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毅 來源:PANews
「356倍超額認購,暗盤收漲103%,460億估值。」
自新三板退市後的一年半,王寧帶著他的泡泡瑪特再次掛牌港交所,和此前「區區」20億元估值相比,這一次它更如王者凱旋,身價暴漲21倍後,「盲盒一哥」實至名歸。
據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三年內,泡泡瑪特收入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同比增長80%、226%、227%;淨利潤則分別是156萬、9952萬、4.51億,短短三年翻了289倍。
漂亮的成績單背後,是泡泡瑪特帶來「成癮性」經濟的成功。拆盒剎那的「驚喜感」和收集到隱藏款的「成就感」實則是盲盒內Molly玩偶們的制勝法寶。
作為新消費的代表,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潮玩,與加密社區近期湧現的NFT玩家一樣都是一小眾的亞文化,因此泡泡瑪特在短短幾年內成功出圈上市對整個NFT賽道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TCG卡牌,電子收藏品與NFT
盲盒模式並非泡泡瑪特首創,這個市場其實早已火熱。作為眾多80後、90後的童年回憶,精靈寶可夢早在1996年就開始發行TCG卡牌,日本任天堂公司將皮卡丘、小火龍、傑尼龜等大家熟知的寶可夢形象印刷成卡牌發售,讓收藏家們趨之若鶩。
TCG卡牌的全稱是「集換式卡牌遊戲」,每一份卡包內都有固定數量卡牌,卡包是不透明的,收藏家們拆包後會獲得隨機卡牌,有基礎款,也有限定款。對於愛好者們來說,集齊基礎卡只是初級目標,收集限定款則是不斷「剁手」的理由。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年,精靈寶可夢系列卡牌已在世界77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發行語言達12種,全世界累計賣出的卡牌數超過272億張。
除了精靈寶可夢外,同樣大賣的還有日本漫畫「遊戲王」發售的TCG卡牌,該款卡牌曾在2009年創下過「世界最暢銷的TCG」吉尼斯紀錄,據數據顯示,僅2019年,其銷售額高達273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7億元。
精靈寶可夢卡包(左)與遊戲王卡包(右)
除了TCG卡包外,作為刺激消費的槓桿利器,遊戲廠商們也早已將其引入其中,甚至成為拉新、促活的常用手段。在電子競技遊戲遠古遺蹟守衛戰DOTA2中,玩家可以購買珍藏寶箱,開箱後會隨機獲得飾品,同時會有極小的機率獲得信使、稀有套裝等隱藏獎勵。在網易公司推出的陰陽師手遊中更是將抽卡的驚喜感推到了極致,「今天你抽到了SSR麼?」一度霸榜熱搜,成為玩家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從紙質卡牌、聚乙烯玩具到電子收藏品,最後區塊鏈化保存在鏈上,對於富有創新精神的加密創業者來說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發展路徑。
2018年,以太坊上的應用Crypto Kitties突然躥紅,用戶可以收集、孵化、購買獨特的虛擬貓咪,這一玩法也順勢帶火了該應用背後的NFT技術。所謂NFT即非同質化代幣,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分割的特點,這些特點天然與具備稀缺性的產品適配。
就在同年7月,一款名為Gods Unchained的區塊鏈遊戲開啟預售,該遊戲和經典卡牌對戰遊戲爐石傳說極其相似,並保留了開包、集卡的特色功能,最大的不同是,Gods Unchained中的所有卡牌都被NFT化。據遊戲官方解釋,NFT化後的卡牌不受平臺限制,可以自由在鏈上交易、流通,且永不消失。
這款遊戲開啟預售僅半月便吸金超過900萬人民幣。大量玩家付錢購買卡包,NFT卡牌的潛力似乎在那一刻初露崢嶸。
