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比我們想像的要糟糕 ┃
文_安綱
雨燕,天使或者詩人
終於有一天,擺脫地球引力成了一件不難的事。
地球上煙霧瀰漫,似乎總也見不到太陽。
現在好了,克服地心引力,然後飛起來,對每個人來說,只需要經過一般性訓練就可以做得到。
看,我們已經成功逃離地球了。
飛船停泊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腹地。在透明的飛船上,有高大的熱帶雨林和寬闊的綠葉。耀眼的白光從密集的葉片間飛濺下來。往飛船的下方看,如果天氣好,你就能見到一臉茫然的地球。
不論在哪裡,在我內心深處,地球都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寄託著我全部生命的所在。
我清晰地記得,在我努力離開地球,快要抵達飛船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我似乎又向著地球的方向失控地墜落了,我甚至想到了死亡。
在飛行中總會有人墜亡,這不稀奇,人們完全克服了地球引力,也就完全克服了對死亡的所有恐懼。
你到底是雨燕,是天使,還是詩人?你有一對華麗的翅膀,美麗的人臉,修長的身體因為練習飛行而傷痕累累。
在異鄉顛簸的飛船上,有七八個跟你一樣的人在刻苦地練習飛行,你是雨燕,是天使,還是詩人,像在一個玻璃的健身房裡。
人與蘋果在哲學上的距離
人與蘋果在哲學上的距離有時也會消失的。我們聽說過有人變成了蝴蝶,有人變成了青蛙,但從不曾聽說過有人會變成蘋果。
熱得白雲都懶得動的果園閃著綠光。誰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就已經在水果籃子裡了。我和一群紅紅綠綠的蘋果待在了一起。我自己也變成了一隻蘋果。
我心裡明亮得像一面鏡子。
幾個表面光鮮而暗裡正悄悄腐爛的蘋果,它們在我的面前完全沒有秘密可言。另外幾隻躲在籃子底部的長得像蘋果的梨子和桃,它們也無法逃脫我的眼睛。我相信它們也看到了我,就像我看見它們一樣一覽無餘。
我能感受到籃子裡的蘋果、梨子和桃相處得十分融洽,大家都是一副自得其樂、若無其事的樣子,並沒有因為我這個異類的到來而發生任何改變。
雖然,我有時也會忘了我和蘋果已是同類的事實。
「事情比我們想像的要糟糕」
我們想,對這隻蟑螂來說,它就要死到臨頭了。
自從在我取鞋的時候發現這隻潛伏的蟑螂以後(雖然它在一眨眼的工夫像高臺跳水運動員一樣躍入鞋櫃的黑暗深處了),我就確信它已經被我們鎖定了。
我們把鞋櫃抬出屋外的空地上,用準備好的「蟑螂靈」對著鞋櫃噴了個夠,並徹底清查每一隻鞋子。在忙乎好一陣後,竟然連蟑螂影子也沒看見。
毫無疑問,這隻蟑螂已經成功逃脫我們對它的圍獵。
事情比我們想像的要糟糕。
一周後,我們合力在衛生間成功捕殺了一隻蟑螂。我們一致認為,這隻倒黴的蟑螂就是一周前逃脫的那一隻。
事實的真相如何,我們不願多想。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打那以後,我們家裡有兩個月再沒有發現蟑螂出沒。
就在我們享受沒有蟑螂的平靜生活時,一天早晨,一隻蟑螂再次出現在鞋櫃裡,不過,這次發現蟑螂的情形與上次略有不同。我們在追捕它的時候,它一溜煙鑽進了我的書房。
這讓我們陷入了更大的懊惱和隱約的不安中。
挑釁與喝彩
這個警察朝我看了一眼,眼裡有一種挑釁的光。這種眼光,只有我才能夠徹底體會。此刻,我的心結結實實地接受到了這個挑釁的信息。
他輕盈地一跳,準確的說,他不是跳而且以飛行的姿勢,從劇院二樓的看臺上,輕鬆地落在了燈光聚集的舞臺上。
在此之前,我幹過一件不光彩的事,被這個警察逮個正著。我的命運就這樣被他控制住了。這讓我活得非常壓抑。有一次,我們單獨在一起的時候,我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瀕臨崩潰的情緒,我死死地盯著他說:「你可以公開我的罪名,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一個道貌岸然的人,一個虛偽的人,老子天不怕,地不怕,大不了讓我身敗名裂,失去家庭和親人,老子無所謂,沒什麼大不了的!」
奇怪的是,自那以後,我似乎忘掉了自己幹過什麼不光彩的事。
但在今天這個場合,我感覺有點兒奇怪,在這個警察的目光裡,我不僅讀到了挑釁的意味,而且更像是一種示威。緊接著,又有一個實習的年輕的警察也從劇院高高的看臺上跳進了下面的舞臺上,雖然他的身體輕輕地晃了一下,但沒有摔倒。
劇院二樓上都是我認識的人,我的領導、家人、同學,還有幾個從遙遠的地方專門趕過來的朋友。
我有些猶豫(這只是一閃念的工夫),對自己不再年輕的身體多少有些擔心。我沒有別的選擇,眾目睽睽之下,我必須放手一搏。
於是,我像高臺跳水選手一樣從二樓看臺向下跳去,在我身體下墜的過程中,我能感覺到我的雙手分開圍攏過來的空氣,忽然間——其實這個忽然間是沒有意義的,根本不存在忽然間這個所謂的虛擬的時間的概念。總之,我飛了起來,像在空氣中遊泳一樣,我故意不朝光線集聚的舞臺中央飛。
真是幸運極了。我的飛行嫻熟動作優雅。我繞著一個紅磚壘起的圓柱形建築物一圈一圈飛了起來。這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
我對自己的表現都有些吃驚。看臺上的那些人,還有舞臺上那兩個警察,我看見他們燈光映照下欣喜的臉了。他們全都為我今天的表現鼓掌喝彩。
本作品經作者授權獨家發布,如需轉載或刊用,請與本平臺聯繫
封面圖片 | 馬克·夏加爾作品
編輯運營 | 《我們都愛短故事》編輯小組
投稿郵箱 | wmdadgs@139.com
專欄作者
安綱,生於1970年,現居寧波。2012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詩集《聲音的迷霧》、隨筆集《時間的線條》和中短篇小說集《不安》等。
關注我們
講故事的人,最後成了故事。我們都愛短故事由《小小說選刊》主編秦俑邀請周潔茹、海飛、陳毓、鄧洪衛、非魚、夏陽、王溱等共同發起,致力於打造最好的短篇敘事類文學公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