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史地:省名【山西】與簡稱【晉】的來歷

2021-02-13 寒硯筆記

【地名】及其【簡稱】往往是對一個地點或地區自然地貌與人文歷史的高度概括,中國地名以【對自然地貌的概括】居多,人文歷史型的地名命名,往往與該地曾經存在過的古國、古州、古郡有關,甚至與某次偶然發生的歷史事件有關,當然,也有單純是合併而來的地名,以及單純的吉祥話地名。我們不妨分別舉幾個例子:

自然地貌:太原、平原、劍閣、雁門等

自然方位:漢中、山西、河北、遼東、湖南、江左、隴右、淮陰、鹹陽等

先秦古國故地:秦州、秦安、晉城、韓城、趙城、邢臺等

古州古郡歷經歷史流變的落腳點:兗州、徐州、青州、揚州、荊州、魏縣、涿州等

偶發事件(當年年號頒賜):建安、永泰、寶應、紹興、景德等

偶發事件(皇帝聽說取得軍事勝利):聞喜、獲嘉、擒昌、武威等

偶發事件(平定一方):平涼、南寧、西寧、西安、等

吉祥話:長安、大同、長治、重慶等

合併:甘肅、福建、江蘇、安徽

省名【山西】及其簡稱【晉】,分別屬於【自然方位】型、【先秦古國】型兩種,那麼二者又是如何最終落腳到今日的【山西省】這片區域上的呢?且看寒鯤一一道來:

山西從「崤山以西」到「太行山以西」

【山西】是典型的【概括自然方位的命名方式】,與【山東】、【湖北/南】、【河北/南】、【江南/西】、【遼西/東】、【隴東/西】等現行省名或古地區名是一個類別。

在我國古代,最早的【山西】並不是指今日的【太行山以西】,而是指【崤山以西】,也即今日河南省陝縣靈寶一帶以西的大片土地,大致包括我們今天的陝西、甘肅、山西西南部、四川,也即地理單元上的黃土高原、汾渭平原、秦巴山區、四川盆地。所謂【山東出相、山西出將】,其中的【山西】指的便是漢唐時期的這麼一大片區域,而不僅僅是今日的山西一省,漢唐時期的【山西地區】往往被稱為【并州】或【河東】。

隨著唐宋金元之際,華夏政權統治中心由漢唐時期的關中河洛遷往元明清時期的幽燕之地,帝都京師從山西高原的西側、南側轉向了東側,漢唐帝王站在長安城視角下的「大河之東」(河東地區),變成了明清帝王站在北京城視角下的「大山之西」,【山西】之稱因此而取代了【河東】之名。明朝建立後,設置山西布政使司(明代山西行政首府)、山西都指揮使司(明代山西軍區首府)、山西行都指揮使司(明代山西北部軍區首府)、山西提刑按察使司(明代山西監察首府),清朝繼續設置【山西省】,這才把【山西】之名沿用到了今天。

晉國、三晉、晉州、晉城、晉寧路、晉省

我國各省的省名簡稱,其實是晚清民國時期電報推廣下的產物:清末洋務運動後,電報技術逐漸被清政府接受並使用。電報發報,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一字的成本,於是便有了省名簡稱、日期簡稱等。從官方層面上看,【晉】被用來指代【山西省】便是從清末開始的,當然在明清時期也有簡稱山西為晉省的,只不過往往都是習慣用語,倒也不算正式。

那麼為什麼要用【晉】來簡稱【山西省】呢?

我國自古以來就喜歡用先秦時期比較強大的古國名稱來簡稱一片地域,比如燕往往指今日的京津與河北北部、趙往往指今日的河北南部、齊往往指今日的山東北部、魯往往指今日的山東南部、秦往往指今日的渭河流域、吳往往指今日的江蘇南部、越往往指今日的浙江北部、巴往往指今日的四川東部與重慶市、蜀往往指今日的四川中部等等。晉國是一個以山西西南部(晉南地區)為核心,並且勢力範圍覆蓋山西全省以及河北河南陝西的部分地區的春秋大國(具體範圍見下圖),自然常常被用來指代今日的山西南部了。

