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不論到了多大年齡,只要人還活著,對自己就會有新的發現。」 ——村上春樹
2020 年 11 月 18 日,優客工場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Orisun Acquisition Corp. 完成合併,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這也是全球首家行業領先的聯合辦公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作為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發表致辭說:我必須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們有夢想可以去實現。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無論今後風雨或彩虹,掌聲或嘲諷,優客工場都將努力成為一家屬於時代的企業,一家勇於擔當時代重託的企業。
毛大慶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企業家,他一直在努力超越自我,無論是從萬科離職創業還是通過跑馬拉松消除抑鬱,在他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改變與夢想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在一篇文章中,毛大慶曾這樣寫到,「可以說,上半輩子走下來,我一直在努力實現自己每個階段的夢想。而現在,我想要活得更加像那個真正的自我。先賢曾國藩先生云: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創業就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我最為欣喜的是自己從來沒有停止過奔跑。只有我們抱著堅定的信念與此不改初衷的理想與情懷,才會在創業過程中以苦為樂,無憂無懼,收穫最為美好而深刻的快樂與享受。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1
毛大慶曾總結說:我發現自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更願意做一些未知性比較大的事,也會讓自己更多地發現計劃框架之外的機會。我想也正是因為我的這種不安分才會有了我去泰國的經歷、有了新加坡凱德置地及萬科的故事,以及有了現在優客工場的創辦和發展,人生軌跡也在不斷變化著。
1991 年,毛大慶從東南大學建築學專業畢業,當時大學生基本上只有兩個選擇:分配工作、出國。學校分配工作,尤其對進入國企、央企的機會競爭得非常激烈,因為到這些單位就意味著拿到了「鐵飯碗」;還有一大部分人希望獲得自我成長,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出國。那時還沒有創業的概念,而且在那個時代,創業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個人發展上都缺少保障,所以選擇自己開公司的人少之又少。或許毛大慶骨子裡帶著一些對未知的好奇和不服輸,畢業後的他選擇做一個自由職業者。
當時的北京,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北太平莊、新街口一帶有很多的建築裝飾公司,承接著家庭裝修甚至大寫字樓的裝修項目。那時候,毛大慶在自行車框裡放了很多份簡歷沿街投給那些裝飾公司,談圖紙設計的合作,然後回家畫圖、交付結算,有時也會到現場盯工程,和工人師傅們一起在街邊吃盒飯聊工期。毛大慶完全融入到了這樣的氣氛裡,熱鬧,有趣,在人群中,在火車道口穿梭。
畢業第一年,他賺了不少錢,學會了很多根本意想不到的手藝,比如刷乳膠漆、使用射釘槍、上膩子、上石膏板……毛大慶說: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特別純粹的過程主義者,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生活中,我從沒想過自己要什麼樣的結果,看著自己參與的一個個項目,我所能感受到最大的興奮點,就在於融入了別人的生活。
1992 年,也就是畢業一年後的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毛大慶與清華大學一位建築師相識後一拍即合,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創業,在很具有文化特質的首都大酒店開了一家小型的設計事務所,承接了很多項目。
