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晉A吃到晉M,山西11地市的美食把這條微信撐爆了!!!

2021-02-17 晉中都市匯

從晉A吃到晉M,山西11地市的美食全在這了;好幾十道美食把這條微信都撐爆了!有你家鄉的美食嗎?

收好


吃!

·

·

·


在一碗湯糊裡,放上大塊肥羊肉,蓮菜,山藥。湯裡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特點:益氣調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的作用。

起源於隋末唐初。據說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就用這道麵食犒勞三軍,栲栳就是由「犒勞」演變而來。

所以山西的莜麵栲栳栳才是真正「姥姥輩」的,最正宗最地道。配上香噴噴的醋調和,西紅柿調,想想那味道,口水都下來了……

據說起源於西晉戰亂年間,在古代成為「官嘗」。看起來外表樸實無華的灌腸,卻有這麼歷史悠久!好吃不貴,還具有減肥降糖的功效,遍布太原大街小巷,成為太原人最愛的小吃之一。

逛街的時候必定要來上一碗,芝麻醬配上滷汁,再拌上辣椒,味道真是好到爆!



六味齋醬肉肉質精良,油光閃亮,香味濃鬱,肉皮焦而不硬,綿而不粘,白肉肥而不膩,紅肉瘦而不柴,食之久品餘香。品種有醬肉、醬肘花、雜拌、香腸、蛋卷等,風味各異。

羊雜割始於元朝,和頭腦一樣,都是冬季山西老少的大愛。天氣冷的時候,早上起床來上一碗熱騰騰的羊雜割,連湯帶肉呼嚕上粉條,吃完一身微汗!

晉時并州刺史劉琨與代王猗盧喜飲米酒(即醪糟酒),結為兄弟,才有後來收復晉陽的故事。太原至今還流傳著「海子邊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強」。

太原的雞蛋醪糟別具特色,因為純正的太原醪糟是用晉祠江米製作,所以說是太原的招牌美食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過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漢族傳統菜餚,起源於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後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播至山西其他地區。

「過油肉」在江蘇、上海和浙江地區都有,而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製作上都與眾不同,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老鼠窟元宵是山西省太原市的漢族傳統名小吃。皮薄餡滿,味道甘美。久居太原或臨時來太原走親訪友、旅遊的人們,都要慕名前去"老鼠窟"品嘗。此元宵皮兒綿中有粘,餡兒甜中有香,色澤潔白鮮亮,配料講究,風味獨特,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原人叫「稍梅」,外地叫「燒麥」。用特製的擀麵杖打成花褶,形同梅花,其兼有小籠包子與鍋貼的特點,讓人回味無窮。百花稍梅外形優美,吃起來軟綿爽滑,一口下去,又油又香,鹹鮮可口。


山西老陳醋是山西省的漢族傳統名產,屬於中國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產至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山西老陳醋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徵著稱於世。



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麵的製作過程很具觀賞性,廚師手持一把形狀獨特的瓦形刀,立於盛滿了滾水的大鍋前,另一隻手託著一塊筒狀的麵團。開始削麵以後,麵條從上向下飄入鍋中,條條相連。



渾源涼粉是山西渾源的特色美食。加上蓮花豆、豆腐乾、辣椒油、蔥蒜香菜等調料,蓮花豆香酥可口,豆腐乾嚼得過癮,而辣椒油辣而不澀,可謂色香味俱佳,讓人胃口大開。



大同羊雜的吃法比較粗獷,大鍋置火上,連湯帶料一鍋燴煮,隨食隨留,不拘形式,但是吃起來卻覺得格外爽口。

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洗淨、煮熟、切碎,配以蔥、辣椒、鹽等調料熬製成湯,再加上山藥粉條,煮好後,紅白相間,熱氣騰騰,油而不膩,質醇味美,令人垂涎欲滴。



五香豆腐乾是山西北部地區廣靈縣的漢族傳統名產,這種五香豆腐乾為條狀,色澤白裡透黃,質地硬中有韌,成香耐嚼,越嚼越香。在1981年山西省副食品鑑定會上,獲出口產品第一名。



當地杏脯又可分為黃杏脯和青杏脯兩種,一種是青杏脯,其色澤碧綠如寶石,令人賞心悅目,其肉質脆嫩,酸甜適口,帶有青杏的清香。另一種是黃杏脯,色澤金黃透明,肉質柔軟,酸甜可口,為果脯中之佳品。陽高杏脯塊形整齊,肉厚純淨,色澤鮮豔,耐貯存。



在陽泉,粉條豆腐絲算得上是一道歷來為人們所喜愛的主打菜,鄉間紅白喜事、過年待客、去坐席都少不了來一盤粉條豆腐絲。過油炸過的豆腐絲外脆裡嫩,菜上來的時候還千萬不要著急,小心會燙嘴哦!



