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3歲考上大學,後來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2020-12-27 南宮欽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他的傳記作品《斷頭王后》中寫道:"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這被用來描述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法國著名的"斷頭皇后"瑪麗·安託瓦內特。

而有這樣一位"學霸"曾創造了記錄,十三歲便考上了大學,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但沒想到在碩士階段卻無聲無息的被中科院勸退,在當時的中國引發了一場關於教育的全民大討論。他就是——魏永康

超乎常人的學習能力

魏永康出生於,湖南省嶽陽市容華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後的殘疾軍人,一直臥病在床,一家人甚至都做好了沒有孩子降生的準備,魏父甚至常常因為此事而暗自垂淚。

在1983年6月魏永康的啼哭,衝淡了久久盤旋在這個家庭上的陰雲,給他取名為永康也是希望他的成長過程中能夠少點挫折和磨難,永遠健健康康的成長。

魏永康的母親是一名百貨公司的收銀員,在照料一家生活起居的同時還要上班以此養活一家人。因此小小年紀的魏永康從不敢對母親提出的要求有所忤逆,甚至連母親不準他和就在對面的鄰居小朋友玩也言聽計從。

在母親的訓練下,魏永康有著比同齡人更加優異的耐心去面對學習,也正因為如此,魏永康的成績也往往高居不下,這讓一家人對於魏永康抱有極大的希望。由此更加細心地照料著魏永康,可以說除了學習之外的任何事都不用魏永康操心。

魏永康在學習方面的天賦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著人們的認知,他在4歲時就能掌握一些初中才能學習的知識。因此,魏永康小學只讀了二年級和六年級,並在8歲就進入了嶽陽市的重點中學學習。

一些家長對於魏永康宜乎常人的學習能力嘖嘖稱奇的同時,也表示有些質疑,畢竟8歲就進行高強度的學習,是不是有些為時尚早。但魏永康的母親卻力排眾議,堅持要魏永康在中學學習,並表示會照顧好他,相信兒子的實力。

急轉直下的大學生涯

在進入重點中學後的魏永康,不僅沒有表現出不適應,反而常常保持著優秀的成績。讓許多的老師直呼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讀書奇才。

但與之相對的是,魏永康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每天早上母親在準時將他叫醒後會將漱口水、已經擠上牙膏的牙刷、毛巾放好,甚至為了節約時間還會親自為魏永康穿衣服,餵飯。

這些無微不至的關心的確能是他專注於學習,但是也同樣導致了魏永康的生活自理能力遠低於常人,但是魏永康的媽媽卻對此毫不在意,並曾在電視媒體中公開表示:"我的兒子學習能力這麼強,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肯定不會差!"

就這樣,魏永康打破了歷史記錄,十三歲便參加了高考,並憑藉高分被湘潭大學錄取。這讓魏永康的母親分外的自豪,認為自己多年的付出終於有了收穫。自己的兒子替自己實現了那個深埋在心底的大學夢,可魏永康對於這些毫無反應,甚至在得知要獨自上過大學後表現得有些抗拒。

大學時期的生活與魏永康想的並不一樣,並不是純粹與學習相關,還充斥著許多課外活動,供同學們充分地展示自己。可這些,魏永康一個也參與不進去。

這讓魏永康分外的孤單,常常對自己的母親訴苦,但因為在本省,魏永康的母親仍舊在魏永康的身邊照料著他的生活,直到他被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這次魏永康決定拒絕母親想要陪同的好意,開始隻身"北上"。

泯然眾人矣的悲哀

來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魏永康,跌下了"神壇"。身邊的同學不僅學習成績優異,並且有著眾多的興趣愛好,與他們一對比魏永康更像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這給魏永康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漸漸地,他開始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課也不去上了。

這樣的渾渾噩噩的生活帶來的結果便是,他的成績經常不合格。這在競爭激烈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是不被允許的,便被勸退了。

消息被魏永康的母親得知後,立馬從老家湖南趕到了北京,並對魏永康破口大罵。她當著眾人的面說:"我恨不得你去死,你讓我這麼多年的付出都化成了灰!"這也是俗話說的"愛之深,責之切"。

魏永康的退學事件被媒體報導迅速引起了一場全民大討論,關於教育也關於體制。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準13歲的魏永康上大學,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也有人認為這與制度無關,純屬魏永康的母親教育方法不對,而白白浪費了魏永康的天賦。

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到現在也沒有定論,畢竟魏永康媽媽的行為雖然有些極端但是也代表著她對魏永康的愛。反而事件的主人公魏永康在經過這件事後,不再以天才自居,開始重新接納自己學著自己去生活