另外,【晉】這個名號,除了河北石家莊下轄的【晉州市】、福建泉州下轄的【晉江市】,基本上在歷史時期始終與今日的「山西」高度相關:韓趙魏三家分晉後,便因其曾為晉國卿家且傳承晉國制度而被稱為【三晉】;今日的臨汾地區,在北朝隋唐時曾因位於晉國故都附近而被稱為【晉州】,宋金元時期也別稱【平陽府路】為【晉州】;今日的太原地區,自趙簡子營造晉陽城開始,到趙光義廢毀晉陽城,一直以【晉陽】為統治重心與縣級城名;今日的晉城,在唐初設置了晉城縣,歷經唐宋金元,在明清時期改稱鳳臺縣,民國時期復稱【晉城】;元代在1303年晉南大地震後,改稱【河東南路】為【晉寧路】,大體囊括今日的山西南部四地市。由此可見【晉】字與【山西】存在高度相關性,自然成為【山西省】在晚清電報業定簡稱之時當之無愧的首選,並因此而成為近代以來山西省的正式簡稱。

1933年閻錫山時期立於督軍府衙前的「撫綏全晉」牌坊



本文首發於悟空問答

(2019年4月18日)

·······

約稿請直接私信本號

···················

獲取更多國史乾貨知識

參與寒鯤領隊的研學活動

請關注寒鯤的寒硯筆記

臨走別忘了點右下方的【在看】喲(*^▽^*)

