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味道——草仔粿

2021-02-07 吾鄉吾土

每年的清明節前夕,母親都必將忙上幾天時間,忙乎著做米粿——草仔粿或糯米餈甜粿。做草仔粿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是項耗時而繁瑣的「工程」。

艾草是做草仔粿的必備材料,多年來由於農村除草劑的泛濫使用,使得植物的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先前四處可見的艾草也變得稀少。所以母親採摘艾草並不容易,有時得繞了幾個村莊,才可以採到數量有限的艾草芯。艾草採回後,清水洗淨,再放到開水裡焯燙一下,然後撈出放到盛了水大盆裡浸泡,連續得浸泡三四天才能把艾草中的苦澀去掉,期間要幾經換水,不然會腐壞。等浸泡時間過了,撈出艾草到石臼裡搗爛,再把艾草漿渣一起摻和到溶好的糖水中,最後把它們倒入糯米粉中攪拌成團。接下去就可以包餡料做成一個個的草仔粿了。

艾草粿

糯米粉一般都是提前浸泡糯米,再去研磨成米漿,米漿用布袋子紮緊壓擠去水份後成一大塊的米粉團,然後把米粉團掰成一個個小塊放在簸箕裡拿到陽光下晾曬,連續晾曬幾天,等幹了後,用塑膠袋裝起來備用。糯米粉是市場上可以買得到的,既方便又省心,可是母親總覺得自己做的「卡好貨」。

糯米餈甜粿

包草仔粿的餡料,一般有花生料和豆沙料兩種,由於眾口難調,一家老少十多人,有的愛吃花生餡料,有的愛吃豆沙餡料,所以母親乾脆準備了兩種餡料,可以任我們選擇。當然,這得麻煩了許多,但是母親樂意這麼做。

菜頭粿(鹹粿)

包草仔粿的竹葉以前是到河邊的麻竹林裡去勾取的,後來都從市場上買回,在水裡浸泡清洗之後瀝水就可以了。

等一切物料準備就緒,就可以包草仔粿了,扯適當大小的糯米糰搓圓後捏扁,舀上餡料包起,最後再用竹葉包起即可。

最後的一道工序就是上鍋蒸了,以前用大蒸床在大灶上,一次可以蒸很多。現在沒了大灶大蒸床,就只能在小鍋裡慢慢地一鍋一鍋地蒸,得花上整天的時間。

別人家的草仔粿

當香噴噴的草仔粿出鍋了,母親總會第一時間或打電話叫我去取,或讓父親送到家裡來,說「趁燒吃,卡好料」。吃著香香甜甜的草仔粿,品味著濃濃的、淳淳的母親的味道,什麼山珍海味,什麼天上人間極品,都不及母親勤勞的雙手做出的、地地道道的家鄉的味道!

別人家的草仔粿

今年的清明節,母親為了照顧到兄弟幾個對米粿的喜好不同,一口氣做了三樣的米粿:草仔粿、糯米餈甜粿、菜頭粿(也叫鹹粿)。這下,大家都可以換著口味嘗各種米粿了。今天把幾樣米粿放到朋友圈,羨煞朋友們,都說母愛偉大,都說我們有口福。

是啊!母親是做米粿的好手,從小到大吃她做的米粿,再吃別人家的總覺得都不及母親的香甜!當然,母親做的米粿不僅僅是用糯米、花生、豆沙等原料,更重要的是用心把愛揉入了其中!

南勝吾鄉吾土》是林清和13400933048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本公眾號旨在挖掘南勝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展示、宣傳、推廣美麗家鄉南勝!歡迎點擊圖文上角的藍色字體「南勝吾鄉吾土」,即可加關注,歡迎轉發分享,同時希望各位有識之士不吝提供訊息,助力宣傳美麗家鄉南勝!您的每一次轉發,都為家鄉做一次宣傳,為家鄉添姿增彩!


