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東閣粿仔:「小粿仔 大養生」

2021-02-17 航天文昌

溫辣甜潤的東閣粿仔。

「又圓又滑兩頭尖,左右逢源名聲揚」,說的正是文昌民間的傳統小吃粿仔。粿仔,原產地文昌市東閣鎮,別看它個頭小,裡面雖沒有像餃子所含的豐富肉餡等「內裡乾坤」,但是從熬薑糖水到製作花生碎等佐料,層層工序都要注意「火候」,考究師傅的「功夫」活兒。

文昌民間諺語有云:「小吃小,能量大。小孩大人都能吃,文昌小吃甲天下。」如今,無論是海南的各大星級酒店,還是海口騎樓小吃街;無論是文昌的老爸茶店,還是街頭的大排檔,都有東閣粿仔的身影,溫辣甜潤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也正如民間所說的「什麼時候吃都可以」、「大人小孩都能吃」,多年來,由細米粉製作而成的粿仔自然而然地散發著濃濃的「養生味」。

喜迎新丁做「粿仔」

「粿仔青」為煮好的粿仔加配料。

在東閣鎮東航路做了23年粿仔的鄭玉青,由於做的粿仔味道正宗,周邊的

街坊都叫她「粿仔青」。

談起粿仔的來歷,「粿仔青」記得從她小時候開始,爺爺奶奶就開始做粿仔,那時無論是一大早還是晚上,街坊鄰居都會過來吃上熱騰騰的一碗,屋子裡人總是坐得滿滿的。

相傳,按照文昌農村的傳統習慣,家裡有新生命到了第12天,娘家人都要買豬肚為嫁出的女兒「補肚」(補充營養、調養身體)。這一天,村裡的左鄰右舍都會不約而同地來探望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命。為了感謝鄉親,主人家要用細米粉製作一些可口的粿仔。

因為來看孩子的人較多,主人家往往人手不夠,鄰居們就會主動幫手,漸漸形成了全村人做粿仔,全村人吃的習慣。

儘管舊時關於「孩子出生12天後外人才能看」的迷信早已不存,但是做粿仔招待全村人的習慣在文昌的一些村落仍保留至今。

文昌作協編寫的《文昌市情走向文明昌盛》一書中記載:東閣粿仔最出名。在東閣的粿仔店裡,只見每個攤位都有一兩個姑娘坐在小鍋前,右手抓起米粉團在左手心中點了幾下,然後雙掌合十,一搓,幾隻細圓粿仔便掉在湯中,邊撈邊吃。

傍晚時分,月上柳梢頭,約三兩友朋,品一碗粿仔湯,早已成為滲透海南島民生活的一種「養生習慣」。

好味多磨米粉香

粿仔湯

粿仔看起來個頭小,裡面似乎並沒有什麼「大乾坤」,但是從調米築(米粉)、熬糖水、配佐料等工序上來看,煮好一碗粿仔湯的功夫不亞於燉好一盅廣式老火湯。

「粿仔青」告訴記者,粿仔製作的第一個步驟是泡米,大約泡一小時後,就用碾米機將米粉打成粉末狀,越細口感越好。回憶起二十年前,此道工序使用的是「石磨盤」,「粿仔青」感慨道:小的時候經常幫家人推大磨,因為力氣小,推一推就要歇一歇,大磨慢悠,但是磨出來的米粉更柔更細,整個屋子都是濃濃的米香味。或許這也是「好事多磨」的寓意。如今,用碾米機磨粉的速度快了很多,卻總覺得少了幾分舊時孩童迷戀的味道。

磨好後,就將米築用米袋壓幹,剩下米渣。要知道,做粿仔不是直接用水和米粉的,而是用一種特別的生粉煮成糊來調和,而生粉量的把握就是第一道考究師傅「功力」的工序。「放多了就會讓米糊變硬,少了又太軟,吃的時候會粘牙,要剛好。」「粿仔青」說道。