當時的整個社會,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大都體現在人們整齊劃一的樂觀表情上,情緒高昂地被裹挾進「一切向錢看」的經濟發展或曰淘金浪潮。可誰又能想到,精神生活正要因此陷入重重困境之中。毛大慶意識到在這種飛速的革新中,自己需要沉澱。需要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去積累自己,而不是賺快錢。他說:我想當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以後,我們遲早都會消失,現在絕對不能安逸於現狀,試圖去走任何捷徑。
於是在 1994 年,毛大慶決定去新加坡闖蕩,開始了人生又一段全新的學習、工作旅程。因為是全新的環境,人生地不熟。他找工作就用了最簡單的辦法,拿著電信黃頁一家家主動打電話去推薦自己。毛大慶表示,新加坡的求職經歷,給了自己很大的感觸和體驗。求生和謀生是自己最大的能力,這個能力來自於無所畏懼。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不給自己留退路。他說,「人生有很多扇窗戶,沒有什麼不能幹的。需要保持好奇,不斷地去嘗試。哪怕結果不好,但過程是最大的收穫。」
十幾年間,毛大慶由一個普通職員成長為新加坡凱德置地中國控股集團北京地區常務副總經理、環渤海區域總經理,先後主持完成了多個大型房地產項目。
在潛心於工作的同時,毛大慶還一邊讀博一邊寫作。著有《城市人居生活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無處安放的童年》、《一口氣讀懂新加坡》;譯著《奔跑的力量》、《鞋狗》、《鑿開公司間的隔柵》、《布隆伯格傳》等。毛大慶說:我人生中最好的青春年華基本上就是在這個清新的小島上度過的。我有更多的機會去觀察和研究這個國家,而對於新加坡的好奇心,不僅激勵我更多的去了解新加坡,也讓我在這個了解的過程中對它產生了濃濃的親切感。
2009 年,毛大慶再次尋求改變,加入萬科,擔任萬科高級副總裁、萬科北京區域執行長,併兼任萬科北京公司董事長。
儘管 1993 年就進入北京樓市,但萬科北京業務一直做得不算太好,在其最初十年裡,先後換了 8 任總經理。毛大慶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他把北京萬科的年銷售額從 43 億元做到 200 億元,帶領北京萬科首次奪得北京房地產市場銷售冠軍,並一直保持著市場領先地位。無論在公司內,還是在行業中、乃至社會上,毛大慶都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讚譽。王石曾坦言:擁有國際視野、具備中西方管理經驗的毛大慶是萬科心目中理想的管理人才。
然而 2015 年,毛大慶說生命不能再等待了,於是決定離開萬科。他說自己這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所有的決定,都是聽從自己的內心。關於在萬科的 6 年時光,毛大慶用了一個詞來總結,那就是「享受」,他還加了「特別」兩個字來強調。「萬科除了強大的品牌,給了職業經理人很好的發展平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給了人生很多很好的狀態。」 對於毛大慶的離開,鬱亮評價道:對於萬科來說是「巨大損失」,我對毛大慶一直是「欣賞、鼓勵乃至關愛」。
至於離開萬科的真正原因,毛大慶在一篇文章中曾寫到:
首先,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做任何事務求盡善盡美。有句話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句話在我這裡過不去,在我看來,這句話的語境中有推諉與退縮的味道,做事,做好一件事,無愧我心就夠了嗎?你把事辦砸了,但你說你已經努力了,問心無愧,卻於事無補,這只是為自己的無能或懈怠找藉口,這是懦夫的人生觀。這些年,從我進入職場以來,無論在泰國、在新加坡,還是回到北京,在凱德還是在萬科,我一直告訴自己,要把自己逼到絕處,才能把事做好,事做不好,唯一的原因就是還沒有把自己逼到絕處。
我認為房地產是一門很人文的生意,無論是住宅項目還是商業地產,我們每天面對的是繁雜的圖紙和冷冰冰的鋼筋水泥,還有無休止的會議與決策,但在內心深處,我始終提醒自己,所有的努力最後總要匯集到一個出口,出了那個口子,全是人,要讓人們在體驗我們的產品時充滿幸福感,要感受到人文關懷,而不是一個又一個隔斷,一道又一道承重牆。
房子本身沒有價值,只有人進來了,人感受到了它的價值,它才變得有了價值。
做出離開萬科投身創業的決定前,我已經連續跑了兩年馬拉松,為什麼喜歡這項運動,因為我所處的位置上,能讓大腦放空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一場馬拉松四五個小時,我不用看手機、回郵件、發微信、批項目,每一場馬拉松,我都在奔跑中不由自主地想一件事:一個美好的空間必須要讓用戶真實地感受到幸福,幸福感從何而來?
