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世界》:剝開男女平權的假象,女性如何去獲得真正的自信?

2021-01-17 小墨談

01

《脫口秀大會》上,楊笠說的那句:為什麼有的男人,他看起來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一下子將她架到了網絡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此言一出,網絡上的討論沸沸揚揚,然後「楊笠冒犯男性」的話題上熱搜後,各大平臺的討論就沒停過:支持她的人鼓掌稱讚,反對她的人憤怒激憤。由此,再一次展開男女對罵大戰。

其實,網絡上「男權」、「女權」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微博,更是偏激激進的重災區。為什麼在女性平等解放了幾百年後,依舊會有這樣的爭論?

那是因為,現在的男女平等,實質上並非真正的平等。即使我們已經脫離了以男性為主導的父系社會,女性在成長、職場和婚姻生活中依舊會免不了被各種佩戴有色眼鏡的目光打量品評。

生活中我們還是會聽到這樣的一些評價:

「女生在學習上總是後勁不足,再怎麼用功最後還是比不過男生聰明。」

「大部分女性都缺乏遠見和魄力,所以女性根本上就不適合當領導。」

「女人照顧好家庭就行了,拼搏和闖蕩都是男人的工作。」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有一句話: 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她是變成女人的。

把對性別偏見的烙印打在女性身上品頭論足,本質上就是一種男女平權的假象。

02

不管楊笠的發言正確與否,楊笠的話道出了一個真相:有的男人看起來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但有的女人看起來那麼優秀卻那麼自卑不自信。

康奈爾大學曾經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研究顯示:男性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而女性則低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也就是說:在男女擁有近乎相同的能力時,男性會比女性更有自信。

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就是社會的現狀。

那麼,作為女性,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去獲得真正的自信呢?

《她世界: 一部獨特的女性心靈成長圖鑑》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答案。

《她世界》這本書從社會發展帶來的女性角色變化、社會文化背景、存在主義哲學等角度出發,對女性在一生中的關鍵時期將要面對的選擇及挑戰作出了深度的分析,揭示了現代社會主義女性的處境與內在成長的真相。

作者伊莉莎白·卡多赫和安娜·德·蒙塔爾洛從女性的自信切入,分析了冒充者綜合症的表現、成因、分類、影響,以及如何重拾女性自尊自信的若干種方法。

她們在書中寫道:「女性卻從未書寫下她們的歷史:她們作為沉默的母親、隱形的家庭主婦淡出了歷史大舞臺,她們甚至在古希臘、古羅馬等偉大文明中都不具備法律身份,而與兒童和罪犯處於同樣的地位。」

而今,越來越多的女性從解放中走出來,在各個領域大放異彩,她們的心靈成長與自我展現,也值得被歷史記錄下來。

03

書中很多例子,講的也是那些足夠優秀卻不夠自信的女性。

比如,35歲的約瑟芬,有博士文憑,她掌握著諸多技能,知曉如何以堅定的信念和語氣傳達自己的觀點。她的發言果斷、毫不猶豫。她的動機、志向以及她講述的人情味十足的趣聞軼事更是打動了公司的高層人士。

然而,當她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時,她並不開心,反而覺得信心不足,熱情匱乏;即使她具備優秀的背景和卓越的領導能力,但她仍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鼓舞團隊士氣及應對衝突。

《她世界》中寫到,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造成女性缺乏自信的根源有三方面:

①歷史原因

幾個世紀以來,女性的成長一直受制於父權的掌控中,是男性統治下的產物。

女性從小所接受到的教育和技能培訓,都是以服務男性為宗旨。她們被教育如何侍奉取悅男性,如何配上「母親」這個身份,如何做「賢妻」服務家庭……

女性從一開始被認定為男性的附屬品,憑藉婚姻和母性的身份而依靠男性存在,她們又如何能夠自信起來呢?

