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上方「揭西在線網」即可免費訂閱。
揭西縣大洋旅遊區內,塘湖鎢礦山上,有一塊遠近聞名的「鏨字石」。高為二米餘,寬為一米外,公有一面平坦,其餘三面生貌歪斜,豎立在路邊。平面的上端鏨有王字八卦圖,圖下面鏨著幾行偏旁半邊文字,經鑑定是宋代留下的。
相傳南宋末年,(紹興元年戊寅歲,公元1278年,)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淪陷後,宋帝昺落荒南逃,來到大洋塘湖山,隨身攜帶九驢十八挑金銀細軟、國寶文書。因元軍我追緊,臨走前將這批寶物埋藏於大洋山林中。在此石刻碑註明藏處。可惜碑文全是漢語之偏旁半邊字,是一篇無人能懂的書。另半邊卻被帶走了。待來日江山收復,帶回另半邊字對上,再將寶物取回。不久,大宋滅亡,宋帝昺蹈海。這批國寶藏處成了永遠的一個謎。也給後來尋寶人帶來永遠的希望。
有詩曰:片石蒼茫吊帝魂,帝子遺蹤不可遁。別留此處天文碑,長使時人把寶尋。
會仙處與龍山觀音坐蓮
當宋帝昺駐蹕大洋,在戰爭風雲密布,前有阻堵,後有追兵,風雨飄搖的小朝廷頃刻即崩之際,在此龜、龍石上召開過一次重要的神仙會。大仕觀世音、道家葛洪、黃大仙、八仙張果老、曹舅、鐵拐李、呂洞濱、韓湘子、蘭採和、漢鍾離、何仙姑、客家主神三山國王及陳摶先師皆應邀赴會。
宋帝丙自然齋戒沐浴,在行三拜九叩頭禮後,就時局、窘境,向諸大神仙作了報告,祈求神明保佑,指點迷津。佛祖觀世音大仕首先發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宋今日之敗局,是你前輩朝政腐敗,善惡不分之報應。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對帝昺甚為憐惜。因而安慰道:世間萬物,有盛有衰,有可為也。眾神仙皆稱喏。唯陳摶先師直言:大宋立韓之先,我曾為其命數卜卦:「一汴、二杭、三閩、四粵、見崖即止。」三百餘年,靈驗矣。今已步入末途,走近尾聲,如人之將死,其言也哀,此天意難違是也。勉勵道:死不足道,但須死得其所。志士之死,化作神仙,可聞達於後世,提升民族之氣世節與精神。
會畢,觀世音以其無邊化法,雙手合十端坐於亂石排蓮花之上(今龍山觀音坐蓮)。堵住元之追兵。其他各路神仙,分別護送宋帝昺、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鄒鳳等官員下山,繼續沿大宋命數之路遁去。
數月後,遁至珠江口新會崖山,與元軍遭遇。殺得血染江紅,浮屍遍海。宋帝昺與將士數萬眾,全部蹈海,壯烈犧牲,無一投降。在悽厲悲壯聲中,大宋王朝降下帷幕。
天地一盤棋與雙頭龜
會仙會議前,鐵拐李與呂洞濱在此下了一盤棋。會議開始了棋未下完,因而留下一盤殘局。多少年來吸引了不知多少象棋愛好者、棋師、高手,均未能破釋。
會仙會開始了,宋帝昺正在向從神仙匯報當前局勢,這只不老實的烏龜起頭來偷聽會議精神。給門口站崗的宋帝昺衛士長一劍闢下,頭被闢成兩半,因而成了一隻烏龜兩個醜陋的頭。後人給他名為「雙頭龜」。
皇姑宮與逍遙湖
逍遙湖邊有一間石屋,相傳是宋帝昺駐蹕大洋時,帝妹住過的地方。後人稱此石屋為「皇姑宮」。宋帝昺離大洋時,皇姑病重,留下養病,繼續住此石屋。那時,大洋有位英俊青年,憑著一片慈善心腸,攀崖採藥為皇姑治病,對皇姑起居飲食,倍加呵護。日日如是,朝夕廝守。直至皇姑康復,再現如花似玉之美貌。
他們倆在山水秀麗、萬林森森的群山峻岭中,餓上山崖採野果,渴飲山泉洗煩心。看夠霧海千山,丹霞萬峰,閱盡鳥語花香,虛幻空濛……如閒雲野鶴,遨遊天際,悠然飄逸,矯矯出塵。得至高至尚愛之境界,至純至潔愛之戀峰。
好境未長,在一次戀人上山狩獵時,皇姑在大湖邊守候歸來,不幸跌進湖中身亡。時年僅十七歲,與戀人僅共度九十九天。年表戀人悲痛,廝守空宮,淚溼衣枕。
然而,時至三更,夢見皇姑身著潔白長裙,自西天飄飄然而至。向戀人報喜曰:玉皇大帝念其皇室之後,心地純潔善良,準她轉世化作逍遙仙了,在西王母門下主管人間婚戀事務。西王母念其塵世未了,準她每夜三更時分,下凡皇姑宮相會,期限百年。
自此,大洋青年廝守皇宮,以薪稼為生。三更時分,天上人間相會,甜甜蜜蜜共眠。一直活到須長過膝,無病而終,享年百二八歲。
有詩為證:有情無情此恨長,青年皇姑兩茫茫。可歌天地金石戀,情之一字見石牆。
逍遙亭與逍遙湖都是在皇姑溺死湖中,玉皇大帝封她逍遙仙子後,為紀念她升仙而得名。
逍遙湖是一個海拔850米的高山姐妹湖泊。終年保持同一水位,不旱不澇,湖水清澈。青山綠水,紅日倒照,相互襯映,形成一幅秀麗的山水畫。潮汕文人到此一遊,留連忘返,稱之為潮汕第一亮湖。
詳細報導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