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脫口秀大會》上,楊笠說的那句:為什麼有的男人,他看起來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一下子將她架到了網絡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此言一出,網絡上的討論沸沸揚揚,然後「楊笠冒犯男性」的話題上熱搜後,各大平臺的討論就沒停過:支持她的人鼓掌稱讚,反對她的人憤怒激憤。由此,再一次展開男女對罵大戰。
其實,網絡上「男權」、「女權」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微博,更是偏激激進的重災區。為什麼在女性平等解放了幾百年後,依舊會有這樣的爭論?
那是因為,現在的男女平等,實質上並非真正的平等。即使我們已經脫離了以男性為主導的父系社會,女性在成長、職場和婚姻生活中依舊會免不了被各種佩戴有色眼鏡的目光打量品評。
生活中我們還是會聽到這樣的一些評價:
「女生在學習上總是後勁不足,再怎麼用功最後還是比不過男生聰明。」
「大部分女性都缺乏遠見和魄力,所以女性根本上就不適合當領導。」
「女人照顧好家庭就行了,拼搏和闖蕩都是男人的工作。」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有一句話: 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她是變成女人的。
把對性別偏見的烙印打在女性身上品頭論足,本質上就是一種男女平權的假象。
02
不管楊笠的發言正確與否,楊笠的話道出了一個真相:有的男人看起來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但有的女人看起來那麼優秀卻那麼自卑不自信。
康奈爾大學曾經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研究顯示:男性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而女性則低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也就是說:在男女擁有近乎相同的能力時,男性會比女性更有自信。
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就是社會的現狀。
那麼,作為女性,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去獲得真正的自信呢?
《她世界: 一部獨特的女性心靈成長圖鑑》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答案。
《她世界》這本書從社會發展帶來的女性角色變化、社會文化背景、存在主義哲學等角度出發,對女性在一生中的關鍵時期將要面對的選擇及挑戰作出了深度的分析,揭示了現代社會主義女性的處境與內在成長的真相。
作者伊莉莎白·卡多赫和安娜·德·蒙塔爾洛從女性的自信切入,分析了冒充者綜合症的表現、成因、分類、影響,以及如何重拾女性自尊自信的若干種方法。
她們在書中寫道:「女性卻從未書寫下她們的歷史:她們作為沉默的母親、隱形的家庭主婦淡出了歷史大舞臺,她們甚至在古希臘、古羅馬等偉大文明中都不具備法律身份,而與兒童和罪犯處於同樣的地位。」
而今,越來越多的女性從解放中走出來,在各個領域大放異彩,她們的心靈成長與自我展現,也值得被歷史記錄下來。
03
書中很多例子,講的也是那些足夠優秀卻不夠自信的女性。
比如,35歲的約瑟芬,有博士文憑,她掌握著諸多技能,知曉如何以堅定的信念和語氣傳達自己的觀點。她的發言果斷、毫不猶豫。她的動機、志向以及她講述的人情味十足的趣聞軼事更是打動了公司的高層人士。
然而,當她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時,她並不開心,反而覺得信心不足,熱情匱乏;即使她具備優秀的背景和卓越的領導能力,但她仍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鼓舞團隊士氣及應對衝突。
《她世界》中寫到,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造成女性缺乏自信的根源有三方面:
①歷史原因
幾個世紀以來,女性的成長一直受制於父權的掌控中,是男性統治下的產物。
女性從小所接受到的教育和技能培訓,都是以服務男性為宗旨。她們被教育如何侍奉取悅男性,如何配上「母親」這個身份,如何做「賢妻」服務家庭……
女性從一開始被認定為男性的附屬品,憑藉婚姻和母性的身份而依靠男性存在,她們又如何能夠自信起來呢?