思考到最後,我發現我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才能補足自己人生與事業的一個缺口,就是要讓更多的辦公空間充滿幸福感。
幸福感是什麼?它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很實在的能被人感知到的主觀體驗,一個辦公空間如何帶給人們幸福感?除了舒適、美觀,還應該有更多的涵蓋,比如提升工作者的效率,刺激創新者的靈感,為創業者提供更多資源與增值服務。
2
「風一起,我就要跳進風裡。並不準備成為什麼人,但我會學習其他人。例如王石的態度,雷軍的探索精神。父親告訴我,男人 60 歲後可以重新開始。我現在就要做好準備,期待未來新的精彩。」
2015 年離開萬科後,毛大慶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了全新的選擇:創業,懷著夢想再度出發。他用 12 個字來概括做出這一選擇的必然性——「時代召喚、個人追求、生命完善」。
當時,國內正掀起一波「創新創業」的大潮,於是毛大慶創辦了聯合辦公企業優客工場。優客工場的使命是「讓創業簡單,讓生命精彩」。毛大慶表示:我們致力於打造中國最溫暖的創業辦公、人脈社交與服務生態圈。我們將協助政府分流就業人群,幫助創業者成功,讓社會創業氛圍上升充滿正能量,進而參與重塑民族精神的時代大潮。這是優客工場在實現自身企業價值的同時,想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與許多企業家不同,在創業之初毛大慶就下定決心,從頭開始,心態歸零。他說:很多人離開大集團,創辦一家新公司的時候,都下意識有一種路徑依賴,靠著以往的那些關係,無論是以往的業務關係,還是以往的感情關係,來做新的事情。我認為,這其實是一個誤區。路徑依賴,會讓你錯誤地判斷市場,錯誤地估計創業道路上的困難,從而導致你在後面犯一些大的錯誤。而且,合作的前提,是共贏。如果你的新事業無法給你以往的關係夥伴帶來價值,合作也無法長久。
面對「如果創業失敗」的疑問,毛大慶認為創業就不要考慮是否會失敗,而應該以行動讓自己走向成功,如同嬰兒學步,跌倒了爬起來再走,不會考慮自己是否會跌倒。
從北京四惠那個借來的狹窄的小辦公室起步,毛大慶和一夥懷揣夢想的年輕人開始了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條沒有任何前鑑的商業路徑。這夥人中的很多人此前甚至從未聽說過聯合辦公,不懂什麼叫商業社交平臺,搞不明白生態對於一家企業意味著什麼……但是,他們能做的,想做的,希望做到的,其實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鑿開辦公室的隔柵,讓辦公成為一件美好的事。
毛大慶說: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主要看你內心的驅動力多大。在沒有人替自己證明的時候,只有靠自己證明。我一直相信,沒有意志的人,生活給他什麼,他只能要什麼。鬥志昂揚的人,他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他就會去奔跑,去追逐,去實現。優客工場是一段關於青年的事業,正如魯迅對青年的寄語——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
亨利·福特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比喻:成功的秘訣,是把自己的腳放入他人的鞋子裡,進而用他人的角度來考慮事物。成功的服務,就是站在用戶的視角去看他的需求。毛大慶明白,一切商業模式的起點和歸宿,都應當是讓用戶獲益,只有用戶獲益了,才能驗證這種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和增長的可能性。正因為此,優客工場所做的每一次嘗試,都建立在用戶獲益的大目標範疇之下。
就這樣,在無數質疑、試錯、孤獨、困難中,努力到極致的毛大慶終於帶領優客工場突出重圍,成為全球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行業領先的聯合辦公企業,而昔日的許多同行已經灰飛煙滅。
回首過去,毛大慶表示:追求夢想的人,都一定會被人取笑,沒有人笑你的話,那就不是夢想吧!有人說我樂觀主義,有人說我挑戰主義,我奉行利他主義。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不刻板,不教條。我希望無論何時都要保持上進的心,不斷學習,不斷嘗試,把每天當做自己人生的淘汰賽,永遠奔跑,直到終場哨聲響起。
在毛大慶看來,創業,是每個懷揣夢想的人,發自內心的聲音。這是一個為夢想而生的時代,人們想要通過努力實現夢想,為國家和民族,也為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但終歸,創業是一件你根本想像不到有多難的事。毛大慶表示:首先,創業成功絕對是小概率事件,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有 3 年。其次,絕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創業者是小眾人群,只適合特定類型和性格的人。你一旦選擇了創業,其實就是在選擇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 996 對於你來說甚至都太奢侈了,你可能變成一個 7*24 的時時在線者。我不太贊同把創業文學化,不是非常浪漫非常時髦,就是拋家舍業、妻離子散,這顯得我們很幼稚,顯得我們的社會很幼稚。不是英雄就是烈士,有什麼必要呢?