魏永康回家後依舊墮落了一段時間,但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他與母親重新建立起了深厚的親情,慢慢地,他也開始有積極的心理去面對生活。

一家人重新燃起希望,並為魏永康安排了許多相親,最後結婚生子。而在這之後,羅永康也憑藉自己的學習天賦重新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完成了自己當年因為被中國科學院大學勸退而荒廢的研究生學業。

直到今日,人們提起魏永康的名字仍舊有些唏噓,畢竟以他當年的勢頭可能可以獲得更加優秀的學術成就,而這一切都在他被勸退的那一年戛然而止。從那以後,他也從一個天才徹底泯然眾人矣。

相關焦點

  • 天才13歲考上大學,後來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魏永康的母親就在他很小的時候為他規劃好了一切,在他身上寄予了厚重的希望,在魏永康13歲時他就是街坊鄰居和小夥伴眼中的「天才學生」。母親為他做好了生活中的一切,洗衣做飯乃至倒垃圾都是母親一手操辦,魏永康在母親的照料下只需要安心的讀書就好。母親只希望他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將來能靠自己的雙手賺大錢。
  • 湖南神童13歲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1983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華容縣一個普通家庭,父親魏炳南是傷殘的軍人,因為打仗負傷癱瘓在床,而母親曾雪梅是百貨公司的一名工人,雖然有著政府的補貼,但是一家人的生活,並不算太寬裕,因此,母親開始將全身心,放在了對魏永康的培養上,希望他長大後能夠出息一番。
  • 神童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魏永康便是在自己的母親一手栽培下成長起來的。13歲的他,是別人眼中的天才,父母眼中的天才。魏母在他很小的時候,便為他制定了長遠的人生規劃。然而,所有的一切,在他高分考入大學的時候瞬間改變了。
  • 神童13歲考入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可事實往往出乎意料,以往被鋪天蓋地宣傳的神童,在進入高中或者大學之後,他們就會變得籍籍無名。還沒有看見為全人類做出的貢獻,這些神童們恐怕早就已經隕落。我國曾經有一位少年天才,13歲就進入大學,他是誰呢?他就是魏永康,從小到大,魏永康一直都是別人眼中的天才。他所有的成就都是自己的母親一手塑造出來。
  • 13歲考上大學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後,母親卻恨不得他去死
    在父母的催促之下,各種特長的壓力之下,孩子們就會漸漸失去童真,甚至變得很叛逆,無法管教,而現實中就有一個這樣真實的案例,13歲便考上了大學,創造了歷史記錄,而作為學霸卻被中科院退掉,也就是這個案例引發了一場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
  • 神童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巴不得他死了才好
    緊接著在1991年的時候,當時還只有8歲的魏永康,居然敢連跳幾級直接進入省重點中學讀書。雖然這一行為很不符合規矩,但是這個孩子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讓所有的老師都無話可說。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孩子在13歲的時候,完成了高考,並且以高分考入了湘潭大學物理系。
  • 13歲考上大學,幾年後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恨不得他早點死
    2歲時,魏永康就表現出了過人的一面,其他同齡孩子還在學習說話,他就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時初中課程就已學完,8歲時去往縣重點中學就讀。別看年齡小,但魏永康的學習成績比較出色,每次都名列前茅,同學和老師都很敬佩他。儘管學習成績比較出色,但魏永康在生活中卻是個「巨嬰」。
  • 13歲上大學,17歲卻被中科院勸退,親生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為了孩子,父母可以付出以一切,僅僅是為了孩子以後能有好的發展。不過,養育子女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事事都去幹涉孩子,就算孩子再聰明也只能成為「無用人才」,將來難成大器!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出生在湖南省容華縣普通家庭的魏永康。
  • 兒子17歲考上中科院碩士,幾年後被勸退,溺愛他的母親態度卻變了
    在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的案例,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聰明過人,就辭職全心全意照顧孩子,讓他可以專心學習,去贏得光明的未來。然而這件事情最後的發展,卻出人意料。兒子17歲考上中科院,幾年後被勸退,溺愛他的母親態度卻變了!魏永康,是一個神童,他兩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學習天賦。
  • 神童17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參加高考,憑藉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一所高校中,當時的魏永康才13歲,簡直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17歲得到中科院的賞識,紛紛認為魏永康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破格讓他進入到中科院中學習,當母親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內心非常的激動。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恨不得他死了
