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帝看到蝗蟲,一個王朝的興衰就註定了

2021-03-03 奧卡姆剃歷史

唐貞觀二年,時逢大旱,京城長安竟也蝗蟲四起。

唐太宗深知農為國本,大旱本已天災,又添蝗災,勢必顆粒無收,唐太宗深為焦慮。

一日唐太宗巡查農地,只見禾苗乾枯,還有幾隻蝗蟲正在葉子上啃食,就伸手捉了幾隻,嘴中還念念有詞:「老百姓把糧食當作身家性命,你們這些蟲兒還要啃食莊稼,這讓老百姓還怎麼活。此雖是天災,但老百姓有什麼罪過呢,如果有罪,也是我這個當皇帝的有罪。老天降罪,應該我來承擔,我寧肯讓你們吃我的心,也不要再傷害老百姓了。」

唐太宗說著,就把手中的蝗蟲扔到了嘴裡,旁邊大臣一看,趕忙勸道:「皇上不能吃啊,吃了恐怕要生病的。」

唐太宗正色道:「如果真能把百姓的災難轉嫁到我一人身上,即使有病,又有什麼怕的呢?」

唐太宗口中嘎吱嘎吱嚼了幾隻蝗蟲,真得就吞了下去。

這是唐太宗面對蝗災時的態度。

而在清朝的皇帝中,也有一位曾直面一隻蝗蟲,不過,這位皇帝面對這隻蟲子,竟不知是何物。

這位皇帝,就是嘉慶。

嘉慶九年六月,嘉慶帝太廟祭祖,齋戒三日。當時也是大旱,京城附近蝗蟲飛集。

嘉慶聽聞蝗災之事,即下令直隸總督顏檢査明此事,並核實具奏。

顏檢敷衍塞責,謊稱已經全部撲滅蝗蟲,還居然大膽地欺騙嘉慶,說什麼蝗蟲飛集並不為災,因為蝗蟲不吃莊稼,只食青草,皇上不要過慮。

此時的嘉慶帝早已過不惑之年,但是他從未見過蝗蟲,更不知道蝗蟲長什麼模樣,以什麼為食,竟相信了顏檢的鬼話,不再追究此事。

但不料老天有眼,一隻蝗蟲竟然飛進齋宮,堂而皇之地停留在御案上,嘉慶正在批閱奏章,看到這隻蟲子,不辨何物,便命人捕住,然後叫過幾位大臣來辨認,這些大臣一番推敲辨認,一致認定這就是傳說中的蝗蟲。

嘉慶得知這就是蝗蟲,竟然大發感慨,認為是老天恩賜,才讓自己有幸一睹此蟲!

閱史至此,對比唐太宗與嘉慶兩位皇帝對待蝗災的態度,真是讓人大生感慨。

太宗文治武功,有貞觀之治之盛世;而嘉慶,雖有中興之志,卻無改革之才,終其一朝,也是無所作為。

由一隻蝗蟲而觀之,太宗開創大唐之盛世,嘉慶卻使清王朝墮入下滑之勢,這一切,並非天定,而在人為。

史上有論,凡一王朝,經開國君主創業,二世固業,三世守業,至四世則其勢漸頹,後世則更是維持而已,或有少數君主可以中興,但也是強弩之末,直至國祚享盡,再重新開始。

唐太宗雖不是開國之君,但他隨父親徵戰天下,本身又雄才武略,深知天下大事,帝業來之不易,故而能常懷天下萬民,期冀平安。

當看到蝗蟲損害百姓糧食,自然知道這是在傷害國之根本,對待蝗蟲,也是咬牙切齒了。

而嘉慶,已是清王朝第七代君主、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他所處的時代已經是盛極而衰,道德敗壞,綱紀廢棄,吏治腐敗,內亂蜂起,猶如黃河決堤,一發不可收拾,如此險象環生,非有大才之皇上才能力挽狂瀾。

嘉慶顯然並非這樣的皇帝,他一直在深宮中成長,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社會閱歷的缺乏使得他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極不完善,甚至極過於褊狹,這才導致了他連連蝗蟲也不認識。

其實嘉慶並不乏聰明才智,也很勤政,並且禁止在內城演戲,提倡節儉,當了二十五年的皇帝,只舉行過十次秋獮大典。

嘉慶也深知當朝最大的弊端在於官吏不思進取,「因循怠玩」。嘉慶十八年(1813年),京師發生禁門之變,嘉慶痛心疾首,痛定思痛,進行了深刻反省,決定發動一場整飭吏治的運動。這時就暴露出了嘉慶有識而無力的弱點,他想變革,但決心又不夠堅強,又沒有駕馭群臣的鐵腕,只是求全責備有膽有識敢於變革的大臣,這樣使得大臣的優點無從發揮,更坐失了徹底整頓吏治的良機。