相關焦點

  • 文昌東閣粿仔:「小粿仔 大養生」
    如今,無論是海南的各大星級酒店,還是海口騎樓小吃街;無論是文昌的老爸茶店,還是街頭的大排檔,都有東閣粿仔的身影,溫辣甜潤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也正如民間所說的「什麼時候吃都可以」、「大人小孩都能吃」,多年來,由細米粉製作而成的粿仔自然而然地散發著濃濃的「養生味」。
  • 鹹米粿----母親的味道
    但母親向來只做鹹米粿,因為她說大熱天吃太甜不好,不如米粿好吃!因此,打記事起,每年的六月半,母親都會蒸一大籠屜的鹹米粿,夠我們一家當點心、正頓的吃個痛快。      這不,今天,母親的味道如約而至,這一大盆足有十多斤,夠吃上幾頓了,或煎或煮皆是上等美味!
  • 草粿!草粿來賣!
    便攜裝的草粿與我們在外吃的成分一樣,全都用草粿草製作,維持它原本的降暑、清涼功效,同時在此基礎上,對其味道口感進行改良,使它更適應當下人們的口味。 從篩選到製作,一條線生產 從對草粿草的篩選清洗,到製作出成品,整個過程都由洸哥以及他的團隊負責生產,一條線的流程保證了草粿的口感味道不受影響。
  • 又是一年清明季丨平和「草仔粿"你吃了麼?
    清明粿(艾草粿),在閩南俗話中也叫「草仔粿」,是平和人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用於掃墓、祭祖,寓意家族子孫綿綿,男丁興旺。▲一個艾草粿就做好啦年年清明綠,歲歲粿飄香。 小小的清明粿裡,揉進了青草、陽光、雨露的味道,還有思念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家庭、以及平和人祖祖輩輩的念舊、勤儉、果敢、擔當等等情感和信念融合在一起。是滋味,是情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即使有一天遊子遠走他鄉,也會在夢中記起它特有的香甜。
  • 同安小吃——碗仔粿
    碗仔粿是同安人氣最高的特色小吃,也是老同安開啟一天的特有方式。
  • 「老闆,一個碗仔粿,加辣!」老街上的碗仔粿,吃不吃的到就看你了!
    如果現吃,那就直接在瓷碗裡的粿上挖出個小三角,加入各種調味,如果像好料菌這樣打包,碗仔粿也都會被一個個挖進小盒子裡。碗仔粿滑嫩帶著韌性,像是一塊能duangduangduang~的豆腐,用勺子就能輕輕挖拉開。花生粉的甜香和鹹香帶辣的醬汁混合出閩南人獨愛的味道,
  • 【廈門美食】同安碗仔粿,舌尖上的鄉愁
    這家碗仔粿歷史悠久,自我懂事起就在此經營,二三十年未曾有大的變化: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放著幾大籮筐碗仔粿,從其小店延至街面,散放著幾張已褪了漆的小木桌和十幾把小凳子。每日上午九點開始營業,不到中午就收攤。同安碗仔粿的餡料則豐富多了,並以餡料的多寡決定價格,料越多、賣得越貴,一般有三種不同價格供食客選擇。因了這個緣故,我更喜歡同安碗仔粿,它既保留了粿的爽滑Q彈,又含有其他食材的脆、香、鮮、韌,口感更飽滿,營養更豐富。2小小的碗仔粿,吃法很是講究,頗與眾不同。碗仔粿味道比較平淡,須得以各種醬料佐之,增加其味覺、豐富其口感。
  • 雞屎藤粿仔的季節來啦~
    為打造瓊海特色旅遊飲食文化,「瓊海第二屆雞屎藤粿仔小吃節」今天上午在銀海路雜糧一條街以及城區8家餐飲店同時開幕。   昨天是農曆七月初一,在海南民間有吃雞屎藤粿仔驅邪氣保平安的風俗,傳說在這一天,吃了雞屎藤粿仔,就會平平安安。記者上午在銀海路雜糧一條街看到,前來品嘗雞屎藤粿仔的顧客絡繹不絕,各小吃店人頭攢動。
  • 【漳州傳統風味小吃之三十三】原來粿仔湯是這樣做出來的……
    粿仔湯 粿仔是用大米與黃豆做成的粿,顏色潔白,也叫白粿仔。粿仔雖然也是蒸熟的粿,但因所用的配料裡只有少量的鹽,直接吃的口感較淡,與那些加了各種配料的鹹粿及加糖的甜粿、發粿等有較大的區別,所以一般都要經過煮或油炸才好吃。用豬骨頭熬成的湯來煮粿仔,味道鮮美,清淡爽口,是漳州的一道傳統小吃。 張麗貞把韭菜撒下
  • 東閣粿仔
    而說到文昌小吃,東閣粿仔一定繞不過去。在文昌各地的酒店、老爸茶店和街頭的大排檔裡,都少不了東閣粿仔的身影。按此傳統,為表感激,主人家要用細米粉製作一些可口的粿仔來招待鄰裡,人手不夠時,鄰居們都會搭把手,漸漸演變成了全村人搓粿仔、煮熟同吃的習慣。如今,舊時關於「孩子出生12天後才能見外人」的風俗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做粿仔招待客人的習慣在文昌的一些村落仍保留至今。製作粿仔的原料主要有大米、紅糖、生薑等。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廚房的屋子裡,鋪開了長高凳子或「椅方」(一種高寬凳子,上面塗有紅色油漆,畫有花紋的潮汕家俱),上面擱放著幾個「竹囊椅」、「銅盤」(炊粿仔的鐵盤子),炊粿仔了。母親把加了清水稀釋的米漿,倒入「銅盤」中,雙手拿著左右晃蕩均衡的大鼎的沸水中,然後蓋上木鼎蓋,隔個一、二分鐘後,用一個鉤子將「銅盤」取出,又將另一個「銅盤」的粿漿放入鼎中。
