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以為《事實》是枯燥無味的理論數據書籍,一口氣通讀完,才頓悟作者數據世界的樂趣。
整本書不僅僅是以數據作為支撐,更多的是通過數據和故事相結合,這兩者的夾縫間,卻又飽含著作者的心思,一顆想讓讀者能夠用事實去面對這個未知世界的心,好像在說,其實不用怕,這世界雖說不美好,但也不至於很糟糕。
那作者漢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作為其妻子的安娜和兒子歐拉直言,雖然漢斯看起來像是我行我素的人,不善言辭。
但漢斯總有可愛的時候,曾不小心按下手機錄音,一人開著車哼完一首歌,喜悅之情難以掩飾。
這也讓旁人看到理性中帶有感情的漢斯,嚴謹幽默。
正是這種性格,即便晚年患癌,漢斯也要花時間,回想所見所聞,與家人寫出一本嘔心瀝血的經典之作。
歷史的長河,我們未曾一一參與,世界的精彩,也無法親眼目睹,但漢斯的《事實》卻可以為我們解疑答惑。
關於世界的全貌,並非用單一的視角來思考普遍存在的問題;
關於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區別,經濟的進步推動著文化和思想的躍進,;
關於世界女性地地位,也關於不同階級的人所擁有的收入。
即便身處同一個世界,卻能「看到」現實的殘酷,有人身處地溝,飽受飢腸轆轆,何以談歲月靜好?
就像羅曼.羅蘭所言,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也是「事實」的真面目,任何一個時間段,總有可怕的數據,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思想的進步,誇張的數據卻在慢慢地縮減。
作者的用心良苦,其實就像以數據來控制情緒,否則眼睛會被掩蓋事情的真相。
一、一分為二,從紙張中看到倒影
所謂的一分為二,事情非黑即白,國家分為發達和發展中的,種族分為黑人和白人,結果就是成功和失敗,無法再從大腦裡衍生出更多的可能性。
這是一種思想的局面和狹隘,這世界本就是多樣性的存在,但奈何認知的高低不同,看待事情的表面和深層自然不同。
作者漢斯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全世界最多的人口生活在什麼樣的國家呢?
答案:低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高收入國家。
答案顯而易見——中等收入國家。放眼世界,高收入國家屈指可數,而低收入國家正在努力向中等收入國家發展,趨勢較強,仍在摸索階段。
身處中等收入國家的人,佔據事實數據的大面積,而這類人,漢斯將其定義為四級收入人群。
每一級人的處境不同,但都屬於逐層遞進的關係,就好比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第1級收入人群,位於金字塔的低端,以生存為根本,生存環境惡劣,居無定所,食無定時,無飲食之源,終日往返幾公裡外的偏僻之處。
第2級收入人群,處於比生存需求略高階段,擁有一定的經濟收入。
第3級和第4級收入人群,身處高位,經濟尚可獨立,倘若遭遇天災人禍,需有足夠的儲蓄渡過危機,否則降級至前兩級。
這不是單純地一分為二,而是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延續出無限的可能。
所有的國家、群體甚至國民中,不可管中窺豹,凡事不可只看正反面,兩面中間存在無數可能。
有上等人,亦有下等人,群體收入的差異,並非只有頂端和低端,亦有極端不公平現象,不過是我們易被固定的思維捆綁,唯有以常人所知的兩面來看待世界,而並非以事實辨別。
二、拋開規模錯覺,分清熊和斧頭
人的精神狀態不會一直處於清醒的階段,明辨是非,看懂和看清所有的問題。
就好比長期埋頭幹活的人,抬頭瞬間,會有眩暈,易產生錯覺。
漢斯提出的規模錯覺,是多數人普遍存在的問題,他通過對比的手法舉出讓人難過又無奈的例子。
一婦女被前夫用斧頭謀害,一個男人被一隻熊攻擊導致死亡,結果記者們鋪天蓋地報導後者新聞,前者的少之又少。
兩個例子均是有人無辜失去生命,前者引起輕微的憐憫,後者引發勢不可擋的刺激和好奇,儼然後者更能比世人一種震驚的規模錯覺。
放眼現在而言,當人類不小心越界侵犯熊的世界,被熊攻擊不屬於大驚小怪的事情。
但家暴卻是個引起熱烈討論的話題,由以前的冷漠無視到如今的輿論。
前段時間,滿屏皆是家暴新聞。
無論是明星,還是網紅,身為受害者,本該需要得到關懷,卻招致吐槽,被指責性格孤僻,原生家庭等原因,無一不在辱罵,造成二度重傷。
視線應放在這把害人的「斧頭」,該指責的是「斧頭」殘害了一條條人命,傷害了一個個身體,卻把注意力放在「熊」上,輪番炮轟。
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麼?
人性最大的醜陋,就是看事情總是片面的,嘴裡喊著事實,卻忘記事實從而何來,事實又該被證實在何處呢?
面對容易被扭曲的事實,想控制規模錯覺,更需關注比例,作為一個參考物,以二八原則為中軸,列舉清單,進行排序,二為數字比例,八為重要的事實,進行深入分析。
三、世界本就沒你想像中的糟糕
漢斯曾言,自身不屬於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也從不會迴避問題來獲得內心的平靜,反而常把五大全球性風險掛在嘴邊,時刻保持警惕,其中一個是全球性傳染病。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大規模的爆發,蔓延至全世界,導致人心惶惶。
但方法總比問題多。
萬物事實脫離不了數據的支撐,收集收據,做好研究報告,分析病情的嚴重性,逐步得過渡到嚴控嚴把關,直至研究出疫苗。
這一切的放心,離不開以數據為根本,剖析疫情的事實根源,而非聽天由命。
解決問題的辦法從不是情緒,也不是情急生亂,而是情急生智,保持冷靜,反而能夠更快地控制事情。
真正有力量的,是那些緩慢、持續的變化,這也是在告訴我們,當事情的發展是有規律時,能夠被控制時,也就不會那麼悲觀地看待世界了。
寫在最後:
事實這個詞看似縹緲和懸乎的,卻又隱藏著巨大的力量,以真相為餡,以數據為皮,層層包裹,得認真地去研究,逐一想透,方可推動世界、社會、人的發展。
正如漢斯所言:當我們擁有了實事求是的世界觀時,就會認識到這個世界並沒有像它看起來那樣的糟糕。
而我們也將會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美好,需要讓我們來做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