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辣甜潤的東閣粿仔。
「又圓又滑兩頭尖,左右逢源名聲揚」,說的正是文昌民間的傳統小吃粿仔。粿仔,原產地文昌市東閣鎮,別看它個頭小,裡面雖沒有像餃子所含的豐富肉餡等「內裡乾坤」,但是從熬薑糖水到製作花生碎等佐料,層層工序都要注意「火候」,考究師傅的「功夫」活兒。
文昌民間諺語有云:「小吃小,能量大。小孩大人都能吃,文昌小吃甲天下。」如今,無論是海南的各大星級酒店,還是海口騎樓小吃街;無論是文昌的老爸茶店,還是街頭的大排檔,都有東閣粿仔的身影,溫辣甜潤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也正如民間所說的「什麼時候吃都可以」、「大人小孩都能吃」,多年來,由細米粉製作而成的粿仔自然而然地散發著濃濃的「養生味」。
喜迎新丁做「粿仔」
「粿仔青」為煮好的粿仔加配料。
在東閣鎮東航路做了23年粿仔的鄭玉青,由於做的粿仔味道正宗,周邊的
街坊都叫她「粿仔青」。
談起粿仔的來歷,「粿仔青」記得從她小時候開始,爺爺奶奶就開始做粿仔,那時無論是一大早還是晚上,街坊鄰居都會過來吃上熱騰騰的一碗,屋子裡人總是坐得滿滿的。
相傳,按照文昌農村的傳統習慣,家裡有新生命到了第12天,娘家人都要買豬肚為嫁出的女兒「補肚」(補充營養、調養身體)。這一天,村裡的左鄰右舍都會不約而同地來探望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命。為了感謝鄉親,主人家要用細米粉製作一些可口的粿仔。
因為來看孩子的人較多,主人家往往人手不夠,鄰居們就會主動幫手,漸漸形成了全村人做粿仔,全村人吃的習慣。
儘管舊時關於「孩子出生12天後外人才能看」的迷信早已不存,但是做粿仔招待全村人的習慣在文昌的一些村落仍保留至今。
文昌作協編寫的《文昌市情走向文明昌盛》一書中記載:東閣粿仔最出名。在東閣的粿仔店裡,只見每個攤位都有一兩個姑娘坐在小鍋前,右手抓起米粉團在左手心中點了幾下,然後雙掌合十,一搓,幾隻細圓粿仔便掉在湯中,邊撈邊吃。
傍晚時分,月上柳梢頭,約三兩友朋,品一碗粿仔湯,早已成為滲透海南島民生活的一種「養生習慣」。
好味多磨米粉香
粿仔湯
粿仔看起來個頭小,裡面似乎並沒有什麼「大乾坤」,但是從調米築(米粉)、熬糖水、配佐料等工序上來看,煮好一碗粿仔湯的功夫不亞於燉好一盅廣式老火湯。
「粿仔青」告訴記者,粿仔製作的第一個步驟是泡米,大約泡一小時後,就用碾米機將米粉打成粉末狀,越細口感越好。回憶起二十年前,此道工序使用的是「石磨盤」,「粿仔青」感慨道:小的時候經常幫家人推大磨,因為力氣小,推一推就要歇一歇,大磨慢悠,但是磨出來的米粉更柔更細,整個屋子都是濃濃的米香味。或許這也是「好事多磨」的寓意。如今,用碾米機磨粉的速度快了很多,卻總覺得少了幾分舊時孩童迷戀的味道。
磨好後,就將米築用米袋壓幹,剩下米渣。要知道,做粿仔不是直接用水和米粉的,而是用一種特別的生粉煮成糊來調和,而生粉量的把握就是第一道考究師傅「功力」的工序。「放多了就會讓米糊變硬,少了又太軟,吃的時候會粘牙,要剛好。」「粿仔青」說道。
「藕斷絲連」薑糖水
準備好「乾貨」後,接下來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熬糖水」。糖水由生薑、白糖、赤糖加水,經過3-4個小時的文火慢燉而成。「就像燉一盅人參湯一樣,要捨得花時間」,「粿仔青」說,熬成之後,輕勺起的糖水要有「藕斷絲連」的粘稠狀,這才是最正宗的「糖水」,若不然,就是店家「偷工減料」的成品。
在選擇生薑上,越老的生薑煮出來的粿仔糖水越好。而之所以選擇白糖、赤糖混合,是因為白糖與生薑不是一對「好搭檔」,但單純加赤糖,味道會酸澀,所以兩者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調和,加上生薑,若是能用瓦罐來慢慢煨,味道就更正了。
由於糖水具有養血、活血的作用,生薑性溫補,兩者調和後,可改善體表循環,治療傷風感冒。不僅如此,東閣鎮上、文昌周邊一些剛坐完月子的女人都慕名來到「粿仔青」的粿仔店喝上一兩碗。
為了給粿仔增添一層味道,和海南「清補涼」一樣,椰子泥、碎花生是必備佐料。粿仔湯甜中帶點小辣,但是口感清甜。在炸花生時,應避免直接用油炸,剔除油膩味。「我們是直接用粗沙子和帶殼花生一起用大火炒,炒熟後將花生殼剝落,香脆不油膩」,「粿仔青」介紹,花生碾碎後,頂多放兩個晚上,不然軟化後的花生就會將整碗粿仔大打折扣。
除了碎花生、椰子泥外,海南各地經由傳統的東閣粿籽演變而成符合當地市民口味的「什錦粿籽」,鮮雞蛋、山薯、紅豆、綠豆都可以適當添加,味道更佳。
華僑半夜來「覓食」
伴著旺盛的柴火,大鍋裡的水開始滾了。「粿仔青」將此前準備好的米粉嫻熟地抓起一小團在左手心中點了12下,然後雙掌合起來搓一搓,將成型的粿仔扔進滾水裡,約5分鐘,一個個粿仔浮出水面。粿仔被一一撈起,放入盛好的薑糖水中,夾一點花生碎、椰子泥,一碗香味撲鼻的粿仔湯出爐了。
小嘗一口,濃濃的熱薑糖水下肚後一陣溫潤,柔軟的粿仔與花生碎的顆粒感夾雜在一起,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清脆爽口。
晚上9點左右,周邊的街坊都會三三兩兩來到「粿仔青」的店裡吃粿仔。不僅如此,每年的懇親節或是文昌的重要節慶活動,都有不少華僑為尋找家鄉味道而光顧「粿仔青」的小店。去年的南洋文化節期間,三四十位新加坡華僑凌晨三四點來到店裡,讓「粿仔青」為他們準備一頓粿仔早餐。
前兩年來參加懇親節的70歲新加坡華僑韓璧元,在品嘗完東閣粿仔後感嘆:「只有家鄉才吃得到粿仔,這是真正的家鄉味道。」