糊嘟是人們用玉米面做出來的一種麵食,但因其特色的蘸料和軟硬適中老少鹹宜的口感,受到廣大山城人民的青睞。鄉間也有用酸菜、豆葉菜、蘿蔔絲等作輔料調糊嘟的,因為放些蔬菜更容易使面、菜、水三者結合,而且可以使糊嘟的口味更好。



飄抿曲,亦稱小河撈,大約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以綠豆摻少量白面和面,經特製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它長如掛麵,細如毛粉,清香利口,鮮味撲鼻,富有營養,風味別致。

棗介糕是山西盂縣家喻戶曉的漢族糕類美食。以其美味和特色,營養已成為盂縣美食的代表之一,是外地人到盂縣必須品嘗的盂縣地道美食。

扣碗的做法更是種類繁多,味道更是妙不可言。在大部分都是肉類原料製作,一般採用先炸後蒸的方式製作。

酸菜抿圪鬥面雜多樣,營養豐富,色澤鮮亮,食慾性強,冬季食之驅寒增熱,夏季食之避暑降溫。

上黨臘驢肉是山西長治市的漢族傳統名吃,其肉質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味四溢、回味無窮.早在明代,就已馳名於上黨和晉南地區。



甩餅就是立春時春餅的一個品種,若要卷上肉製品或涼拌或炒成熟的菜餚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饃」 。在潞城一帶民間多用驢油制餅,吃甩餅時再卷上臘驢肉,油汪汪,香噴噴,不軟不硬,回味無窮。曾獲多種獎項,受到食客好評。



酥火燒是長治有名的小吃之一,它用上白麵粉、雞蛋作原料,以熟驢油或熟豬油和面,經火烤制而成。其色淡黃純淨,其味香酥可口。



「炒餅」是上黨小吃之名品,山西之名小吃。談起「炒餅」雖在山西長治各縣皆有,但製作方法和原料配備不一,故分三種流派:長子炒餅配粉條、蒜薹,最後撒蒜末;長治炒餅配粉條、白菜,最後撒蒜苗絲;襄垣炒餅是餅絲和粉條攪拌均勻,蒸軟再炒。



「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客的一碗碗獨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鉻桃肉、碗子肉、川湯肉、腸子湯、豆腐湯、雞蛋湯、天河丹、軟米飯、扁豆湯。一碗一個味道,猶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盤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稱「湯」,素有「碗湯菜」之說。



陽城肉罐肉,是山西省的特色小吃。是用豬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種作料煎煮而成的,工藝獨特,味純噴香,肉味純正,軟爛可口。

燒豬肝是陽城的地方名吃。以鮮豬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經煎、蒸、炸等工序達焦黃酥軟即成。到了陽城一定要嘗嘗陽城的特色名吃——「燒肝」。



清湯餄餎是最具晉城特色的一種麵食,做法簡單又極具特色。清湯餄餎的配菜需要胡蘿蔔、瘦肉絲、豆角、豆芽、粉條,你也可以加豆腐,加土豆等等。吃的時候把肉菜面拌開,吃起來香氣撲鼻,面勁道有力,老晉城人說清湯餄餎是最有「家」的味道的。



應州牛腰,山西應縣漢族特色小吃,屬於麵食。是一種起源於清代中期的應縣美食,其色如咖啡,鬆軟甜潤。



糖幹爐又稱閃塌嘴,「糖幹爐」源於遼代,是一個麵點師為官家傳遞情報而特製的一種郵寄載體。後因其質品純正,風味獨特,乾脆香酥,成了風靡一時的漢族特色小吃。

孟門熬,實際上是一種經濟小吃,做起來又很方便,通俗地講就叫豆腐熬餅子。與隔河陝西的「羊肉泡饃」有相似之處。

清湯餄餎是最具晉城特色的一種麵食,做法簡單又極具特色。清湯餄餎的配菜需要胡蘿蔔、瘦肉絲、豆角、豆芽、粉條,你也可以加豆腐,加土豆等等。吃的時候把肉菜面拌開,吃起來香氣撲鼻,面勁道有力,老晉城人說清湯餄餎是最有「家」的味道的。