翰林院編修洪亮吉曾上書軍機大臣,針貶時弊,但嘉慶反而認為其書有譏諷之言,反以「洪亮吉平日耽酒狂縱,放蕩禮法之外」相責難。

嘉慶的這種做法,猶豫不決,欲進不能,欲罷不忍,讓改革的機會一次又一次從身邊逝去,大清王朝的命運,也就此註定了。

相關焦點

  • 8歲小皇帝被逼跳海身亡,一代王朝興衰,看這18位皇帝就夠了!
    8歲小皇帝被逼跳海身亡
  • 史上最沒存在感的王朝,因一部小說,皇帝的名字人盡皆知
    學生時期的歷史課讓我們記住了夏商與西周,秦漢宋元明清等重大王朝的歷史興衰,然而在我國的歷朝歷代中,同一時期從來並不是只有一個國家存在,而是幾個國家並存的,只因強弱懸殊,小國存在感極低,史書上也沒有詳細記載,因此就用中原地區最大的一個政權的國號代替。
  • 為什麼中國古代王朝,跳不出興衰周期
    一個國家要運轉,必須得有錢,沒錢什麼都做不了。稅收是一國財政獲得錢的一部分,在歷史上,國家收入不僅僅是稅收,還有官營經濟收入,和發行貨幣直接掠奪民間財富。稅收、官營經濟、發行貨幣,匯聚成的一國的財政,而一國財政,就決定了一國的興衰。
  • 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歷代皇帝畫像
    公元前324年,孔雀王朝建立,後世一般把孔雀王朝視為印度第一個歷史朝代,此後印度歷史不斷發生朝代更替。公元1526年,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建立,直到公元1858年亡於英國,歷17代皇帝,享國331年。圖為莫臥兒王朝極盛時期疆域。
  • 越南歷史最後一個朝代——阮王朝歷代皇帝畫像
    ,被迫割地賠款,地方也開始出現叛亂,阮王朝出現統治危機,是導致阮王朝衰落的皇帝,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前夕駕崩,終年54歲,在位36年,廟號翼宗,諡號英皇帝。,終年32歲,在位3天,是越南歷史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廟號恭宗,諡號惠皇帝,阮王朝13位皇帝,只有他沒有畫像傳世,真相不得而知,圖為疑似畫像。
  • 細說唐朝22位皇帝——重遊大唐興衰歲月,解讀帝王雙面人生
    (566—635)李淵能當上唐王朝的開國皇帝,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這個人就是史世良。這位姓史的狠人手無寸鐵,他是用嘴幫李淵上王者的。他細細端瞧李淵,表示李淵骨骼驚奇,以後已經能幹大事,能當皇帝。他還鼓勵李淵,要信心堅定,從現在開始就要樹立當皇帝的夢想。李淵直呼內行,此後每天早上起來對著鏡子喊一遍:加油加油我最強,加油加油我最棒。果不其然,天下歸李。大唐王朝就此開篇。2.唐太宗李世民
  • 劉宋是劉裕創立的亂世王朝 60年國祚 8個皇帝有5個皇帝橫死
    南朝劉宋王朝是劉裕取代東晉建立的新的王朝,因為要區別於後世的趙氏皇族的北宋和南宋,因此後世稱之為劉宋。 強盛的南朝劉宋 劉宋王朝的國祚只有60年,經歷了8個皇帝,人均僅七年多,其中只有3個皇帝是正常病死,有4個皇帝在內亂中被殺害,剩下1個亡國之君
  • 命運多舛的北京頤和園,兩次被毀的背後,見證了一個王朝的興衰
    尤其是兩次被毀的背後,恰恰見證了一個王朝從興起到走向末路。頤和園原本是清代乾隆皇帝為孝敬親娘,建造的一座的園子。身為國家元首送親娘一座帶院子的房子按說不過分,可乾隆這位向來好面子的皇帝,加上手裡有錢,於是送出手的頤和園就不是別的皇帝能比的。
  •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居然如此奢侈!
    溥儀的童年宮廷生活是極其奢華的,從下面這些私人用品和他的回憶錄中,可以想見他生活的奢華程度。偽滿宮廷皇帝御車——派克牌轎車,這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洲國皇帝時的宮廷御車,日本人給配的,是溥儀從天津運到長春的私人用車。
  • 蝗蟲改變中國
    而在大歷史隱藏的背景下,蝗蟲與蝗災,無疑是導致魏晉南北朝以及此後歷朝歷代大動蕩的一個隱性因素,沒有人注意到,那一隻只小小的蝗蟲,即將給中國歷史帶來的震撼衝擊。2 蝗蟲,在全球共有10個亞種,其中在中國主要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三個亞種,而中國北方主要出現的,則是東亞飛蝗。
  • 羅馬帝國的皇帝——安敦尼王朝
    在位時間:公元96年9月~公元98年1月 主要事跡:建立了安敦尼王朝,開啟了「五賢帝時代」繁榮鼎盛的局面 安敦尼·庇護 馬可·奧勒留(與維魯斯為共治皇帝) 全名:馬爾克·奧列裡烏斯·安東尼·奧古斯都