②社會原因

當女性的身體、容貌成為當代市場重點營銷的對象時,市場對需求的取捨會強化對女性自卑情緒的渲染。這導致女性總拿著放大鏡看自己。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完美,自己不夠優秀,從不敢承認自己的美和優秀。

女性在這種自己的認知時刻都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的情況下會變得焦慮和恐慌,變得自卑和膽小,變得更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③家庭原因

有的女性從出生開始就不被期待,尤其遇到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會被視為家庭的累贅,成為不受歡迎的存在。哪怕是出生在正常的家庭,也會受到來自性別上的不同對待。

這些都會導致女孩羞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以犧牲自己的訴求為代價,將滿足外界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

04

如何獲得自信,要做到這幾點:

①獲得「掌控感」

在《她世界》裡,開篇即告知人們,擁有自信,有兩個標準:

一是認為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

二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華和效率。

自信是一切個體對於自我評價的源泉,也是一切個體採取行動並取得行動的動力之所在。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原生家庭的原因也好,社會現實的影響也好,會常常給女性帶來一些無力感和自卑感,這個時候,尤其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增加對事件以及事物的「掌控感」。

而《她世界》裡對於「掌控感」,給出了一些建議:

要對自己有信心,就要不低估自己。所謂謀事在天成事在人,事不在我,但求無愧於心,只要奮鬥過,努力過,就不曾有遺憾,也不應再對自己有所懷疑。三觀正,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正確的價值觀,才是一個女孩子始終為之努力的目標,有目標,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活得通透且不迷茫。要懂得分享與自我審視。朋友,同事等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成功也好,不足也好,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地成長。不輕視別人,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每個人自有自己的長處,沒必要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相比,人無完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怕沒有了鬥志,一心心安理得待在原地。注重過程,而不要一心盯著結果。雖然,一切努力的過程是為了一個好的結果,但,並不一定有過過程,就必然是好的結果。要懂得接受不完美。這世界上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也沒有兩個雪花是相同的。求同,卻也允許異的存在。不強求,不強迫。②從外形的「畸形審美」中解脫自己

《她世界》中說:「令很多人驚愕的是,歷史上從未有過完全由女性主導的社會。幾個世紀以來,女性只能憑藉婚姻和母性授予的身份而存在著。由於不斷面臨外形方面的評頭論足,女性最終任由自己的身體被定義,這是一種完美外形的『暴政』。」

社會文化中對於青春,美貌和外表的迷戀,導致了社會結構中的主流價值觀,更多地停留在了女性的外形上。這也衍生了女人審美的畸形發展。

那如何才能從別人的審美眼光下解脫出來,建議如下:

不必苛責自己,愛自己才能愛別人。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待其他女人。要對自己溫柔以待,也才能更好地產生共情。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即是接納所有。外形,永遠只是別人眼中的你,可它並不能賦予一個人未來該怎麼走,你的未來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內在和能力。就像《我們這一天》裡說的那樣:「無論你是個被拋棄在消防站的棄嬰,還是一個一百多公斤的胖姑娘,這就是你。但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

③做最好的「她」

《她世界》中說:「只有當女性不再強調自己是女性,並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性改變時,真正的男女平等才有可能實現。」

這讓我想到了波伏娃的那句名言: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目前的很多女性,一方面在始終強調「女權」與「男女平等」,另一方面,又在始終自認自己的「弱勢」。若我們只是碌碌無為,甘願存在於「女性」這個精神「枷鎖」的束縛,勢必一事無成。

有時候,打敗一個女性的真的並不是外界那些質疑的眼光,瑣碎的評價,打敗女性本身的只是我們自己所堅持的宿命感,或者是執念而已。

《她世界》給了女性突破性別枷鎖的建議:

勇於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的期望,誰說女子不如男。坐井觀天,只會讓自己禁錮在自己的狹小世界裡,眼界要寬,格局要大。要擁有強大的內心,才足以支撐起自己強大的夢想。不要被外界所打倒,也不要因為外界而否定自我。即使生活中充滿了種種的小幸運,但長久的能力累積,才是你獲得掌聲的原因,肯定自我,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

05

「你能不能不要鬧了,理智一點。」

「女人都愛看無腦偶像劇。」

「不要跟女人講道理。」

......