「藕斷絲連」薑糖水

準備好「乾貨」後,接下來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熬糖水」。糖水由生薑、白糖、赤糖加水,經過3-4個小時的文火慢燉而成。「就像燉一盅人參湯一樣,要捨得花時間」,「粿仔青」說,熬成之後,輕勺起的糖水要有「藕斷絲連」的粘稠狀,這才是最正宗的「糖水」,若不然,就是店家「偷工減料」的成品。

在選擇生薑上,越老的生薑煮出來的粿仔糖水越好。而之所以選擇白糖、赤糖混合,是因為白糖與生薑不是一對「好搭檔」,但單純加赤糖,味道會酸澀,所以兩者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調和,加上生薑,若是能用瓦罐來慢慢煨,味道就更正了。

由於糖水具有養血、活血的作用,生薑性溫補,兩者調和後,可改善體表循環,治療傷風感冒。不僅如此,東閣鎮上、文昌周邊一些剛坐完月子的女人都慕名來到「粿仔青」的粿仔店喝上一兩碗。

為了給粿仔增添一層味道,和海南「清補涼」一樣,椰子泥、碎花生是必備佐料。粿仔湯甜中帶點小辣,但是口感清甜。在炸花生時,應避免直接用油炸,剔除油膩味。「我們是直接用粗沙子和帶殼花生一起用大火炒,炒熟後將花生殼剝落,香脆不油膩」,「粿仔青」介紹,花生碾碎後,頂多放兩個晚上,不然軟化後的花生就會將整碗粿仔大打折扣。

除了碎花生、椰子泥外,海南各地經由傳統的東閣粿籽演變而成符合當地市民口味的「什錦粿籽」,鮮雞蛋、山薯、紅豆、綠豆都可以適當添加,味道更佳。

華僑半夜來「覓食」

伴著旺盛的柴火,大鍋裡的水開始滾了。「粿仔青」將此前準備好的米粉嫻熟地抓起一小團在左手心中點了12下,然後雙掌合起來搓一搓,將成型的粿仔扔進滾水裡,約5分鐘,一個個粿仔浮出水面。粿仔被一一撈起,放入盛好的薑糖水中,夾一點花生碎、椰子泥,一碗香味撲鼻的粿仔湯出爐了。

小嘗一口,濃濃的熱薑糖水下肚後一陣溫潤,柔軟的粿仔與花生碎的顆粒感夾雜在一起,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清脆爽口。

晚上9點左右,周邊的街坊都會三三兩兩來到「粿仔青」的店裡吃粿仔。不僅如此,每年的懇親節或是文昌的重要節慶活動,都有不少華僑為尋找家鄉味道而光顧「粿仔青」的小店。去年的南洋文化節期間,三四十位新加坡華僑凌晨三四點來到店裡,讓「粿仔青」為他們準備一頓粿仔早餐。