盲盒背後隱憂,稀缺性和永久保存
從平平無奇的潮玩公司到熱的發紫的盲盒一哥,泡泡瑪特的上市之路雖然看似一帆風順,但實體盲盒模式背後仍存隱憂。
為了刺激消費和復購,泡泡瑪特推出了不少「隱藏款」盲盒。玩家需不斷開盒碰運氣,才有極小的概率將其收入囊中。為了獲得隱藏款,狂熱粉們「端盒」直接開整箱成了家常便飯,但也有理智的用戶並不感冒,甚至將其稱為「智商稅」。
這些用戶認為,每個隱藏款的稀缺性完全由泡泡瑪特決定,並且沒有總量限制,如果未來某刻,泡泡瑪特大量放出某款隱藏款,那該款手辦的價值會大幅縮水。「無法確定真正稀缺性」也成了阻止玩家們殺入「隱藏款」市場的心理門檻。
iNFT創始人盛超對PANews說道:「雖然盲盒遊戲給用戶帶來的是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刺激,但由於規則的不透明,利益驅使下部分商家進行各種『暗箱操作』,降低了玩家的信任,使得很多用戶逐步流失。」
在他看來,NFT和盲盒經濟天生是相輔相成,天然能夠相結合的。NFT獨一無二、不可分割且總量由代碼寫死的特性決定了其資產屬性,同時盲盒模式能給NFT資產附加娛樂化的特質,迎合用戶獲得驚喜感的心裡特徵。
如果說品牌方的「增發」對隱藏款可能造成價值下降。那盜版商批量複製的假貨則會對隱藏款們造成致命打擊。在TCG卡牌領域,大量盜版稀有卡被投放市場,由於紙質卡牌造假門檻太低,瘋狂的盜版商們甚至直接復刻了整套卡牌。
以遊戲IP作為依託的電子收藏品雖然無法造假,但IP的壽命也決定了該收藏品的存續時間,一旦伺服器停服,玩家的資產將化為烏有。在遊戲產業快速迭代的今日,很多遊戲的壽命已經以月為單位,能夠持續經營數年的都不多見。
實體收藏品、電子收藏品和NFT對比
「如果以NFT作為產品的底層技術,那電子收藏品便可以永久保存。」DPAY錢包創始人楊鑫奇對PANews說道。作為和代碼打交道多年的資深碼農,他覺得將「盲盒經濟」和NFT技術結合這件事很酷。「區塊鏈上的數據是不可篡改的,基於NFT技術的鏈上盲盒能大大提高商家對客戶的公正性。」同時在楊鑫奇看來,傳統遊戲資產NFT化更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流動性和金融屬性疊加
「開到普通款肯定原地打折,『雷款』更是血本無歸,隱藏款當然能大賺,但機率這麼小哪有這麼好的運氣啊!」盲盒資深玩家袁韌偉對PANews抱怨道。從接觸盲盒到如今,各種款式的Molly手辦堆滿了他的書櫃。「到後來已經變味了,我覺得更像是在賭。」
大量盲盒手辦躺在書柜上吃灰,但袁韌偉也沒有將它們出售的想法,主要原因是「太麻煩」。無論是尋找買家、郵寄、確認收貨等過程,對於上班族的他來說都十分繁瑣。看著琳琅滿目的手辦,袁韌偉開盲盒的興趣也開始逐漸下降。流動性缺失和手辦的沉餘實則是泡泡瑪特們的慢性毒藥。
相對於盲盒來說,電子收藏品的流動性則完全受制於中心化發行商規則。如在爐石傳說這樣的遊戲中,卡牌是完全無法流通和交易的,用戶的投資只能提升帳戶價值,也就是說,除非用戶將整個帳戶轉讓,任何單一資產的外在價值趨近於零。雖然競技遊戲DOTA2中的飾品、套裝、信使等物品可以被交易,但也有著嚴苛的交易限制,如交易次數、好友添加時間等。
內在經濟市場的良好循環,其實是一款產品經久不衰的助燃劑。網易公司於2003年開發並上線的網遊夢幻西遊,雖然玩法單一、模型粗糙,但十三年後的今天,仍然佔據市場中重要地位,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讓玩家可以自由交易道具、寵物乃至帳號的「藏寶閣」系統。
「NFT依託的ERC-721非同質化代幣標準形成時間較短,推行較慢也無可厚非,但在未來遊戲公司若結合區塊鏈技術將會形成全新的競爭優勢,NFT是解決資產流動性的優秀方案。」楊鑫奇說道。
資產NFT化的Gods Unchained從起跑線開始就完成了「經濟內循環系統」。據數據分析平臺 Alethio 的報告顯示,2019年11月,當這款遊戲的交易市場上線後,鏈上卡牌交易次數迅速攀升,在一周內便超過了USDT。
在玩家趨之若鶩的背後,其實是資產流動性的勝利。用戶從購買,到拆包再到交易形成一個明確的消費閉環。玩家「自我造血」後出現了復購行為,進一步刺激了卡包的銷售。