朔州油果子又叫「包爾沙克」,早在清代已是走俏的外銷特產之一。



神池月餅是山西省忻州市神池縣中秋節漢族特產,以香鮮酥甜聞名忻州乃至整個山西,以其「皮酥餡香、口味濃鬱、鬆軟不膩、久存不變」的特色贏得了晉陝蒙一帶民眾的喜愛。



原平鍋魁是山西省一種烤制的漢族傳統名點,麵餅呈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



定襄蒸肉,傳統名吃,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原為宮廷御膳秘方配置,歷代宮廷御苑將它視為珍品。後流入民間,遂成筵席佳餚。



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五臺山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關,家家製作,戶戶蒸食,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五寨燴菜是山西省五寨縣特色美食,主要由白菜、粉條、豬肉、豆角、土豆、南瓜、排骨、冬瓜等自由搭配,經過炒、燉做成的。



柳林碗託 該小吃系蕎麥製品,營養豐富,食用簡便,口感極佳,是馳名-的一種物美價廉的風味小吃。因其用小碗蒸,熟後晾晾,可以從碗中脫下,故而得名。



孝義火燒 是山西省孝義市具有獨特風味的一種漢族餅類小吃。孝義火燒種類眾多,各人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不同的口味食用,火燒味道鮮美,口感酥脆,綿軟不粘,香鮮可口,層次均勻,質地酥脆,宜於熱吃。



鋤片餅是山西臨縣城關街頭賣的一種傳統燒餅,也叫油鋤片或臨縣餅子,很久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因其形狀酷似農夫的鋤片,故名鋤片餅。



平遙牛肉不加任何色素,但色澤紅潤,茬口鮮紅,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組織緊密,裡外軟硬均勻,食之綿軟可口,鹹淡適中,香味醇厚,回味悠長。



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氽羊肉菜飯是太谷、榆社一帶的民間傳統美食,特別是在秋冬季節,當地人都用此飯來驅寒暖胃,它是一種集飯、菜、肉於一體,營養豐富、湯暖味鮮、富有鄉土氣息的羊肉和子飯。



壽陽茶食,是一種烙餅和月餅合二而一的早點食品。這種食品,外酥、裡脆,形狀象小酥皮月餅,據傳,茶食這一名字,還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起的。



臨汾市小吃牛肉丸子面用一個字概括——「辣」,用兩個字概括是「香辣」。滿滿一大碗麵條上漂著紅紅的辣椒油,溜圓的牛肉丸子伴著碧綠的香菜,純樸簡單的美味令人酣暢淋漓。



安澤火腿是山西省漢族傳統名食,已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安澤的火腿,色澤紅白分明,氣味濃香,味道鮮美,享譽省內外。



霍州年饃又稱無鹼蒸饃。風味獨特、花樣繁多、造型逼真,因其選料考究與工藝獨特,可在常溫下放置3個多月不變質。



曲沃臘牛肉,是清真食品,風味獨特,別具一格,是古晉都(現曲沃)的歷史傳統名產。相傳,此品種為曲沃城內回民馬氏所創製,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因其是放在獨輪小車的盤子內。



聞喜煮餅是聞喜縣生產的著名糕點類食品,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慄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釐米長的細絲。營養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



樊村羊肉胡卜是河津的有名小吃之一。把烙成的死麵餅子切成細條,與羊肉、羊血、羊湯、羊油辣子、蘿蔔、豆腐、菠菜等混合加入調味品製成,特點是:筋而不硬,軟而不綿,油而不膩,香辣可口,可稱為河津小吃一絕。



解州羊肉泡饃選料上乘,作料齊全,工藝獨特精細,湯汁新鮮,味美可口,因而它「看著美,吃著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稱讚。據說,當年慈禧太后西去長安,聽說解州羊肉泡饃很有名氣,就派專使到解州為其取之。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產於黃河北岸的芮城縣。是用芝麻、小米湯、熟麵粉、大豆油、檸檬酸、廣東榴花白糖等十餘種原料和質軟甘甜的芮城井水精製而成。片薄如紙,晶瑩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後有餘香。經盛夏而不粘連,存放久而不變味。

看完之後你餓了沒?

反正小編看完已經餓壞了!