前兩年來參加懇親節的70歲新加坡華僑韓璧元,在品嘗完東閣粿仔後感嘆:「只有家鄉才吃得到粿仔,這是真正的家鄉味道。」

相關焦點

  • 東閣粿仔
    東閣粿仔。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攝文昌民間有句諺語:「小吃小,能量大。小孩大人都能吃,文昌小吃甲天下。」說的是文昌擁有各色小吃,不僅味美,而且有益健康,因此,深受男女老少歡迎。而說到文昌小吃,東閣粿仔一定繞不過去。在文昌各地的酒店、老爸茶店和街頭的大排檔裡,都少不了東閣粿仔的身影。
  • 來回4小時,就為了一碗搓了40年的粿仔糖水...
    邢記粿仔是文昌東閣鎮上的老字號,至今已經有40多年的時間。每到下午6點,店門口剛擺出幾張桌椅,支起鍋爐,立馬就聚集了一群人。
  • 同安小吃——碗仔粿
    碗仔粿是同安人氣最高的特色小吃,也是老同安開啟一天的特有方式。
  • 母親的味道——草仔粿
    每年的清明節前夕,母親都必將忙上幾天時間,忙乎著做米粿——草仔粿或糯米餈甜粿。做草仔粿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是項耗時而繁瑣的「工程」。艾草採回後,清水洗淨,再放到開水裡焯燙一下,然後撈出放到盛了水大盆裡浸泡,連續得浸泡三四天才能把艾草中的苦澀去掉,期間要幾經換水,不然會腐壞。等浸泡時間過了,撈出艾草到石臼裡搗爛,再把艾草漿渣一起摻和到溶好的糖水中,最後把它們倒入糯米粉中攪拌成團。接下去就可以包餡料做成一個個的草仔粿了。
  • 「老闆,一個碗仔粿,加辣!」老街上的碗仔粿,吃不吃的到就看你了!
    總是出現在街頭巷尾的碗仔粿,可以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閩南小吃,巴掌大的小碗,小竹篾一挖,各種醬料一碼上,當零嘴兒解饞,或是早餐、下午茶,蹲坐在路邊吃上幾個,似乎最對胃。一輛小摩託出現,幾百個碗仔糕的生意就開始了,看得出老闆很懂閩南人的胃,除了賣得最好的碗仔粿,也買芋包,順帶搭著土筍凍,剛一出攤,熟絡的老客們似乎也像約好了似的出現了,有附近的街坊,也有開車特意尋來的,老闆也就開始忙活著停不下來了
  • 雞屎藤粿仔的季節來啦~
    為打造瓊海特色旅遊飲食文化,「瓊海第二屆雞屎藤粿仔小吃節」今天上午在銀海路雜糧一條街以及城區8家餐飲店同時開幕。   昨天是農曆七月初一,在海南民間有吃雞屎藤粿仔驅邪氣保平安的風俗,傳說在這一天,吃了雞屎藤粿仔,就會平平安安。記者上午在銀海路雜糧一條街看到,前來品嘗雞屎藤粿仔的顧客絡繹不絕,各小吃店人頭攢動。
  • 【廈門美食】同安碗仔粿,舌尖上的鄉愁
    勤勞的店家凌晨四五點起灶、備料、蒸製,上午七八點一碗碗粉嫩晶瑩的碗仔粿便出爐了,放入小籮筐,或挑擔、或推車在大街小巷吆喝著。這是尋常百姓人家的早餐美食,也是淘氣小童的解饞小吃。而今,散落在街頭鬧市的固定攤點依然是同安老縣城的一道風景。1外出求學工作,多年未嘗到碗仔粿了。一次回家,偶然在同安鐘樓一小門面見到昔日的店家。
  • 【漳州傳統風味小吃之三十三】原來粿仔湯是這樣做出來的……
    薌城區北京路江景花園13幢13號東閘口風味小吃店,是一家已開了四十多年的老店,這裡賣的粿仔湯、麵條湯、鼎邊滖(sui)(鍋邊糊)、炒米粉因地處東閘口旁,做的小吃味美價廉,這「東閘口小吃」也就成了漳州的一個具有地理標識的品牌。1998年,因城市改造,北京路的家被拆遷,張麗貞與嫂子周小種便先後在北京路原車木社門市、四中邊、05單位等處開店,2015年再搬到現在的店。切粿仔
  • 同安碗仔粿、肉粽、丸子被全面抽檢!!!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藍字「同安蝦米網」關注我們用心努力打造便民、惠民的微信平臺閩南人愛吃鹼面、碗仔粿、燒肉粽從小吃到大一吃就是幾十年可是有些不良商家卻用硼砂給傳統美食做「整容手術」美其名曰增加彈性、改善口感實則對人體造成危害目前硼砂還不能直接被觀察或者品嘗出來需要專業的檢測才能鑑定從2017年起,同安區市場監管局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硼砂專項整治行動