  • 尋找晉江老味道 馬加羹 拳頭母 炸菜粿 土筍凍 壺仔飯 冰糖芋……
    「炸菜粿好吃。」「捆蹄很美味。」「牛肉吃起來很嫩。」……昨日10時,晉江美食直播活動首站走進安海,泉州知名主持人劉少霞攜手安海融媒體中心嘉賓,一起品嘗安海老味道美食,吸引數萬人關注。不少小夥伴看到直播後表示,「安海美食太誘人了,忍不住多看幾遍回播。」
  • 南澳年味 | 鼠殼粿,有故事的粿,家的味道~
    ,是孩童時期春節的記憶,是阿嬤帶給你一直不變的味道,今年回家吃粿了嗎?全家出動做鼠殼粿蠻增進感情的呀,特別是小半年沒有回家了。阿嬤找鼠殼草,熬煮揉製成粿皮;老爹擀皮,還有前後清潔工作;我和媽咪主要就包粿,姐姐墊粿葉。邊做邊嘮嗑,偶爾翻車,包破還得補,就很有意思。紅頭粿跟鼠殼粿有什麼區別呢?
  • 潮汕年的味道之-鼠殼粿
    鼠殼草到底有什麼營養功效,讓人在如此大的節日中要用到它來製作粿品呢?鼠殼草富含澱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具有解毒利尿、防癌抗癌、散熱消結、強心潤肺之功效。這簡單的米食,在潮汕人人的手裡,往往寄予了好彩頭,按味道的不同,粿有鹹、甜和雙拼之分。鼠殼粿印成桃形,表示對健康長壽的追求,蒸鼠殼粿也寄予了潮汕人蒸蒸日上的願望,這就是粿文化。
  • 不要再問潮汕人什麼是粿啦!潮汕11種粿介紹給你!
    在潮汕,逢年過節、祭拜先祖都會用到「鼠殼粿」。聽名字覺得摸不著頭腦,其實就是加入「鼠殼草」汁做成的粿。「轉眼天寒過冬節,結伴田間採鼠兒」指的就是採「鼠殼草」。粿皮是糯米粉加入田間野生的「鼠殼草」熬成的湯汁,再用粿皮包上芋泥、豆沙等餡料,用圓形或桃形木製粿印印製,然後放上蒸籠蒸熟。「鼠殼粿」柔軟香甜,散發著天然鼠殼草的香味,具有濃鬱的潮汕地方特色。
  • 不要再問一個潮汕人什麼是粿啦!潮汕11種粿全面介紹給你!
    在潮州,逢年過節、祭拜先祖都會用到「鼠殼粿」。聽名字覺得摸不著頭腦,其實就是加入「鼠殼草」汁做成的粿。「轉眼天寒過冬節,結伴田間採鼠兒」指的就是採「鼠殼草」。粿皮是糯米粉加入田間野生的「鼠殼草」熬成的湯汁,再用粿皮包上芋泥、豆沙等餡料,用圓形或桃形木製粿印印製,然後放上蒸籠蒸熟。「鼠殼粿」柔軟香甜,散發著天然鼠殼草的香味,具有濃鬱的潮州地方特色。
  • 有一種粿,叫潮汕的粿!有一種「果汁」,叫洪陽粿汁!
    梔粿,顧名思義是用梔子和糯米粉調製蒸成的,對潮州人來說,清明節的梔粿要比粽子重要得多。和甜粿有點像,粘性太高,不能用刀切,用紗線分解成塊蘸白糖味道好極了。草粿曾經總有這樣一幅場景:排著隊買,直接就在路口買了就吃,不用勺子直接就能吸到嘴巴裡,都是略帶苦味的草粿和細白糖的味道~並不是所謂的龜苓膏或者仙草蜜,對於潮汕人民來說是不願意這麼說的。
  • 粿說
    而粿呢,更像是熟識的老友,常見,不膩歪,偶爾會面,不生分,反倒十分可親。五味裡,粿的味道本不在其中。稠乎乎的米漿流動,順著蒸汽指引,凝固成型。倘若獨獨一道米,自然略顯寒酸,味也單調。於是,糖攜了細鑽,鹽帶了水晶,鼠鞠草與竹筍吹一股新綠,粿就這麼漂亮起來了。吃慣了粿,說不清到底哪裡好,只覺頗合脾胃。小城人飲食清淡,粿品投其所好,不重口。
  • 安海人藏了好多年的「鹹粿仔」,只在清晨出現,名氣卻不輸菜粿?
    而只有早起的人才吃得到這個被稱為「鹹鹹圈」的鹹粿仔果然說到晉江人,油炸已經成了一種偏愛,而鹹粿仔自然不另外。柴火加熱的油鍋,散發出來熱氣比哪裡都要強烈,小小的鹹粿仔「遊動」的速度也非常快。說起安海小吃,土筍凍、菜粿,捆蹄等,我們早已熟悉不過,但只在早上出現的鹹粿仔,似乎是安海人隱藏了好多年的秘密一般。沒有讓我們這些「外人」輕易地發現它。
  • 品味潮州•一種神奇的「粿」
    梔粿,顧名思義是用梔子和糯米粉調製蒸成的,對潮州人來說,清明節的梔粿要比粽子重要得多。和甜粿有點像,粘性太高,不能用刀切,用紗線分解成塊蘸白糖味道好極了。草粿,曾經總有這樣一幅場景:排著隊買,直接就在路口買了就吃,不用勺子直接就能吸到嘴巴裡,都是略帶苦味的草粿和細白糖的味道。這可不是所謂的龜苓膏或者仙草蜜,對於潮汕人來說,草粿是兒時夏天解暑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