我希望在未來,這些聲音能越來越少。

相關焦點

  • 男女平權,是因為對女性缺乏尊重?遠不止如此,還有深深的惡意
    (一)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有過一段描述男女關係,大致意思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開始直立行走,支撐負擔加大,而女性的負擔尤甚。為了繁衍後代,自然法則選擇讓女性生產提前,相對其它動物而言,人類都是早產兒,許多重要器官不完善,幼時只能被撫養和保護,女性需要男性和整個族群持續協助。而由於天生發育不完全,後天通過教育和社會化方式進行改變,這是人類社交技巧突出的一大原因。男女之間,為了共同繁衍和撫育後代,才有了人類社交社會的雛形。
  • 從男女平等到男女平權,網友:如果都平權了,那還怎么女士優先!
    從男女平等到男女平權,網友:如果都平權了,那還怎么女士優先!在現在的社會上,總是感覺女孩子有著兩種思想形式。2.還有一種就是什麼事情都要由她去做主,也要受到所有男生的尊敬,並且要求男方為她購置很多的裝飾品,包括房屋、車子在內。第一種是屬於比較老一代的女性了,畢竟這些人也是繼承了很多家中長輩的封建思想。而第二種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了,她們有很多都是被一些錯誤的方式所洗腦,而這些女性有很多都是來自於二線的城市。
  • 我們應該追求「男女平權」還是「女性平權」?
    讀《道德哲學》關懷倫理學和性別倫理學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在制度上給予女性人大代表、議員更大份額的代表佔比,到底是女性平權的助力,還是會導致公平被間接扭曲。如果你持支持態度,那麼你其實已經肯定了這樣一個預設,即有一種不公,的確是既定存在的,無法選擇的,是需要通過人為的後天的努力去糾正的。
  • 女性權益再起波瀾,品牌如何呼籲女性平權?
    蘋果:致敬Mac背後的她們近日,蘋果推出一支女性平權廣告,通過展現多位活躍在不同領域的傑出女性,肯定了女性對社會的貢獻並不亞於男性。這支廣告意在鼓勵女性打破偏見的束縛,顯示出女性的力量。 蘋果的女性平權宣傳不僅如此,還推出了「她創造(She Creates)」計劃。
  • 打破「玻璃天花板」 美國名人女性助力性別平權
    視覺中國中國網新聞11月22日訊 據美國媒體綜合報導 在上周落幕的美國總統大選中,雖然女性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遺憾落敗,但她的精神卻激勵著美國女性不斷追求卓越。許多娛樂界的女性們也追隨希拉蕊的腳步,宣傳「性別平權」。「玻璃天花板」象徵雖無明文規定,卻是實際存在著的女性升職障礙。
  • 奧斯卡落幕了,我們離女性平權還有多遠?
    醜聞衝刷下的本屆頒獎季,女性力量成為了最重要的命題。從電影到生活,從片場到日常,我們離女性平權還有多遠?事實是,哪怕是身處聚光燈下輿論核心的好萊塢,男女待遇仍然相差甚遠,過去十年裡電影中女性角色不到 30%,只有 4.2% 的導演、13.2% 的編劇和 20.7% 的製片人是女性。電影內外,女性平權之路,任重道遠。
  • 外國人在寧波:女權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權
    17歲成年後,Ausma就經常獨自週遊歐洲,英國、義大利、法國......背上行李說走就走,遇到過性騷擾,遇到過財務被竊,也收穫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友。正是這些經歷培養了她更加獨立自主的人格。她去過很多國家,但最後選擇在寧波工作、生活、結婚,也正是在寧波這8年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寧波是我真正成長的地方,在這裡,我才真正認識了自己。」在寧波出櫃、在寧波與一位男性結婚。
  • 平權,請從尊重每一位女性的自主選擇開始
    微博稱,自己過去覺得考驗累、拍視頻累、熬夜開會累、構思視頻累、出差累、拍戲累……現在真正做了母親之後,才發覺這是最累的事情。由此她向天下母親送上祝福,祝福大家母親節快樂。評論區大片的祝福裡,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一部分網友翻看到Papi醬前幾天一則分享自己的育兒日常的微博,其中提到自己兒子的小名叫「小小胡」(Papi醬老公姓胡)。正是這個稱呼,引起了一些網友的不滿。
  • 男權社會,如何看待女性處處要求平權
    關於男女平等,一百個人口中可能有一百種答案。追求男女平權的過程中,矛盾日益激化。新式詞彙喪偶式婚姻、直男癌更是令人大跌眼眶。久而久之,男方開始反擊稱女權主義為「田園女權」現在看是調侃的心理,圍觀者的心態,不以為然。殊不知這些詞彙一旦廣為流傳,那麼後生耳濡目染之下,三觀的形成必受其影響。
  • 蔡元培:男女平權的力行者,近代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關於蔡元培在現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清朝翰林之後又任民國教育總長的周作人稱他「其思想,到真正的儒家也」,蔣夢麟謂之為「充滿了西洋學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臘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 凱特布蘭切特的誠摯告白:都多少年了,我們還在爭取男女平權
