立場偏向美國資本的《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大力支持的原因。儘管數十萬美國人可能會因此喪生,但川普和《華爾街日報》算計的是,這對於資本來說極為有利可圖。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川普打算雙管其下:

美國統治者的戰略,就是試圖從根本上說服美國人民,這種對他們生活水平的巨大衝擊實際上並非源於美國資本家的政策,而是源於中國。

美國統治者面臨的問題是,這次針對美國民眾的攻擊導致了社會爆炸,並令美國陷入自越戰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喬治·弗洛伊德遇害案引發的巨大抗議浪潮表明,美國可能會出現大規模抵制川普攻擊民眾的行為,所以美國的抗議活動不僅會影響美國內政,也會影響美國經濟形勢。這阻礙了美國政治當權派試圖增強美國經濟實力,來對付中國的戰略。

為什麼美國必須減緩中國經濟增速?

顯然,IMF所預測的有利於中國的國際經濟關係正進一步轉變,將極端不利於美國設定的反華政策。因此,美國將全面動員統治階級,試圖阻止國際力量關係向有利於中國轉變。但美國實現這一目標的策略嚴重受阻於受到一個事實,即美國經濟在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後出現巨大衰退不可避免——美國既沒有意識形態,也沒有切實可行的經濟機制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因此,國際上唯一的疑問是,中國經濟表現將超過美國多少?

由於美國無力阻止自身陷入經濟衰退,美國統治者要想阻止其與中國的力量關係拉大,唯一的辦法就是試圖減緩中國經濟增速。因此,美國在新冠疫情危機期間的災難性表現,決定了它必須從戰略上瘋狂地編造謊言攻擊,試圖減緩中國經濟發展增速,而中國自身則必須就下一段的經濟發展未雨綢繆。從戰略上來說,美國將從外部經濟和內政這兩方面同時對付中國:

美國將對中國外部經濟進行攻擊——但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這將導致世界社會力量發生新轉變。

同時,美國必須試圖在中國國內製造壓力,阻止中國利用其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如果美國的計劃最終成功,那麼作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美國在與中國的鬥爭中可能會取得勝利;如果中國仍堅定走自己的發展道路,那麼奉行資本主義的美國就不可能贏得與中國的鬥爭。當然,美國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推翻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推翻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的領導——儘管美國當權派也不認為他們在短期內能達到目的,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由習近平領導的情況下。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荀建國_NN7379

