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平時間:後疫情時代,全球宏觀經濟形勢走向何方?

2020-12-26 騰訊網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近期,美股大跌,科技股紛紛迎來拋售潮,而美國財政刺激措施又遲遲未能出臺。此次美股大跌意味著什麼?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調整是為何?發達國家是否陷入了新增長瓶頸,這些國家的經濟會出現V型復甦嗎?對於新興國家來說,又存在哪些投資新機遇?

為此,騰訊新聞知識官、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奧平騰訊新聞聯合推出「奧平時間」,本期邀請到越南建設證券董事長王衛亞,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一起做客9月10日(周四)晚上7點的直播,屆時將與大家一同探討:後疫情時代,全球宏觀經濟形勢走向何方?歡迎大家#點擊連結預約直播#

直播連結:https://view.inews.qq.com/a/FIN2020090901796000

嘉賓簡介:

王衛亞,越南建設證券董事長。曾供職於原開封市信託投資公司,新時代證券公司,國融證券公司以及私募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等,是中國首批取得證券投資諮詢資格的證券從業人員,有20餘年證券行業從業經歷。基於國際化投資視野,於2016年在越南控股了越南建設證券股份公司,公司於2019年3月15日在河內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越南兩家中資控股的上市券商之一,為客戶提供中越文雙語服務,已經成為國際資本投資越南資本市場的重要服務平臺。

李宗光,現任華興資本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先後供職於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和中信證券資產管理部,從事全球宏觀經濟、權益策略及大類資產研究工作。擁有十幾年多市場、多資產全球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研究經驗,對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等有較深入研究,熟悉經濟機器運轉規律。

張奧平,騰訊新聞知識官,知名財經學者、創投專家,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同時擔任人民網人民創投專家諮詢委員會特聘專家,越南建設證券中國區首席商業投資官,兼任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特聘專家導師、南開金融論壇特聘金融專家,新浪財經意見領袖、福布斯(Forbes)中國、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百度百家等專欄作家,36氪特約觀察員。張奧平先生具備豐富的企業投資實操經驗,擔任自然旋律等多家知名企業首席商業與資本顧問,對商業生態、資本市場與創投市場有著深刻研究與洞察力。 2019年,張奧平先生榮登福布斯(Forbes)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相關焦點