    她是一位美麗的女明星、實力派演員還是一位知性評論家?當然,也有很多關於她的無數傳聞,比如:有一種感情,叫做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和小李子萊昂納多!本月,曾被全球百大人物評選為好萊塢最聰穎50人之一的凱特布蘭切特擔任了BAZAAR封面人物時。在採訪中,她告訴我們,身為女人她更想讓世界知道目前社會上男女平等權利最真實的處境。
  • 白宮為她降半旗,美國最受尊重的女性之一走了:她用一生推動平權
    她堅決主張婦女有墮胎的權利,她為女性爭取權益,為少數群體發聲,更是為平權、性別平等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美國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的傳奇一生魯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1933年生於美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先後就讀於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並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 歐冠迎來首位女性主裁!奮鬥23年,她終於贏得賽場平權
    歐冠賽場有了女性主裁根據歐足聯的安排,12月3日凌晨,36歲的法國女裁判史蒂芬妮·弗拉帕爾將迎來自己職業生涯的裡程碑。尤文圖斯主場迎戰基輔迪納摩的歐冠小組賽中,她將作為主裁判執法本場比賽,這不僅是她個人首次站上這個舞臺,更是歐冠歷史上首次迎來女性主裁判。
  • 聯合會杯改名比利簡金杯,男女平權運動的一項勝利
    這是第一個以女性名字命名的大型世界團體賽,是女子網球運動的勝利,也是網壇男女平權運動的一個偉大的勝利。細細數來,網壇以女性名字命名的那些杯屈指可數。只有這兩項大滿貫的獎盃,在男單冠軍和女單冠軍名字上是男女平等的。
  • 俞敏洪的女性墮落論惹爭議:為什麼說女性的平權之路還很漫長?
    當然俞敏洪也很快道了歉,他強調是表達的問題:當然,這段道歉還是反映出了俞校長從骨子裡面並沒有真正理解男女平權和女性主義思想的內核。看似把女性的地位抬高到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其實還是變相的給女性過高的期待與壓力,正如前段時間,姚晨在演講中所強調的: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很高,既要你賺錢又要你兼顧家庭。
  • 一輩子為性別平權努力的傳奇女法官!得知她去世,全美政界、名人...
    金斯伯格是美國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在美國社會充滿了性別歧視的年代,她憑藉個人奮鬥,躋身到了金字塔的最頂端,被認為是為性別平權奮鬥終生的超級英雄。可能這就是大人物們的共性,這四位政界頂流幾乎都是「追夢行動派」,尤其是卡瑪拉·哈裡斯和今天的主角金斯伯格,她們的身上都湧動著一股強大的生命力,她們奮鬥的每一個階段似乎都在告訴人們:用行動改變世界!
  • 男女薪酬差異縮小性別平權又邁一步
    (3月5日中國新聞網)  2019年,城鎮就業女性平均薪酬同比上升7.7%,薪酬均值為男性的81.6%,而男性的薪酬優勢從2018年的27.7%降至22.5%,這也是三年來中國女性與男性薪資差距首次縮減。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文章中探討了女性經濟權問題,得出要實現男女平等,女性要尋求獨立,需要女性先握住經濟權的結論。
  • 《她世界》教女性如何正確審視自己,做一個自信、獨立、完整的人
    做女人,胖了醜了都會被嫌棄,所以多少女人不惜糟蹋身體健康去整容;太漂亮了,又被懷疑不踏實,事業有點成就就被懷疑因為漂亮,上級領導關照了。做已婚女人,不僅要生娃養娃,還要家庭事業兩不誤。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0年女性在家庭中承擔了64%的家務勞動和71%的親子職責。她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不出更多的時間為自己思考,重新集中精力去認識自己。
  • 歐洲女性領導時代到來 解決男女同工同酬任重道遠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隨著德國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接掌下屆歐盟委員會主席,性別平權成為了歐洲今年夏季最熱門的話題。一方面歐盟委員會出現首位女性領導人,但世界盃女足賽也引發運動員爭取同工同酬的風潮。歐洲在慶祝女性領導時代之際,如何解決男女薪資差距仍有待努力。資料圖片: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左)。
  • 尼加拉瓜:南美小國如何成為世界上男女最平等的國家之一?
    榜單中排名前十位的國家那麼尼加拉瓜是如何成為世界上男女最平等的國家之一的呢?反獨裁運動推動了女性地位的上升1925年,尼加拉瓜親美派查莫洛發動政變,推翻了尼加拉瓜自由政府的統治。1925年5月自由黨人發動的「護憲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