    有一位名叫魏永康的少年,在年僅13歲的時候考上了211大學中的湘潭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結果在20歲的時候被勸退,連魏永康的母親提到他都是咬牙切齒,張口閉口恨不得他死了,如此一位「別人家的孩子」的魏永康,為什麼會讓自己母親說出這種話呢?
  • 13歲神童一路開掛,最終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王偉導語:其實對於教育而言,應該提倡先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再去教育他去努力刻苦的學習,畢竟他總要去到社會上,需要去適應這個殘酷的社會,適應社會和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是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孩子去讀書,而不學習生存技能,可能孩子的將來並不能達到我們預想的那樣,有一個13歲的神童,以絕對的實力考上了中科院,可謂是一路開掛
  • 神童13歲跳級考上大學,卻慘遭校方勸退,媽媽哭訴:我恨不得他死
    古有《傷仲永》,今有魏永康,都是少年得志的才俊人物,卻都沒有將天賦才慧發揮到極致。為了更好的栽培兒子,母親在生活上對他極為溺愛,別說"十指不沾陽春水"了,甚至吃飯穿衣都是母親幫魏永康完成,她認為自己和丈夫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都會因為魏永康而改變,她不允許兒子為學習之外的任何事分散精力。
  • 13歲讀大學的魏永康,為何最後卻遭中科院勸退?
    不過和接下來的這位比起來,張炘煬實在是好太多了。魏康永也是一位13歲就上大學的神童,然而他在大學的所作所為讓中科院實在看不下去了,直接將其勸退,就連他的母親也直言,恨不得他死了才好,這是怎麼回事?兩歲時,他就已經掌握了一千多個漢字,水平在一個小學畢業生之上,四歲就掌握了初中課程,就這樣連續跳級,1996年,魏康永以高分考入重點大學湘潭大學的物理系,2000年魏康永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並獲得了碩博連讀的機會。
  • 天才少年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說服。母親:我等不及他要跳樓了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引導,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他長大成人後的行為。魏永康有著「東方神童」的稱號,是少年天才的代表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在他2歲的時候,就識得1000多個漢字,4歲就已經掌握初中知識,8歲上重點中學,13歲就考上大學了,在他17歲那年,他進入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他的這些閃閃發光的經歷,令很多同齡人自愧不如。
  • 13歲上大學的天才少年魏永康,卻被中科院勸退,如今現狀讓人唏噓
    愛因斯坦作為我們很多人童年時期的天才偶像,他對人類的進步,特別是在物理界這方面,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不過愛因斯坦因為忙於研究,很多人都說他快成年了都不會洗衣服,看起來非常邋遢,完全不會整理自己的外表,其實我們國家曾經也出現過一個這樣的天才少年,13歲就考上大學,因為不善和人交流被勸退
  • 13歲讀大學,17歲讀研究生,「天才神童」被中科院勸退後涅槃重生
    他被譽為「神童」,13歲讀大學、17歲讀研究生,被勸退後向陽而生魏永康被稱為「隕落的天才」,但是,他的成長道路上並沒有鮮花與掌聲,有的只是坎坷和各種各樣「否定」的聲音,也讓他異常的艱難,1983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裡,他的父親魏炳南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殘疾軍人
  • 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後,如今怎樣
    文章中的方仲永天賦異稟,是一個小神童,但卻被父親當成賺錢工具到處撈金,忽略了他的後天成長,導致他長大後淪為一個普通人。而現代也曾上演過一出「神童泯滅記」,主角是被稱為「東方神童」的魏永康,天才少年,13歲考上湘潭大學,17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的行為引人深思
    例如之前就有記載,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一個男孩,他的智力遠遠超過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曾經在小時候創造無數的傳奇,甚至在十七歲的時候就被譽為是未來最牛的數學家。但事實上,他不僅被關在勞教所裡,而且後來沉淪到死,以孤獨的姿態選擇死去。所以小時候的成長,未必能夠看到未來,有的時候甚至還會被小時候的榮譽給耽誤。
  • 湖南一神童13歲考入重點大學,生活無法自理學校勸退「跌落神壇」
    湖南一神童13歲考入重點大學,生活無法自理學校勸退「跌落神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蔡某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小孩」,鄰居小孩在玩耍,他在學習;鄰居小孩在睡覺,他在學習;鄰居小孩在看電視,他在學習。在這種高強度的學習之下,蔡某也獲得了回報,他的成績很優異,進入小學之後就跳了很多級,只上了二年級和六年級,在8歲的時候就上了中學,是當地眾所周知的神童,母親看到兒子這麼爭氣,對兒子的關心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