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市場在1996年是個拐點,由盛漸漸轉衰開始變得低迷。王晶和周星馳都這一年與向華強的永盛娛樂終止合作,選擇自立門戶。周星馳沒有與永盛續約,而是組建了自己的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王晶也從永盛合作中脫身,成立最佳拍檔公司,合伙人文雋、劉偉強成為公司崛起的關鍵性人物。
王晶培養了多年的鄭伊健,終於在1996年開花結果,並且長勢驚人。王晶新公司的開山之作就是《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由文雋編劇,劉偉強執導。該片上映後,拿下了2114萬港元票房,位列香港年度票房第六。
公司趁熱打鐵,緊接著推出《古惑仔2之猛龍過江》、《古惑仔3之隻手遮天》,都是大獲成功,分列年度票房第五與第十。同年,鄭伊健和鄭秀文。梁詠琪主演的愛情喜劇《百分百感覺》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以2081萬港元,佔據年度票房第九。
收穫最大的當屬鄭伊健,1996年在大銀幕 上風頭強勁,年度票房前十裡他就佔了四部,堪稱霸屏的存在,自此鄭伊健成為電影圈冉冉升起的新星。
同樣自立門戶的周星馳也不甘人後,自編自導的《食神》以4086萬港元票房佔據年度第二,為自家公司拿下開門紅。同時《食神》也引起了好萊塢的關注,想把《食神》的版權,並且想請星爺來執導美國版。星爺提了兩個條件,那就是堅持美版電影也要用中國菜和中國功夫,好萊塢不同意,合作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不然雙周一成的交鋒可能就由香港轉向好萊塢了。
星爺在永盛時拍的賀歲片《大內密探零零發》也在這一年上映,成績也不錯,拿下了3605萬港元,排名僅次於《食神》。
星爺在經過1995年電影票房的挫敗後,終於在1996年又重新找回了狀態。
當年風頭最勁的不是鄭伊健,也不是星爺,而是成龍。成龍在1995年的大製作《紅番區》不僅穩坐年度票房冠軍寶座,還打破了香港票房紀錄。到了1996年,成龍的勢頭有增無減。推出的電影《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在香港狂收5751萬港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穩居冠軍。這個紀錄指的是20世紀的香港最高票房,直到進入21世紀前都保持著。而且在當時還打破了東南亞多國的票房紀錄,是當年全球華語片市場最熱門的影片。
在眾星激烈交鋒的時候,有位巨星依然保持低調,但票房成績卻非常不俗,那就是哥哥張國榮。張國榮與袁詠儀搭檔的兩部電影《大三元》和《金枝玉葉2》都在香港年度票房榜上有名,分別以2521港元和2091港元居年度第四和第七。另一部和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新上海灘》也取得了2083票房,名列年度第八。1996年的哥哥在香港票房市場上,穩佔大三元。
鄭伊健、劉德華、郭富城、劉青雲等新一代明星在那時已經逐漸成長起來,與老牌巨星分庭抗禮。香港電影市場此後不再是周星馳、成龍、周潤發三家獨大的局面,而是眾星璀璨,諸「神」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