內容來源:百科、網絡(部分消息僅供參考)

綜合編輯:太原人潮生活


編輯:陽陽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聯繫方式:微信號:675776216

                   電 話:15835467224

相關焦點

  • 山西地區著名的山,晉A到晉M
    太原天龍山 晉A天龍山位於太原市西南四十公裡處的天龍山腰。天龍山,原名方山,海拔高達一千七百米。這裡風光秀麗,歷史上曾經是北齊皇帝商歡的避暑宮。由於北齊時山下興建了天龍寺,後人就習慣地稱之為天龍山了。
  • 別再說山西只有面!從晉A吃到晉M,山西11市特色美食明星,還有哪些你沒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小編一樣的感受每次碰到的外地人討論起來吃第一種壓根不知道山西人平時吃什麼
  • 山西為什麼簡稱晉?
    藍字「微山西」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 點擊第一欄「置頂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山西曲村古鎮風景區你知道山西為什麼簡稱晉嗎
  • 山西史地:省名【山西】與簡稱【晉】的來歷
    ):聞喜、獲嘉、擒昌、武威等偶發事件(平定一方):平涼、南寧、西寧、西安、等吉祥話:長安、大同、長治、重慶等合併:甘肅、福建、江蘇、安徽省名【山西】及其簡稱【晉】,分別屬於【自然方位】型、【先秦古國】型兩種,那麼二者又是如何最終落腳到今日的【山西省】這片區域上的呢?
  • 你知道山西車牌為啥是晉A-晉M嗎?原文作者太有才啦!
    你們一定知道,各省的車牌是按照城市的大小劃分或者是按照政治影響力(或經濟總量)的城市進行排名,但是,你知道山西的車牌劃分,為什麼大同是晉
  • 從鄂A吃到鄂S,湖北17地市的美食把這條微信撐爆了!!!
    收好這條微信開!吃!熱乾麵與河南燴麵、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同稱為中國四大名面。熱乾麵的麵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相傳楚國大臣伍子胥逃亡時,躲避到一農夫家中,農婦用昨天吃鱔魚選剩的小拇指粗的小鱔魚用些常用的佐料幹煸做了,全部盤成蚊香的形狀。伍子胥吃後覺得非常好,取名盤龍鱔。
  • 山西為什麼簡稱「晉」?||二馬漢字評書
    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晉文公曾為春秋五霸之一。秦、漢、魏、晉時期,山西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為都,東魏、北齊曾以晉陽(今太原)為「別都」、「陪都」。唐高祖李淵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高祖認為是「龍興」之地,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宋朝時期,山西是中國北方的主要發達地區。
  • 山西為什麼叫「山西」,又為何簡稱為「晉」?
    不過山西一詞最初指的並不是現在的山西省,而指的是河南崤山以西的廣大地區,現在的山西省是它的一部分。與之相對,崤山以東則被稱為山東,山東省便得名於此。明代以前的山西省被稱為并州或者「河東」。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劃天下為九州,以大同、太原、河北保定一帶為并州。兩漢時期,并州是中原王朝的北部重地,統轄今山西、陝西、內蒙、寧夏等地。
  •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特別報導丨山西文化產業園:「留住...
    今天,「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帶你走進一處具有露天博物館性質的地方——位於晉中市太谷區的山西文化產業園。這裡是山西文旅融合產業的活水源泉,為山西重塑了一處厚重的傳世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是「留住山西」,更是「留住中國」,留住了「鄉愁」。
  • 走「晉」山西,青春興晉, 迎接挑戰,我們向祖國報到
    追夢剪影:走「晉」紅色文化,洗禮精神信仰當大家走「晉」山西,便會發現有很多熱血青年正在豐富生動的實踐中追尋著信仰,熱愛著紅色,並且努力探索將紅色文化與當地經濟轉型發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創新道路,湧現出了一批精品「紅色創意」。傳承山西紅色文化,三晉青年從未缺席!
  • 晉之食 | 晉式月餅——山西人的中秋味道
    在中國有兩大月餅門派,分別以廣州和山西的為代表,俗稱「南廣北晉」。山西月餅以晉式為主,晉南晉北的手工月餅又各具傳統特色。配料上以油、糖、蛋為主,經包餡、成型、烘烤等工藝加工而成,形式古樸,口味爽口,甜而不膩。有豆沙的、混糖的、芝麻的,還有無餡的空心月餅,山西人稱這些手工月餅是笨月餅。笨月餅是相對細月餅而言的。