除了為盲盒們增加流動性外,NFT技術還能放大產品的金融屬性。DeFi聚合器DEGO上線之初也曾進行過「盲盒」空投,用戶只需要支付智能合約調用費用即可獲得一個隨機等級的錘子,錘子不僅可以在二級市場中售賣交易,還可以在DEGO系統中參與挖礦、治理和分紅。
NFT發展:盲盒玩法為輔,IP是關鍵
作為盲盒一哥,泡泡瑪特的成功與IP管理息息相關,金髮碧眼嬰兒肥的Molly被人們熟記於心,無論你覺得它是可愛、迷人甚至醜萌,但它實實在在戳到了消費者的審美。千奇百怪的基礎款,各式各樣的聯動款,還有掏空玩家錢包的隱藏款,百變成為了Molly的核心標籤。
除了Molly外,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還積極打造、購買和引入各類IP形象。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運營有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及56個非獨家IP。在IP管理上,他更想讓公司成為盲盒屆的迪士尼。
王寧將IP管理作為公司核心業務的邏輯很簡單,每個運營多年的IP自身是附帶流量的,這些流量都能轉化為用戶實打實的購買力。換句話說,正是IP的成功撐起了泡泡瑪特今日的千億市值。
作為新興領域的NFT其實也面臨同樣問題,技術更迭迅速,金融屬性緊隨其後,但圈內流量卻停滯不前。
麥子錢包PM陸遙遠對PANews表示:「鏈上盲盒」想要爆發,需要等待一批優質的IP和NFT應用出現,而應用裡隨機性帶來的幸運獎勵、可玩性、性對戰、排行榜、收集完整度成就等會刺激應用的發展。」
作為獲取流量的「捷徑」,區塊鏈創業者們其實已經在積極出圈引入一些有影響力的IP。如基於EOSIO開發的WAX鏈,今年曾引入著名美國漫畫形象pepe蛙,發行GoPepe系列卡牌。據DappRadar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GoPepe擁有超過1,300個每日活躍錢包,交易額達到8.1萬美元,佔該類別總交易量的90%。
GoPepe系列IP帶來的用戶增長 數據來源:DappRadar
iNFT創始人盛超認為,IP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粉絲群體的文化產品,特別是遊戲和動漫作品。這種天然的傳播屬性和用戶粘性與NFT其實高度切合。在未來,通過與IP資源結合可能會成為NFT技術落地最快的方式之一,而基於IP的「鏈上NFT盲盒」發行,或許會成為一種全新的粉絲經濟模式。
NFT落地,底層基建仍掣肘
雖然以盲盒經濟作為運營模式,通過優質IP導入流量的落地方式看起來很美。但在現實發展中仍有很多問題掣肘。
如部署在以太坊上的DApp受高GAS費和轉帳速度限制,很難給玩家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若部署在非以太坊的公鏈上,DApp的用戶數量則存在巨大瓶頸。
此外,NFT的各類基礎設施也尚不完善。除了麥子錢包外,大部分主流錢包都無法支持NFT資產顯示。DPAY錢包創始人楊鑫奇表示,由於區塊鏈是一個開放的世界,NFT無門檻的發行方式也滋生了大量盜版IP。資產的發行方至關重要,因為正版授權才是NFT資產最值錢的部分,而錢包作為入口級產品,相關功能建設需要及時跟進。
iNFT創始人盛超更看重NFT流通環節中的問題。「底層公鏈GAS費過高壓制了用戶發展,有些交易或者鑄造的NFT成本已經大於NFT資產本身,這並非良性發展的狀態。」同時盛超還指出,目前NFT交易所的管理也比較混亂,原生資產無法確權,NFT價格邊界無法確定。交易手續費跨度也極大,從2%到20%都有,尚未建立起統一的行業標準。
麥子錢包PM陸遙遠認為,除了錢包、交易所、公鏈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外,健壯的鏈上數據系統和不僅局限於「盲盒」的豐富的玩法也是NFT能夠蓬勃發展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