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民間故事之宋帝昺在大洋的傳說

2021-02-13 揭西在線網

提醒:點上方「揭西在線網」即可免費訂閱。

揭西縣大洋旅遊區內,塘湖鎢礦山上,有一塊遠近聞名的「鏨字石」。高為二米餘,寬為一米外,公有一面平坦,其餘三面生貌歪斜,豎立在路邊。平面的上端鏨有王字八卦圖,圖下面鏨著幾行偏旁半邊文字,經鑑定是宋代留下的。

相傳南宋末年,(紹興元年戊寅歲,公元1278年,)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淪陷後,宋帝昺落荒南逃,來到大洋塘湖山,隨身攜帶九驢十八挑金銀細軟、國寶文書。因元軍我追緊,臨走前將這批寶物埋藏於大洋山林中。在此石刻碑註明藏處。可惜碑文全是漢語之偏旁半邊字,是一篇無人能懂的書。另半邊卻被帶走了。待來日江山收復,帶回另半邊字對上,再將寶物取回。不久,大宋滅亡,宋帝昺蹈海。這批國寶藏處成了永遠的一個謎。也給後來尋寶人帶來永遠的希望。

有詩曰:片石蒼茫吊帝魂,帝子遺蹤不可遁。別留此處天文碑,長使時人把寶尋。

會仙處與龍山觀音坐蓮

當宋帝昺駐蹕大洋,在戰爭風雲密布,前有阻堵,後有追兵,風雨飄搖的小朝廷頃刻即崩之際,在此龜、龍石上召開過一次重要的神仙會。大仕觀世音、道家葛洪、黃大仙、八仙張果老、曹舅、鐵拐李、呂洞濱、韓湘子、蘭採和、漢鍾離、何仙姑、客家主神三山國王及陳摶先師皆應邀赴會。

宋帝丙自然齋戒沐浴,在行三拜九叩頭禮後,就時局、窘境,向諸大神仙作了報告,祈求神明保佑,指點迷津。佛祖觀世音大仕首先發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宋今日之敗局,是你前輩朝政腐敗,善惡不分之報應。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對帝昺甚為憐惜。因而安慰道:世間萬物,有盛有衰,有可為也。眾神仙皆稱喏。唯陳摶先師直言:大宋立韓之先,我曾為其命數卜卦:「一汴、二杭、三閩、四粵、見崖即止。」三百餘年,靈驗矣。今已步入末途,走近尾聲,如人之將死,其言也哀,此天意難違是也。勉勵道:死不足道,但須死得其所。志士之死,化作神仙,可聞達於後世,提升民族之氣世節與精神。

會畢,觀世音以其無邊化法,雙手合十端坐於亂石排蓮花之上(今龍山觀音坐蓮)。堵住元之追兵。其他各路神仙,分別護送宋帝昺、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鄒鳳等官員下山,繼續沿大宋命數之路遁去。

數月後,遁至珠江口新會崖山,與元軍遭遇。殺得血染江紅,浮屍遍海。宋帝昺與將士數萬眾,全部蹈海,壯烈犧牲,無一投降。在悽厲悲壯聲中,大宋王朝降下帷幕。

天地一盤棋與雙頭龜

會仙會議前,鐵拐李與呂洞濱在此下了一盤棋。會議開始了棋未下完,因而留下一盤殘局。多少年來吸引了不知多少象棋愛好者、棋師、高手,均未能破釋。

會仙會開始了,宋帝昺正在向從神仙匯報當前局勢,這只不老實的烏龜起頭來偷聽會議精神。給門口站崗的宋帝昺衛士長一劍闢下,頭被闢成兩半,因而成了一隻烏龜兩個醜陋的頭。後人給他名為「雙頭龜」。

皇姑宮與逍遙湖

逍遙湖邊有一間石屋,相傳是宋帝昺駐蹕大洋時,帝妹住過的地方。後人稱此石屋為「皇姑宮」。宋帝昺離大洋時,皇姑病重,留下養病,繼續住此石屋。那時,大洋有位英俊青年,憑著一片慈善心腸,攀崖採藥為皇姑治病,對皇姑起居飲食,倍加呵護。日日如是,朝夕廝守。直至皇姑康復,再現如花似玉之美貌。

他們倆在山水秀麗、萬林森森的群山峻岭中,餓上山崖採野果,渴飲山泉洗煩心。看夠霧海千山,丹霞萬峰,閱盡鳥語花香,虛幻空濛……如閒雲野鶴,遨遊天際,悠然飄逸,矯矯出塵。得至高至尚愛之境界,至純至潔愛之戀峰。

好境未長,在一次戀人上山狩獵時,皇姑在大湖邊守候歸來,不幸跌進湖中身亡。時年僅十七歲,與戀人僅共度九十九天。年表戀人悲痛,廝守空宮,淚溼衣枕。

然而,時至三更,夢見皇姑身著潔白長裙,自西天飄飄然而至。向戀人報喜曰:玉皇大帝念其皇室之後,心地純潔善良,準她轉世化作逍遙仙了,在西王母門下主管人間婚戀事務。西王母念其塵世未了,準她每夜三更時分,下凡皇姑宮相會,期限百年。

