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020年9月17日,ITF宣布將聯合會杯更名為法國巴黎銀行比利簡金杯。
這是第一個以女性名字命名的大型世界團體賽,是女子網球運動的勝利,也是網壇男女平權運動的一個偉大的勝利。
細細數來,網壇以女性名字命名的那些杯屈指可數。
澳網男單冠軍獎盃叫諾曼布魯克斯挑戰杯,女單冠軍獎盃叫達芙妮—艾克哈裡斯特紀念杯。
達芙妮—艾克哈裡斯特曾在公開賽以前五奪澳網冠軍。
法網的男單冠軍獎盃叫火槍手杯,女單冠軍獎盃叫蘇珊—朗格倫杯。
蘇珊-朗格倫是第一位轉為職業網球選手的偉大的女子運動網球運動員。
正是在蘇珊—朗格倫的帶領下,女子網球運動員擺脫了以前的那種包裹的嚴嚴實實嚴重阻礙跑動的網球長裙,改為了清涼又輕便的過膝網球長裙。
只有這兩項大滿貫的獎盃,在男單冠軍和女單冠軍名字上是男女平等的。
溫網男單冠軍的獎盃叫挑戰者杯,而女單冠軍的獎盤叫玫瑰露水盤,玫瑰露水盤也是唯一一個得了冠軍還要端盤子的獎盤。
除了大滿貫獎盃名稱方面,在賽事方面,男子賽事有戴維斯杯以及拉沃爾杯,女子賽事目前為止只有剛剛改名的比利簡金杯。
戴維斯杯因為是美國人德懷特—戴維斯倡議舉辦而得名戴維斯杯,是一項國家對國家之間的團體賽事。
而2017年由費德勒提議建立的,為了向澳洲名宿羅德—拉沃爾先生致敬而創立的團體表演賽事羅德—拉沃爾杯,也以其高額的獎金,輕鬆的比賽強度以及有趣的賽制(可以接受場內指導,讓孤獨的網球運動不再孤獨。故而有了費德勒納達爾聯合給小茲維列夫支招的名場面)吸引了網球運動員。
正是在拉沃爾杯上,球迷們才有幸看到費納組雙打。
聯合會杯於1963年為慶祝ITF成立五十周年而建立,和戴維斯杯一樣,都是國家間的團體賽事,然而聯合會杯的名字實在沒有多少含義。
聯合會杯改名比利簡金杯毫無疑問有了更多的含義,靠著比利簡金四個字,不僅可以提高女子網球的名氣,還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資,還可以激勵女子球員。
比利簡金,偉大的女子網球運動員之一,WTA創始人之一,男女平權運動的代表人物,正是因為比利簡金美網才在1973年首次實現了同工同酬,而美國的國家網球中心以比利簡金命名,也是向比利簡金致敬。
目前為止,男子方面有拉沃爾杯,而女子方面並沒有對應的賽事,不知女子賽事何時會出現與拉沃爾杯對應的賽事。
關於男女平權,關於男女同工同酬其實一直都有爭議。
有球迷就說既然大滿貫男女獎金都一樣,為什么女子大滿貫不實行五盤三勝制。
這是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作者認為,由於男性和女性天生的生理上的差異,不可能實現絕對的平等。畢竟男性和女性在力量和耐力方面有巨大的差異。
假如就算女子也實行五盤三勝制,也許還會有球迷說女子打出的球速沒有男子快,也沒有男子轉,他們憑什麼拿一樣的獎金,那是不是又要要求女子球員打出跟男子球員一樣的球速一樣的旋轉呢?
男女之間隔著天然的生理差異,這就決定了平權運動中沒有絕對的平等,只有相對的平等,而相對平等意味著需要彼此相互適當的妥協。
女子方面已經有了與戴維斯杯對等的比利簡金杯,何時會出現她們自己的「拉沃爾杯」呢,我們拭目以待!(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網球小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