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是否建議在外留學生回國?外交部回應(圖/中新視頻截圖)
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的蔓延,不少海外學子都在期盼著回家。
然而,在全球戰"疫"吃緊之際,這可能不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前有天價航班一票難求的心酸,後有數百人滯留衣索比亞機場的心焦,「前車之鑑」屢屢成為輿情熱點,或多或少影響著留學生們的心態和判斷,一些人難免心慌意亂,擔憂回家之路受阻。不過,海外留學生們並非有家難回,中國國門始終為海外僑胞和留學生們打開著。
中方在4月2日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留學生數量達160萬,目前尚在海外的約142萬,且大部分人員分布在美歐、澳新、日韓等疫情警報長鳴、甚至成為疫情"震中"的地區。如此龐大的群體,如集中從高風險地區回流,任哪個國家都難以招架。不過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表示,對於一些確實有困難、需要回國的人員,中國政府將採取必要措施,逐步有序地安排他們回國。
據悉,中國有關部門已增加臨時航班赴英,滿足海外學子的回國需要。
在這種局面下,中國採取航班限流、派出臨時包機等方式,有序疏導回流人員數量、穩定節奏,並優先接回小留學生等確有需要的群體,這是疫情防控期全盤考量後的折衷之計,也是最優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航空業者已論證了包機運力和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如精準施策,操作得當,既能滿足學子的回國需要,又不會為中國疫情防控減分,反而能為民航、酒店等行業彌補部分因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
所以,留學生們大可打消顧慮,放下懸著的心,想回家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更不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與其為能不能回國擔憂,還不如多衡量一番去留之間的利弊成本。
一來留學生的籤證與學業得來不易,一旦回國二者皆面臨變數,不能輕易棄置不顧;二來根據世衛組織「無必要不旅行」的權威建議,避免倉促回國可以防範路途中交叉感染的風險;三來防控數據顯示,一些國家的疫情或迎來峰值,至暗時刻可能即將度過。若此時回國,後續勢必還要經歷多輪隔離生活,時間成本難以忽略不計。
況且,對於留下來的留學生,有中國駐外使領館做後盾,防疫健康包已經安排上,各類信息交流平臺也紛紛上線, 很大程度上能幫助留學生們解除留守之憂。
在此次疫情中,海外學子面臨的種種處境令人唏噓和掛念,作為穿梭在各國之間的「國際流動人口」,留學生們進入戰"疫"的加時賽或許在所難免,但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曆練來說並非壞事。疫情大考的上下半場,中國留學生從踴躍捐款、募集物資,到參與志願服務、積極防控,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如今,戰疫進入加時賽,大家或留守住在國以不變應萬變,或有序回國安心隔離,只要穩住心態,在哪兒都不添亂,一樣都可安心。(原標題:大洋評論:去留之間,留學生皆可安心)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綜述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