自此,大洋青年廝守皇宮,以薪稼為生。三更時分,天上人間相會,甜甜蜜蜜共眠。一直活到須長過膝,無病而終,享年百二八歲。

有詩為證:有情無情此恨長,青年皇姑兩茫茫。可歌天地金石戀,情之一字見石牆。

逍遙亭與逍遙湖都是在皇姑溺死湖中,玉皇大帝封她逍遙仙子後,為紀念她升仙而得名。

逍遙湖是一個海拔850米的高山姐妹湖泊。終年保持同一水位,不旱不澇,湖水清澈。青山綠水,紅日倒照,相互襯映,形成一幅秀麗的山水畫。潮汕文人到此一遊,留連忘返,稱之為潮汕第一亮湖。

詳細報導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揭西故事 | 龍潭湯壩寨裡七娘石的神奇故事
    揭西故事 | 京溪園鎮曾大寮村慚愧老爺的傳奇故事揭西故事 | 宋帝逃難大洋 仙人指點迷津①揭西故事 | 《宋帝昺在大洋的傳說》之 皇姑宮與逍遙湖②揭西故事 | 《三山國王的傳說》之 國王從何而來?①揭西故事 | 《三山國王的傳說》之 國王護國愛民 民眾建廟紀念②揭西故事 | 《三山國王的傳說》之 三國王頻顯神威 驅寇佑百姓平安③揭西故事 | 棉湖郭氏大樓教書先生邱玖華的傳奇軼事①揭西故事 | 棉湖郭氏大樓教書先生邱玖華的傳奇軼事②揭西故事 | 棉湖郭氏大樓教書先生邱玖華的傳奇軼事③
  • 宋帝昺在澄海和五經富傳說如出一轍
    (潮汕人稱宋帝昺) 潮汕地區歷來為南蠻之地,朝廷命官視為畏途,一位皇帝的到來,即使是十分落魄的皇帝,也足以讓人們津津樂道,例如宋帝昺.他以弱小之軀,肩負復興宋室江山的重任,卻又始終顛沛流離,最後蹈海而亡,令人欷歔不已。在澄海,流傳著許多與落難的宋帝昺有關的傳說。
  • 揭西故事 | 《三山國王的傳說》之 國王從何而來? ①
    三山神起奏:「稟告皇上,我等本是高麗的名山大神,那能去救異國之君呢?」玉帝道:「大唐是當世天朝,天子有難,理該護駕。」三山神不服氣地說:「天下之疆有界,立主為國。那裡有甚麼「天朝』之分?你這主宰乾坤的大帝,未免太偏心了!」
  • 民間傳說故事之——廁神
    紫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的司廁之神,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主要有供奉紫姑和三霄娘娘。
  • 長清民間傳說(四十)——鳳凰嶺下故事多之「淚泉」
    篇頭題字:李存寅  古老文明的長清,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民間文化有著源遠的歷史傳統和濃厚的地方色彩。在過去,民間藝術、民間傳說和方言俗語是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勤勞善良的長清人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長期的生存鬥爭中 , 形成了許多動人的傳說 , 反映人們崇尚真善美 , 反對假惡醜 , 嚮往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 , 反抗壓迫剝削爭取自由解放的願望。   在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有的還涉及國家民族的重大事件。
  • 【發聲】中山大學陳春聲|「三山國王」來歷故事的流播及其意義轉換
    作者曾比較過劉希孟和盛端明兩個廟記的異同,發現後者基本上是前者簡寫本,故事的內容與結構基本相同。除若干處明顯因為筆誤而導致內容出入者,盛端明廟記有三處與劉希孟廟記明顯不同。首先,盛作在講到宋太宗冊封三山國王時,增加了「太宗悟,乃命韓指揮舍人,捧詔來潮霖田」一句。這明顯是採納了民間傳說的說法,因為河婆一帶至今仍流傳韓指揮舍人和木坑公王奉宋朝皇帝之旨,詣廟賜封,然後留下不走的故事。
  • 文化分享 | 耿馬佤族民間故事傳說
    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古老的民族,因為沒有文學,漢文史記載的也很少,要全面地整理出佤族的全面歷史是很困難的,佤族的歷史與民間的神話傳說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 民間記載媽祖顯靈的傳說,天后顯靈的故事
    其三:澎湖助戰    傳說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東渡攻打澎湖,軍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戰,個個英勇向前,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臺灣。後來清兵強攻澎湖七晝夜,並臺灣統一。當時清兵出戰攻澎之日,媽祖派千裡眼、順風耳二神將助戰,即媽祖「澎湖助戰」的神話故事。