②社會原因
當女性的身體、容貌成為當代市場重點營銷的對象時,市場對需求的取捨會強化對女性自卑情緒的渲染。這導致女性總拿著放大鏡看自己。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完美,自己不夠優秀,從不敢承認自己的美和優秀。
女性在這種自己的認知時刻都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的情況下會變得焦慮和恐慌,變得自卑和膽小,變得更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③家庭原因
有的女性從出生開始就不被期待,尤其遇到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會被視為家庭的累贅,成為不受歡迎的存在。哪怕是出生在正常的家庭,也會受到來自性別上的不同對待。
這些都會導致女孩羞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以犧牲自己的訴求為代價,將滿足外界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
04
如何獲得自信,要做到這幾點:
①獲得「掌控感」
在《她世界》裡,開篇即告知人們,擁有自信,有兩個標準:
一是認為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
二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華和效率。
自信是一切個體對於自我評價的源泉,也是一切個體採取行動並取得行動的動力之所在。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原生家庭的原因也好,社會現實的影響也好,會常常給女性帶來一些無力感和自卑感,這個時候,尤其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增加對事件以及事物的「掌控感」。
而《她世界》裡對於「掌控感」,給出了一些建議:
要對自己有信心,就要不低估自己。所謂謀事在天成事在人,事不在我,但求無愧於心,只要奮鬥過,努力過,就不曾有遺憾,也不應再對自己有所懷疑。三觀正,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正確的價值觀,才是一個女孩子始終為之努力的目標,有目標,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活得通透且不迷茫。要懂得分享與自我審視。朋友,同事等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成功也好,不足也好,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地成長。不輕視別人,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每個人自有自己的長處,沒必要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相比,人無完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怕沒有了鬥志,一心心安理得待在原地。注重過程,而不要一心盯著結果。雖然,一切努力的過程是為了一個好的結果,但,並不一定有過過程,就必然是好的結果。要懂得接受不完美。這世界上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也沒有兩個雪花是相同的。求同,卻也允許異的存在。不強求,不強迫。②從外形的「畸形審美」中解脫自己
《她世界》中說:「令很多人驚愕的是,歷史上從未有過完全由女性主導的社會。幾個世紀以來,女性只能憑藉婚姻和母性授予的身份而存在著。由於不斷面臨外形方面的評頭論足,女性最終任由自己的身體被定義,這是一種完美外形的『暴政』。」
社會文化中對於青春,美貌和外表的迷戀,導致了社會結構中的主流價值觀,更多地停留在了女性的外形上。這也衍生了女人審美的畸形發展。
那如何才能從別人的審美眼光下解脫出來,建議如下:
不必苛責自己,愛自己才能愛別人。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待其他女人。要對自己溫柔以待,也才能更好地產生共情。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即是接納所有。外形,永遠只是別人眼中的你,可它並不能賦予一個人未來該怎麼走,你的未來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內在和能力。就像《我們這一天》裡說的那樣:「無論你是個被拋棄在消防站的棄嬰,還是一個一百多公斤的胖姑娘,這就是你。但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
③做最好的「她」
《她世界》中說:「只有當女性不再強調自己是女性,並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性改變時,真正的男女平等才有可能實現。」
這讓我想到了波伏娃的那句名言: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目前的很多女性,一方面在始終強調「女權」與「男女平等」,另一方面,又在始終自認自己的「弱勢」。若我們只是碌碌無為,甘願存在於「女性」這個精神「枷鎖」的束縛,勢必一事無成。
有時候,打敗一個女性的真的並不是外界那些質疑的眼光,瑣碎的評價,打敗女性本身的只是我們自己所堅持的宿命感,或者是執念而已。
《她世界》給了女性突破性別枷鎖的建議:
勇於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的期望,誰說女子不如男。坐井觀天,只會讓自己禁錮在自己的狹小世界裡,眼界要寬,格局要大。要擁有強大的內心,才足以支撐起自己強大的夢想。不要被外界所打倒,也不要因為外界而否定自我。即使生活中充滿了種種的小幸運,但長久的能力累積,才是你獲得掌聲的原因,肯定自我,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
05
「你能不能不要鬧了,理智一點。」
「女人都愛看無腦偶像劇。」
「不要跟女人講道理。」
......
我希望在未來,這些聲音能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