相關焦點

  • 山西為何簡稱「晉」
    山西,簡稱「晉」。因為在太行山以西,所以稱之為山西。山西在春秋時期,是晉國的領土,所以山西也簡稱為「晉」。
  • 山西為什麼叫「山西」,又為何簡稱為「晉」?
    不過山西一詞最初指的並不是現在的山西省,而指的是河南崤山以西的廣大地區,現在的山西省是它的一部分。與之相對,崤山以東則被稱為山東,山東省便得名於此。明代以前的山西省被稱為并州或者「河東」。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劃天下為九州,以大同、太原、河北保定一帶為并州。兩漢時期,并州是中原王朝的北部重地,統轄今山西、陝西、內蒙、寧夏等地。
  • 山西為什麼簡稱晉?
    藍字「微山西」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 點擊第一欄「置頂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山西曲村古鎮風景區你知道山西為什麼簡稱晉嗎
  • 山西為什麼簡稱「晉」?||二馬漢字評書
    資料記載,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古稱河東。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傳說「女媧補天」的神話就發生在山西,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主要活動地區。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在舊石器時代山西已有人類繁衍生息。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建立在晉南。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統治區。
  • 山西自古簡稱晉,為何只有晉城留其名?
    【山西自古簡稱晉,為何只有晉城留其名?】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山西簡稱晉,唯有晉城叫晉城。
  • 山西為何簡稱「晉」你可知道?
    大家都知道山西簡稱晉,但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其實這個稱謂與晉源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後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
  • 山西的簡稱與太原、晉陽、并州等稱謂是如何來的?
    來源:頭條 大雁歷史山西簡稱為晉,省會太原。市區建設規模空前宏偉,其遠景更是喜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正向人們招手。這是太原的現實。
  • 中國34個省份名稱及簡稱來歷
    取全稱中「內蒙古」三字作為簡稱。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轄區古稱西域。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後,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將軍。清光緒10年(1884年),改為新疆省,意為「故土新歸」。1955年,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全稱中的「新」字作為簡稱。
  • 中國各省名稱及簡稱的來歷
    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後,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將軍。清光緒10年(1884年),改為新疆省,意為「故土新歸」。1955年,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取全稱中的「新」字作為簡稱。3、西藏自治區(藏)  元時稱西藏地區為「烏思藏」。「烏思」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
  • 晉善晉美的山西,太原理工大學是211/雙一流,山西大學表示不服?
    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誰才是王者?晉善晉美的山西,高等教育如何呢?按教育部官網公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山西省共有本科及其層次以上大學34所,佔全國2.67%(全國共有1272所本科及其層次以上大學),還是偏低。且知名大學更是偏少,僅有一所"211/雙一流"大學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河津簡稱辯
    簡稱是對一個地方的稱謂,用一個字或二個以上字表示,比如山西簡稱「晉」。這種簡稱方式,讓人書寫與記憶深刻。在河津歷史與山西古代有晉國一樣,曾在一個「耿國」,於是河津人喜歡用「耿」來簡稱。         其實「耿」,並不能概括河津,秦統一中國之前,河津的確存在兩個「耿」的封地。一個是商代封地,商王祖乙遷耿,曾短暫在今柴家鄉定都,現在山王村還有「古耿龍門」的門額。
  • 晉地寶藏·第一站|山西博物院:三晉大地的硬核「網紅」(附視頻音頻地圖)
    這裡是「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  視頻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 文博山西相關文章▼晉地寶藏 · 山西博物館之旅啟程,首站山西博物院!視頻海報發布  歷史關口,中國漸醒。在中國近代史上,1919年是個風雲激蕩的年份。
  • 中國34個省和地級市包含省會及簡稱得名的由來,整理太齊全了
    天津:以天子津渡而得名 [2]河北:以黃河以北而得名。山西:以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原分為內蒙和外蒙兩省,民國後期外蒙古獨立為蒙古國)。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西夏---李元昊創立的西夏國)。青海:以青海湖得名。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
  • 走「晉」山西,青春興晉, 迎接挑戰,我們向祖國報到
    參加本次競賽的有近兩萬餘名熱血青年他們懷揣夢想設計出了2579個創業項目其中1萬多名創業才子參與到了「社會實踐雲接力」活動中依託「山西青年」大數據平臺8000多個實踐崗位線上報名審核並自動就近匹配追夢剪影:走「晉」紅色文化,洗禮精神信仰當大家走「晉」山西,便會發現有很多熱血青年正在豐富生動的實踐中追尋著信仰,熱愛著紅色,並且努力探索將紅色文化與當地經濟轉型發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創新道路,湧現出了一批精品「紅色創意」。傳承山西紅色文化,三晉青年從未缺席!
  •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特別報導丨山西文化產業園:「留住...
    今天,「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帶你走進一處具有露天博物館性質的地方——位於晉中市太谷區的山西文化產業園。這裡是山西文旅融合產業的活水源泉,為山西重塑了一處厚重的傳世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是「留住山西」,更是「留住中國」,留住了「鄉愁」。
  • 山西臨汾低調有內涵的城市,山西師範大學就安靜的坐落在這座城市
    談起周朝時的晉國,大多數人會認為晉國的中心是在山西省太原,畢竟山西省簡稱晉,而太原又有著名的景點晉祠。但事實上周朝時的晉國中心在臨汾。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是洪洞縣。發生在明朝初年的洪洞縣大槐樹移民事件影響了中國幾代人,大槐樹成為中國頂級的尋根聖地,每年都有數不清的人來到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尋根問祖。
  • 晉品晉韻晉味道,山西農谷應有「晉」有!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山西農谷體驗館啟動暨山西藥茶電商推廣大會在晉中舉行
    由省商務廳主辦的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山西農谷體驗館啟動暨山西藥茶電商推廣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副省長盧東亮出席活動,並向全國人大代表、昔陽縣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頒發山西農村電商形象大使證書,與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安寶軍共同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山西農谷體驗館揭牌。會後,對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山西農谷體驗館、山西電商直播基地和山西藥茶電商推廣館進行巡館指導。
  • 「山西小米」這三年……本報《品牌山西》記者獨家採訪省糧食和...
    聯合農業農村廳種子總站,在晉北、晉中、晉東南分區域建成3個「山西小米」穀子育種基地,以晉谷21號為對照,展示35個批次穀子品種,依據地理環境篩選優質品種,為良種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質量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省糧食行業協會出臺《產品質量監測管理辦法》,在聯盟內部推廣統一「品種、耕種、收購、加工、銷售、監管」「六統一」經營模式,加強聯盟制度保障。  營銷體系持續拓寬。
  • 強援入晉:北京大學副校長王仰麟擔任山西大學黨委書記
    強援入晉:北京大學副校長王仰麟擔任山西大學黨委書記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7-24 18:59 來源:澎湃新聞
  • 山西的區位價值
    相關文章▼晉簡史|山西在國史上的地位二十餘年來,山西地方史研究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吸引了中外學術界的強關注,在這種狀況下,夯實這一領域的基礎,擴展這一研究的外延與內涵,成為當務之急。時至元代,今天的山西、河北、山東以及內蒙古等省區均歸入中書省的管轄,而所設置的「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將山西省的幾個部分整合在了一起。清代學者顧炎武曾在《日知錄》卷三一「河東山西」條中指明:「河東、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師在關中,而其東則河,故謂之河東;元之京師在薊門,而其西則山,故謂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