  • 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為何沒有一個能夠決定自己接班人?
    數遍中國古代所有大一統王朝,漢唐宋明清,再加上2個短命的一統王朝,二世而亡的秦和隋,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一個歷史規律,那就是開國皇帝的接班人,必然經歷了一番慘烈的鬥爭,這個過程伴隨了無數的陰謀和詭計,數不清的人頭落地,帝國的二代皇帝們,登上大位時沾滿的鮮血,一點也不比開國皇帝少。
  • 大漢王朝的皇帝們
    漢朝是我國實力上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相較於秦朝二世而亡的短暫統一,漢朝大一統的時間更長,波及面更廣、影響力也更深遠,今天漢族的名稱就是來自強盛的大漢王朝。提起大漢人們總是先想到「秦皇漢武」的漢武帝、楚河漢界對峙的劉邦,大漢王朝統治日久,可不僅僅只有這兩位帝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大漢王朝的帝王們。
  • 唐僖宗乾符二年蝗蟲遮天蔽日,見大唐之威絕食而亡,這是咋回事?
    資治通鑑說:唐僖宗乾符二年秋,大批蝗蟲自東向西飛襲而來,好傢夥,蝗蟲群遮天蔽日,所過之處皆為赤地。不管是那段記錄,我們都能清楚的看到一件事,那就是這場蝗災很嚴重。李世民不止嘴裡說重視這場蝗災,還身體力行吞蝗蟲做表率,皇帝做到了這個份上了,手下的臣子們還敢糊弄了事嗎?當然不敢啊!那麼換到皇帝不給力時,手下的臣子給力也行啊!比如說開元四年山東蝗災,唐玄宗對此沒有多做表率,讓他陪著貴妃遊山玩水可以,但吃蝗蟲他只能說一句寡人做不到。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看看現在的網絡自媒體,也包括正規的歷史學者,眾口一詞都是:不是一個朝代。因為中間讓王莽的新朝隔開了,而且劉秀和劉邦的關係差得太遠了,所以不能算是一個朝代。但是大家是否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大家是否是按照現代國家的標準去套古代王朝的邏輯呢?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兩千一百三十三年,「玉示皇權」的興衰之路!
    我國玉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商周時期,玉石成為了貴族階級的專屬用器,而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創造了六枚一套的玉璽,分別刻著「皇帝之璽」、「天子之璽」、「皇帝行璽」、「天子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信璽」。如任命國家官員,則封為「皇帝之璽」;若任命四夷的官員,則用「天子之璽」;信璽用於對國內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璽則為皇帝外巡時隨身攜帶。
  • 人民日報:綠茵王朝總有興衰起伏,百勝之師也難免遭遇敗績
    「綠茵王朝」總有興衰起伏,「百勝之師」也難免遭遇敗績,緊要之處是找到滑墜的原因並及時修正,希望這一次跌倒,能迎來下一次高飛。(編輯:姚凡)
  • 羅馬帝國——狄奧多西王朝的皇帝
    狄奧多西王朝 狄奧多西一世 全名:弗拉維烏斯·狄奧多西烏斯·奧古斯圖斯 生卒年:公元346年~公元395年 父:狄奧多西 母:不詳
  • 北齊王朝28年間換了6個皇帝,叔侄相互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
    北齊王朝28年間換了6個皇帝,叔侄相互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講武城鎮劉莊村東的北朝蘭陵王墓,蘭陵王墓地東臨京廣鐵路,在磁縣城南5公裡。蘭陵王高長恭出生在北齊一個瘋狂變態的帝王家族,北齊王朝28年內,換了六個皇帝,叔侄相互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北朝蘭陵王墓封土堆南側的蘭陵王雕像。蘭陵王高肅,字長恭,一名孝瓘,是北齊末期文武雙全的名將,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一杯毒酒,萬念俱灰的蘭陵王燒掉所有債券,將毒酒一飲而盡,死後葬「鄴西北一十五裡劉莊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