相關焦點

  • 歐洲強國心灰意冷,決定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要與歐盟「魚死網破」
    在當時歐盟成立之後,立刻成為了一個可以和美國比肩的組織,但是美國絲毫不慌,因為他知道歐盟最大的弱點。那就是不團結,後來美國也是抓住這一點很好的牽制住了歐盟。在這次的新冠疫情中,歐盟的這一弊端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先前對於新冠疫情的不夠重視,所以西方國家都沒有採取非常嚴格的防控措施,都是將其當成一個普通的流感來看待。
  • 失業潮與疫情夾擊之下 白宮為何急於重啟美國經濟?
    原標題:失業潮與疫情夾擊之下,白宮為何急於重啟美國經濟?我的政府計劃和相應的指導方針將給予美國人民開始恢復正常生活所需的信心。」   在全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還在不斷增長之際,川普政府急於重啟美國經濟,恐與暴增的失業率脫不了干係。但對於川普的復工計劃,不少州長都發出了不同聲音,疾控專家們更是認為不應「一刀切」地全面復工。
  • 奧平時間:後疫情時代,全球宏觀經濟形勢走向何方?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近期,美股大跌,科技股紛紛迎來拋售潮,而美國財政刺激措施又遲遲未能出臺。此次美股大跌意味著什麼?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調整是為何?發達國家是否陷入了新增長瓶頸,這些國家的經濟會出現V型復甦嗎?對於新興國家來說,又存在哪些投資新機遇?
  • 臺灣專家:兩岸不會因為疫情吵吵就開戰,因為付出的代價更高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局勢的改變,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紀俊臣指出,兩岸應該共生共榮,臺灣經濟要靠大陸市場,川普說話也變保守,不敢再說「中國病毒」,因疫情拉大美國的失業率,美國經濟隨時可能崩潰,未來也需中國助一臂之力,中國大陸還是全球市場、全球工廠。
  • 專家:疫情不會對中國2020年整體經濟有太大影響
    來源:新京報五問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將如何應對專家表示,疫情不會對中國2020年整體經濟有太大影響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引發關注。疫情對中國經濟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都表示,疫情不會對2020年整體的中國經濟有太大影響。
  • 疫情惡化下,專家卻算了筆帳:美國封國救1人,要花600萬美元?
    其中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全球最多,超過1310萬例,累計死亡人數超過26萬例。美國國內疫情達到「巨大災難」級別據外媒報導稱,目前美國的國內新冠疫情已經達到「巨大災難」級別。截止目前為止美國50個州中已有49個州成為了疫情重災區,可謂是「全美淪陷」。
  • 日本晶片大神,被美國韓國聯手整垮,加入中國企業後揚言要報仇
    日本的晶片大神坂本幸雄,被美國韓國聯手整垮,後來他發誓自己一定要報仇,也是她決定找一個新的地方,來證明自己,於是他最後加入了中國的紫光集團。韓國與美國的關係相信大家都知道,當時韓國與美國聯手,對日本的晶片製造行業進行了強力的打壓,從而迫使日本的技術優勢逐漸喪失,日本的晶片大神也被整垮。
  • G20特別峰會聲明:「不惜一切代價」應對疫情衝擊,5萬億美元...
    ;「不惜一切代價」採用所有可行的政策工具,將新冠病毒大流行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損害降到最低;支持各國央行採取的非常規措施,包括擴大外匯互換額度;將確保關鍵醫療供應、農產品及其他食品和服務的跨境流動;致力於解決全球供應鏈中斷問題,促進國際貿易,避免國際交通和貿易出現不必要的衝突
  • 克裡米亞半島,歷史上屬於俄羅斯,難怪俄羅斯不惜代價也要奪回來
    沙俄和蘇聯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蘇聯推翻沙俄後,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二戰後,它和美國結成同盟,佔據了冷戰世界的主導地位。而烏克蘭則是唯一例外,因為蘇聯的恩賜,它可以得到克裡米亞。俄羅斯收復克裡米亞也並非一帆風順,雖然它爭分奪秒地趕在美國之前控制了克裡米亞半島,但隨後又受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制裁,特別是經濟制裁,這對不富裕的俄羅斯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俄羅斯為何還要毫無代價地重新奪回這個半島呢?自沙俄時代起,俄羅斯就與不凍港關係密切,為之開戰的次數更多。
  • 巴基斯坦中國問題專家沙基勒·拉邁:中國經濟發展藍圖令人鼓舞
    巴基斯坦可持續發展政策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問題專家沙基勒·拉邁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在「十四五」即將開啟的關鍵節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定下了基調,令世界矚目。拉邁表示,2020年中國經濟面臨國內外嚴峻挑戰。
  • 日本專家:中國經濟或在2028年趕上美國!
    日本專家預測,5年後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將從危機中恢復過來,重新展現2019年前的榮景。 中國欣欣向榮 至於全球最關注中美兩個經濟休,日本專家則認為:中國將在2028-2029年前後,GDP總量將超過美國。
  • 日本奧運大臣:「不惜一切代價」 辦奧運會,日本人吃不起秋刀魚怪中國?日專家:厚顏無恥! 東京居酒屋今天感染多少,啤酒就多少錢?
    日本奧運大臣:應該「不惜一切代價」舉辦奧運會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東京9月8日電(記者王子江)日本奧運大臣橋本聖子8日表示,考慮到全世界運動員付出的艱辛努力,應該「不惜一切代價」讓奧運會和帕運會在明年如期舉行。
  • 德國專家:中國這項技術究竟有多強?美國不惜違反禁令也要購買?
    以前中國很多科技都還是依賴於國外的技術,但是現在中國已經在多個科技領域上面成為了世界一流,很多發達國家都驚詫於中國科技的發展速度,甚至連國內很多國民都有點恍惚,原來中國已經這麼強大了。你們知道嗎,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美國對我們國家也是越來越忌憚,畢竟中國的發展速度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美國的科技霸主地位,此前的日本和法國,各自誕生了一個科技領域的超級巨無霸,結果就是因為侵害了美國的權益,最後就被美國給肢解了。
  • 明勢資本黃明明:疫情後,中國全球供應鏈中心地位將更加不可撼動
    新冠疫情開始後,我們通過微信、郵件或電話,跟明勢資本投資的每一家公司都溝通過,但通過在線視頻跟這麼多明勢兄弟會成員的創始人見面還是第一次,特別親切。小喬科技是在i黑馬的平臺上發掘出來的,我們投資後又有其他的投資機構加注,緣分很深。
  • 韓國經濟如何崛起?美國為何要扶植韓國,冷戰需要還是韓國妥協?
    ,本篇文章,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韓國建國後初期的經濟模式。然而,朝鮮與韓國的獨立,也一定程度挫敗了美國插足遠東的野心,也使得東亞地區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起來。然而,不管這麼說,如今局勢也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美國亞太戰略的構想,在美蘇冷戰期間,韓國就是美國用來牽制蘇聯和中國的橋頭堡,美國要想把這種構想發展成為現實,那麼,他們就必須要扶持韓國這個遠東橋頭堡。
  • 西媒剖析美國打壓中國策略:「脫鉤」後發動經濟戰
    」到發動經濟戰的打壓策略。自21世紀初以來,特別是在紐約世貿雙子塔遭到襲擊之後,美國右翼智囊團加緊緻力於尋找解決方案,以應對「美利堅帝國」不可避免的衰落。這種趨勢在美國國內佔了上風,它尋求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衰落。這種立場認為,「處於支配地位的超級大國擁有維護其地位的合法權利」。
  • 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為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修?這條天路有何意義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在改善民生上,中國向來都是不遺餘力,一條修了38年的墨脫公路最終才得以通車,在修建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修修補補,犧牲了眾多的修路官兵,依然不能阻擋住他們的步伐,為何誓死都要修建這條西藏天路呢?
  • 失去中國留學生後,澳大利亞付出了「高額代價」
    編輯:鰻魚 澳大利亞作為美國最忠實的盟友,一直都是緊跟美國的腳步。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澳大利亞也學習美國對中國進行打壓,一度禁止華人進入澳大利亞。雖然普通人可能受到的影響不大,但是去澳大利亞留學的華人們可就難受了。
  • 美專家:為了留住字母哥,雄鹿將不惜一切代價得到威少
    根據美國媒體Fadeaway World的消息,Complex坎寧安認為,雄鹿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交易9次全明星威少和字母哥組成一個出色的雙人組。這位專家說:「威少絕對是雄鹿完美的人選不是嗎?他雖然不是一個偉大的外線射手,也不是一個偉大的防守者,但是他有超強的運動能力和領導能力,他可以在進攻端反覆衝擊,並且組織全隊。
  • 專家深度解讀:美國抗疫失敗背後的原因
    隨著美國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的不斷激增,從最初的輕描淡寫,到發現苗頭不對「甩鍋」推責,再到為了重啟經濟試圖「加工」疫情數據……過去幾個月美國的抗疫「失焦」太多太久,過多公共資源被浪費於無休止的政治操弄,不但對控制疫情毫無裨益,反倒使美國形象嚴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