  • 「奧平時間&騰訊直播預告」對話復星孫東霞:後疫情時代下,大消費...
    INTRODUCTION2020年,疫情衝擊下,商業生態加速變革。科技、消費、教育等各個行業競爭加劇。同時,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全面的註冊制改革。企業如何在疫情常態化時代,穩住基本盤,捕捉到新的商業機遇,實現企業商業價值與資本價值的成長?
  • 大國博弈背景下的中國經濟之路將走向何方?小糊塗仙邀名家大咖解惑...
    大國博弈背景下的中國經濟之路將走向何方?小糊塗仙邀名家大咖解惑答疑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堅毅的中國憑炎黃子孫的精誠團結,讓世界看見了中國之脊梁!春秋已過,如今世界局勢波譎雲詭。面對全新的時代,小糊塗仙邀名家大咖,雲集「中國之路·名家論壇」,以睿知見未來!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總是壓著相同的韻腳。2020年不只是新冠陰雲籠罩的一年,更是全球不同宏觀周期出現拐點、產生共鳴的年份,持續數百年的大國博弈時代,已經有了新的變局。境外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 田國強:如何看待和應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國際形勢?
    如何應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在7月11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舉行的「2020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會議上,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田國強在談到上述問題時表示,從內部看,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四方面的不確定性。從外部來看,國際形勢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次疫情的後果是,世界在許多方面再難回到疫情前。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正文1.2萬字,閱讀時間約20分鐘,感謝您的轉發和收藏)【核心觀點】1、全球經濟復甦的前景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政策的變化依然趕不上形勢的變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24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20年全球GDP將收縮4.9%,相比今年4月份的預測(-3.0%)又下調了1.9%。IMF同時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期下調,由之前預測的5.8%下修至5.4%。從兩次預測的數據來看,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造成了全球經濟復甦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差強人意。
  • 疫情下郵輪紛紛破產,復航之路在何方?林珊珊預測「復航時間」
    但受到全球經濟和經營挑戰的打擊,該伯曼郵輪未能產生期望的回報,這促使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在2016年將其51%的股份出售給一家投資集團。查閱伯曼郵輪中國官網,可以發現該公司目前僅剩三艘遊船,且有伯曼郵輪報告稱將把其剩餘的三艘遊輪閒置下來,還取消所有郵輪的行程計劃到2020年11月。
  • 後疫情時代的中亞-西亞經濟形勢與「一帶一路」建設 國際研討會舉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帶一路」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為深入研判疫情及後疫情時代世界發展趨勢,更好的助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7月16日,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指導下,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與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以「後疫情時代的中亞-西亞經濟形勢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共同舉辦了雲端專題研討會,為國際社會合作抗擊疫情、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作者: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新年伊始,經歷了近一年的過渡期後,英國正式脫歐。英國從2016年開啟脫歐進程之後,經濟增速放緩。2020年,屋漏偏逢連陰雨,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二季度英國GDP下滑超過20%,本就游離在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英國,內部分裂加劇,又失去了與歐盟的抱團取暖,經濟處於通縮狀態。此外,英國金融業也將受到巨大影響。脫歐之後,英國對全球投資的吸引力或將有所下降。
  • 魏傑:後疫情時期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研判 | 清華經管說 · 特輯
    所以,這樣我們分析下來,這次新冠疫情確實使我們在第一季度出現了經濟衰退,但在第二季度,隨著復工復產復業的恢復,應該逐漸走向正增長,那麼第三、第四季度應該會走向正增長。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判斷,這次的新冠疫情不會導致中國經濟的長期衰退,短時間,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的一定衰退,很快將在第三、第四季度走向正的增長。那麼2021年,我認為基本上恢復常態。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後疫情時代中美經濟走向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導(文/許緣 鄧仙來)隨著疫情蔓延逐步得到控制,各國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日益關注,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將如何從重度萎縮中復甦。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恢復情況更是受到密切關注。隨著復工復產陸續進行,經濟學家預計中美經濟有望在年內復甦,但仍有諸多經濟難題亟待解決。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隨著疫情進入下半場,常態化防控措施將伴隨疫苗逐步投入使用,繼續為我國經濟保駕護航,再次暴發大規模疫情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國經濟有望穩健步入後疫情時代。預計2021年全年我國經濟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隨著2020年四季度我國經濟重回接近潛在增速「正常增長區間」,2021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速將主要受基數影響呈現前高后低。
  • 大重構背景下的細思量——讀《後疫情時代:大重構》
    牽頭起草公司年終報告,進行形勢分析時想多些宏觀思考,於是在網上書店搜尋參考書,看到了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與法國人蒂埃裡·馬勒雷合著的《後疫情時代:大重構》,當即拿下。這兩天,一邊改報告,一邊斷斷續續這完本書,感覺收穫蠻大。
  • 管清友:後疫情時代中國有望超前成為全球第一GDP大國
    1月11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在建行上海市分行舉辦的「興建旺行」新年財富論壇發表《2021年宏觀經濟形勢研判與政策展望》主題演講時表示,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國始終保持經濟緩中有序的增長,後疫情時代中國有望超前成為全球第一GDP大國。 關於近期股票市場走勢,管清友總結為普跌型上漲。
  • 經濟回歸潛在水平,政策轉向跨周期調節——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與...
    一、2021年宏觀經濟形勢展望(一)經濟從「過高」增速逐步回到正常運行軌道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疫情之後「宏圖再展」的新起點。2021年消費和製造業投資將成為需求側的主要推動力,中國將繼續擔當全球經濟恢復的「發動機」。預計2021年經濟增長在8.5-9.5%左右。
  • 洞悉後疫情時代經濟走向 2020富邦財經趨勢論壇雲上開播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究竟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下半年又有哪些關鍵因素將影響市場走勢?帶著這些熱點話題,2020富邦財經趨勢論壇——後疫情時代財經趨勢大剖析,準時在富邦華一銀行直播間舉行。本次直播特別邀請到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博士,從金融市場整體大環境、2020下半年經濟趨勢以及後疫情時代投資重點三個角度提供投資人應對之策。在金融市場整體大環境方面,羅博士深入分析了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首先,受到全球疫情以及3月美聯儲兩度緊急降息的影響,致使全球經濟前景惡化,市場信心喪失。
  • 史蒂文·巴尼特: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復甦和轉變
    我將從經濟復甦和轉變兩個角度,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IMF對全球經濟的展望。從經濟復甦來看,我們現在處於全球經濟衰退期,但從目前形勢來看,經濟的恢復情況稍好於預期。疫情使得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各國政府陸續出臺了許多宏觀經濟政策,我將介紹這些政策帶來的風險與挑戰。從經濟轉變來看,我認為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不是單一重塑經濟,而是將數字經濟納入未來經濟發展規劃,探索數位化發展新趨勢。我們現在正處於全球最大經濟衰退期。
  • 2021年宏觀經濟預測 2021年市場形勢預判
    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流動性、利潤將先後越過高點,山路坎坷之後,迎來增長、通脹、政策和資產價格低波動率時代。  中國經濟前高后低:四季度GDP增速中樞為5.8%,2020年GDP增速中樞為2.1%。基準預期下,2021年GDP增速中樞為9.5%,節奏上由20.1%回落至5.6%,年底回到潛在增長率附近。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
    每經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安全性更加突出,甚至重於利潤及效率 每日經濟新聞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受新冠疫情這一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全球產業鏈突發性中斷,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斷崖式下跌。各國大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予以應對,並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進程,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逐漸觸底回升。IMF在10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4.4%,較6月預測的-4.9%略有上調。
  • 廖群:以宏觀、哲學與歷史視野觀我國經濟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廖群當前我國經濟從新冠疫情復甦的形勢良好, 2季度GDP 增長3.2%, 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的正增長,證明了我國經濟增長在極端逆境下也同樣能夠領先全球。但兩年多過去,即使加之百年未遇的新冠疫情, 我國經濟雖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卻依然相對強勢增長,同時金融市場基本穩定,企業運行總體正常,就業形勢整體受控。雖然中美脫鉤的前景及其對中國經濟的最終影響仍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不會被打垮,新一輪的中國崩潰預測又註定要失靈。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對於中國經濟的預測總是重複地失靈呢?
  • 宏觀政策有力支持經濟復甦 後續宏觀槓桿率水平將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影響,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宏觀經濟穩定和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看,我國宏觀政策的力度是合適的,較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增長,有效填補了疫情衝擊下的全球防疫物資等必需品和其他工業品的供給缺口,為國內外經濟復甦作出了重要貢獻。」央行近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如是評價宏觀政策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