  • 山西為何簡稱「晉」
    山西,簡稱「晉」。因為在太行山以西,所以稱之為山西。山西在春秋時期,是晉國的領土,所以山西也簡稱為「晉」。
  • 最撩人的特色美食!遊山西,晉情吃
    而山西各地都因自然、人文等原因有著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不僅融合著現代的味道,還飽含著歷史的情懷。晉陽之魂,龍興之地現代與歷史的交際溫潤情懷,浪漫甜意暖心味道靜候如期右玉燻雞晉北鎖匙,五臺聖地虔誠祈福傳遞著善的希冀定襄蒸肉,代縣熬魚美食的美味無需贅語
  • 嘴美晉西北,放不下的嵐縣美食
    這一區域主要是沿黃河由南向北一字排開,地理特點屬於山區,氣候相對寒冷,交通閉塞,民風古樸。人們一般說起山西,可能不會把這一塊列入描述的範疇。那是以前,只要人們說起山西,首先讚美的是晉南平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水草豐美,牛肥馬壯,五穀豐登,豐衣足食……凡是能讚美的詞彙都可以使用在晉南這一地區。晉西北、晉東南、晉北,包括晉中都是貧窮的代名詞。
  • 山西美食界的扛把子,來山西不去吃這道菜等於白來
    過油肉就是山西美食界的扛把子,來到山西不去吃山西過油肉,等於白來山西。山西過油肉紀錄片▼好風光學院-美味公開課透過日常美食的儀式鏡像發掘蘊藏在山西美食深處的文化圖景凸顯普通百姓的人生價值和生活信仰我們一同傳承晉味美食,傳播山西故事讓所有山西人為此驕傲,讓更多人了解和愛上山西好風光學院首期美味公開課與你一共製作和品嘗高顏值的山西過油肉!
  • 關於晉北地區的年
    何謂晉北,它在山西有一個標誌性的界限,那就是雁門關,當你在二廣高速向北馳騁是,當你穿過狹長的雁門關,柳暗花明那一刻就到了所謂的晉北地區。從古至今由於地理位置與蒙古接壤,漢族與少數民族交流頻繁,逐漸演變成了胡漢結合的文化,胡風漢韻是它獨特的魅力。而晉北地區的過年習俗不同之處可能與這有一定的關係。
  • 晉地寶藏·第一站|山西博物院:三晉大地的硬核「網紅」(附視頻音頻地圖)
    每一件器物的靈魂都依次藏入這座山河摺疊的典籍  與華夏同步歷史綿長不息現在就出發我們一起去發現這裡是山西這裡是「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  視頻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   鳥尊之所以會成為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其一在於它造型獨特,紋飾華美,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其二,鳥尊的主人為第一代晉侯燮父,表明這是晉侯宗廟祭祀的禮器,這件鳥尊也就成為晉文化源頭的象徵和代表;其三,晉侯鳥尊經歷了劫難意外倖存,它的「前世」和「今生」,共同書寫了一段國寶傳奇。
  • 山西一縣,為入晉黃河第一縣,古為邊塞要塞,今為旅遊勝地
    毫無疑問,因為我們山西就有一個特殊的縣,很有代表性,很有說服力,兼具三個方面的內涵,使其獨樹一幟,不僅是黃河流經山西的第一段,享受著黃河的沐浴滋潤,更是三晉長城外三關的第一關,承蒙著長城的庇護和厚愛。這座特殊的國家被稱為偏關。地處山西省西北邊陲,黃河南入晉交匯地帶。北面依長城與內蒙古清水河縣交界,西臨黃河,與內蒙古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南接河曲、五寨兩縣,東鄰神池、朔州兩縣(市)。
  • 西安新晉網紅美食街,一站式品嘗陝西美食,連本地人也願意來這裡
    在尋找美食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會去打卡一些網紅餐廳,有時候也會去尋找巷子裡的「蒼蠅館子」,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每一個吃貨來到這座城市之後,都會去尋找巷子的「人間煙火味」。不過呢,有時候我們更願意去打卡當地的一條美食街,尤其是本地也願意去的美食街,因為連本地人都喜歡去的美食街一定不會錯。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西安新晉的網紅美食街,連西安本地人都願意去的一條美食——永興坊。
  • 山西為何簡稱「晉」你可知道?
    大家都知道山西簡稱晉,但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其實這個稱謂與晉源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叔虞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後,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由於其對於晉國的重要地位,晉祠也被一些專家戲稱為「晉國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