「創業是九死一生的冒險,途中的焦慮、抉擇、擔當,只有創業者自己心裡明白。創業者最重要的特質是感知時代的方向,這是最可貴的一種特質,不隨波逐流,但也不會執拗的一條路走到黑,而是對於大趨勢有著高敏感度。創業者必須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可以承受高密度的傷害,同時能接受隨時出現的批評,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創業項目變得越來越強。在我看來,創業者,若想修煉成為企業家,必須具備六項異於常人的特質:首創精神,成功欲,冒險精神,以苦為樂,精明且理智,事業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3
「為什麼那麼痛苦,那麼難過,還是不能放棄跑步?因為想體會全身每一處細胞都蠢蠢欲動,迎接強風吹拂身體的感受。」——電影《強風吹拂》
毛大慶不僅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還是個非常牛的「跑者」,「用過程定義人生」。
麥克杜格爾曾說:人類,天生就會跑。對於毛大慶而言,這個結論不適於所有人。開始跑步前,他對跑步充滿了厭惡感,更不用說馬拉松。毛大慶曾講過多次:年少時分,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跑步絕緣體,甚至還發生過因為中考體育長跑這一項不及格,導致我上不了清華附中的「慘疼經歷」,這些經歷對跑步之於我的關係無疑是雪上加霜。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了 2011 年冬天。
2012 年,由於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多年處在高強度的工作狀態、酗酒等很多原因,時任萬科高級副總裁、萬科北京區域執行長的毛大慶被打倒了,患上了抑鬱症。當時,他的生活狀態非常糟糕,失眠、神經衰弱、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情緒暴怒、口腔潰瘍、感冒等一系列的身體和生理機能問題突然接踵而至。那時候,毛大慶害怕與人交流,把手機調成了靜音,表現出了極其的負面情緒,什麼都看不慣,隨便一件事情,能總結出好幾條不好的因素,什麼都完蛋,前途一片黑暗。去醫院看病時,醫生開的藥全是沒見過的名字。他感嘆:難道我 43 歲開始,就要跟這些藥為伴嗎?
在一篇文章中,毛大慶記錄了當時的心情:
我自己幹了 20 多年房地產,很多年處在高節奏、高壓力的工作狀態裡,房地產行業可能比任何一個行業都忽起忽落,政府干預、老百姓質疑,我們又在高管的位置上,漩渦的漩渦,軸心的軸心,經常感受到外部的壓力。一個房地產項目,盤子那麼大,出問題都是巨大的,社會關聯度極高。一會兒業主鬧事兒,一會兒政府找你了,要不然又出事兒了,一會兒好賣一會兒不好賣,我們長期處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實際上抗壓能力比其他人還強,但是面臨的事情很複雜。
我經常開玩笑說,房地產是我最討厭的行業,所以現在不幹了,但我又最喜歡這個行業,因為沒有一個行業能讓你看到那麼多社會的光明與黑暗、人間的溫暖與悽涼,那麼多的真誠與欺詐都在裡面體現,真像一個大電影。回想我的經歷,太多故事,悲歡離合、人間冷暖,這讓你對社會各種各樣的問題感到無比糾結,如果但凡有一點良知,願意對社會思考的話。
幸運的是,在毛大慶人生的至暗時刻,萬科開始推進全民運動,極少鍛鍊的毛大慶被推上了跑道。毛大慶坦然,一開始他是拒絕的,覺得自己去跑步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所以領導一跑走他就躲進廁所裡。
後來逼得沒辦法了,領導讓跑步不跑有問題。再加上鬱亮、田同生等人用各種辦法勾引毛大慶去跑步,就這樣半推半就上路了。
毛大慶說:跑步之前,我就一直沒有進過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我進去一看北京還有這樣的地兒,跟老頭兒老太太在裡面,走走覺得還不錯。我剛開始先走,認識了一夥房地產圈的朋友,然後禮拜六、禮拜天跟我快走。慢慢熱心的教練跟著我跑,一開始是 800 米、然後 1000 米、 2000 米,奧森南園 5 公裡, 5 公裡歇 4 次,跑跑走走,一堆人跟著我,到 5 公裡歇一次, 5 公裡連貫跑下來……我覺得我人生實在太偉大了,這怎麼可能想像呢?