  • 這家【爺爺輩】碗仔粿店,堅守70年,餵飽3代同安人!
    賣了70年的碗仔粿
  • 同安還有人在頂風作案,生產銷售添加硼砂的碗仔粿粉……
    發一下碗仔粿是廈門的特色小吃 但是有的店家為了追求碗仔粿的口感彈性
  • 【美味汕尾】陸豐傳統美食—龜仔粿
  • 買碗仔粿的時候被翔安民警逮個正著!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藍字「翔安蝦米網」關注我們用心努力打造便民、惠民的微信平臺馬巷派出所民警陳少寅說:「上一次抓到這名嫌疑人是大清早,我剛買完肯德基早餐;這一次抓到他,我剛買完『碗仔粿』(一種閩南小吃),兩次都是一口沒吃成。」
  • 安海人藏了好多年的「鹹粿仔」,只在清晨出現,名氣卻不輸菜粿?
    而只有早起的人才吃得到這個被稱為「鹹鹹圈」的鹹粿仔果然說到晉江人,油炸已經成了一種偏愛,而鹹粿仔自然不另外。柴火加熱的油鍋,散發出來熱氣比哪裡都要強烈,小小的鹹粿仔「遊動」的速度也非常快。說起安海小吃,土筍凍、菜粿,捆蹄等,我們早已熟悉不過,但只在早上出現的鹹粿仔,似乎是安海人隱藏了好多年的秘密一般。沒有讓我們這些「外人」輕易地發現它。
  • 【漳州傳統風味小吃之二十六】煎臭粿,以大米為主料的粿!
    把蒸籠架在灶上的大鼎上,把一個特製的與蒸籠同樣大的布袋鋪在蒸籠裡,布袋上面反套在蒸籠外紮緊。等鼎裡的水燒開後,把米漿倒進蒸籠裡。因蒸籠裡的蒸汽使布的溫度升高,米漿倒進蒸籠裡後,立即在布上凝結,形成一層不漏水的粿皮,米漿也就不會漏到鼎裡。米漿倒進蒸籠裡後,要用木製的粿漿攪拌,使米漿均勻受熱。
  • 粿說
    粿品大致可按口味分三類,其一為純米漿製成,其二是鹹粿,與之相反則為甜粿。粿仔條保持了稻穀的原始滋味,既可為主食,也可當零嘴。夏天口中作苦,無甚愛吃,興起時買回粿仔條,蘸了醬油,權當米飯吃一天。粿仔條與西安涼皮、廣東腸粉頗有相似之處。制粿條屬精細活。過去,小城人多用石磨,磨出的米漿濃稠且細膩,上蒸屜,拉平,徐徐炊之。
  • 庵埠這家37年老字號炒粿店,一口品出神級炒粿!
    的地道潮汕小吃店也是庵埠的另一種美味店主說:也早已從初次相戀的淺淺愛意變成了相濡與沫的濃濃溫情簡簡單單,乾乾淨淨一份炒粿,一口鍋,一碗調料卻讓人的舌尖飛翔37年順著氤氳的煙火氣我們來到了這家老饕介紹的小有歷史的37年老字號炒粿店
  • 又是一年清明季丨平和「草仔粿"你吃了麼?
    清明粿(艾草粿),在閩南俗話中也叫「草仔粿」,是平和人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用於掃墓、祭祖,寓意家族子孫綿綿,男丁興旺。▲一個艾草粿就做好啦年年清明綠,歲歲粿飄香。 小小的清明粿裡,揉進了青草、陽光、雨露的味道,還有思念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家庭、以及平和人祖祖輩輩的念舊、勤儉、果敢、擔當等等情感和信念融合在一起。是滋味,是情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即使有一天遊子遠走他鄉,也會在夢中記起它特有的香甜。
  • 不要再問潮汕人什麼是粿啦!潮汕11種粿介紹給你!
    於是,那頓飯,我向她普及了關於河粉和粿條的若干區別,順道也把大潮汕的粿也一 一介紹個遍,於是就有你今天看到的這篇文章啦~如果你是一個潮汕人,不用多說你也懂如果你不是一個潮汕人,那你一定要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好吃的東西叫粿。嘿嘿嘿~無米粿的皮是番薯粉做的,餡多用蔬菜雜糧來做。
  • 有一種味道叫「文昌」
    團圓文昌家宴    黏軟話椰香——文昌按粑    東閣粿仔    東閣鯔魚    東閣沙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