  • 膠東民間故事:萊陽籍明朝忠臣左懋第傳說二則
    明末清初,城頭變幻大王旗,在動蕩的形勢面前,有的人明哲保身,有的人見風使舵,能夠堅持原則、對故主忠心不二的人少之又少,而萊陽人左懋第就是其中之一。左懋第,字蘿石,出身於萊陽有名的左氏家族(過去萊陽有張、趙、左、宋四大望族之稱),他在明崇禎四年考中進士,踏入仕途。
  • 灶王爺的傳說(民間故事三則)
    灶王爺的傳說(三則)             文/柳紹才                  一
  • 民間歷史故事;扁擔山與楊戩的傳說
    楊戩,又稱二郎真君,在中國古代傳說和民間俗神信仰中有許多神威顯赫、善獵能戰的故事。而在灤州青龍山一帶也流傳著一段楊戩擔山故事傳說。青龍山南北走向,東北面有一山丘,卻是東西走向。傳說,扁擔山就是楊戩擔山填海吋留下來的。楊戩擔著兩座山向東海走去,到趙家溝時感覺有些累了,就放下擔子坐在扁擔上休息。脫下鞋子抖落裡邊的沙粒和土塊,然後,一隻腳蹬著一塊石頭,用襖袖擦去臉上的汗水。後來,楊戩從鞋子裡倒出的沙粒和土塊就化作了一座小山,叫團山子,距趙家溝村2裡地遠。踩過的石頭叫將軍石,在青龍山東坡。
  • 英國民間傳說中最恐怖的10個故事
    從某一時期的文字記錄中可以看到民間信仰的片段,但直到17世紀才開始努力記錄口述故事。查爾斯·佩羅特(1628-1703)是這一領域的先驅,也是第一個記錄灰姑娘和小紅帽等永恆故事的人。格林兄弟在19世紀也做過類似的工作。今天,這些開拓性的研究人員的工作已經確保了古老的民間主題和故事繼續迷惑和徵服我們。
  • 除夕的傳說故事50字100字簡單介紹 除夕年獸的民間神話傳說
    其實這和除夕的傳說故事有關。民間流傳著好幾個除夕的傳說,小編整理了除夕傳說故事的簡單介紹,帶大家了解除夕年獸的神話故事。除夕的傳說故事除夕的傳說故事50字簡單介紹  在上古時期,有一種怪獸就叫做「年」,每到現在農曆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作亂。
  • 【錫伯族民間故事】龍馬的傳說
    龍馬的傳說清朝未期,在伊犁河南岸屯墾戍邊的錫伯營裡,年年出龍馬寶駒。
  • 老北京民間故事大全:盧溝橋怎麼來的?通州塔有什麼傳說?
    最近發現一本老北京民間故事大全,從北京城建城傳說,到地名掌故來源,從皇家奇聞異事,到普通百姓傳奇經歷和勸善懲惡故事,原汁原味,應有盡有。(記錄:北京民間文學調查採錄組郊區組 唐天然)通州塔的傳說通州燃燈佛舍利塔。此片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時,隨軍記者費利斯·比託拍攝的,也是北京最早的照片之一。比託站在今天通州西海子公園西門外、通惠河北岸拍攝了這張照片。燃燈佛舍利塔位於通州舊城北門內,乃鎮河之塔。
  • 春節的傳說40字50字簡短版 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呢?小編整理了春節相關的神話故事,感興趣的往下看吧。春節的神話故事春節的傳說50字簡短版  春節的傳說簡短版本一:在上古時期,有一種怪獸就叫做「年」,體形象狗,每到現在農曆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作亂。
  • 章丘民間故事傳說章丘鐵匠的傳說
    章丘是中國最具盛名的鐵匠之鄉,過去一直有"一人生火,全家打鐵;祖輩相傳,子孫續接」的說法。"
  • 藏族民間傳說故事兩篇,特經典,聽過嗎?
    藏族的民間故事浩如煙海,它是藏族悠久豐富的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鐵易門】民間關於「天狗食日」的故事傳說
    古有「日有食之」之說法,日有食之就是指日食的意思。日食又稱日蝕,古人見日月之虧,猶如蟲食草木之葉,以為太陽被什麼東西給吃掉了,故而為稱之為日食。     一、湖北省鹹寧市崇陽縣關於                「天狗食日」的民間傳說       傳說在遠古時期,天上沒有太陽和月亮,地上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是一位勤勞的農夫摸黑種出了稻穀跟蕎麥。
  • 陽穀民間故事傳說——虎頭鞋的來歷
    虎頭鞋的傳說》趙倩 劉學敏文章選自《陽穀民間故事傳說》虎因為威猛雄壯成為世人所敬仰的一種圖騰,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虎文化。關於虎頭鞋的來歷,在陽穀東部的運河兩岸,有一段神話傳說。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景陽岡下有個樂於助人的年輕郎中,他雖為很多年輕媳婦接過生,自己卻尚未訂婚。因為自己是男性,他在為年輕媳婦接生時,總是用黑布蒙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