這一跑,就不得了,毛大慶上癮了,在不注意的情況下,人一下開心了。此後,他好像得了跑步病,老想跑步。按他的話說,真是「越跑越快樂,生活也變得好起來了」。毛大慶除了利用工作間隙時間跑,也經常用周末時間去外地、甚至外國跑步,參加各種馬拉松賽事。截止 2020 年 11 月,毛大慶已經完成全程馬拉松 112 個。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跑步,毛大慶還把自己的抑鬱症治好了。他去醫院做檢查,所有指標像 20 歲的年輕人,大夫說:你這個血乾淨的晃一晃連沫都沒有,代謝非常好。
事實上,在漫長的馬拉松長跑過程中,毛大慶也有過痛苦的時候。他說:我也想過放棄,有一段時間,在跑步的過程中一直在數著距離終點的公裡數,反而給自己增添了很多壓力。但越過終點線所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最後總能讓自己重新站到下一條起跑線前。很多事情開始都是失敗的經歷,不知道為何最後就成功了。
跑步對一個人的改變很大,跑步之於毛大慶已從最初單純的挑戰、愛好上升成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學。毛大慶表示:跑步讓我發現了很多內心的東西,你會更加讀懂自己,所以我對馬拉松很依賴。為什麼每個月我要跑兩個,是因為希望給自己一些反思,有時候覺得很煩,有些東西想不通,跑完步能把自己從這些事情裡面拔出來,更能夠回到一些本真。
「我今天是一個狂熱的馬拉松推廣者,馬拉松有一些特徵,它是你自己的運動,你不用跟任何人攀比,也不用夥伴。有人說越跑越抑鬱,我覺得是越跑越能看到自己。遠離抑鬱,最終是要看清楚自己是誰,抑鬱症患者就是看不清自己,看清楚自己就不會抑鬱了。我們有一句話,跑的越遠,離自己越近,因為你看清楚你自己。你不會特別在意莫名其妙無關緊要的事,因為你會覺得世界很簡單就在你腳下,你可以控制的是你的雙腳,你可以選擇跑得快,跑得慢。我跑步從來不聽音樂,也從來不戴耳機,跑步最享受的事情就是享受自己的心跳,掌握自己的節奏。繁忙的人,從長跑裡既獲得人生的一抹留白,一些思考,多一個看世界的眼睛,又鍛鍊了身體,還獲得了快樂,這是多麼可貴的一件事情。正如村上春樹那句名言:跑步無疑大有魅力,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有效地燃燒——哪怕是一丁點兒,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質,也是活著一事的隱喻。」
4
尼採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同樣,知道為何而跑的人,便能抵達終點。知道為何而創業的人,才有可能看清方向,並獲得成功。
在毛大慶看來,創業和馬拉松一樣,都是為了夢想,都是耐力活,要經受煩躁、睏倦、重複、勞累、孤獨……似乎沒有盡頭,只有努力向前,為了夢中的那個快樂在不停地堅持。漫長的賽道上,外界只看到了成功與失敗,只有親歷者才能在痛苦中體會到那種平靜的幸福感。
回首過去,毛大慶爭過、拼過、得意過、失意過,豪氣也寬容,激情亦冷靜……每一個人生階段,走過的每一條路都不平坦,卻又都是充滿熱情、夢想、創造與奮鬥的歷程。毛大慶說:我到今天我都沒覺得自己當老闆,覺得好像天天跟著一群小孩一起玩。因為相信,因為熱愛,所以堅定,無論是對生活,對馬拉松,還是對創業。這也是我為什麼現在仍然讓自己不斷奔跑,像 20 歲的小夥子一樣奔跑起來,跑一個又一個馬拉松的原因,也是我創辦優客工場的內心動力與源泉。縱使星移物換,歲月匆匆,對未來的追求可不能暫停;生活不可能渾渾噩噩,假如你心裡有個美好的夢。未來,我想做一個像阿甘一樣不斷奔跑的人, 60 歲、 70 歲,乃至更久的時間後,也始終保持當年一拳打破人生天花板的激情,矢志不渝,初心不改,永遠奔跑,永遠熱淚盈眶。
「人生不一定會贏,可是我就是不想輸。懦夫從不啟程,弱者死於路中,只剩我們前行,一步都不能停。」
資料來源:
1.優客工場成功掛牌納斯達克,優客工場ucommune
2.毛大慶私人公眾號
3.毛大慶:五年96個馬拉松,跑步讓我更懂自己 | 企業家夜讀,經濟之聲
4.毛大慶 背著書包向前跑,新京報,劉楊
圖片來自網絡
本篇作者| 大軍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